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一个令人怀念的故事,说:“有一天带着面具的美与丑在海边邂逅,他们互相怂恿:“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他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过了一会儿,丑回到了海岸上,戴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他的路。接着美也上来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他的路。所以,直到今天人们总是混淆美与丑,把美当成丑,把丑当成美。”
我觉得这个故事特别经典,说的特别准,一针见血。
当时,我就在想: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出来呢?
事实上,大家应该是知道答案的,也听说过这个故事。那么,今天,有人看见面具下的容貌才判断美与丑吗?我觉得这值得我们深思。
当判断一件事时,我们通常只看得到表面,而看不到内在。
而当判断这个行为举止美不美时,亦是如此。我们很难有勇气撕下它们的面具,去辨别是非。可能,物是人非。有可能是戴着美的面具却不是美;有可能戴着丑的面具而不是丑,诚然,这从表面上判断不出来内在。
所以,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值得我们深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意思是表面华贵,里面却什么也不是,比普通还要残破。生活中,一件事何尝不是?
说到这,我们也要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自身是否也是那样的虚伪?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否锐利,是否真实?我们的目光是否容许了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象?
最近看到了一条这样的新闻:“2006-8-286:50:09炎热的夏季,大连的各大海滨浴场几乎天天爆棚。近日,记者在付家庄海边发现,大多数游客都能自觉地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内,但也有一些不相和谐之处:一些游人随手乱扔垃圾,海滩随处可见废弃物遗留的痕迹。”(摘自搜狐新闻)别以为这只是一点点,可是你不觉得:人流爆满,每个人都扔一个苹果核,那整个浴场能放得下吗?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个丑陋的“奇迹”的:“镜头1:8月24日下午,一名中年妇女游完泳后,坐在沙滩上吃水果。吃过后,随手将果核向旁边一丢。
镜头2:8月24日傍晚,几名游客站在海边拍照留念,其中一位约50多岁的妇女为了空出双手摆姿势,将手里用来擦汗的餐巾纸扔到海里。
镜头3:8月25日下午,一名约五六岁的小男孩拿着一包小食品在沙滩上边吃边玩耍,不一会儿,男孩扬起手里吃剩下的空食品袋,看着坐在旁边的青年女子。青年女子走过来,说了句:“不要了,脏。”就随手将零食袋扔在沙滩上,然后拿出毛巾给小孩擦手。”
看到这些,一定有人愤愤然,定会骂他们“没公德心”,可是看到“浴场统计:日均收垃圾10余吨”时,哪个人会摆个无关紧要的表情?这可是日均啊!要是一个月,30×10t=300t!或许没我写的这么夸张,可是我敢说这“一小部分”肯定不少,况且这个数据没有造假。(详见http://www.*****.com/?20060828/n245023593.shtml)
可是,也有美的存在,是一个个不起眼的人创造的:“8月24日下午,在付家庄浴场,几名游客正在收拾就餐后的“残局”。两个小女孩把吃完的食品垃圾装在塑料袋里,一名中年妇女则把自己周围的东西全部收拾起来放进包里,离开后,身后的沙滩干干净净。记者在采访中,还看到一名俄罗斯小孩吃完水果后,拿着果核一直没扔,直到找到垃圾箱,才走过去把果核扔了进去。一些常来海边游泳的人表示,他们经常能看到类似的场景,俄罗斯游客这种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的确值得学习。”美的镜头很少,有目共睹。我们一定有一句句话想说,却噎在了嗓子里,哽咽了。我们用锐利的眼光看待自己了吗?我们用道德的底线、美的底线约束自己了吗?我们让丑钻空子了吗?
我们自身都有许多毛病需要改,但是,看清内在的眼睛和美的底线却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