登陆注册
2595200000054

第54章 玉盒密约

因与大臣们赌气,君王从此不上朝,究竟为何呢?

找到知音

明神宗朱翊钧10岁继位,年号万历,因此又被称为万历皇帝,是明代帝王中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48年。他当皇帝的头十年中,完全被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和大臣张居正牢牢控制着,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备受压抑,这造成了他暗藏在心底的反叛意识逐渐增强。

万历六年,皇帝16岁了,太后和大臣们主持着为皇帝行了冠礼,这说明皇帝已经成年了。紧接着就是皇帝的大婚。太后为他选择了皇后王氏和昭妃刘氏做伴侣。王氏和刘氏都知书识礼,端庄贤淑。可是她们却不对年轻皇帝的胃口,也许是对这种强加婚姻的反叛,从一开始,皇帝就对他的这两个妻子十分冷淡,尤其是过了几年,王皇后和刘昭妃都没有生下皇子,这更让皇帝有理由去找别的女人,再也不理会她们了。

不久,年轻的皇帝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红颜知己,这就是以后几十年中与他日夜相伴的郑贵妃。郑氏原本是一个宫女,在万历初年入宫。她容貌秀美,机智聪敏,而且喜欢读书,颇有谋略。年轻的皇帝在与她相遇后,立亥就陷入了这个温柔陷阱之中,很快封郑氏为贵妃。她处处显露出少女的纯真与大胆,引起皇帝的注意。万历在她面前,才终于觉得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变成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感到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孤独感,两人经常说说笑笑,互相奉为知音,朝夕相伴,简直一刻也不能分离。本来皇帝宠爱哪个妃子只是他的家事,外人不便置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他的妃子以及他所有的大臣都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这就不仅是单纯的皇帝家事了。

立储之争

万历皇帝20岁的时候,偶然临幸了一个姓王的宫女,居然就这么糊里糊涂地生下了他的长子朱常洛。在正宫皇后没有生下“嫡子”的情况下,这个长子按照惯例就应该被立为太子。万历虽然并不喜欢这个宫女和她生下的儿子,但是对朱常洛的名份和地位倒也没什么异议,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可是后来,万历皇帝遇到了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郑贵妃,而且在他24岁的时候,为他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这个皇子的诞生一下子打破了宫闱和朝廷的平静,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宠爱,还直接把郑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朱常洛这时已经5岁了。

这时人们才发现了皇帝改立太子的私心,由此引发了一场皇帝与大臣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国本”之争。

传说万历皇帝曾在郑贵妃面前立下重誓,一定要设法使她的儿子成为太子,他们曾在大高元殿竭神盟誓,把立朱常询为皇太子的誓言装入玉盒中交给郑贵妃。这就是所谓的“玉盒密约”。本来朝廷上下就为立太子的事情争论不休,这个传说的出现更是在朝野中引起极大震动,群臣们认为立皇三子是不顾祖宗礼法,为了社稷,就是罢官掉脑袋也坚持要立皇长子为太子。立储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群臣们的立储之疏数以千计地向万历抛去,令他招架不迭,只好极力镇压。他把户科给事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等许多强烈反对的大臣都贬了官,治了罪。慈圣太后这才感到,儿子恐怕真有“废长立幼”的决心,就质问万历。万历说:“他(指朱常洛)是宫女的儿子。”太后申斥说:“你不也是宫女的儿子吗?”(万历的生母是宫娥李氏)吓得万历惶恐万分。于是,他就把册立太子的事推迟,采取“拖”的办法。理由是皇后还很年轻,说不定她会生个男孩,“立嫡”的原则是优先的,那时再立太子也不晚。其实,万历是耍花招,他根本不到皇后宫里去住,皇后又怎么会生出男孩来呢?

万历想把皇后废了,立郑贯妃为后,那时朱常洵就会变成“嫡子”,可以名正言顺地立为太子了。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废皇后的理由。他还希望皇后自己死去,可惜皇后偏偏病恹恹地活着,离死大老远呢。

事与愿违

为立太子的事,万历和他的全体朝臣相对抗,谁也压服不了谁。这使万历大伤脑筋,也大为恼火。后来赌气采取了跟大臣们消极对抗的办法,从此不再上朝。幸而官僚制度还起作用,就是没有皇帝,内阁及部府仍然照常工作。有事呈奏上去,皇帝不批,就等于默许,便照章办理。谁再上本说立太子的事,他就“留中”,让那疏文自动作废,外间就无法知道真相了。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已经四十岁了,再不立太子,如果他一旦殡天,朝廷非大乱不可,于是决定册立太子了。

郑贵妃却没有忘记当年皇帝立下的誓言,她从玉盒中取出当年万历皇帝写下的手谕,却不料手谕放置多年,早已经被虫蚁咬坏了,尤其是写着“朱常洵”名字的地方更是被蛀成一堆碎屑,在手谕正中开了一个大洞。迷信的万历皇帝不由惊叹说:“看来这真是天意啊!”他至此终于死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不久就下旨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皇三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终于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这“玉盒密约”不但没有使他如愿的立爱子为皇太子,反而还使他下定了立长子的决心,这恐怕是他当年立下誓言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同类推荐
  •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小小骚年意外穿越唐朝,从此生活发生了无穷的变化
  • 东亚风云录

