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900000019

第19章 记忆心理学——开发你的大脑潜能(1)

什么是记忆

人活在世,大事小事,都离不开记忆;没了记忆,就和没了大脑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记忆,是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的问题,可如果问一句“什么是记忆呢?你了解多少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呢?”恐怕能说得像那么回事的人还真不多。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受伤或精神病患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认知”四个基本环节。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回忆和认知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通常是一个反复的感知的过程。例如识记外文单词,常是经过多次诵读,形成它的音、义、拼法间的巩固联系,从而记住它。当然也可能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正所谓“过目不忘”。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非常重要,因为要形成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作前提。

识记过一个事物后,当那个事物不在你面前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那个事物的形象,这叫做记忆的表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比如,一说起大象,你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大象的样子,有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这就是直观性;你或许见过许多种大象,比如亚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的特点,可事后浮现在眼前的大象无非就是身体庞大、鼻子很长,这就是概括性。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回忆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听到的声音,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因而表象在记忆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回忆,就是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而客观事物出现在眼前,人感到熟悉并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则叫做认知。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回忆和认知之所以可能,是由于经过了识记。

记忆的分类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等,都是记忆的内容,并据此可将记忆分为感知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四种类型。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

2.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

3.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和好朋友外出游玩时的高兴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就是把做过的运动或者是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游泳、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也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举个综合的例子,到过天安门之后,想起宏伟门楼的形象,就是形象记忆;由天安门而想起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逻辑记忆;想起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时的心潮澎湃、兴奋鼓舞,就是情绪记忆;想起升旗时自己笔直站立的动作,现在还能重复,那就是运动记忆了。

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1.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它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比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马上根据记忆记录下来,但过后要想用那个号码,则只能看记录了。这个记录靠的就是短时记忆。再比如,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一般只有7±2个单位。一个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利用组块法可以增强短时记忆。例如,现在的移动电话号码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个个的记很难短时记下来,而如果把它分为三个组块来记,就容易多了。运用组块法,个人的知识经验很重要。例如,心理学家曾经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对棋局的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却只有18%。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迅速记忆;如果随机摆放的一般散沙,大家都一样,大师和棋手的经验组块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2.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取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其实,长时记忆大部分来自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据此,你大概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正确、高效地运用你的记忆力了。比如,来记“transportation”这个单词,如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费劲又容易出错,而如果把这个单词分成“tran”、“sport”、“ation”三个部分就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技巧。你如果想长期的记住这个单词,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并且不断将它和其他词比较、联系,才能奏效。

任何人都能提高记忆力

通常,我们在学校和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或听到及见到的事物和现象,到后来往往不能完整无缺地回忆出来;前一天和许多人会面的情形或学习的各种知识,到第二天往往也只能想起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就有人认为我们头脑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当存入某种程度信息后,超过容量限度的信息,就像水从玻璃杯溢出来那样,不能再被存入大脑中。于是,有人会产生“我脑子笨,简直没有办法呀!”等那种认为记忆的量少是理所当然的想法。

可是,根据美国阿诺欣教授和劳森贝克教授等对记忆量的研究结果可知,我们的大脑几乎能把进来的全部信息存储下来,它具有极其充分的容量。

据劳森贝克教授的计算,让人脑每秒钟都接收10个新信息,即使这样继续一生,也还有存储其他事物的余地。人脑是不会出现像“由于饮食过了度,再也吃不进任何东西了”那种情形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去记忆任何想要记住的事物。

世界上常常出现一些记忆力特别强的人物,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证实了“人脑可以存储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这一说法。

在舞台上表演记忆术的人之中,竟有人能把平均每隔2秒内得到的一个前后没有联系的新信息,全部正确地记住和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并且他还声称,只要知道了记忆的方法,谁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另外,有一个以“保持完整的记忆”著称的俄国人,关于他那记忆力的优越程度有过如下一个插曲:据说他在讲完了15年前某日发生的一件事后,还问道:“需要说出当时的详细时刻吗?”

