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500000010

第10章 二战风云(1)

一、战争的召唤

巴顿的上司、夏威夷军区司令对巴顿有过这样的评价:

“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个捣乱分子。”

1939年夏,欧洲的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蛰伏将息了20年的德国把前爪伸向了它的欧洲邻居。

“捣乱分子”成为“无价之宝”的那个时刻到了……

9月1日,是整个文明世界被拖入灾难深渊的一天。这一天,法西斯德国出动了60个步兵师,14个装甲、摩托化师,4000多架飞机,以及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加上6000多门火炮、迫击炮,对波兰进行闪电袭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了。

作为对波兰负有安全义务的英国和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向德国宣战。但是,英法军队的首脑们似乎还未从和平之梦中醒来,从1939年9月3日到次年春这近半年的时间里,拥兵百万之众的英法联军静悄悄地呆在工事里,没有同德军进行一场真正的战斗。难怪人们通常把这段战争称作“奇怪的战争”或“莫名其妙的战争”。

尽管英、法莫名其妙,希特勒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德军仅以27天解决了号称“欧洲陆军强国”的波兰后,稍事休整,便纵兵北向,占领了北欧国家,而后挥戈西指,将西欧低地国家尽纳版图。

这时候,英法才如梦初醒。可是,已为时太迟。

1940年5月,德国坦克集群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阿登山口,被法国视为“坚固防线”“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无可奈何地、可笑地静立一旁,扮演了一个无声无息的、可悲可叹的目击者的角色。

德军突破英法联军防线之后,撇开巴黎于不顾,由古德里安率领其坦克集群日夜兼程直扑海滩,欲将英法联军主力一口吃掉。要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达了一道“停止前进”的命令,“敦刻尔克奇迹”中侥幸逃生的36万联军,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希特勒的闪击成功与英法的惨痛败绩,震惊了整个世界,也令美国军界的有识之士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后来成为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的乔治·C·马歇尔,便是其中的一员。

希特勒在波兰边境燃起战火,正是马歇尔准将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之日。这是历史的偶然吗?显然是历史的巧合。不过,也许偶然之间包含着必然。6年以后,功成名就的马歇尔收到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封热情洋溢的赞扬信,信中写道:

“并不是命运让您来指挥这些伟大的军队,而是非您去建立、组织和鼓舞不可。在您的指引下,这些已经横扫法、德全境的强大英勇军队得以诞生,并在令人瞠目的短时间内臻于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马歇尔一边关注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一边扪心自问:一旦美国被卷入战争,美国军队可以打赢这场战争吗?

答案是让人扫兴的,更是让人不安的。因为美国军队现在还远不是一支可以“横扫法、德全境的强大英勇军队”,它不过是一支安然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温床上昏昏沉睡的部队。

闪击战的胜利,是军事思想上创新对守旧的胜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使坦克不再是步兵的“婢女”。他们创造了在航空兵火力掩护下大量、集中地使用坦克的崭新作战方式,使欧洲在自己脚下呻吟,让世界为之震颤。

可悲的是,作为最早在战场上使用坦克的国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英法的军事学派却在堑壕与步兵决胜的陈旧观点上驻足不前。尽管明智者也不乏其人,诸如富勒、利德尔·哈特、戴高乐等,就曾大声疾呼过,应建立独立的装甲部队,可自以为是、闭目塞听的当权者却将此斥之为“异端”、“邪说”,先进的军事思想被打入冷宫。英法联军的惨败,正是这种保守落后的军事思想必然要付出的代价,鲜血和无数宝贵的生命的代价!

在对坦克的认识上,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英法犯有同样的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于1920年颁布的《国防法案》中规定:坦克纳入步兵部队。美国坦克同样成了步兵的“婢女”。

1927年,美国陆军参谋部在米德堡进行组建装甲部队能试点。但这是什么样的一支装甲部队呢?陈旧的坦克、飞机、火炮加上与机械化格格不入的战马,另外还有十分可怜的一点点经费。

不久,陆军参谋部又在弗吉尼亚州的尤斯蒂斯堡组建机械化部队,仍是步兵、骑兵、炮兵和坦克的大杂烩,且规模不到一个营。就连这个营后来也被撤销了。

在军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1933年,美国陆军迈出了关键的一小步。这一年,丹尼尔·范弗里斯上校与其助手阿德纳·查菲受命组建一支独立于步兵的机械化骑兵团。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第7装甲旅。

在那时的美国陆军中,马歇尔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头脑清醒的人物之一。1938年,当他一登上可以影响美军建设的重要岗位,便对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除老朽无能之辈,提拔年轻有为之士。只有巴顿是个例外。他是个有为之士,却又正在走向接近老朽的年龄,他已经53岁了。

