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题禁区,不容他人擅自闯入。不然的话,后果轻则损害交谈,重则伤害感情,甚至导致对立或关系破裂。
谈话是一种心理沟通,也是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应当有利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从而令人心情愉快。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和帮助,所以,关心对方也是一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
有一位女记者,曾与伊丽莎白女王在鸡尾酒会上做过简短交谈。一开始她就问女王,昨天是否在风雨中视察过铁矿,这使女王十分惊讶。
原来,女王外衣染有红褐色的矿屑,经女记者提醒才发觉。
由于女记者的交谈从关心女王的话题开始,自然引起女王的好感,使得这次交谈十分融洽、成功。
在生活中,同病人谈治病强身,同家长谈培养子女,同青年谈发展方向,同主妇谈家庭生活,同学生谈如何提高成绩……这些话题无疑都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精选话题时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雷区”,尽量选择那些“安全系数大”的话题。
所谓“安全系数大”,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起:
首先,不要交浅言深,误入禁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题禁区,不容他人擅自闯入。譬如个人隐私、癖好,残疾人士的生理缺陷等等,这一类内容应当加以避讳。不然的话,后果轻则损害交谈,重则伤害感情,甚至导致对立或关系破裂。
其次,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敏感话题。
交谈的话题除了有若干“禁区”之外,还存在着许多“敏感地带”,因此会话中也应当小心避开。
比如,同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同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甚至旁人的不幸,也会引起不幸者同病相怜的痛楚;同残疾人士的亲属交谈,最好不要提起他家庭中那一位残疾人……
有时,和医生、律师等会话对象,也不宜动辄请教自己生什么病该怎么医治,有什么纠纷应怎么处理。过分具体的专业问题,在他们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往往也是不愿涉及的话题。
正因为“敏感问题”很难处理,所以要尽可能绕道而行。
谁都不愿意同闷闷不乐的人交谈,同样,谁都不希望会话使人闷闷不乐。所以,选择话题,要考虑它是否会给双方带来愉悦。
会话中,有益于双方的共同语言和话题,应当多多益善。一般来说,这些最易于为双方接受。
这种共同的语言和话题往往具有地域相似、经历相似、职业相似、年龄相似、处境相似、志趣相似、文化相似、习惯相似等特点。初次相见的人,特别宜于从中寻觅话题。
此外,人们在会话中往往希望相互了解,因此,有时就有各人谈谈“自己”的必要。由谈谈“自己”而加深彼此的了解,双方又可以找到更多共同语言,从而扩大选择话题的范围,使交谈更加深入。
谈谈“自己”的前提是假设对方与自己经历相似,有了解自己的意愿。若不是这样,那就有必要转换话题了。
总之,选择话题的奥妙很多,话题选择得好,对你的社交活动将会大大有益。
如何选择话题呢?最普遍的误解是,以为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谈。有人与朋友见了想开口的时候,总在脑子里苦苦思索,企图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的事件或者刺激性的新闻当话题。
可是,要知道,这样的话题毕竟是不多的。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外,更多的是爱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的话题。
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必须谈一些深奥的、能显示学问的话题,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但这类问题,即使准备充分,一般也很难找到知己。
因此,对话题的选择。大可不必作茧自缚。在这方面,国外许多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做法和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
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有一个必须尊奉的准则:若想与顾客交易,先要学会面对任何人都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和本事。
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安德生说:“从事我们这一行工作,每个人都想和别人取得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有些人彼此面对面,却不知道如何寻找话题。其实,只要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多得唾手可得。”
不错,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身边所看到,听到,感受到得事件都是很好的话题。
但是,有一些话题你却必须小心避免:
第一,不要对你不知道的事情冒充内行;
第二,不要向陌生人夸耀你的成绩,诸如个人成就,富有程度等;
第三,不要在公共场合去议论朋友的失败、缺陷和隐私;
第四,不要谈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
第五,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