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帝发出一个旨意,如果哪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那条河,那么他就会赐予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泥人们虽然都很渴望能够得到金子般的心,然而他们都知道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所以好久都没有人回答。这时,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我想要过河”。
“你是泥人,你过不了河的,孩子。”一个很老的泥人说。
“走不到河心,你就会淹死的。”一个上了一点年纪的泥人警告他。
“你难道就不害怕你的肉体会一点点地消逝吗?”善良的泥人大婶说。
“你会成为鱼虾的美味,连一点都不会剩下。”同伴的声音已经发出了颤抖。
但是小泥人决定了,对他来说,这些都没有比能够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重要。即使他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有去无回。
他来到了河边,湍急的河水在贪婪地看着他。但他还是把自己的双脚踏入了河水,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脚在迅速地融化,正在一点一点地离开他的身体。回去吧,现在还来得及,你失去的只是双脚,河水狞笑着。小泥人无言,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沉默着继续前进。因为他知道,要快,否则他会消逝得无影无踪。
这条河可真漫长啊,小泥人孤独而倔强地走着。他抬头看了看对岸,那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小鸟在轻盈地飞翔,处处是美景,是真正的天堂,也许,天使们正在那里喝茶呢,没有人知道还有一个小泥人在河水里艰难地跋涉。但是这能怪谁呢,上帝给了你做小泥人的机会,是你自己不甘于平稳的生活,要寻找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呀,这是你自己所选择的道路。
小泥人流泪了,却发现泪水冲掉了他的一块皮肤。他知道,这个时候哭泣只能加速他的融化。于是,他把眼泪逼回到了眼睛里,他别无选择。
在水里,鱼虾们正在享受着它们的盛宴。松软的泥沙加重了他行走的难度,汹涌的波浪几乎要把他打翻,小泥人从没有感到如此的累,他心想,哪怕是躺下歇一小会也是好的。可是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如果你现在躺下了,就永远都起不来了,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另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后悔了吗?不,小泥人知道,自己此时就连痛苦的权利都没有了,他只能选择前进、前进、再前进。他没有后悔,即使是他的身体在渐渐地消融。他继续忍受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小泥人觉得自己快死了,因为他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么我又怎么还有意识呢?他低头看看脚下,原来,他已经上岸了,更让他惊奇的是,他的泥的身体已经全部消失了,只有一颗闪光的会子般的心……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就算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走下去。如果做出了选择却不能坚持下去。这和没有做选择的结果是一样的。要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一定会经历失败和痛苦的。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拥抱成功。
危机也是转机
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州有一个小村庄,在这个村子的后面是一片空旷的场地。村子里的人们看着那么一大片空旷的土地觉得让它空着非常可惜,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村民们在那块土地上种上了树木。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片土地早已经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了。由于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完善地管理和合理地采伐,那些树棵棵粗大、挺拔,每一棵都价值不菲。如果把这些树卖出去,村民们就会人人变成百万富翁了。所以,这座村庄被人们称做是“百万村庄”。
村民们也深谙这些森林会给他们带来财富,他们很为能拥有这么多的参天树木而感到自豪,也因此感谢他们的祖辈给他们留下了这么一笔财富。但是村民们绝不轻易去伐一棵树,这是他们的祖辈留给他们的珍贵财产,这绿意盎然的森林,浸透着祖辈的多少心血呀!多少趋之若鹜的木材商一次次地来找过村里的村长,要买这些树,但每一次都被村长坚决地拒绝了。村长明白,虽然村子里的村民现在的经济不宽裕,但在这个木材资源一天比一天匮乏的世界上,这片森林能多长一天,就是一笔难以估量的巨大财富。所以村民们从来就没有过卖树的想法,他们只是一心一意地管理着这片大森林,他们是不会轻易伐掉一棵树的。
但谁也没料到,灾难却突如其来地降临到了这个村庄。那年初冬,天气十分干燥,连续两个月,没下过一场雨,尤其是树林里,落满了没膝的焦黄枯叶,那些落叶干燥易燃,如果有一粒火星,也将会引起巨大的火灾。从晚秋到初冬,村民们都严阵以待,整天坚守在森林里,消除着各种火灾的隐患。但灾难总是防不胜防,一天深夜,森林突然起火了,等到村民发觉时,熊熊的火势已经很快蔓延开了,半个夜空都被大火映红了,沿着绵延的山岗就像一条条蜿蜒的赤色巨龙,在呼呼的夜风推波助澜下,迅速从一座山岗燃向另一座山岗,在短短两个钟头之间森林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等到森林消防警察和消防直升飞机匆匆赶到时,火势已经无法控制了。大家只能一声声叹息,眼睁睁地看着这场火把一片上百年的森林,在转眼之间化成了一堆灰烬。
看着让人心痛的灰烬,村民们欲哭无泪。向来开朗、幽默的村长一下子垮了,他神情呆滞,满脸懊悔地对村民说:“这下子我们完了,彻底完了,所有的财产化为了乌有,还有一笔一笔的银行贷款……”
其中有一位已经哭干了眼泪的老人沉默了好久才对村长说:“孩子,我们没有彻底完蛋,森林是没有了,但我们还有其他的东西!别把事情想得那么糟,我们是没有木材可以卖了,但我们至少还有大火留给我们的木炭啊!”
