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自己要常先在心里自问:“这样说可以吗?”,否则,对方可能会“没有听懂”,甚至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英国作家哈代曾说:“有些人就像行星一样,行动的时候,总是会把周围的气氛带动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处处受人欢迎,做起事来左右逢源。有的人却寸步难行,即使在家庭、学校或工作场合,做事也处处碰壁,几乎没人愿意和他进行良性互动。
其实,造成两者之间的差别,原因就在于是否懂得拿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只有懂得如何说话办事的人,才可能吸纳周遭的能量供自己使用。
透过打招呼与自我介绍,我们可以抓住人际关系的契机,善用日常会话则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情。
日常会话的目标并非讨论深奥的议题内容,或解决难缠的问题,主要是在放松心情,享受对话的乐趣,谋求彼此心灵的交流。
透过会话还能满足一些需求,诸如转换气氛或表现自我。
因此,为了加深人际关系,或增强办事效率,磨炼自己的会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明白会话中的真正意思——也就是会话中一起交谈的事情。
因为会话并非仅由特定的人唱独角戏,而是与对方交换的共同行为。
会话具有响应的特性——不管提到什么事,有人都会不耐烦地回答“哦”、“不”等无精打采的话,这将无法使会话热闹起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多半是没有响应的话题,或者有一方意兴阑珊,无意参与该会话。
其实,只要有丰富的谈话题材,会话就不会冷场。
因为,人类具有自我表现的本能和需求,因此,一旦有说话的机会时,就会自发性地想说话。如果一来一往不断地进行,会话的过程就会起劲,参加者的心灵交流就更加活泼。
对于充实话题方面,先决条件是当接触事物时,不要失去新鲜感,要维持精神的年轻。如果未受感动,将是精神的老化现象。
不要陷入自以为是的话题——很多人像杂学博士一样万事通,并认为那才是会话高手的条件,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虽然会话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但如果尽谈些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等于一个人自说自听一样。
会话起劲的重点是,以说话者与聆听者共通的话题交谈。倘使有人将会话流于说教,当然使人厌烦。
留意不违反规则——不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泼冷水,或在话中找碴,以及独占讲话的时间……这些都违反会话的基本原则,如果一再违反这些原则,别人将会对你“敬而远之”。
说话时,自己要常先在心里自问:“这样说可以吗?”否则,对方可能会“没有听懂”,甚至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就算是平常的聊天,如果你所说的话不经大脑,无法使对方明白自己究竟在说什么,也容易在不知不觉之间使听讲的对方借机遁逃,最后就会变成自己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