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和张谦去爪哇国没能见到三宝太监的大船队,扑了一趟空,他们不仅没有沮丧,反倒有些庆幸,庆幸能有机会为去见大明皇帝而好好准备一下,回来之后,二人整天在一起筹划去大明的事情。
一天,东王巴都葛叭哈喇对张谦说:“四弟,你给我画一张去大明的航海图吧,我要好好研究研究,看看怎么能去。”
张谦说:“好啊,但是画在什么上面呢?这里又没有纸张。”
东王环顾四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一低头,看见了自己的衣衫,就脱下上衣,交给张谦说:“就画在这衣衫上吧,我每天穿着,好能看到。”
张谦找来树枝和颜料,在东王的衣衫上画起来。很快就画好了,海岸和岛屿都标的清清楚楚。
张谦指着衣衫上的图,从苏禄岛出发,沿途经过哪些岛屿和港口,最后到达大明的新京城——北平,一一作了讲解。东王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张谦就反复讲解,直到讲明白了为止。最后,东王说:“我是真听明白了,太好了,有你在,我就真的放心了,不过,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张谦笑着说:“东王大哥啊,不明白的地方,请尽管问,我们好讨论清楚,千万别客气!”
东王问道:“你画的这条航线,绕来绕去的,为什么不走直线,从我们苏禄群岛向北,经过棉兰老岛和菲律宾,直接到达大明的台湾岛,这样多近啊!”
张谦解释说:“你说的这一条从苏禄岛直接向北,经过棉兰老岛到达台湾岛的航线,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人走过,你看看,从菲律宾到台湾岛,这一段距离太长,中间的风浪比较大,太危险,我建议还是不要冒险走这条航线。”
东王又问道:“你画的这条是原来三宝太监船队的航线,可是,我们的小船肯定不如你们的大宝船啊,走这条航线行吗?”
张谦说:“行,就是要走这条航线,这不仅是三宝太监的航线,也是唐朝以来,中国人下南洋摸索出来的一条成熟的航线,从中国的福建、广州、琼州海峡向南到占城,再到真腊、渤泥,最后到达我们苏禄岛,甚至再通过苏禄岛到达棉兰老岛和吕宋岛的一条航线,到现在已经有800多年了。三宝太监出使南洋和西洋,肯定是要找人的,沿着海岸走,才能找到各个国家。”
东王面色欣喜而又地说:“太好了,咱就这么定,就走三宝太监来南洋的这条路!”
张谦看着东王,担心地问道:“东王大哥,不知道王后那里怎么办,你该怎么争取她老人家同意呢?”
东王突然哈哈地笑了起来:“我早已经想好了,有了你在我衣衫上画的这张图,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张谦看他说得这么斩钉截铁,也不由得放宽心:那好,我就静候您的佳音了!”
东王从张谦那里出来,就去找老王后拉西辣,他来到母后的房间,看到次妃毕碧卜也在这里陪着母后说话。
东王说:“母后,你好,你最近休息的好吗?”
王后拉西辣说:“最近睡得还行,就是晚上老做梦。”
东王说:“你做什么梦呢,说来听听。”
拉西辣说:“还不是往年的那是老故事,翻来覆去的,不是你的父王回来了,就是他又走了,不要我了!”
东王说:“不要紧,母后,那都是您太喜欢我的父王了,一直在怀念他的结果,这不是什么病,很正常!”
拉西辣说:“就是啊,人老了,不添好事儿了,你最近怎么样,好几天都没有见到你了!”
东王摇摇头说:“别提了,母后,我最近也是老做梦,可是,我却每天都梦见穆圣!”
毕碧卜撇撇嘴,不相信。
拉西辣却笑了:“这是好事儿啊,你都能梦见穆圣,我可是怎么就没有梦见过他老人家呢?他都说些什么呢?”
东王说:“穆圣要我一定去大明一次,说能给苏禄国带来好运!”
拉西辣说:“我不信,你瞎编的,穆罕穆德是大圣人,怎么能顺着你的心事说话呢?”
东王说:“我一开始也认为是胡思乱想,可是当我穿上我的衣衫的时候,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
王后拉西辣和次妃毕碧卜都惊讶地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东王脱下自己的衣衫,交给毕碧卜:“你看看吧,这是什么?”
毕碧卜说:“我看不懂,好像是一张什么图啊!”
东王说:“对,就是一张图,是一张地地图,准确地说,是一张航海图,就是从我们苏禄岛到大明国的航海图,你说神奇不神奇?!”