53岁的巴顿,所以能得到提升,是因为马歇尔已经在酝酿成立真正的装甲部队,而巴顿恰恰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马歇尔语)。

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马歇尔只能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将美国陆军向机械化的方向一步步地推近。欧洲战争的残酷现实,让更多的人从睡梦中醒来,马歇尔支持者的队伍愈来愈众,他的步子开始越迈越大了。

1940年7月10日,马歇尔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这一天,他签署命令,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里,组建一支拥有两个装甲师的装甲部队——美国陆军第1装甲军。阿德纳·查菲将军担任军长。第1装甲师设在诺克斯堡,师长是马格鲁德;第2装甲师设在本宁堡,师长为斯科特。

两天之后,马歇尔又做出一项重大的人事安排:解除巴顿在迈尔堡的职务,将其调往第2装甲师,负责组建该师的一个装甲旅,并由他担任旅长。

马歇尔对巴顿的这项任命,让一些不了解巴顿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们认为巴顿实际上是一个“现代装甲部队里的古代骑士”,是一个骑兵至上主义者。巴顿也确实是给人造成了这种表面的印象,他经常借用道格拉斯·黑格元帅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骑兵的热爱:

“步兵和炮兵能够赢得战斗的胜利,但只有骑兵才能让它们胜得有价值。”

不错,巴顿热爱骑兵,对骑兵充满了感情。但是,他也很现实,很清醒,他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骑兵的时代就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内心深处,他十分赞同对部队进行机械化改革的主张,只是为了不得罪华盛顿那帮思想老朽的当权者,他很少把这一思想表露出来。马歇尔无疑是个伯乐,以他智慧的双眼看出了巴顿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德波战争开始后,巴顿一直关注着欧洲战事的发展。这期间,他重新研读了古德里安的《注意!坦克!》等著作,同时他还认真地阅读了许多有关这次战争新特点的研究报告。巴顿对坦克更加着迷了!他发现,古德里安的战术中的很多东西,正是自己20年来所梦寐以求的东西。他那颗武士的心又活了!

巴顿决定参战。

由于美国还未卷入战争,巴顿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于是,他向老朋友、加拿大驻英国的第1集团军司令麦克诺顿将军写去一封信,要求作为加拿大军队中的一员参战。麦克诺顿对此表示欢迎,很快就答复他,同意让他以少校军衔来指挥一支部队。

正在巴顿为参战一事积极谋划之时,马歇尔对他的这项新的任命也到了。

美国就要有自己的装甲部队了,巴顿为此欣喜若狂。于是,他谢绝了老友的好意,办理好移交手续,星夜兼程地赶往本宁堡。

本宁堡位于佐治亚州腹地,这里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古老商埠。新上任的装甲旅长对这里的许多东西感到很不适应。本宁堡的一切都嘈嘈嚷嚷的,这里没有骑兵部队所固有的贵族气氛。好在,这儿有坦克,巴顿就一切都可以容忍了。

1918年,巴顿曾率领过一支规模不大的坦克旅。那时,他事必躬亲,亲自过问大部分工作。可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已不再是当年那支不起眼的小部队,而是一支拥有数百辆坦克、半履带式车辆、吉普车、摩托车和数千人组成的庞大的现代化的部队。对这样一支部队,继续沿用20年前的那套管理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了。所以,巴顿在刚到本宁堡时,其工作热情与实际成绩恰成反比,他越是事无巨细地亲自去抓一切,越是把一切搞得一塌糊涂。巴顿的同事们看到这些,背地里都这样议论着:“难道这就是那位很自负的巴顿吗?”有人甚至叹惜:“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就这样完了!”

但是,巴顿就是巴顿,他是打不垮的。

不久,在斯科特少将主持的军事会议上,巴顿在本宁堡的尴尬处境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在这次会议上,他用简短有力的语言向众人表达了他建设装甲部队的信心。他说,他将率领着他的部队向“勇敢和机智”这个目标迈进,而这个目标也将成为整个装甲部队的目标。

巴顿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会后,巴顿的发言成为众人议论的一个热点。不久,新闻界也被巴顿吸引了,当报纸上刊登出巴顿的讲话时,“勇敢和机智”变成了“赤胆与铁心”,并且成了伴随巴顿终生的一个绰号。对于“赤胆铁心”这个绰号,巴顿并不特别喜欢,但他认为这个词可以概括出他的特点,所以也从未禁止人们对他使用这个称呼。巴顿的这个绰号很快在全国不胫而走,就连他那只有5岁的外孙帕特·沃特斯也称他为“赤胆铁心的老头”。