“木炭?”村长愣了,是啊,大火烧掉了森林,但大火却留下了多少木炭啊!那么一大片森林,将会是多么大的一堆木炭啊。第二天,村长就带着村民们匆匆上山了,他们迅速在烧毁的林地上挖了几百个炭窑,将那些还在冒烟的庞大树干伐倒投进了炭窑里。一个多月后,他们拥有了上百万吨的上好木炭,这些木炭运进城里后,很快就被人们抢购一空。从此,这个村庄真的成了一个百万村庄。
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失败的危险,也就是会有一些所谓的“危机”。但是,在这些危机里面不仅仅只有危险。还会有机遇。所以,当危机不期而至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地去看待这些危机,争取从中发现机遇。
用勇气去溶化心中的冰点
美国的马丁·塞利曼博士是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怒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二十度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不敢相信的念头使他连试一试都没有去做。
冰柜之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我们同样会死于无法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心中的冰点。生活中,我们要突破自己的各种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溶化自己心中的冰点。
知识是随时都可以学到的
费利斯的父亲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他只读到了小学五年级,然后家里就要他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
从此之后,整个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也非常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因为这样可以了解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他真的非常好学,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带来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受良好教育。
费利斯的父亲认为,最不可宽恕的是在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常对孩子们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会永远如此。”
于是,为了防止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父亲要孩子们每天都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然后在晚餐的时间告诉大家。所以,晚餐时间就成为了他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当他们每人说一项“新知”之后,便可以去吃饭了。
在吃饭之前,父亲的目光会停在他们当中一人身上。有一天,父亲看着费利斯,说:“费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些什么。”
“我今天学到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他父亲看看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母亲。
“孩子的妈,这个答案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尼泊尔?”她说,“我非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
当然,这样的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费利斯,”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费利斯当时只是孩子,一点儿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的妙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吃饭,然后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很多年后,他才明白父亲给他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全家人在共同学习,一同长进。
费利斯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定以教学为终身事业。在求学时期,他曾追随几位全国最着名的教育家学习。最后,他完成大学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与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发现那些教授教导他的,正是父亲早就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
