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11

第11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四讲(2)

有些人就会怀疑:“现在印刷术很发达,激光排版也非常快,经书印起来很容易,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应该可以长久地保存,怎么可能会灭尽呢?”要知道经典虽在,但如果没人相信,没人读诵,没人弘扬就等于是灭尽。

所以佛陀在《法灭尽经》上说:将来末法时期,到最后的时候,经典就开始没有人相信、没有人弘扬了,首先消灭的是《首楞严经》,民国时开始是日本人说《首楞严经》是中国人伪造的。

“诸经相继灭尽,留此经住世百年。念一遍者皆得往生净土。”到那时只要有人能念一遍《无量寿经》或念一遍《佛说阿弥陀经》都能生净土,此经灭后,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利生。

阿伽陀:翻译为中文就是普去,能普去重病,本经能治疗众生的一切烦恼心病,能让众生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所以比喻为“阿伽陀药,万应灵丹”。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是指能念之心,心即是佛。所念之佛,佛即是心。能所双亡,心佛一体。绝诸对待,圆融无碍。所以称为不可思议。

接下来蕅益大师进一步归纳赞叹说: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华严奥藏:《华严经》所有的奥藏皆归《阿弥陀经》里来。为什么《华严经》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而本经全部都讲圆中极圆之教,就是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信愿持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华严会上要念佛往生净土才圆满成佛。

法华秘髓:《妙法莲华经》上说:“但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还说听闻到《妙法莲华经》,读诵《妙法莲华经》,当来皆生西方极乐世界。本经正是专门开示信愿持名,念佛成佛,所以是法华秘髓。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首楞严经》上讲到二十五圣修证圆通,二十五圣里就包括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选择最好的法门观音菩萨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选择耳根圆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是十方佛世界都契机的法门,有人学《首楞严经》就会提一个问题:“既然念佛法门这么好,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在首楞严会上为什么选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不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呢?可见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肯定要比念佛圆通高明吧?”不是的,其实是我们不懂经意。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被文殊菩萨选出来,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耳根圆通契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而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是契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整个法界无量佛世界的根机,所以是最为殊胜的。

《首楞严经》也是汇归到《阿弥陀经》上来才究竟圆满,以西方极乐净土为指归才是究竟圆满,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是诸佛的传心法要,就是菩萨无边行门所修六度万行的指南,因为菩萨修无量的六度万行也以导归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为归宿,所以说“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也”。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广泛地赞叹和阐述,但“穷劫莫尽”,经过很多大劫都说不完,因为本经的体就是法界,而法界无尽,所以“叹述皆莫能尽”。

可见本经是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指归,也是十方诸佛教法的指归。所以印光法师说:“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一代时教都只是为净土法门,尤其是为本经信愿持名这个法门做注解、做前导、做前行,归根结蒂是说佛陀彻底的悲心彰显,就是这个信愿持名法门。

透过五重玄义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佛说阿弥陀经》是无比的殊胜,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所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核心就是《佛说阿弥陀经》——“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底下就开始进入到经文的学习:

“人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释《法华》,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提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后人不达,见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这是先说一切经都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蕅益大师对《阿弥陀经》的分科与古来大德有所不同,他特别地举出天台智者大师解释《妙法莲华经》的分科来作为一个例子。古大德就将:“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句判为正宗分,蕅益大师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就把这一段经文判为序分,是属于本经的发起序,而且蕅益大师将经文里的六方佛赞判为流通分,都是非常卓越的见解。

我们来看序分,先是通序,即正信序:

(甲)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先讲经首的六种成就,称为正信序。

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是佛金口宣扬的。

首先是解释信成就“如是”。通序是诸经共有的,别序就是彰一经特别的发起因缘,通序又名为证信序,分为六种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就是信顺义。信顺释迦牟尼佛的咐嘱、信顺阿弥陀佛的本愿、信顺六方诸佛的赞叹劝请。因为信顺,所以能信愿持名念佛。经文的最后是“欢喜信受”,也就是与信顺首尾呼应。

“如是”两个字意义非常深广,有些大德可以讲很长时间,比如智者大师九旬谈妙,《大智度论》一百卷之中,讲“如是”两个字就有三卷,我们略微地说一下:

蕅益大师就说:“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这就非常简明、透彻地把“如是”阐发出来了。实相妙理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依此心性念佛求生净土。能念是实相心,所念是实相佛;能求是实相信愿,所生是实相净土;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决定无非。所以名之为是。

这个实相妙理,我们的真如妙心是亘古如是,所以“古今不变名为如。”依这个实相理来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名为是”。同时万法俱寂,一心不乱,名为“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名为“是”。

万法俱寂是讲境界,就比无生法忍还要高。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中就把菩萨的境界分作五个阶段:最高的是如来的境界,叫寂灭忍。寂灭忍往下一层是无生法忍。寂灭忍就是一切万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证得下品寂灭忍是十地法云地菩萨,中品寂灭忍是等觉菩萨,上品寂灭忍是妙觉佛果位。可见,我们要成佛,念这句阿弥陀佛得生极乐,就可以成就万法寂灭,一心不乱,名之为如。

持名念佛就能证得一心不乱,由一心不乱入寂灭忍就能达佛境界,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真正不可思议,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修此法门,信愿持名就成功了。