此后,巴顿似乎豁然开朗,他放弃了管理骑兵团时的感情冲动和不切实际的做法,放弃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很快,他就成了装甲部队中以精明、讲究实效而著称的指挥官。

巴顿一心要把他的部队训练成“陆军中顶呱呱的坦克手”,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为他的部队目前是一群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

他的士兵太新。由于美国还未卷入战争,这些根据新颁布的国家强制征兵法令入伍的小伙子们,多数是“战后的一代”,他们怀着对歌舞升平、酒绿灯红的留恋,不情愿地走入了军营。在他们身上,没有战斗的激情,有的只是颓唐的思想、沮丧的神情。人们当时是这样描述这些年轻人的:

“在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同平民生活告别时,喝得昏昏沉沉,跌跌撞撞地走进征兵局,另外一些人的衣衫上则还沾着女人的泪痕。他们闷闷不乐地行军,步伐零乱地走上军车。”

巴顿的坦克太旧。这是一些早该进废品场的坦克,它们一个个都年已老迈,外壳上的油漆早已剥落,斑驳陆离,内部的器件损坏不堪,徒有其形。

就在巴顿着手将该旅“乌合之众”塑造成一支超一流的部队时,更多的“乌合之众”被划到他的麾下。斯科特被调往诺克斯堡,接替查菲任第1装甲军军长,巴顿则出任第2装甲师代理师长,并晋升为陆军准将。这样,巴顿花了近20年时间,终于从一名少校晋升到准将,时间虽然长了一些,但毕竟是跨入了将军的行列。

巴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完成第2装甲师的组建工作。当时,该师有实际作战能力的部队只有一个旅。巴顿决心再组建两个旅。在高效率的组织指挥下,师的建制很快就形成了。

整个第2装甲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人员素质低,装备陈旧落后。为了把士兵训练成斗志高昂的坦克手,巴顿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和激励部队。他以心理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每天前来他的部队学当军人的战士,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部队和国家富有自豪感,对于他的同志们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自己的才干具有自信。”为此,他决定向部队灌输一种“一往无前的拼搏意志,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他是怎样灌输的呢?他说:“战争就是杀人的买卖,你不放他的血,他就会宰了你。划破对手的肚皮,要不就打穿他们的肠子。”他还说:“你们想打胜仗吗?你们想活着看到胜利的那天吗?那么,训练吧,不要摆花架子,把刺刀插进敌人的胸膛。这个方法很简单,但它既可打胜仗,又可减少伤亡。”人们很难相信,如此粗俗的语言会从巴顿这样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口中流出。巴顿也知道自己在讲粗话,他有点儿明知故犯。但他错误地认为,“没有粗俗劲就无法鼓动部队”,他认为他“使用的是一种士兵能够理解的语言”。在不少战士心目中,巴顿不仅是位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位“演说家”和“战斗鼓动家”。应该说,巴顿的严以治军是对的,效果也比较好,但是,有些方式方法值得研究,不可照搬照套,有的方式方法显然是不足取的,甚至应予抛弃。

为了激发士兵的荣誉感,巴顿决心为自己的坦克兵设计一套独特的服装,以别于其他兵种。这是一件镶有红边的绿色军装,毫无疑问,巴顿是它的第一件试穿者。结果,当他穿着这身“奇装异服”在老虎营中出现时,一位坦克手失口惊呼:

“瞧!绿色大黄蜂!”

这个名字从此被叫开了,华盛顿的将军们都开始管巴顿叫“绿色大黄蜂”。尽管,陆军部最终没有同意让装甲部队穿这种军服,但巴顿和他的第2装甲师却成为新闻的热点,尤其是去老虎营参观的高级军官简直应接不暇,他们都想一睹“绿色大黄蜂”的风采。

巴顿不是个夸夸其谈者,他是个讲求实效的指挥官,他明白,要真正把第2装甲师变成一把锋利的尖刀,必须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巴顿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使他从不怀疑训练的价值。

有一次,巴顿率一支部队向德军阵地进攻。他的大腿被子弹击中,倒在地上,血流不止,疼痛万分,但他却全然不顾,仍然用手书写命令,传给部下继续指挥战斗。巴顿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记不清是怎样发布命令的,因为当时我已处于半昏迷状态,我只是靠多年的训练,做自动的反应而已。”

这种自动反应,正是巴顿希望他的军官和士兵们所能具备的能力,只有通过严格训练才能具备这种能力。

在训练初期,巴顿为第2装甲师安排的繁重训练任务曾一度引起了一些抱怨。那些懒散惯了的士兵和军官,背地里整日发牢骚,互相议论:“老头儿真讨厌!”但是没过多久,这些牢骚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言的服从。巴顿抓住了第2装甲师所有官兵的心。这时,人们私下议论最多的是:“你可别在老头儿面前出丑,他可不喜欢这个。”

短短的时间里,第2装甲师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检查部队的训练效果,1941年2月17日,巴顿举行了第2装甲师的第一次公开检阅。

阅兵式的当天,本宁堡突然刮起寒冷阴湿的大风。在雨水浸透的检阅台前,一千二百多辆战车静静地排列在那儿,等待着“老头儿”对他们的评价。

天气太糟糕了,受阅的士兵简直无法看清检阅台,看不清能激发起他们无穷力量的“老头儿”。

“老头儿”来了!

