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时间管理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玻璃缸。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鹅卵石。教授把鹅卵石一一放进玻璃缸中,直到放不下为止,然后问学生玻璃缸满了没有。学生都回答说满了。
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小石子,把小石子倒入玻璃缸里,晃一晃,又放进去了一些。教授笑着问学生这回玻璃缸满了没有。这回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了,“可能也没满”有的同学回答。
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慢慢晃着倒进去了。“这回呢?”教授又笑着问。“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异口同声地回答。
接着,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石子、沙子填满的玻璃缸。
教授问班上的学生从这件事上你们悟到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无论我们怎么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再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再做很多事的。
教授听完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回答得不错,但这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点。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也许以后就没机会放进去了。”
可见,做事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没有计划,就有可能错过大好的机会。许多人之所以勤勤恳恳做事却没有收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洞悉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做起事来毫无头绪。
哈佛商学院可谓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最具权威的管理学院。它每年招收750名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和2000名各类在职的经理进行学习和培训。在他们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对20法则。即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简单地说,如果你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以,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抛开那些无足轻重的80%的工作,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在那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样,我们平时在做事时,也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方法,以重要的事情为主,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旁枝末节,可以大胆地舍弃。要知道,科学地取舍能够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
避免互相打扰,浪费彼此的时间
随便打扰人,别人也可能随便打扰你,这实质上是一种有意或无意中的报复。要少受别人的打扰,首先是要尽量少打扰别人。
一谈到重视时间,我们往往想到“利用零碎时间”“提高效率”等。这些想法都是从自身入手,当然也很有道理。只是。如果你能较早地注意到身边的其他人对你时间的消耗,并有效地规避这一点,那么你在利用时间这一方面也会比别人更胜一筹。
受别人的打扰越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尽管有时候受打扰反而会有些意外的收获,但总的来说,失去的永远比的得到的要多。从表面上看,时间是属于我们个人的,谁也偷不走。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有很多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占用了。
有学者调查表明,一个人一般每8分钟都会受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每天50~60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每天总共大约4小时。而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打扰浪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必要提倡互不打扰。
如今,通讯发达了,手机几乎是人人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时间也被这个方便的通讯占用了不少。
20多岁的“电话族”应该学会控制好打电话的时间并保持通话的主题。有许多人喜欢拿起电话就开始喋喋不休,而且经常是缺乏主题。
假如你正在将电话打给某人,不妨开门见山:“你好,我是小刘,我给你打电话是因为……”或“你好,我是李部长,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处理一下……”等等。如果是某人打电话给你,你可以说“接到你的电话真高兴,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或“你打电话来我真高兴,能为你做点什么吗?”或“好久没有收到你的消息了,请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等等。
虽然一次电话省下的时间可能只有2~3分钟,但按照你每天接10个电话来算,每个月你就可以省下7~10个小时,一年就是84~120个小时,这可是一段不少的时间。
有一位职员,每当他应召去见上司时,他手上总是带着一件仍待完成的工作:编写一份报告、检查报告草案、阅读必要的资料等。一来可以利用在一旁等待上司打电话或是其他事务处理的时间;二来可以提醒上司自己的工作也是很忙的,希望可以尽快结束对话或事情的安排;三来还可以让主管对他的工作态度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犹太人经商个格言中,有一句叫“勿盗窃时间”。
这句格言,既是关于赚钱的格言,又是犹太人礼貌经商的格言。所谓“勿盗窃时间”,是告诉犹太人不得不妨碍他人的一分一秒时间。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犹太商人一般不欢迎不速之客的到来,他们视不速之客为时间的“小偷”
有位年轻人,他是某著名百货公司宣传部颇具能力的一员干将。为市场调查,他前往纽约市,他想有效地运用自由时间去当地著名的犹太人百货店拜访该百货店宣传部主任。
当他向前台秘书说明来意后,秘书小姐反问:“请问先生,事先已约好时间了吗?”这位年轻被问得无言以对,经过片刻定神后,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是某百货店职员,此次来纽约考察,因我对你这儿的工作感兴趣,特来请教贵公司的宣传部主任。”
“对不起,先生,你没有预约”。就这样年轻人被拒之门外。这位年轻人的作风在以“不要盗窃时间”为标准的犹太民族中是行不通的,他们绝对不接待未经预约的不速之客。“临时到贵地,如不拜访一下……”或“如果不顺便探望一下,实感有愧……”这种不速之客对犹太人而言,是妨碍做买卖的绊脚石。
一个会管理时间的人,总能泰然自若地待人处事,将应处理的事、应完成的事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非常有效率。
不要总让别人等你
守时虽然只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细节,但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做人的态度。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呼唤着我们的时间意识。守时,理应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是,不守时的情况也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通知了几点开会,却总有那么几个人迟到;约会时间已到,有人就是不见踪影;要求什么时间要办完哪件事,到时也总有人不能按时完成……诸如此类事情,屡见不鲜,让人心烦。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似乎也情有可原,然而我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某些年轻人身上,不守时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信息经济时代,时间的价值已远非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可比。不守时,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的生命。