毕碧卜尖叫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太神奇了,真是一张张航海图!”
拉西辣也叫到:“不可能,我活了那么大岁数,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毕碧卜摸着东王的衣衫,说:“真的,母后,千真万确!!”
拉西辣对着东王说:“难道是你的穆罕穆德大圣人真的显灵了!”
东王说:“是的,母后,谁能不相信穆圣的话呢?他可是真主的使者啊!”
拉西辣干枯的眼睛里挤出几滴泪,说道:“既然是穆圣说了,又给了你航海图,那你就去吧,穆圣会保佑你平安归来的!你们都有谁去呢?”
东王说:“凡是到大明去的人,那里的皇帝都会有重重的赏赐,我想,我们岛上的人,能去的都去,如果您能去,那就太好了!”
拉西辣说:“你就别拿我老瞎婆子开心了,我可去不了!我还想有人能留下来陪着我,不能把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搁在这里吧?”
东王看了看毕碧卜,笑着说:“你不是很喜欢毕碧卜吗?她也很喜欢你,让她留下来陪你吧!”
拉西辣连连点头,说:“好,好,毕碧卜最会疼人了,让她留下来吧。”
毕碧卜连连摆手,说;“不,不行,母后,我也要去大明看一看那里的盛景,我爸爸穆哈伊早就听说了王爷要去大明的事情,也要跟着一起去大明做生意,还要我陪着他去呢!”
拉西辣不高兴了,说:“行,你们都走吧,就别管我老婆子死活了!”
晚上,东王和正妃葛木宁在一起睡觉,东王推醒了葛木宁,说道:“今天,母后终于同意我去大明了,真是太好了!”
葛木宁温顺地说:“真为王爷您高兴,您去大明国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东王却担心地说:“可是我们都走了,母后一个人留在这里,我真是放心不下啊!”
葛木宁说:“这个不要紧,我来留下吧,我来照顾她老人家!”
东王说:“那可就辛苦你啦!”
葛木宁说:“这有什么辛苦的,正好我也不愿意坐船,一坐船就晕,我就留下来陪着母后。”
东王抱住她说:“你真是我的好妻子!”
第二天,东王和葛木宁一起来看母后,东王说:“母后,你不是害怕孤单吗?让葛木宁留下来陪着你吧,她不像毕碧卜那样,她愿意留下来陪你、照顾你。”
拉西辣没有听清,她问道:“你说谁留下来陪我?”
葛木宁温顺地说:“母后,是我,我来照顾您。”
拉西辣大声说:“什么,是你?让你留下来陪我,不行,我不喜欢你,一听见你说话的声音,我就烦!”
她转向东王说:“让她走吧,跟着你一起走吧,一路上好照顾你,可别在我这里添堵了!”
达威达威岛上,自从东王走了以后,西王心里一直十分纠结:当时东王、张谦一起押着自己和独眼龙下山的时候,东王要求自己跟着他一起去大明朝拜,自己也答应了,这到底是跟着东王去呢,还是不去呢?
他问独眼龙:“陈管家,你说说,我是去大明,还是不去?去吧,我心里不甘心,不去吧,可已经答应东王了!”
独眼龙说:“答应了算什么,信用顶个屁用!”
西王惊奇地看着独眼龙:“你小子说什么?”
独眼龙说:“我说的是你不能去,你这么大的达威达威岛,这么尊贵的西王爷,在咱们岛上,说一不二,谁都怕你,去朝拜什么大明,不是太小看我们了吗?”
西王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最近我听说啊,这渤泥国、爪哇国、马来国、还有满加剌国,我们附近的这些国家,一个个都去中国朝拜了,有的是国王亲自去的,有的是派王子或者大臣去的,不仅带回来很多的好东西,而且,相互炫耀,我感觉到,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好像哪个国王不是大明皇帝封的,谁就会感觉到自己来路不正,很没有面子似的!”
独眼龙感觉到最近西王爷接待了几波客人的来访,听到了许多其他岛国王爷赴大明朝拜的信息,似乎已经改变了主意,他现在也想着要去大明朝拜了。
好一个聪明的独眼龙,他马上见风使舵,改变了口风:“王爷,你真的要去啊?”
西王点点头,又摇摇头,说:“现在还没有想清楚。”
独眼龙说:“你想去就去呗,你如果真想去,我也有一个好主意!”
西王问:“什么主意?”
