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巴都葛巴哈拉带着苏禄国使团出了姑苏寒山寺,坐上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继续北上。
夏天的江南,雨是少不了的,自从寒山寺那个美丽的月夜之后,就好像没有再看到一个晴天。雨是下了停,停了下,仿佛整个大明都浸泡在绵绵的雨季里。好在这些从苏禄国来的人对雨季已经习惯了,倒很享受这满眼的绿色和湿润的气候。
船队经过常州府,转眼来到镇江境内。东王告诫大家,为了及早赶到北京城,见到皇帝,就不再进镇江城了。
运河航道绕过镇江府的城墙,从城外的护城河继续北上,但是,前面却过不去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把大运河堵得水泄不通,往前面看,船只一眼望不到边,不知道有多少船只挤在了里面,有的船只想倒出来,可是仍然有船只想再挤进去。
东王着急地问:“前面这是怎么啦,怎么不动了?”
张谦问前面的一位漕船船夫怎么回事儿,那船夫说:“这大运河出长江的京口闸关闭了,不让通行了。”
“为什么?”张谦问道。
船夫答道:“不知道啊,说是长江里浪头太大,怕出危险,等着吧。”
“等着,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张谦着急地问道。
船夫说:“那谁知道,也可能两三天,也可能十几天,什么时候长江平稳了,什么时候再走。我们领头的说,要把漕粮再退回岸边的粮仓里去。”
张谦向运河两岸一看,可不是,两岸都是高高的围墙,透过围墙,能看见里面粮仓圆圆的大尖顶。
张谦向东王一说,建议回到镇江府,住到驿站里,什么时候开闸放行了,什么时候再继续前行。可是东王一听,却急了,大叫道:“那怎么能行了,我们从四年前就准备来大明,一直迟迟没能动身,现在终于来了,大明皇帝也盼着我们尽快去见他,我们怎么能在这驿站里住下来呢?”
张谦说:“你也看到了,前面长江口那里不放行,船都堵在运河里,我们急也没有用啊!反正吃喝用度,都有官府负责。”
西王从后面过来探听情况,听张谦说只能去驿站里等着,高兴地说:“好啊,我们就住在驿站里,好吃好喝好招待,只要官府不急,我们怕什么!”
船夫也说:“你们不妨在这里住上一短时间,镇江是一个好地方,有金山、焦山、北固山,金山上有个金山寺,你们在杭州的时候一定听过许仙和白素贞的故事吧,那个老和尚法海就是金山上的,水漫金山就是发生在这里,那寺庙好大,把一座山都包在里面了,叫做“寺包山”,这镇江府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呢!”
东王一听,更加着急了,他的脸憋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我们不是来混吃混喝的,也不是来大明看风景的,那长江不就是一条大河吗?为什么不让通行,我们去找找那个管通行的什么闸官,不行吗?”
张谦担心地说:“可能不行吧,别看运河的闸官不算官,是个从九品的散官,可是权力却大着呢,无论多大的官过闸,都要听他调遣,据说有的高官凭借权势逼着闸官开闸,他们上报皇帝,是要革职的!”
东王说:“让我在驿站里等着,还不如用藤条勒住我的脖子好受呢!我要去前面问一问!”
张谦只好陪着他步行到闸口那里去问情况,三位王子和西王、独眼龙也要跟着去,他们就打着雨伞,一起沿着岸边的石板路走到京口闸。
这京口闸位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其实就是一座窄窄的石闸,宽不过七八丈,高不过两三丈。上面有一座石桥,石桥两端,各有一个提升闸板的绞关。石闸的外面,就是浩瀚的长江,在茫茫大雨中,近处,波浪翻涌,轰然作响,远处,烟波浩渺,江天一色,整个长江里,看不到一条航行的船。
张谦问:“东王大哥,怎么样,我们还是回去等着吧,你看,长江里没有一条船,肯定是不能航行的。”
东王坚持说:“可是,我们一定要过去!”
