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历来将“鸟乳”作为不切实际的事情和绝对行不通之类事物的代名词。鸟类似乎是绝对不可能有乳汁的。但斑鸠产乳恐怕是鸟类家族绝无仅有的唯一例证。斑鸠的乳汁不是由乳腺而是由嗉囊内壁的一种再生作用所产生的。这种不可多得的鸟乳时常与潮湿的谷物混合起来,成为斑鸠幼鸟的可口食物。更令人称奇的是,斑鸠不论雌雄都能产乳汁,因而其父母双亲都能承担养育雏鸟的职责。同哺乳动物的生理机制一样,斑鸠的乳汁分泌也是受脑垂体前叶激素(催乳激素)控制的。鸟类的“婚姻”
在鸟类家族中,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来讲夫妻关系并不十分紧密,甚至是断断续续。只有当它们考虑生儿育女问题的时候才会生活在一起。人们常见的候鸟在冬季宿营的时候,雄鸟与雌鸟从来就不同床共枕,在漫长的迁徙飞行中,它们也是各自为政、而只有到了巢区时才会重新相会聚首。
似乎是鸟巢才具有诱惑力,而婚姻本身并无什么约束力。甚至“喜新厌旧”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春天,当雄鹳首先飞抵鸟巢的时候,如果有缘来相会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雌鹳的话,雄鹳一定会一见钟情,再结秦晋之好,而等到原主妇归巢的时候,雄鹳则会形同路人地不理不睬,甚至会坐山观虎斗地对待两只雌鹳之间情敌之战。坐等胜利者顺理成章地成为它的妻子。鸟儿的“招待所”
南美杜鹃像知了一样老是不厌其烦地重复“啊尼!啊尼!啊尼!”的啼鸣,因此又得了一个“阿尼鸟”的别称。阿尼鸟筑巢解决住房问题时,从不搞独门独院,而是群鸟聚集起来盖“招待所”——构筑又大又深的鸟窝,供鸟群在同一屋檐下共享劳动成果。然后,雌鸟各自下蛋,单只产蛋量为15~20个,高产鸟可达50个之多。当大鸟窝里布满了蛋之后,便有好几只鸟同时承担孵化任务。“招待所”里的所有房客都必须轮流承担这项工作,即使是雄鸟也不例外。
杜鹃的坏名声
世界上约有50种杜鹃在别的种类的鸟窝里下蛋,这种巢寄生的现象,使杜鹃落得了一个“不愿抚养亲生孩子”的坏名声,其实,生活在印度和美洲大陆的杜鹃,并非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对于垒窝筑巢、孵卵和喂养雏鸟的义务,它们都是亲历亲为、尽责尽职的。
奎氏杜鹃中就有在同种中找窝寄生孵卵的个别“懒汉”,并败坏了整个种群的名声。
在北美洲定点繁殖的黄嘴杜鹃,由夫妻共同筑巢。由于雌鸟每个繁殖期下10个蛋,但下蛋的间隔时间很长,以至于常常会使雏鸟和新生蛋混杂在同一个窝内。喂养雏鸟使雌鸟无暇再顾及孵蛋,却又要把蛋下完。于是黄嘴杜鹃就染上了将蛋寄存在邻居——不同种类的鸟巢的“坏毛病”。
还有的杜鹃从不筑窝。眼见别的鸟住房条件优越,它就会去“占窝为王”。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倒是促使它们在孵卵、饲喂雏鸟的亲身经历中重新找到了“为鸟父母”的感觉。
非洲生长着一种大斑杜鹃,善于选择“保姆”为它们孵卵、喂养雏鸟。一旦小鸟羽丰振翅,大斑杜鹃又会把自己的子女从“保姆”手中领走,按照固定的模式养育后代。
生活在俄罗斯的杜鹃在生儿育女方面,获得了150种鸟的无私援助。但每个鸟窝只寄养一个蛋。它们善于选择蛋的大小与色泽与自己相类似的鸟种作养父养母的“最佳人选”。
寄养过程一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否则就有可能惨遭不测——被人家扔出去。由养父母孵化出来的小杜鹃形体与声音都与养父养母所生的子女相类似。这就大大增加了它们寄人篱下的安全系数。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燕子是一种候鸟。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鸵鸟为什么不能飞翔
鸵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有100多千克,身高达2米多。要把这么沉的身体升到空中,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鸵鸟的庞大身躯是阻碍它飞翔的一个原因。
