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900000011

第11章 快乐心理学——积极心态改变一切(3)

进取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拿破仑·希尔研究了美国最成功的500个人的生平,还结识了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他发现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强烈的进取心。这些人即使屡遭失败但仍旧斗志昂扬,信心不灭。在他看来,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议的障碍及巨大的失望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他的话跟美国发明家布卡·T·华盛顿的话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世界巨豪福勒就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典范。

福勒最初的状况很穷,他的母亲生了他们7个孩子,为了生计,他5岁参加劳动,9岁之前就像大人一样以赶骡子为生。但有一天,他母亲的一番话改变了他整个的人生:“福勒,我们不应该这么穷。我不愿意听到你们说:我们的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于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们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念头。不仅是你们的父亲,我们家庭里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念头!”这个词沉重地击打着福勒的心房。

福勒开始思考致富。他让关于走向富有的念头占据了全部心思,而把杂念统统抛到脑后。他选择了肥皂业。于是,他像我们现在很多可怜的推销员那样,挨家挨户地推销肥皂。12年之后,他终于有了2.5万美元。正好,福勒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拍卖出售,售价是15万美元。福勒兴奋极了,由于兴奋他竟然忘记了自己只有2.5万美元。他与这家公司达成协议,先交2.5万美元作为保证金,然后在10天之内付清余款,否则,那笔保证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财产——将不予退还。福勒兴奋地只说了一个字:“行!”

这时,福勒其实已经把自己逼上绝路,但他感到的不是绝望,而是成功的兴奋。是什么使他如此冒险,就是那个致富的念头,就是他那对人生的积极心态。福勒开始筹钱,由于做了12年的推销员,他在社会上建立起很好的人缘。朋友们借给他11.5万美元,只差1万美元了。但是,这时已经是规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万美元就不是个小问题。福勒发愁了。但是,致富的念头,他对人生的积极心态,使他没有失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头。成功之后福勒说:“当时,我已用尽我所知道的一切资金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中跪下祈祷,祈求上帝引导我见到一个能及时借给我1万美元的人。我驱车走遍61号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业大楼看到第一道灯光。”

这便是福勒最著名的“寻找灯光”的故事。

这时已是深夜11点。福勒走进那幢商业楼,在昏黄的灯光里看到一个由于工作而疲乏不堪的先生。为了顺利发行那份购买肥皂公司的协议,福勒忘记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气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说:

“先生,你想赚到1000美元吗?”

“当然想喽……”那位先生因为这个好运气的突如其来而有点惊惶失措。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等我归还您的借款时,我将另付你1000美元的利息。”

福勒于是讲述了他面临的困境,并把有关的资料让那位先生看。福勒拿到了1万美元。福勒由此开始,迈进了世界巨富的行列。

福勒的故事无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为困难折服的积极心态,的确是我们每个人迈上成功之路的开始。对于许多渴望成功、渴望赚钱致富以改变自己贫穷命运的人而言,如何认识自己目前的“一无所有”,对其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持“反正我也是一贫如洗,再怎么努力奋斗也无济于事”态度的人,必将贫困潦倒终生,并且一事无成;而抱“虽然我眼下一无所有,但是我将努力去奋斗……”想法的人将成为真正的胜者,走上白手创业赚大钱的道路。

哈佛的“积极心理”课

哈佛大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常青藤名校,所招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未来精英。不过,哈佛大学2005年度第一学期“上座率最高课程”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这门课程的名称叫作积极心理学。周四中午11时30分至13时,855名哈佛大学学生都将在本·沙哈尔带领下一同体验“积极心理学”。面对台下近900名莘莘学子,主讲人塔勒·本·沙哈尔并没有大讲特讲如何成功,而是深入浅出给予他们快乐的秘诀。

哈佛大学网站对“积极心理学”一课如此简介:“本课主要是为营建一个充实人生的健全心理,话题涉及快乐、自尊、理解、友情、爱情、成就、创造力、音乐、精神和幽默感。最终帮助走向成功。”

对于课程主旨,现年35岁的本·沙哈尔一言以蔽之,即“如何获得快乐”。“我觉得自己在打造一座连接象牙塔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他如此定位自己。

如何获得快乐?本·沙哈尔现在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接受人性不足》的著作,希望能向读者阐明他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对哈佛学子们提出的建议——“接受你自己”。

比如,本·沙哈尔在最近一次课堂上提出的口号就是,“学会失败”。他告诉讲坛下一贯优秀的哈佛学生们,失败无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和其他老师不同,本·沙哈尔在课堂上最爱提及的名人并非柏拉图、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而是有“脱口秀女王”之称的美国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里。