张谦问闸官在哪里,闸口船上的人说,就在旁边的闸房里。
他们来到闸房,看到一名穿着蓝色官服的胖子正在品茶,他头上戴着黑色一梁冠,官服的补子上绣着鹌鹑。一看他就是一个九品的小官,旁边有几名船夫在下棋,都是短裤短褂,不用说,那个胖子肯定就是闸官了。
张谦弯下身,向闸官说明情况,希望能提闸放行。
闸官抬起头来看看他们,说:“你们找死啊,没看见下着大雨吗?长江里风浪大着呢!”
东王也弯下腰,笑着说:“我们从苏禄国来的,在海上经过了很多的风浪,我们不怕。”
闸官生气地说:“你不怕,我还怕呢,把你们放过去,翻了船,死了人,是谁的责任?我这个闸官不是官,可也养着一家人呢!”
东王说:“我们出了事情,不怪你!”
闸官不理他,端着茶杯,去看闸夫们下棋。
东王一把抓住闸官的衣领,说:“快给我开闸,让我们过去!”
闸官歪着头,说:“怎么着,要打架吗?敢来我这里耍横,大明国敢在我面前耍横的人,除了皇帝爷,其他的都还没有出生呢!”说着,顺手将一杯热茶泼在东王脸上。
东王摸摸发烫的脸,伸出手掌就要去打闸官,闸官一低头,把胖子的帽子掉在了地上。
三位王子看到父王被泼水,一拥而上,抱住闸官,挖脸的挖脸,扯衣服的扯衣服,一时间,闸官的脸被挖出了血印,衣服被扯烂了。
早有闸夫冲出闸房,大叫道:“不得了了,有人打闸官啦!”
旁边的卫所里一阵喊叫,冲出来上百名全身披挂、手持大明腰刀的卫兵。几个人冲进闸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问道:“谁打闸官?”
闸官捂着满是血手印的脸,指指东王和几个孩子,委屈地说道:“是,是他们!”
军官说厉声说道:“运河漕运是我大明命脉,按照大明律令,殴打闸官,先斩后奏!”
几个士兵抽出腰刀,就要动手,西王一看,十分高兴,没想到东王屡屡逃过自己的砍刀,竟让要被大明卫兵杀掉,高声叫道:“是东王和这三个孩子,就是他们!”
军官说:“一个都不要放过!”
士兵们举起了腰刀,张谦冲到东王前面,尖声说道:“看谁敢动?我是大明中官张谦,带着苏禄国王朝拜皇上,胆敢伤害皇上的客人,一律死罪!”
军官听到张谦尖厉的说话声,又看看东王和几个孩子的长相,觉得不像中国人,有些相信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军官问道:“为什么要伤害闸官?”
张谦答道:“苏禄国王没有别的意思,他们只是想尽快过江,北上面见我们的圣上!”
闸官一听是皇上的外国客人,还有内宫的中官陪着,知道这帮人惹不起。就摸摸自己火辣辣的脸,痛苦地说:“过闸也行,谁来负责?”
东王说:“我自己负责,不用你负责!”
闸官说:“那你签下生死状,把文书留在我这里,我就放你过闸!”
东王说:“好,我来签!”
闸官拿来笔墨,东王不会写字,张谦替他写好文书,东王提起毛笔,画下自己的名字。
军官倒是一个热心人,他和张谦聊了起来,很快就熟悉了,他好心劝张谦道:“张千户,我们都是吃官饭的,不容易,你们这样过长江,能行吗?你可是也有责任啊!”
张谦说:“谢谢兄弟提醒,我们是经过了远洋航行,可是对过长江也没有把握,还是牢靠些更好!”