俄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教授对他进行了数年的研究,结果发现他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普通人并没有差异,他之所以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原来是由于他在幼年时就自然地掌握了记忆身边发生事情的方法所致。

把整个脑器官都充分利用起来的人是没有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脑力,可以说只占全部脑机能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所谓“记忆法”,也只是为了把这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变成“之二”而已。所以只要有意识的,人为的训练大脑,如果能保持连续,理所当然,是可以防止脑子老化的。

因此对于我们能否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这个问题,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任何人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把它系统地交织在一起,一定会有很强的记忆力。而一本讨论记忆力的书,也许能帮助记忆力差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记忆才能。

“我必须记住”,“我能记住”,这样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十分重要的。在司汤达的《红与黑》中,当女主人公朱莉安受人之托传送一封长信时,为了防止中途出事,而将全文默记在心。托信的人问她:“你真能完全记住?”她答道:“只要我不怕忘记,就记得住。”强制性和方法对头,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般地说,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为人提供诀窍,使人能够把学习工作中和社会生活中想记住的一切记住,二是增强人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分类的能力,把想记住的都不甚费力地留在脑子里。

与遗忘作斗争——进行重复记忆

人脑所记忆的东西,会被逐渐淡忘。记忆得越肤浅,淡忘得越快;记忆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重复是学习之母”,记忆是在反复中进行的,重复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重复学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以加深理解。

1.重复就像记忆的发动机

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记得住并能再现的认识活动。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四个方面。记忆的深浅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重复的次数直接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每周一歌或电视剧插曲,刚听第一遍时感到陌生,然而一周下来,便基本会唱了。刚接受新知识时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这就像没有闸的汽车,一直爬到坡顶才能站稳,半坡上熄火就容易溜下来。重复好像发动机,应该把记忆的载重车推上有利于保持信息的“坡顶”再暂告歇息。

(1)重复记忆思维方法是强化识记和保持的思维工具。

衡量一个人记忆的好坏有四个指标:

(1)记忆的敏捷性,指记忆的速度。

(2)记忆的持久性,指记住的东西保持时间的长短。

(3)记忆的正确性,指记忆的东西准确地再现出来。

(4)记忆的备用性,能够把记忆中所保持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再现出来。要做到识记和保持,克服遗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记忆。

(2)重复记忆思维方法是从识记和保持到再现和再认的桥梁。

记忆是科学创造的重要心理条件。前人的经验是前人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概括,又是后人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科学工作者博学多识、博闻强记,才能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创造方向。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与知识老化加快,知识更新迅速,这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记忆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时吸取最新科学成果,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创造。可见,重复记忆思维方法不仅促进人们记忆和保持记忆,而且是人们很快再现和再认识(再创造)的桥梁和纽带。

(3)重复记忆思维是增强记忆力的助手。

要使书中的知识活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从记忆入手。马克思有一个习惯,就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本和书上作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的记忆。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记忆不应当得到休息,因为没有一种能力比它更易操作。你要每天找点东西给记忆记忆,因为你愈是多给它记,它便愈能诚实地记住;你愈少给,它便记得愈不诚实。”人脑需要不断训练,大脑越用越灵,谁不长期训练大脑,就会变得迟钝、健忘。这充分说明,重复记忆思维方法是提高记忆,增强记忆力,锻炼记忆力,发展记忆力的最诚实的朋友和助手。

2.重复记忆是与遗忘作斗争

遗忘是记忆的大敌,它使记忆痕迹逐渐淡漠甚至消失。通过重复则可以加强大脑皮层的痕迹,从而达到加深对所记内容的理解、修补巩固记忆的目的。如果学习、记忆的程度达到150%,将会使记忆得到强化,可以使学习过的内容经久不忘。很多知识在初学的时候,难免不深刻、不全面,把握不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往后,随着学习的内容增多,通过重复就可以把前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就理解得更透彻了。

重复与淡忘的关系:一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忘得越慢;二是遗忘的速度并不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淡忘与时间有关。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十年内不与任何同学来往,他会把许多同学的名字忘掉。一个高中毕业的农民,在五年之内不读书、不看报、不写字,便会提笔忘字。

采用重复记忆方法时要科学地安排重复的次数和时间间隔。一般说来,对于复杂难记的内容,重复次数要多些。重复最好在记忆将要消失的时候进行,且重复间隔时间由短渐长,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记忆的第二天,遗忘率最高,50%左右,也就是第二天一个人可能会忘记他所记忆的50%,第三天30%左右,第四天10%左右。

由此可见,第一次复习应该及时,新学习的内容最好在12小时之内复习一下,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楚、脑子中记忆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第二次复习时间间隔可以稍长,比如两天。再往后,间隔可以更长,比如依次为一周、半月、一月、半年、一年、几年。复习所用的时间也会依次缩短,甚至只要用眼或耳过一遍就行。