知识是一座庞大的宝库.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它的全部。就算是一个学识再渊博的人。也只不过是得到了它冰山的一角而已。但知识却是永远随时都可以学到的。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是在游玩中。总之。只要愿意学习,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到知识。
创造也要源于生活
从前有一座寺庙,这座寺庙的香火很旺,很多人都来这里求佛许愿。这里的老方丈为了香火更旺盛,特地从京城请来一位着名的工匠,在正殿上塑起一座八米高的佛祖像。
在佛像塑好那天,举寺欢庆。方丈问工匠要多少工钱,工匠傲慢地说:“今日佛像完工,应该可以看得出我的手艺有多么高超了吧。至于工钱嘛,这样吧,我们以三日为限,如果在三天内有人在这座大佛身上挑出一处毛病,我便分文不取;如果没有人能够挑出毛病的话,就请赏赐黄金百两,作为工钱吧。”
方丈无奈,只得答应了,当晚便召集全寺僧人,传出了工匠的话,让众弟子去给佛像挑毛病。第一天,众僧侣纷纷去挑毛病,可看着看着,都不知不觉地夸奖起佛像雕塑得太好了。一天下来,没有一个人能挑出毛病。方丈亲自去看了个遍,竟然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挑出来,心中也不由暗暗佩服这工匠的手艺。
可是这百两黄金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老方丈又去请附近的村民一同来挑毛病。因为老方丈平时行善积德,人缘颇广,第二天,果然来了不少村民。可是大家看了佛像都交口称赞,别说毛病,就连半点批评的话也没有。
到了第三天,老方丈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有拼命诵经拜佛,乞求菩萨庇佑。一天很快过去了,转眼夕阳西下,大厅里只剩下一位抱着儿子的村妇。方丈闭上眼睛静坐,也没有心情去搭理那母子二人。母子俩在佛像前看来看去,母亲不住地赞叹,儿子也傻乎乎地盯着大佛。就在母亲抱起儿子准备离去时,儿子突然趴在母亲耳朵旁,说:“妈妈,这佛像有个毛病了。”母亲很惊奇地说:“你别瞎说,那么多人都找不出毛病,你怎么能找出来?”
母亲的话让一旁的方丈听到了,他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那小孩,只见那小孩不过四五岁模样,牙都没长齐。方丈半信半疑地站起来,上前两步,问道:“孩子,你说说吧,这个佛像哪里有毛病?”
小孩子看了看方丈,又看了看他母亲,说:“老方丈,那个大佛像的手指有毛病。”方丈给逗乐了,问道:“你倒说说看,手指有什么毛病?”小孩说:“佛像的手指太粗啦。”他母亲在一旁摇头说:“手指粗也算毛病?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方丈也叹了口气,准备离去。小孩子见两个大人都不信他,生气地大声说道:“佛像的手指就是太粗了啊!它怎么把手指伸进鼻孔挖鼻屎呢?挖耳屎也不行呀。”
方丈和小孩的母亲都被他的话给说愣了。老方丈扭头,仔细看了看那尊佛像,发现手指确实比鼻孔大出好多!他喜出望外,说:“啊,这确实是个毛病,还是个大毛病!”他一边谢过母子二人,一边对着佛像感叹道:“这个连大人都挑不出的毛病,竟被一个小孩子给发现了。”
后来,工匠也承认的确存在这个毛病,于是真的分文未取。
虽然说一个人的思维可以信马游缰。一个人的创造也可以不受束缚。但是。这些思维和创作也要源于生活。如果那些思维和创造都脱离生活的话。那么思维就不能叫做思维而是叫做胡思乱想,创造也就不是创造而是乱造了。
所学必有所用
曾经被《财富》选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他的业务遍及数十个国家,拥有员工数以万计。
在李嘉诚70多岁的时候,曾经这样畅谈他学英文的经验:“我的英文就不算好,由ABC开始,都没有学到,日本仔的飞机已经到处放炸弹。正规教育我受得很少,但非正规教育我肯学。”
1939年,日军犯境,当时担任小学校长的父亲带着李嘉诚逃往香港。第二年父亲患上肺病。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到医院探望父亲,为了让病危的父亲高兴,李嘉诚对父亲说:“英文也不算难,我读一段给你听。”父亲听过之后,满面哀伤。“因为他知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环境不许可。”李嘉诚语带哽咽说。
李嘉诚的英文是一个同屋女孩教的,他则教她数学。父亲临终前一天,发觉没有任何财产可以留下,只好反问爱子可有话跟他说。李嘉诚很自信地应许父亲说:“我们一家人一定生活得很好。”为了实践诺言,李嘉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一边当推销员,一边上夜校学英文。他用报纸练字,一面写满了,又翻过另一面再写,直到整张纸写得皱皱烂烂为止。
在他22岁的时候,开了一间塑胶厂,他深信到26岁,储够钱,再凭着恶补的英文,就可以考上大学。岂料一个大户的破产,毁了他的大学梦。但是,苦学的英文却在这时候为他打开了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