张谦把军官的担心向东王一说,东王点点头:“也好,给我每一个人找一把船桨,我们苏禄人在海边生活,都是划船的好手。”
由于京口闸经常长期停靠船舶,岸边除了大粮仓,还形成了很大的渡口和热闹的集市,他们在军官的带领下,给每人买了一把船桨,让店家送到闸口那里。
集市两边有许多出售大铁绳的店家,在高声叫卖。张谦问军官:“为什么这里的店家都卖铁绳?”
军官说:“这条街叫打索巷,是专门给船只打铁绳的,长江凶险,过往的船只都要在这里打一条铁索,把船加固一下。”
张谦给东王一说,东王说:“好啊,我们也买一些铁索吧,把船加固一下,我们的山马舟不是用藤条绑在一起过吗,现在我们用铁索把客船都连起来,别让一只船掉队!”
张谦说:“好啊,这样就更好了,你总是有好主意,但愿能顺顺利利的过江!”
东王一行回到自己的客船那里,带领着大家继续前行,张谦吆喝着让运河里的船只给客船让路,可是有的船坚决不让路,也有的船夫嚷嚷着要跟着他们一起过江。
张谦就喊:“我们是和闸官签了生死状的,谁愿意签生死状,就跟我们走!”
没有人跟他们走,东王他们很快就穿过拥挤的河道,来到了闸口,拿到了店家送来的船桨,用铁索把船加固好了,并且都连在了一起。
闸官高声喊道:“开闸了——”
闸夫们“嗨呀嗨呀”地推着绞关,闸板缓缓上升,被提了上来。
东王和张谦、三位王子们坚定地站在第一条船的船头上,顺着激流冲出闸口,驶向宽阔的长江里!
长江里,浪头互相追赶,漩涡一个接着一个,如果不是大铁索相互牵着,很快就会翻船!
船夫不再划桨了,而是站在船头看着航线,东王却划着桨,喊着号子,带领着苏禄国的客人们一起划船,船队冲出一个漩涡,又滑向另一个漩涡,船夫喊道:“快划啊!”
东王“嗨呀嗨呀”地喊着,人们也“嗨呀嗨呀”地划着,向着长江江心划去,江心没有什么遮挡,浪头更大了,一个大浪打进了船舱里,水灌满了船舱,船在慢慢下沉!
东王说:“不好,快向外舀水!”
可是,用什么舀水啊?
葛木宁想起来了,她说:“用做饭的铁锅,行吗?”
东王说:“太好了!”
葛木宁揭下铁锅,抱起来,在船舱里刮了水向外倒,二王子和小王子来帮忙,葛木宁干家务很在行,哪用他们帮忙?就说:“我自己就行,你们用不上劲!”
安都鲁找来盘子和瓷碗,和温哈剌一人一个,向外泼水。
很快,水刮的差不多了。客船重新站到了大浪的上面,冲浪前行。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们全身都湿透了,也都累坏了,似乎已经忘记了一切,只是机械地划着船,和风浪进行着最艰苦卓绝的斗争!
不好,又掉进了一个更大的漩涡里了,客船都在打着旋,在向一起旋转,张谦叫道:“啊,大铁索要把船绞到一起,那就完了!”
东王大吼一声:“划船啊!使劲划啊!”
疲乏的人们重新鼓起了劲头,大家一起喊道:“嗨呀嗨呀!”拼命地向前划去。
船队像一条矫健的游龙,冲出大漩涡,向北岸游去!
渐渐地,北岸越来越近了。但是,险情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大家都筋疲力尽了,如果这时候再来一串巨浪,那就全完了!
在长江北岸的渡口边,聚集了很多的人,这边是瓜洲渡口,等待过江的船夫们,看到长江的风浪里竟然游来了一支船队,奔走相告,都到江边来看热闹。看到他们的船队一点点冲出了江心的漩涡,既为他们揪着心,又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这时候,从北岸驶过来一条红色的大帆船,径直向他们开过来了!这是一条来接应他们的船,大帆船甩给他们一条大铁索,让他们拽着铁索,跟在大红船的后面前行。
东王和大家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长江里死不了了!