独眼龙说:“王爷去大明也是可以的,如果东王和峒王妃都去了大明,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册封,你就会低人一等,我的主意是,你去,你一定要去!”
西王问:“我过去反对去大明,你支持,现在,我想去了,你也支持,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独眼龙笑着说:“不去有不去的办法,不去,你在这里做王爷,天高皇帝远,自得其乐!如果王爷真的想去,我也有去的办法,半路上可以相机行事,可以趁机悄悄地干掉东王,最后,你领着大家去皇帝那里领赏,皇帝一高兴,封赐你为苏禄三岛的总王爷,嘿,你不就能管着苏禄三岛了吗?!”
西王看着独眼龙那只一眨一眨的瞎眼睛,说:“你怎么有这么多的主意啊?”
独眼龙说:“我不过是时时处处替王爷您着想而已,您风光了,我这管家不也显得体面吗?”
西王突然警惕地问:“你说,你的肠子里还有什么蛔虫?”
独眼龙说:“嗨,我的想法,您都知道的,我就是您的跑腿儿的,打了猎物,您吃肉,我喝汤。您要当了苏禄三岛的总王爷,那天一高兴,也赏赐给我个岛子,我也能弄个小王爷当一当!”
西王说:“你小子,心眼儿太多了,可别把我也给算计了就行!”
独眼龙指着天空发誓道:“无生老母在上,我敢欺骗西王你老人家,老天打雷劈死我!”
西王主意已定,先要去一趟苏禄岛,去见见东王。
他和独眼龙等人一起来到苏禄岛,瞭望塔的孩子们早已经吹响了螺号。
东王和张谦闻听有情况,匆匆来到海边,发现竟然是西王带着人来了,感到有些疑惑,不知道西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西王吞吞吐吐地说了自己的心愿,表示愿意和东王一起去大明国朝见皇帝。
东王一听,立即忘记了之前所有的不快,抱着西王的胳膊,高兴地打量着西王,说:“三弟啊,你终于想明白了,这才是我的好兄弟!我们苏禄三王一起去大明朝拜,浩浩荡荡,那该多么气派啊!”
西王说:“好,东王大哥,这次啊,我就听你的!”
独眼龙也在一旁帮着说话:“是啊,自从您离开达威达威岛以后啊,我们西王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跟着您东王去大明有前途!”
东王说:“好,如果听我的,那就多带人去,你们岛上能去的,都去!我们岛上也是,我们苏禄三岛的人浩浩荡荡,多显得威风啊!”
西王满意地走了,等他的小舟驶出了苏禄岛,东王才对西王的变化感到有些不理解,他扭头问张谦:“四弟啊,你说,西王之前一直那么反感去大明,现在为什么又想着去了呢?”
张谦想了想说:“经过三宝太监这么几次来南洋,和南洋的一些国家去中国朝拜,现在,南洋各国已经看到了我们大明的实力和信誉,如果不去,不仅失去了赚钱的机会,还会受到孤立!”
东王问:“西王还会有别的原因吗?”
张谦说:“现在还没有看出来,我们一路上小心就是了,我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叫做小心驶的万年船!”
东王说:“你说的很对,我也有这种感觉,我们路上相互提醒着一些!”
西王走了之后,东王和张谦加快了筹备的步伐。
一天,张谦对东王说:“东王大哥,你们的这些山马舟是去不了大明的,必须造出大船才行,既是不能像我们的大宝船那样气派,也要能经得起风浪的颠簸才行啊!”
东王把岛上的青壮年都召集来了,大家一听说造大船,许多人在海边见过三宝太监的大楼船,十分向往,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东王带领大家去森林里继续砍伐大树,将大树推到旁边的溪流里,通过溪流漂到海边来,然后再一根根打捞上来,在海边的沙地上支起摊子,准备制作大船。
东王高兴地对张谦说:“四弟啊,这些大树都运来了,你看看,我们怎么才能造出大明那样的大楼船?”
这时候,张谦才发现,在苏禄岛要造船简直比登天还难,别说是造大明船队那样的大宝船了,就是造小船,也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有砍伐用的斧子、砍刀,却没有中国木匠干活所必需的锯子、刨子、凿子、墨斗、鲁班尺等工具。
张谦翻来覆去地看着一根根横在沙滩上的大圆木,束手无策,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张谦无奈地对东王说:“东王大哥,我们在中国造船,那是需要一套木工工具的,比如第一步,要用铁锯把圆木锯开,解成一块一块的板子,要还做一些横梁,用卯榫把木板扣在一起才行!