    东亚风云录

    1644年,满清入关。明将李定国力挽狂澜,延续国祚,终将国界奠定在秦岭淮河一线。历经百年沧桑,明与清两个王朝同时跨入了20世纪。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两个先进的东亚大国,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世界?这里有壮怀激烈,也有似水柔情;这里有戎马倥偬,也有宦海浮沉;这里有伟大的人格,也有卑劣的诡计;这里是二十世纪的东亚全景,伟大的史诗就在这里奏响!(书友群451423591欢迎加入讨论!)
  •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

    晚兴末年,政局纷乱,外有英吉利,法兰西,东瀛,沙俄虎视眈眈,内有连绵不断的各地起义。楚怀良本不过是大环境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孤儿,由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此揭开了他飞黄腾达的序幕。在如蜘蛛网一般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楚怀良苦心琢磨、谨慎从事,且看时代弄潮儿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时代的走向......(注:书中大兴国是以清朝为影子,但书中的一切却又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段历史)
  • 步步为官

    步步为官

    他原本是现代的历史学生,到最后穿越成为了一个富家子弟,且看他如何踏入官场,步步为官。
热门推荐
  • 纤纤公主

    纤纤公主

    一场瘟疫,一次意外,她发现自己的血竟成了药引;以血为引,却险些殒命。梦醒,他决然离开;她被梦魇缠绕,梦中,她凤冠霞帔,他扬长而去。她欢欢喜喜待嫁,等来的却是一句,我不爱你了。她堕落风尘,只为一个理由。心死、情灭、恨浓,她愤然跳下悬崖。记忆、毁容、孩子,芦草初生,一切从头再来?山巅之上,回忆过往云烟,却如同南柯一梦,曾经的点点滴滴如潮水来袭,渐渐将她湮没。两难之中,她宁愿她只是初生的芦草……
  • 仙门争锋

    仙门争锋

    在我之下,是万丈红尘。在我之上,唯有日月。
  •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人生一世,所要经历的事情千千万,更兼于事情的复杂性,要不犯糊涂是很难的。因此,为了避免犯糊涂就要为心设防,以理控智,以不贪保身,以装糊涂做盾牌。处世做到识人于先,忍耐于前,凡事以不争守道,循事理探路,知其当行而行,知其不当行而不为,这样做,也就可以让自己尽量少犯糊涂了。
  • 爱宫权倾世恋

    爱宫权倾世恋

    她、倾无忧前世本第一杀手,却招意外之祸,重生相府嫡小姐,后因种种原因入深宫,一入宫门帝王家,从此夜郎是陌人,深宫毒计非我意,尔虞我诈非本性,不求盛世荣宠,只愿倾世无忧。幻花忧宫宫主百花残舞是她。深宫无忧皇贵妃是她。无奈各种不怕死配角骚扰,且看她能否步步为营、才华尽施、蛊惑美男帝王青垂,一路开挂,倾权在手、江山我有。
  • 哈喽我的公子

    哈喽我的公子

    只因相同的名字,她贸然追求错的人,只因一次偶然的相遇,她感觉到他的心跳,认定他就是她在人海苦苦找寻的人。突然一天她愤怒地看着面前的女生:“你是在向我宣战么?我是不不会让你有机可趁的!”谁料对方突然扬起一抹纯洁微笑:“我会竭尽全力,争取我的幸福!……”然而当她看到那把锋利的匕首刺进去她柔弱较小的身体……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完全输了!“伯父,您是让我离开他对吗?”她扬起一抹苦笑淡淡的说着……
  • 瑾木年华

    瑾木年华

    父母双亡将他的心摧残的破烂不堪……十年的冰凉,十年的孤独,从遇见她开始慢慢消失。纵有金山银山又如何,到头还是一场空!十年后,霸气归来,复仇的欲望愈发强烈,与死神擦肩而过……终证明了父亲的清白,完成了复仇,走上了人生巅峰,却突然发现,她,已经离他越来越远……
  • 中国宫廷史速读

    中国宫廷史速读

    本书将中国古代宫廷中发生的对历史进程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做成一专题史。详细地阐述事件的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 末世代行者

    末世代行者

    天地法则改写,世界末日降临。在末世中挣扎求存数年,终于死于变异兽潮之中,却不料命运在这一刻垂怜于他。重生于末世之初,成为被星球意识选中的代行者,君千焕要做的,便是在改写自己前世多舛命途的同时,为这个混乱的新世界制定新的秩序!“我行走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为世界带来光明!”
  • 如果爱让你悲伤

    如果爱让你悲伤

    不知道原来去爱一个人也会悲伤......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