鸵鸟的飞翔器官与其他鸟类不同,是使它不能飞翔的另一个原因。鸟类的飞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变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是长在翅膀上的,尾羽长在尾部,这种羽毛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构成,各羽枝又密生着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把各羽枝钩结起来,形成羽片,羽片扇动空气而使鸟类腾空飞起。生在尾部的尾羽也可由羽钩连成羽片,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为了使鸟类的飞翔器官能保持正常功能,它们还有一个尾脂腺,用它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变形。能飞的鸟类羽毛着生在体表的方式也很有讲究,一般分羽区和裸区,即体表的有些区域分布羽毛,有些区域不生羽毛,这种羽毛的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鸵鸟的羽毛既无飞羽也无尾羽,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羽毛着生方式为全部平均分布体表,无羽区与裸区之分,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想要飞起来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为什么鸵鸟的飞翔器官会退化呢?这要从鸟类的起源说起。据推测大约在两亿年前,由一支古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具体哪一种爬行动物是鸟类的祖先,尚无定论。随着鸟类家族的繁盛以及逐渐从水栖到陆栖环境的变化,在适应陆地多变的环境的同时,鸟类也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变化,出现了水禽如企鹅、涉禽如丹顶鹤、游禽如绿头鸭、陆禽如斑鸠、猛禽如猫头鹰、攀禽如杜鹃和鸣禽如喜鹊等多种生态类型,而鸵鸟是这么多种生态类型的另一种类型——走禽的代表。长期生活在辽阔沙漠,使它的翼和尾都退化,后肢却发达有力,使其能适应沙漠奔跑生活。自然法则是无情的,只能适应而不可抗拒。如果鸵鸟的老祖宗硬撑着在空空荡荡的沙漠上空飞翔,而不愿脚踏实地在沙漠上找些可吃的食物,可能早就灭绝了。退一步讲,如果大自然最早把鸵鸟的老祖宗落户在树林里而不是沙漠上,鸵鸟也许不会成为不会飞的鸟类,但也许它也不会称之为鸵鸟了。
鸭嘴兽的特殊身分
一般而言,哺乳动物都是胎生。但是,鸭嘴兽却与众不同地既下蛋,又与其他哺乳动物毫无二致地用乳汁养育后代。鸭嘴兽身上有200多个小腺体,所有腺体的导管均汇集于腹部皮肤的一个特定位置敞开,形成乳腺区,奶汁从靠毛鞘的开口处一哺乳区分泌出来,沿着羽毛淌下来,小鸭嘴兽只能舔食,而不像其他哺乳动物那样,将奶头含在嘴里吸食乳汁。除开卵生这个特点外,鸭嘴兽还具有与其他爬行动物相似的特征:雌兽还有孵卵的习惯,它的体温不大恒定,大脑也不太发达,成年后的鸭嘴兽没有牙齿。鸭嘴兽这种既像爬行动物又确实是以哺乳方式来养育后代的哺乳动物,在动物起源研究上具有特殊的身份,被认为是爬行类向哺乳类动物进化的过渡动物,从鸭嘴兽身上,研究动物起源、分类的学者们,可以找到哺乳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证据。
吃人的蝴蝶
1996年在巴西发现一群吃人的蝴蝶,这些蝴蝶以食肉为生,专门攻击牛、羊甚至人类,它们在动物身上咬一个小小的洞,然后从洞里吃肉,因它们的唾液里含有毒素,往往咬一、二口就能置猎物于死地。
翡翠苍鹭钓鱼
日本箱根湖畔生活着一种羽毛碧绿的翡翠苍鹭,它们高脚尖嘴,平时喜欢在浅水里啄食小鱼虾和螺蚌。但在繁殖育雏期间,身为“家长”的雄苍鹭为了一家子有活食吃,就施展谋生绝技——钓鱼。它会在浅水草丛中悄悄寻找钓饵——用尖嘴夹住一只蜻蜓,然后把蜻蜓浸在浅水中。弄湿了翅膀的蜻蜓在水面上挣扎,一些鱼儿游过来抢食蜻蜓,它们不知是计,被苍鹭一条一条啄食了。一会儿,苍鹭飞回巢中,把食管里的鱼儿倒出来喂小鸟。小苍鹭不断长大,对食物需求量增加,此时雄苍鹭改变钓鱼的方法,它会用尖嘴夹一条泥鳅,然后将长长的尖嘴放在水下,此时附近的黑鱼、黄鳝、水蛇游过来抢食泥鳅,苍鹭则放弃泥鳅,一嘴能啄起一条500到1000克重的水蛇或黄鳝,直接飞回巢中,供已经长大但尚不能飞翔的小苍鹭抢吃。
吸血动物防不胜防
在西方国家,这种吸血动物被称为“卓柏卡布拉”(Chupacabra,西班牙文,意思就是吸饮山羊血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种动物长得什么样子,但2005年,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农民却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动物,长得既像秃狗,又像老鼠和袋鼠,这种动物吸食他的鸡和火鸡的血。
