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热啊,前几天下的雨,在院子里盆子里晒得发烫。
这么热的天,似乎不只是淄博所特有。
日照也这样。
老妈已经在我耳边唠叨了三个小时了,我现在已经平静的过滤掉了她的声音,专心做自己的事。
突然想起我写的第一份故事,《有故事的才是青春》,当时叙述的有点乱,不太清晰,但是也算把它写完了。
已经过去八个月了,真快。我把那个故事重新写了一遍。
今天我把吉他用砂纸擦了擦弦,有点锈,我就翻开吉他谱随手找俩弹弹,然后翻到了许巍的《旅行》,学会这首歌是在宿舍,对着谱子唱,嗷嚎的,后来,在图书馆南面的草坪上,我在那唱这首歌,然后断了一根弦。
记得当时身后传来一阵噗嗤的笑声。
我在学校那时,减压的方式之一就是背着吉他出去嚎,弹的很多的就是《时光》,因为它可以嚎,可以唱的很大声,也可以唱的很小声。
好了,这些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八个月前的那个故事。
除了当时我写的大文和姑娘的故事外,当时还有一个故事,本寻思放在一起写,但是那时候故事似乎缺一个结局,所以一直到了现在。
在我的大学时,有一个姑娘对我特别好,经常给我买好吃的,好在我机智敏感,很快就发现了她喜欢的其实是我的一个朋友,恰巧我们都认识,她就每次买一堆好吃的,让我给他送去,同时也给我一份。
我本来发现不了的,直到我发现,给朋友的那份里好吃的比我的多好多。为啥不多给我点?可恶。
因为发现了这个问题,我有不好意思老吃她买的好吃的,于是我就请她吃了个饭,顺便跟她说你喜欢他就直接给他,别给我买了,我吃着怪不好意思的。
姑娘没同意,理由是,要不给我一份,他就会看出来。我想了想那些好吃的,摸摸肚子,嗯,那就先吃着吧。
所谓的付出是分很多种的。有的人掏心掏肺,把自己连同所有都扔进去,声势浩大,有如长虹贯日,还有一种,小心翼翼,为了不被发现对他好,选择对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好。
没法说哪种更好,哪种更棒,第一种也许修成正果,也可能对方完全不要,你的付出掏空自己,也拖累别人,算是一种高风险,也有高回报的方式。
而第二种,风险小的多,不至于最后连朋友都做不了,当然了,回报也小,很可能那个人直到最后都没发现你喜欢他。
姑娘选的就是第二种。
朋友却是个行踪不定的人,一会在这一会在那,有时候我这里能积攒两三包姑娘给的东西,有一次他喝醉了,打电话给我的是姑娘,我去了之后,把他带走,姑娘也就走了。
我说:“你去哪?”
“我回去呀,你来了就行了。”姑娘说。
“等我把他弄回去再送你呀,别跑了。”我说。
“没事,我给他舍友打电话了,在宿舍下接他,让他多喝水,早睡觉。我离的也不远,很快就回去了。”姑娘说。
后来,朋友完全不知道怎么回来的,我想跟他说是姑娘把他弄回来的,但想了想姑娘平时的那些,觉得替她说了多不好。
朋友平时挺喜欢看书的,一起泡过图书馆,读的书很杂乱,有哲学政治,也有搞笑幽默,有少儿不宜,也有传统文学。
一次在图书馆遇到姑娘,姑娘问我:“他都喜欢看什么书呀?”
“什么都看,乱着呢。”
“帮我列个单子。我要把他看的都看完,对了,他平时还干嘛?”姑娘问。
我又不是保姆哪能啥都知道。我想了想,还是给她列了一些书,还有一些他听的歌。
姑娘很高兴,“这样就可以离他更近一点了,是吧?”
“你啥时候表白?别拖了。”
她只是笑笑,不说话。
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在一起了,然后,呵呵,毕业了。朋友去南方工作,他的毕业答辩很早,结束后就工作去。
那天,我和姑娘去给他搬点东西。我跟姑娘说:“再不说就来不及了。”她耳朵跟塞驴毛一样,当时把我气坏了。
从头到尾,一句话也没说。
朋友走后两天,姑娘去南方看他,美其名曰毕业旅行。我寻思这家伙是去表白去了。
三四天后吧,她回来了,买了好些小玩意,我问:“有没有吃的?”
“没有。”
我问她去干嘛了,情况如何?
她说,和他一起吃了个饭,然后自己玩了玩,买了点纪念品就回来了。
没了?
嗯,没了。
前几天,朋友订婚了。我看到了他晒的结婚证照片。姑娘现在还忙着找工作。
我和姑娘聊天,她给我发了张照片,一大摞书,我仔细辨认了下,都是我列的书单,全是他看过的。
姑娘终于说起那次去见他。
她本以为在吃饭时不经意说几句那些书里的典故呀之类的,会引起他的注意,聊一聊喜欢的歌,会引起他的好奇。结果,什么也没有。
我回了句:你倒是先跟他表了再说呀。
她说:有些人遇到了不一定能在一起,即便很喜欢,却什么也说不出。
如果不能并肩,那就假装路过。也不错的。
我很感触,直到后来,我在某一天的日志里写:我喜欢你,想对你好,但你不必给我回应。
我喜欢你,我答应你的事情要都做到,但你不必知道。
因为我们没办法站在一起,所以你可以假装听不到。
因为我们没办法在一起,所以那些故事只会留在我一个人的心底。
嗯,我明白那个感觉:即便坐在你身边,也不敢说我爱你。
千言万语,都不如沉默。
PS:我还没吃晚饭,饿~
PPS:今天发现荞麦米挺好吃的,我吃了好多。嘎嘣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