东王说:“好,我们听你的,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张谦说:“哎呀,关键的是,我也不是木匠,也不会制作船板,也没法教给你们怎么做啊!”
东王这才着急起来,连日来在心中熊熊燃烧的火苗一下子被雨水浇灭了!他着急地问:“那可怎么办啊?没有大船,我们怎么去大明啊?我们的山马舟能去大明吗?”
张谦说:“你那些山马舟太小,经不起风浪,一个浪头就把你卷到海底了,肯定不能去!”
东王着急了:“那可怎么办啊?那么多困难都解决了,可别因为没船就去不了!”
张谦也沮丧地说:“没船,就是去不了!我们不是鸟儿,都没有翅膀,怎么能飞过大海呢?”
人和木料就在沙滩上晒太阳,许多人已经等不下去了,有人喊道:“王爷啊,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乘坐山马舟出海,就挖成山马舟吧!”
有人就附和道:“是啊,我们就做山马舟,我爷爷、爸爸传下来的手艺,这有何难?”
东王和许多人围着张谦,张谦蹲在地上,垂头丧气,想不出办法来,当初留下来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天呢,怎么就没有留下一套木工工具呢?!他狠狠地捶打着自己的脑袋,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东王把围观的人赶开:“走吧,别看了,都去干活儿去!”
人们问:“怎么干啊,王爷?”
东王不耐烦地说:“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人们一听,高兴地喊道:“好,我们还是按照老办法干!顺手!”
许多人抱起大圆木,挥起手中的大砍刀,去挖大洞了,不用想,这些人还是要把大圆木做成独木舟!
张谦难过地说:“东王大哥,真的不行,你们的这山马舟太小,真的渡不过大海!”
东王不解地问:“我们的这些木头,都是森林里最大的大树了,又大又长,如果做出来,比我们过去的山马舟都要大许多,怎么不行啊?”
张谦摇着头说:“真的不行,你不知道远洋的时候,会遇到多大的飓风!”
东王又问:“必须很大吗?山马舟如果大了就行吗?”
张谦答道:“是的,必须大,只有足够大,才能抗的住风浪!”
东王看着干活的人群,陷入了沉思,突然,他大叫道:“我有办法了,我有办法了!”
张谦疑惑地看着他,不相信:“你有什么办法,在这里,什么工具都没有,你能有什么办法?”
东王大声说:“怎么叫什么都没有,有!我们岛上有一种巨藤,又长,又软,又坚固!”
张谦不明白,问道:“那怎么办?藤条怎么用?”
东王说:“将几个山马舟并在一起,用巨藤绑起来,不就是一条大船了吗?”
张谦问:“可是,如果周围绑起来,中间的山马舟滑掉怎么办,不就全完了?”
东王说:“中间可以在船帮上挖洞,用藤条穿起来!”
张谦又问:“那藤条真的结实?”
东王坚定地说:“绝对结实,你去砍树的时候见过的,那老藤还挂在高高的松树上,又粗又长,再大的力量也别想把它拉断!”
张谦也高兴起来,举起拳头说:“那我们就试一试!”
苏禄岛上的人,不仅是下海采珍珠的好手,还是上山爬树的“猿猴”,他们身手矫健,到森林里找到巨藤,怕到大树上,把巨藤砍断,抗到海边来。
用七八条山马舟绑在一起的“大船帮”做好了,张谦和东王走上去试了试,舟与舟之间用藤条穿起来,外边再用巨藤绑了好几道,怎么踩,怎么晃,都纹丝不动!
张谦笑了:“不错,不错,东王大哥,你真会想办法!”
东王说:“这不是让你给逼得吗?我对我们岛上的物产熟悉,你老是嫌弃山马舟太小,我就想起巨藤来了!”
张谦高兴地端详着这些“大船帮”,说:“中国过去有一个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军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庞统给他出了个主意,用铁扣把大船前后左右都连起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东王说:“这可不能说你们中国过去就有啊,这是我刚刚才想起来的!”
张谦也笑了:“这确实是您想起来的,你的发明和创造,到时候告诉我们的皇帝,一定会让他感动的!”
东王开心地笑了,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感到特别欣慰,特别舒心!
一连几天,东王和王子们以及岛上的居民们都来海边看新造的“大船帮”,大家围着这些巨大的山马舟看来看去,啧啧称赞,都像过节日一样,许多人已经决定,要坐这种大船帮跟着东王爷一起去大明远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