俄罗斯的奥伦堡地区中部的萨拉克塔什也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吸血动物。2005年底,那里的人们开始惊慌起来,一个叫萨普雷卡的农场里两家农场主突然损失了32只火鸡,这些火鸡的尸体第二天早晨被发现,但血却完全被吸干了,这两家人谁都没有听到吸血动物杀死他们的鸡,更不用说看到了。紧接着,在加夫里洛夫卡村又发生了令人惊恐的怪事,晚上,那些绵羊成为牺牲品,之后,这种神神秘秘的动物又光顾了沃兹维辛卡和西什马村,一晚上,就有三、四只绵羊或者山羊被吸血,那一地区共失去了30只有角小动物。
这种吸血鬼有着很高的智力。在丢失了一些动物后,村民们加强了防范,在一个养着8只羊的圈里,他们把门加固了,并用铁条把门拴上。可是那种神秘的动物居然还是打开了门,吸食了四只羊的血。在村子里,人们开始非常害怕了,一到傍晚时分,都不敢到自己家的院子里,更不敢到街上去了。一些胆子大些的人在晚上留心观察,希望能够抓到这种神秘莫测的动物。
据村民们证实,他们在死亡的动物喉咙上发现了被咬的痕迹,伤口就像是子弹射击后留下的伤口。有人提出也许是狼或者是山猫咬死的那些家养动物,但村民们一致否认,首先,狼和狗咬死动物后会吃肉的,而且它们是咬动物的身体而不是喉管,可这种神秘的动物只吸血而不吃肉。
当地的狩猎专家尼查耶夫说,山猫非常机警小心,它们是不会接近人类居住的地区的,即使是冬天也不会进村子。他解释说:“再者说,山猫总是从后面攻击目标,但死去的绵羊身体上并没有伤。”
不过,这种莫名其妙的动物还是留下了一些证据。一个名叫厄布拉特·伊斯巴索夫的村民回忆说,有一次他保护绵羊的围栏时遭遇到这种动物。他说:“我听到我养的绵羊开始高声大叫,我跑到我的绵羊栏里,结果看到了一个黑影子,那个黑影子看起来像是一条很大的狗,用后脚站立着,而跑起来像袋鼠。那家伙感觉到我来了,然后就跑走了。它从围栏木板的缝隙里挤出去逃走了。”
几天以后,伊斯巴索夫再次看到了那个家伙,当时刚从一只有半米长的公羊后面离开,当它发现人后又逃走了,它很容易地一跃就跳过了羊圈的围栏。这个年轻人设法仔细看了看那个动物,它大约有12米高,而背上还长着驼峰一样的东西。天亮后,伊斯巴索夫发现了一些很深的爪印,而且在围栏上发现了一块灰色皮毛。
阿尔菲亚·马卡西瓦家也丢了两头绵羊,他也看到了那种吸血动物,他说:“一个个头很大的动物皮毛有点微红,其余的是黑灰色,在它们身后是一群动物。在围栏的中间,那只‘红’动物在转头,而且用两条后腿站着,看起来似乎在想什么。”
世界许多地方有类似传闻。来自奥伦伯格的德米特里·马迪诺夫斯基在他亲戚家里也发现了那种吸血动物,他的亲戚家住在沃兹维辛卡,他说,那只绵羊是被一个类似传说中的“卓柏卡布拉”所杀,他发誓一定要追捕到这种动物。2005年9月,德米特里与他的朋友在萨科马拉河里上划船,大约离沃兹维辛卡30至40公里远的地方,他发现了两行爪印,在河的沙滩上通向水中。根据压痕深度判断,这种动物大约有30至35公斤,从脚印看长着5个爪子,指甲有两厘米长,爪子中间有膜连着。而尾巴则在爪子间垂着。而两条压痕之间有一米。
为保留证据,他们拍下了那些印痕,但是猎人和动物学家都说不出这是什么动物留下的。他说:“显然这是南美传说中的吸血动物留下的。它有着很小的前腿,而后腿却很大。一开始它用四条腿走路,用后面的腿站在水里,把长长的尾巴翘起来,然后像袋鼠一样开始跳跃。”五月份,德米特里决定与乌拉尔不明飞行物观测站的同事们寻找俄罗斯的“卓柏卡布拉”。
“卓柏卡布拉”是一个西班牙语单词,意思是“吸食山羊血的动物”,这种现象首先在波多黎各的山区被发现,那是1995年中期。当时一种非常陌生的动物在卡诺瓦纳萨镇附近杀死了所有的家养牲畜,并把血全部吸干。据检查了数只尸体的兽医说,当被杀死的家畜的尸体被发现后,人们注意到血是被从两个小孔中吸出来,那些伤口就像是针刺的小孔。伤口的直径都像麦秆一样粗,而且有三至四英寸长。
其实从1994年开始,在墨西哥、智利、秘鲁、尼加拉瓜和美国南部地区就发现了家养的猫、牛和鸟被吸血的现象。据牧羊人说,杀死鸟和动物的那种神秘动物大约有1至12米高,有许多人说它的前肢比较小,有人甚至还看到它长着翅膀或者在背上有个驼峰一样的东西。“卓柏卡布拉”的身体长得既像爬行动物又像一只狗,头很长。爪子中间有膜连着,有着蝙蝠一样的淡色皮毛。“卓柏卡布拉”的存在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但一些神秘动物学家说,这种动物有点像传说中的“雪人”。熊为什么冬眠?冬眠为什么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