很快,他们来到了瓜洲渡口,慢慢靠了岸,把船系在岸边的石头上。
渡口的船夫们一拥而上,都过来慰问。在江上跑生活的人,常常命悬一线,谁不敬重战胜长江巨浪的勇士呢!
东王要感谢红船上的人们出手相救。
红船上的船夫说:“我们是扬州盐帮出资组建的救生会,专门打捞长江上遇难的船只,看你们一条条都是官府派的游船,不用着急过江啊,怎么这么不要命呢?”
张谦把东王他们苏禄国出发、远涉重洋来中国朝拜的事情一说,船夫们都非常感动,向他们报以热烈的鼓掌!
东王的船队转入运河闸口,清点人数,准备启程,突然,葛木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温哈剌,温哈剌不见了!”
大家都大惊失色,温哈剌是什么时候丢掉的呢?
安都鲁说:“我记得哥哥和我一起在船舱舀水呢!”
东王头都要炸了,他下了船向江边跑,叫道:“天哪,他不会掉到长江里了吧?”
葛木宁蹲在船舱里,已经泣不成声。
都马含和安都鲁大声喊道:“温哈剌,你在哪里?”
西王和独眼龙得意地笑着,说:“再喊也没有,早掉到长江里淹死了!”
张谦气得一把抓住西王,说:“是不是你们把他推到江里去的?”
西王拨开张谦的受,说:“我们不在一条船上,那小子和你在一条船上,我们只是看到他掉到江里了!”
葛木宁已经瘫倒在地!
都马含还在喊:“温哈剌,温哈剌——”那声音格外的凄凉而绝望,在雨中传得很远很远,让人听了,都会泪流满面。
突然,在瓜洲渡口的一片碑廊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哎,我在这儿呢!”
江风浩荡,许多人都没有听见,可是王子的母亲葛木宁听见了,她说:“我的二王子还活着!”
张谦和峒王妃跑到她身边,蹲下来对她说:“葛木宁王妃,你醒醒!”
葛木宁慢慢爬起来,坚定地说:“我听见了,我的二王子他还活着!”
安都鲁喊道:“哥哥,你在哪里?”
温哈剌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来:“我在这儿呢,在这儿看碑文呢!”
大家跟着葛木宁大步返回瓜洲渡口。此时,东王正在江边,比划着和红船上的人联系下水打捞的事,听到温哈剌的声音,也惊讶地向碑廊那里跑。
葛木宁气喘吁吁地跑到温哈剌身边,对着温哈剌的后背就打,边打边哭:“你吓死妈姆了!”
温哈剌奇怪地问:“你们怎么啦?我在看这些碑文呢!”
他旁边一位秀才模样的人说:“这孩子真不错,喜欢读诗,让我给他读,给他讲呢!”
东王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说:“什么唐诗,把我们都吓坏了!”
温哈剌摇头晃脑地说:“这些唐诗太好了,你看这首王安石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这首白居易的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多好啊!”
那位秀才笑着说:“这位小弟把诗歌都当成唐诗了,其实,中国每个朝代都有很好的诗歌,像那个王安石就是宋朝人,哎,孩子,你怎么光知道有唐朝,不知道有宋朝呢?”
张谦笑着说:“他不是我们中国人,是苏禄国的王子。”
秀才大吃一惊:“什么,苏禄国的王子?不会吧,他怎么会说我们中国话呢,竟然还懂诗歌?”
张谦说:“我在苏禄国待了四年多,可能跟着我学的吧?不过,到了中国之后他进步很快啊!”
东王摸摸温哈剌的头,高兴地说:“平常温哈剌不怎么说话,也不是很机灵,没想到这么喜爱中国的唐诗,真不错!”
葛木宁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只是我们大人都忙自己的事,没有发现罢了。”
大家听了葛木宁的话,都感到惊奇不已,谁说葛木宁只会干活,不会说话呢,她说得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