同类推荐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自1941年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到1981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评价,与毛泽东直接渊源有40年。他最初是毛泽东的学徒,后成为其得力助手,并且是可以诗词唱和的文友。胡乔木也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力助手。在1975—1982年这个历史转折年代,胡乔木大力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大卫·奥格威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忠实·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热门推荐
  • 《冰雪加百列》

    《冰雪加百列》

    拥有控水异能的她可谓是组织中的精英,只是在一次任务中不幸魂穿,不过好在只要找到身体就能回来。在此期间,智斗渣姐后母、逆天名扬大陆…有什么能难倒她这位精英的?!没事显摆下能力,没想到竟被当成了神供着。不过她在这里不仅找到失踪多年的姐姐,甚至还收获了唯美的爱情。她是为人民做贡献好不好!收了这只狐狸省的危害人间,光“危害”她一人就够了…
  • 萌妻要不够:狼性总裁,抱紧爱

    萌妻要不够:狼性总裁,抱紧爱

    “小白,你裆部为什么总是硬硬的?”“肿瘤。”唐沐沐吓坏了:“有什么办法就治吗?”白毅回答:“亲亲。”至此以后,白毅咚咚咚上瘾了。唐沐沐受不了了,跟着大伯哥跑了一年。得瑟够了,唐沐沐找到白毅,抚着自己隆起的小腹,开心的问道:“老公,我有了,你喜当爹开心不?”白毅爆青筋,现了真身,一只巨大的白色爪子,将唐沐沐拍在了床上:“你找日!”快生孩子那几天,唐沐沐实在忍不住了。“老公,我想做……”“再忍几天。”“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做到一半,唐沐沐脸色一变:“老公,你先别动……我要生啦!”身为雪狼族首领的女人,唐沐沐的强悍可不一般,生下来的宝宝一张口就会说话啦。“妈咪你羞羞、你饥渴、你好色哦!”
  •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阿西莫夫:讣告
  • 名剑于世

    名剑于世

    酷爱冷兵器的易袭在自己十七岁生日那夜得到了件命中注定的礼物。但也正如【那边的头儿】所说,各种异事也会为之展开。古今中外,各种名剑,将要带给他一场前所未有的“关公战秦琼”!
  • 小小孤女闯江湖

    小小孤女闯江湖

    一不小心被一串手链带到了古代,只剩下自己,该怎么办呢,何去何从,当善良的她遇到邪魅的他,霸道的他,温柔的他,古怪的他将发生什么故事呢?
  • 九系废柴倾天下

    九系废柴倾天下

    前世的她,死于病患,新的世界似乎有趣的多。灵力,斗气,信手拈来,魔兽,丹药,不过尔尔。废柴?天才?就算大陆公认的天才,也要跪下求放过!只是……“乖啦~把这本书看完~然后闭关去~不升两阶不准出来!!”明明不是师父,却成了她新世界的导师……
  • 翻滚吧,总裁大人

    翻滚吧,总裁大人

    顾小夭一觉醒来,莫名其妙多了个老公。而且这个老公器大活好,有钱又有权,对自己更是实力宠宠宠,实力宠到没脸见人。双十一。“这些是什么?”顾小夭黑着脸,看着被某人付完款的淘宝车,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空姐装、学生装、女仆装……,各种让人脸红耳赤的东东。霍修一脸人畜无害:“老婆,双十一打折,我们刚好每一种都试试。”隔天,顾小夭卷包袱跑路。丫的!那可是几十万的订单,要是全都试一遍,还不得被榨成人干?
  • 风起云涌山海经

    风起云涌山海经

    从来没人关注的古书山海经,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响马家族陈怀东,手握山海印,掌山控海,为你讲述山海经的那些故事。
  • 跃迁基地

    跃迁基地

    在医药公司工作的罗恒被一发麻醉弹射中,跃迁基地请我穿着动力装甲打流氓,拿着等离子步枪轰魔法师,不时回地球打打酱油还有积分拿,这就是别人家的系统!没有抹杀,快死了还有死亡保护!《跃迁基地》书友群37630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