可见,所持的弥陀名号即是实相的理体,是十方诸佛共说之道,名为“如”。众生称念阿弥陀佛,以始觉觉本觉,必得往生,决定无非,名为“是”。这叫“如是”。

[我闻]是闻成就,表师承,表示当年我阿难亲从佛闻。

佛陀当年说法并没有把它写成讲义,在佛陀入涅槃以后,佛经就经过了结集,大小乘公认的佛经结集经过了四次(小乘承认的佛经结集就有七次,大小乘都承认的就有四次)。

第一次结集时就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尊者诵出经藏,阿难一升座,那些阿罗汉都看到他身光如佛,大家就起了疑,一者怀疑阿难是不是成佛了,二者怀疑是他方佛来了或释迦牟尼佛再来了。阿难一开口说:“如是我闻。”“是这样子的,我阿难当年亲从佛闻。”众疑顿息。大家知道阿难是佛力加持,所以身光如佛。这个公案讲的很多,大家应该都有所听闻。

“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

[我闻]是闻成就,这里就特别地讲“我闻”。“我”其实是假名我,不是凡夫妄执的实我,也不同于外道妄立的神我,阿难是随顺世间假名为我,并无我见我慢,但不坏假名,所以仍称为“我闻”。

凡夫众生一天到晚打妄想,执著于身就是我,所以人我是非纠缠不断,佛陀住在真实境界里,如果一句话不说,几夫众生无由开悟,所以假名说“我”,不同于凡夫妄执的实我,不同于外道妄立的神我。

还有一个“闻”。

“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首楞严经》上说:“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见就是能缘的见分,缘就是所缘的相分,能缘声尘的见分,所缘声尘的相分,乃至于根身器界都不离第八识,本质上就是自心取自心,所以说是“如空印空”,这样名之为“闻”。我闻。

[一时]就是时成就。“师资契合之时,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为一时。”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有四方、四维、上下,都是由抽象概念中产生出来的,属于心不相应行法。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热门推荐
  • 狐面王者

    狐面王者

    一枚小小的硬币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巨大危机。在战乱后的2075年,掀起巨大的风浪,失去家人的尘晨,化身黑暗中的鬼魅,探查,追寻,复仇!
  • 穿越星际战悟空

    穿越星际战悟空

    变形人穿越到异世界为了生存,拥有了定海神针,甚至和孙悟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你想象不到的情节)
  • 大陆新势力

    大陆新势力

    圣武大陆,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千百年来已根深蒂固。他们掌握着大陆上的话语权,他们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是谁,要来打破这大陆规则?他又是如何建立起了,足以跟众神抗衡的大陆新势力?诡异的胜利,不公的判决,神秘的老人,,可怕的真相......当他觉得自己终于要看到真相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却是另一个更大的谜团。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场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家族比武开始......
  • 爱在未嫁时

    爱在未嫁时

    他——温润如玉、俊朗清秀,他——邪恶神秘、性感冷峻,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呢?在爱情、事业、梦想里流离的单身青年们,怎样渡甜蜜、苦痛、孤独、失败?宠溺的百媚里,你给的都太突然,幸福总是嘴上说的——不要不要的
  •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月印

    岁月印

    一样的色彩,一样的青春,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百世轮回为了谁?千年等待换来怎样的宿命?万古红颜又为什么沉睡?草原少女,他又为哪般要扼杀?他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能否力挽狂澜,仙魔之间命运怎样纠葛?拓羽凡将如何抉择,身份的诡异,仙魔一念间,带你走进涯之美的《岁月印》,一个魔幻言情世界。
  • 启示录之心灵

    启示录之心灵

    在这一片漆黑的世界中,到底还需要尝试多少次,晶莹的泪水才能够净化那污秽的心灵。也许是我刻意隐藏幼小的心灵,那痛彻心扉的哀伤又有谁能明白,也只有身上的伤口能够证明我的存在。拾起心中仅存的光芒,让泪水划过心间,净化那永存的黑暗。
  • 末世明天

    末世明天

    恐惧充斥着上空,世间的一切都变成了废墟,这也许就是末世的写照吧!田明会一手开锁的功夫,没想到这个手艺在末世混得很香,看田明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末世里的霸主,带领众人创造美好的明天。
  • 携子归来:爹爹,娘亲喊你吃饭

    携子归来:爹爹,娘亲喊你吃饭

    她,是江湖上的三大门派“南音阁”阁主的女儿。五年前,她在游玩时,见到了他。只一眼便喜欢上了他。而他,那时只是一个商贾女子之兄。她不弃,于是,她便女扮男装混入他身边只做一小小书童。可惜,她听信谗言,离开了她。而他,那时候心里早已然有了她。五年后。江湖中传说“南音阁”现一任阁主已有两个孩子。而他,与她。亦因一场意外重逢在一起,两人的爱恨情仇同时又使一场计划多年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九堇

    九堇

    她精通占卜,却奈何算不透自己的命数。那年雨季,她掉进下水道,醒来却躺在一所破庙里。才刚踏上这新生之路,左手便废,终生难再弹琴。刺杀丞相,为保命被其逼婚,却遇上小三插道。远离这城,两国交战,无时不刻刺着她的心。一男子温润如玉,伴她良久。一男子自命不凡,舍命护她。一男子风流多情,暗中守护。到底哪一个才是她命中注定,换她一生痴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