“我喜欢奥普拉·温弗里,”他说,“……她正好显示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显示出‘接受人性不足’的理念,她从不把自己藏匿在永远的微笑之中。”

本·沙哈尔的理念和备受哈佛大学师生推崇的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的理念一致。后者指出:我们若是把目光只放在眼前,那么未来就难以掌握,我们若是想获得长久的快乐,那么就要忍受暂时的痛苦。

哲学家蒙田说:“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

任何一个商业领袖在商业领域内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过失败。而那些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和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往往最终的境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哈佛一贯注重培养学子养成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

盖茨从哈佛出来以后,对自己创立的微软的每一个员工灌输正确对待失败、尊重失败的思想,甚至提出“没有失败说明工作没有努力”。因此,在微软工作的人从不惧怕失败,他们将失败看作是任何事情走向成功的铺垫。在微软,只要遇到失败,接下来的不是进行批评、斥责或者评估损失,而是“残酷无情”的剖析过程,他们认为这是对失败的尊重。失败的结果直接作用就是促使去尝试新的实现可能,也正因为失败成就了微软一次次令对手胆寒的成功。用微软自己的话说:“失败是成功的一种需要。”

盖茨的执著和勇气与美国的创业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软件企业最为集中的硅谷有着“创业大本营”的美誉。在这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下,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一夜暴富。美国知名创业教练约翰·奈斯汉说:“造就硅谷成功神话的秘密,就是失败。失败的结果或许令人难堪,但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在失败过程中所累积的努力与经验,都是缔造下一次成功的宝贵基础。”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失败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要失败10次,才能换来1次成功。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失败都多于成功。华盛顿打的败仗比他打的胜仗多得多,但他最终成功了。

一个人越不把失败当作一回事,失败就越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越能成功;一个人如果越害怕失败,失败就越会缠住他,他就越难摆脱失败。美国两位哈佛毕业的总统的竞选就是最好的说明。罗斯福不怕失败,他成功了;尼克松害怕失败,他没有成功。

罗斯福第一次竞选总统惨遭失败后,他暂时退出政坛。不久,又因一场意外的遭遇而半身瘫痪。他瘫痪后相信自己还能成功,再次竞选时,当上了总统,入主白宫。一个瘸腿人每天坐着轮椅,昂着头,挺着胸,信心百倍地去上班。他在首次就职演说中提出的那个“无所畏惧”的战斗口号,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他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的本身。”他凭着永远不承认失败、永远不甘放弃的精神,把美利坚合众国引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连任四届,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尼克松在1972年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由于他在第一任期间,政绩突出,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缺乏自信,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不良心态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这次选举中他虽然获胜,但不久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害怕失败而导致惨败。

永不言败和善于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同时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是坏事,因为每一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一次失败都将使你更靠近成功。如果你不曾失败过,为了成功,你应该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失败的滋味。在尝试时,要告诉自己:我在什么地方跌倒了,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以后也许还会跌倒,但决不会在原先的这个地方。

沙漠里也能找到星星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玛莉的妇女随她的军官丈夫驻防在北非的埃及,住在靠近沙漠的营地里,军营的条件是很差的。

他们居住的木屋总是闷热难当,连阴凉一点的地方气温也在30度以上,狂风裹挟着沙土总是呼呼地吹个不停。军营里没有几个家属,周围住的又全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居民,生活毫无色彩,日子实在难熬。

而且丈夫经常要出去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这让一个人在家的玛莉总是感到非常寂寞。她给远在祖国的父亲写信倾诉,多少流露出要回家的意思。父亲的回信很快就收到了,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有两名罪犯从监狱里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高墙和铁窗,一个看到的是月亮和星星。”

玛莉拿着父亲的信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觉得父亲说的很对。“好吧!”她振作起精神,“我这就找星星和月亮去。”于是她走到屋外,和邻近的土著黑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烹饪当地的食品,用泥土做成陶器。交往的开始是有些艰难的,但他们很快就热情地接受了她,玛莉也开始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并且一步一步地迷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不久之后,玛莉还开始研究起了曾经让自己无比厌烦的沙漠。很快,沙漠在她眼中成了神奇迷人的地方。她经常请土著朋友们引路深入沙漠的深处,听当地人讲沙漠的特点,还让远在伦敦的亲友帮她寄来了当时能找到的关于沙漠的所有著作,她都认真地阅读。而且她还将她对沙漠取得的点滴知识都写进了自己的日记,她的生活因此变得充实,甚至有些忙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在中东、非洲的沙漠地区不断发现石油,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和兴趣都大增,玛莉因为她的知识成为了这个岛国知名的沙漠专家。

几十年后,当有人向玛莉问起事业成功的经验时,她说到了月亮和星星的故事。她说:“是父亲教给了我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我事业的源泉,它使我终身受用。”

