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启奏,上官将军有叛乱之嫌。”朝堂之上,一身朝服的中年男子声音洪亮,说出口的话却让众人捏了一把冷汗。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尚书大人,在朝廷上的地位算是仅次于丞相了。平日里总爱和丞相唱反调,皇上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不能让这上官家一家独大,所以也就随他去了。只是平时他们也就只是在这朝堂上吵几句,私下里也没什么大事,但是这一次,尚书大人给上官煜扣的这个罪名着实有些重了。要知道,叛乱和谋反可是同等的罪名,一旦成立,可都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丞相大人站在原地本不欲多说什么的,但是听到尚书大人把这么大的罪名扣在自家儿子头上,哪里还站得住,但是他知道现在冲动的站出来洗白罪名只会越描越黑,所以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皱着眉头打算听着尚书大人到底还想说些什么。
站在一边的上官煜,身为本次事件的主角,他反倒显得很淡然,只是瞄了一眼自家老爹,看见丞相没说什么,还一副看好戏的样子,他也跟着来了兴趣,他倒是想听听这尚书大人能不能说出朵花来。
皇上也皱了皱眉,厉声道:“此事关系重大,钟爱卿可有证据?”
“启禀皇上,上官煜没有得到皇上您的旨意便私自出兵,阻止我军镇压起义百姓,此举恐有叛乱之嫌,还望皇上明察。”
“这……”
其实这些个大臣们都不知道,那些士兵只是伪装成凤羽国军队的鲜卑士兵。只怕整个朝堂上知道这件事的不出三个人,皇上是知道的,但是苦于毫无根据,死无对证,他们现在这么说只会被其他大臣认为是狡辩,最后只会抹黑自己。
“上官将军带走的三千精兵,朕曾给过他承诺,这三千精兵可以任他调动,不许得到朕的允诺或派遣。钟爱卿所说并非实情,如果没有有力的证据指证上官将军叛乱,那朕可要定你一个诬告之罪。”
皇上此言一出,朝堂上立马乱成了一锅粥,议论声此起彼伏。因为没有人知道,皇上曾经给过上官煜三千精兵,皇上此举无疑是告诉所有人,上官煜就是他最信任的人!
“皇上,瀛川一战,上官将军大胜,敌方两万士兵皆为我军俘虏,连敌方将军也被捉获,但是上官将军却将这重要的俘虏放了,这又该如何解释?就算这三千精兵可以任由上官将军调遣,但是上官将军为何要阻止我军镇压起义百姓,难道说上官将军已经投敌,想要帮助敌人在我凤羽国内制造内乱不成?”
尚书大人句句紧逼,说的每一句话都想要制上官煜于死地。他现在说的每一句话,只要一句成立,就足以上官家满门抄斩!
朝廷上对于鲜卑族多次恣意挑衅早就心存不满,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尚书大人一番话引起了众多大臣的共鸣,平日里对上官家心怀怨恨的人更是借题发挥,这引起了更多人的愤怒。不多时就有人倒戈相向,支持尚书大人,请皇上明察秋毫。
“钟爱卿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是上官将军为我凤羽国立下战功无数,对凤羽国更是忠心耿耿,朕相信上官将军不会做出背叛凤羽国的事情……上官将军,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皇上对上官煜的偏袒溢于言表,但是他却不知,他这样说只会让更多的人对上官煜不满。
“回禀皇上,尚书大人这么说自是有他自己的依据,末将不想多做解释,只想说一句话,清者自清。”对于外来的污蔑,上官煜不想多做解释,尚书那个老狐狸敢扣这么个罪名给他一定是做足了准备,这么一来他就被动了,现在不是辩解的时候,与其和他们争吵,倒不如来个缓兵之计,等做好一切准备,再做回击,毕竟流言终归还是流言,总会有不攻自破的那天。
“这算什么话,还有没有把凤羽国的律例放在眼里!”
“现在正是两军交战之际,上官煜作为主帅怎能如此不顾大局,做出此等叛国之事。”
“是啊,这样还如何能让他领兵出征啊!”
“上官将军一向稳重,自律,不像会是做出此等事情的人啊。”
上官煜一句“清者自清”引来了大臣们七嘴八舌的争论。讨伐声不在少数,但也有人相信上官煜,愿意支持他的。一时间原本安安静静的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功高盖主啊,皇上!还望皇上明察秋毫。”尚书大人一声高呼,众人安静下来,但是他的话也再次将上官煜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也让皇上下不来台。
“请皇上明察秋毫!”一众大臣纷纷出列站在尚书大人身后弯腰行礼。
这是赤裸裸的逼宫!
“你们竟敢……!”
他们来这么一出让皇上不得不做出决定,同时皇上也不能再包庇上官煜了。如此一来,皇上今天如果不给这些大臣一个满意的交代的话,今天连皇上也很难下台了。
最后,皇上只得先依他们的建议将上官煜押入大牢,择日再审。
“来人……将上官将军带下去,关进大牢,择日审问,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许见他。”
这也是皇上最后能为上官煜做的,最起码可以保证他在大牢里不会被人陷害,也就保证了在查案期间,他的安全。
丞相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也知道皇上为难,但是他相信就算儿子进了大牢也不会吃什么苦头,他知道这是皇上的缓兵之计。那么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查查尚书这个老奸巨猾的东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