这样先重后轻、先密后疏地安排复习,效果极佳。针对这点,我们可以:每天在记忆新东西前,先重复记忆昨天的知识点(大概花半小时左右)和前天、前前天的知识点(各花10分钟左右。其实是认真的浏览一遍)。这样,每天的知识点就在以后的三天内被重复记忆。(在笔记本上标上学习的日期)在周末还可以把上周的知识点也快速地浏览一遍。我们会发现这个方法特别奏效,知识点都能牢牢记住,一个月前记忆的东西现在脑海中还十分清晰。每天所花时间也不很多,只是有点麻烦,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习惯。如果这个方法在时间的分配上还不怎么合理,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3.重复的方法

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喜欢搞临阵磨枪,这样突击学习的知识多达不到永久记忆的目的,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就像狗熊掰棒子,虽然掰得很多,但最后所剩无几。科学的做法是:对于基础性的、必须内储的知识,尽量早日融会贯通,并适时安排复习;对临时应付性的、没有必要长期内储的知识搞临阵磨枪。

同类推荐
  • 自爱是你遮挡风雨的伞

    自爱是你遮挡风雨的伞

    本书内含“珍爱自己是一种温暖”、“品位自爱的感动”、“放飞心情”、“世界因我而美丽”、“发现智慧的心”等八个专题,阐明不管生活如何忙碌,也不要忘了抽时间来温暖自己,关爱自己。
  • 让你的时间富裕起来

    让你的时间富裕起来

    本书主要教育青年同志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时间,达到合理分配时间、科学分配精力之目的。书中提出时间管理概念,教给管理时间的方法。并指出要合理规划时间,忙要忙在点子上,同时提出科学规划时间的方法,指出如何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并指出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的办法。
  • 成功启迪

    成功启迪

    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重大的财宝,它们是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巨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作为成功的追求者,获取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学会处世 学会生活

    学会处世 学会生活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内容简介: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 团队学习力:从学习型团队到基业长青

    团队学习力:从学习型团队到基业长青

    越来越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证明,学习力是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学习力:从学习型团队到基业长青》从学习力入手,对企业领导者如何引爆学习力,如何铸造永葆学习激情的团队,如何打造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做了深入分析和细致介绍。理论通俗易懂,论述鞭辟入里,案例精彩丰富。
热门推荐
  • 都市之修真强少

    都市之修真强少

    幼年时期,家族中因为权利的争夺,因此成为弃婴。生长在孤儿院之中,意外走进修真之路。学霸,校花,兄弟,权利,都纷纷向他涌来。历尽千辛万苦,找到自己的生父生母,却又因修为突破不得进入修真界之中……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108分钟改变世界

    108分钟改变世界

    本书为2011年4月,俄罗斯为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08分钟”50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图书。全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火箭的故事;苏联航天器发射场的创建;控制系统和飞船的研制过程;宇航员的选拔;加加林飞行的整个经过;飞行成功后全世界的庆祝盛况。书后还附有关于加加林飞行的最新解密官方文件资料。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黄蛮金刚

    黄蛮金刚

    一力降十会,我乃黄蛮金刚!一巧破万法,我乃通天彻地机关人!
  • 初心落辰,再见芷恩

    初心落辰,再见芷恩

    简芷恩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抱着自己的少年,那个曾改变她一生的人——夏落辰。简芷恩有着令她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着令她生不如死的生活;还有着让她感到绝望的未来。折磨着简芷恩,一次又一次,而夏落辰的出现则是雪中送炭。“芷恩,你知道吗?陪你走到最后的人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值得珍惜的。”“哪怕只剩下沧桑岁月陪我度过此生,我也会笑着离开,有些东西既然不属于我,便不属于我,我也不会强求,而有些本不该留恋的东西却在我身边晃悠,也许,挣扎都是多余的。”“我会陪着你,直到天荒地老的那一刻,直到你回头的那一天,直到你对我倾城一笑的那一瞬间,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 梦结界

    梦结界

    在未来的科技下,人们发现了三座神祉遗迹,位于亚洲大陆的澜海赤洛城,北美洲格林部落的天空城,非洲部落的地下城。少年刘楠楠从体弱多病,在经历过生死康复之后,他的选择也为他打开了一扇奇异世界的大门。。。
  • 相思酒斋

    相思酒斋

    你喜欢他一定没我那么爱他,你也一定没有我爱他。如果我还可以活的长长久久,我一定会让他爱上我的,可惜我的命不久矣,所以,我把他交给你,请你替我照顾好那个傻子。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生命密室

    生命密室

    “欢迎来到反人类密室逃脱游戏,祝您活着离开这里!“
  • 他来自平行宇宙

    他来自平行宇宙

    一位来自平行宇宙的我带领着这个宇宙的我进行了一段既神奇又有点荒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