不错,玛莉女士找到了自己的“星星”,她不仅不再长吁短叹了,而且获得很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也许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害怕寂寞和苦恼,只要我们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我们就可以在沙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走好心灵的独木桥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位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桥,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暗淡,他们刚才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做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心灵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我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快步到达目的地。

同类推荐
  • 品悟季羡林做人的哲学

    品悟季羡林做人的哲学

    “在季老的著作中,时刻透露着他清明睿智的人生智慧,季老无疑成了指引后人的一盏指路明灯,聆听季老的人生观,仿佛是季老本人站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处,疏导误入歧途的人们。这本关于季老做人哲学的书,既是一本人生智慧书,也是一本劝人向善、修身养性的书。如果你是一个有感于人世清浊的人,此书就会成为你最忠诚的良师益友。”
  • 轻熟女幸福一生的72条军规

    轻熟女幸福一生的72条军规

    这是一本写给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的年轻女性的书,这些已经进人社会并被称为“轻熟女”的群体,她们中有些人可能已经小有成就、生活稳定,但是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的迷茫和不安感也难免时时出现。本书从与女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心态、自我提升、形象、爱情、家庭、职场等方面人手,以现实的事例和精确到位的分析,以更贴近时代的视角让这些年轻漂亮时尚的女子真正了解自我,提升自身价值,从而更好地去迎接人生的挑战,最终收获一生的幸福。
  • 积跬古鉴

    积跬古鉴

    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上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早期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坎坷与艰辛。但他们能知难而进、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大业,名垂青史。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会因为希望和梦想的破灭而颓废泄气,一蹶不振;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们会把所有的错误与不幸归咎于恶劣的环境,对世界充满怨恨,责难周围的一切而怨天尤人。于是我们在自怜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战胜苦难的19种方法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战胜苦难的19种方法

    本书采用大量生动的故事来展现那些征服困难的英雄,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介绍了战胜苦难的19种方法,帮助人们战胜苦难,应对逆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魅领天下

    魅领天下

    人在漂流,心在飘零。我本善良却为何弑杀无数;我本纯真却为何阴险狡诈;逃脱不了的命运与诅咒。天降双星,皆为天煞;双子相遇,天下大乱。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 神级宝箱

    神级宝箱

    上厕所没有纸了怎么办?不用着急,随机宝箱帮你忙,给你来一节风油精厕纸,保管你用完爽到飞起。性格软弱,整天受欺负怎么办?不用着急,定点宝箱帮你忙,只要你能找的到,超能力,基因药水,武功秘籍,随你挑选。啊喂?!葵花宝典是什么鬼……
  • 调侃恶魔的笑花

    调侃恶魔的笑花

    被称为撒旦的段默勍遇上了在同一学校被称为笑花的辰依依。没人敢直视撒旦的眼睛,但是辰依依开创新记,不仅直视了他的眼睛,还一不小心走进了他的世界。好戏即将上演……
  • 陌路江湖情仇似海

    陌路江湖情仇似海

    从小青梅竹马的师妹背叛了他,竟然是为了自己情同手足的师弟。师父这时又离奇死亡一切矛头又都指向他,他难到要从此背负骂名一辈子吗?
  • 翻转的挪威森林

    翻转的挪威森林

    乔宇是一个内心封闭的男生,在封闭的世界中构建自己的思想,一次音乐欣赏课堂上他遇到了活波开朗的向晴,向晴的阳光逐步把他带离阴暗的森林,看到了很多他不愿接触的世界。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康藏行吟

    康藏行吟

    一本散文集,一本美文集。作者在康藏高原上行走,缤纷的高原给行走者灵感,边走边吟,赞美高原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叹这块沃土所蕴藏的神奇历史文化。屏住呼吸,把康藏高原的一切尽收心底,放飞心境,把真诚奉献给这方水土。
  • 圣灵院

    圣灵院

    百年前的某一天,太平洋中央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地震,从大海中涌现出一座岛屿;西半球的夜空闪过一道强光,随后无数道流星划过;东半球的晴空中突然冒出了十颗毒辣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异变,几天后各大洲的土地上不知从何处涌现出来一群凶猛异兽!整个世界瞬间陷入到了恐慌之中,人类的命运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直到有这么一群神秘的人出现,挽救了这个世界……他们,被称为御灵师……
  • 凤凰之难

    凤凰之难

    曾经上古时期的她尽管强大却不为神知,因族人所犯下的错,却要让无辜的她来承担。重活一世,她只为一个信念走上复仇的道路,却不曾想无意间揭开一个个上古被沉埋的秘密,当诸神时代终于再次降临,她却迎来人生的生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