靳英是出了名的迟到小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想要约她见面,最好在预定的时间再推迟半个小时,否则你是不会在预定时间看到她的。一次靳英的好朋友过生日,通知所有人晚上六点到,但是六点半的时候靳英还没有出门,等她来的时候,生日宴会几乎结束了。对此,靳英的解释很简单:“我忘了时间,反正我来了。”
大学毕业以后,靳英到一家外企应聘。第三次面试的时候,对方要求她早上九点到公司,但是九点半的时候,靳英才匆匆赶到。对自己的迟到,靳英的解释是因为堵车。负责面试的经理很不高兴地说:“你明知道北京的交通不好,容易堵车。为什么不提前出门?”无论靳英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她依然失去了这份难得的工作。
守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约会迟到,会留给别人毫无诚意的印象。约会守时是很必要的,既节省自己的时间又节省他人的时间。因此,你要想成为一个让人尊敬和信任的人,就要遵守你所拥有的宝贵时间,做一名成功驾驭时间的主人。
一些年轻人刚到公司的时候,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看得较轻。工作上虽十分卖力,但却因经常迟到早退而给同事和领导留下坏印象。常常迟到、早退、或是事先毫无告知便突然请假,不但会让事情变得杂乱无章,而且无法得到老板的信任。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讲信用、守时间,作一个守时的人,在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也会给别人一个好印象。
有一位德国哲学家叫康德,有一天,他想去一座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他写了信给老朋友,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康德提前一天到了小镇,3月5日一早又租了一辆马车赶往老朋友的家里。从小镇到朋友家,隔着一条河,谁知河上的桥坏了,走其他的桥最快也得40分钟。于是,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旧的农舍旁边,对主人说:“如果你能够从房子上拆一些木头,在20分钟内修好这座桥,我就给你600欧元。”农妇感到非常吃惊,但还是把自己的儿子叫来,及时修好了那座桥。马车终于平安地过了桥。
10点50分的时候,康德准时来到了老朋友家门前。一直等候在门口的老朋友看到康德,大笑着说:“亲爱的朋友,你还像原来一样准时啊。”康德和老朋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是他对于为了准时过桥而花钱修桥的过程却丝毫没有提及。
后来,老朋友还是从那位农妇那里知道了这件事,专门写信给康德说:老朋友之间的约会,即使晚一些也是可以原谅的,更何况是遇到了意外呢。但是康德却坚持认为守时是必需的,不管是对老朋友还是陌生人。
有人说,守时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观念,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的道德修养。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切记作到守时。比如: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略迟二三分钟;对于特别正式、隆重的大型宴会千万不可迟到;参加会议或出席文艺晚会等,应提前到达。为了防止堵车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可以提前预算好包含意外在内的时间,做好充分准备。
拖延是最可怕的敌人
命运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犹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会后悔莫及。
时光不会倒流,生命不会重来,所以人的一生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生活中常听到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面对冲劲十足的后来者,感到巨大的生存压力。今天20多岁的你,如果现在还没有领悟到时不我待、赶快行动起来的紧迫性,不多久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天。
成功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在行动中才能产生的。一切方法、意愿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没有行动,一切都是幻想罢了。
有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学生,于是教授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个学生同时做完了题目。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选择了其中一个。
另一个学生很不服气地问教授:“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你是周一开始做的。我之所以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的他,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办事拖拉是很多人的毛病。“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因为年轻,时间多多,岁月多多,拖拉也就不以为然。但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尽早克服拖拉的习惯,因为拖拉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怀孕时非常高兴地在丈夫的陪同下买回了一些颜色漂亮的毛线,她打算为自己腹中的孩子织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裤。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手,有时想拿起那些毛线编织时,她会告诉自己:“现在先看一会儿电视吧,等一会儿再织。”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线还像新买回的那样放在柜子里。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漂亮的男孩。在初为人母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一天一天地渐渐长大。很快孩子就一岁了,可是他的毛衣毛裤还没有开始织。后来,这位年轻的母亲发现,当初买的毛线已经不够给孩子织一身衣服了,于是打算只给他织一件毛衣,不过打算归打算,动手的日子却被一拖再拖。
当孩子两岁时,毛衣还没有织。当孩子三岁时,母亲想,也许那团毛线只够给孩子织一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始终没有织成。渐渐地,这位母亲已经想不起来这些毛线了。
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一天孩子在翻找东西时,发现了这些毛线。孩子说真好看,可惜毛线被虫子蛀蚀了,便问妈妈这些毛线是干什么用的。此时妈妈才又想起自己曾经憧憬的花毛衣。
人为什么会被“拖延”的恶魔所纠缠,很大的原因在于当认识到目标的艰巨时所采取的一种逃避心理,能以后再面对的就以后再面对,只要今天舒服就行,拖延就这样成为了“逃避今天的法宝”。
有些事情你的确想做,绝非别人要求你做,尽管你想,但却总是在拖延。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想着将来某个时间来做。这样你就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你安慰自己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你会跟自己说:“我知道我要做这件事,可是我也许会做不好或不愿意现在就做。应该准备好再做,于是,我当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当你需要完成某个艰苦的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所谓的“拖延法宝”,这个法宝成了你最容易,也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人的本质都是懦弱的,从这一点上说,拖延和犹豫是人类最合乎人情的弱点。但是正因为它合乎人情,没有明显的危害,所以无形中耽误了许多事情,因此而引起的烦恼实质上比明显的罪恶还要厉害。你拖延得了一时,却拖延不过一世,今天你利用拖延这张证件避免了危险和失败,但这样做并没有任何好处。在你避免可能遭到失败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取得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