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虽然攻克了西魏,但是,此时称霸天下的愿望还不能马上实现。因为,项羽的势力不可小觑。项羽既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又英勇善战,加上处于霸主的地位,可以号令各地诸侯,自然是韩信的心腹大患。然而,攻克西魏鼓舞了韩信,让他从此不知道什么是畏惧。
韩信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消灭项羽、夺取天下的战略方针。但是,楚、汉之间的诸侯割据势力,守境自保,先是服从项羽;一旦刘邦得势,他们又可以归顺刘邦,这些反复无常的中间势力也让人头疼。
为了向东击燕攻齐,再南下断绝项羽的军粮供应线,同刘邦会师荥阳,以剪除项羽的羽翼和动摇楚军后方,形成一个包围楚军的态势,最后消灭楚军。为此,就必须首先消灭赵、代两个诸侯割据势力。这样,一方面将使项羽处于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一方面又可以消灭那些中间势力,扩大刘邦的领土,并免除诸侯对楚汉战争的干扰。
这时,刘邦恰好在荥阳正面战场同楚军相持,又常常失利,正想不出对付的良策,接到韩信的报告,就请张耳到大营中,说道:“当年你与陈余如同子侄,世人都称你们二人是生死与共的刎颈之交。可他在与你反目为仇之后,竟然夺你的王国,还要挟我用你的头颅换取他的合作。这个人实在是欺人太甚,现在该是替你惩治他的时候了。韩信已平定魏地,很快就要出兵攻赵,烦请你带三万军队,前去与韩信会合。”
张耳本来是魏地的豪杰,与另一豪杰陈余十分交好。刘邦年轻的时候,也和张耳关系不错。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时,张耳、陈余前往支援,得到陈胜的重视。他们请兵经过河北,攻占赵地。陈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就给了他们三千人马,派自己的亲信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两人分任左右校尉。
陈胜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信早有另立为王的野心。这支军队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后,一路上得到当地豪杰的支持,逐渐发展到几万人,武臣大喜,被权力冲昏了头脑的他自称为武信君。不久,他们就脱离陈胜,武臣自立为赵王,张耳任丞相,陈余任大将军。陈胜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派李良攻打武臣,武臣抵挡不住,遂被杀。
张耳、陈余见主君已死,就又奉赵国旧贵族赵歇为赵王。秦将章邯击杀楚军的项梁后,就渡河攻赵,将赵歇、张耳包围在巨鹿城内。陈余因为手头兵少,不敢前来援救,于是,张耳对他甚为憎恨。巨鹿之战胜利后,张耳夺了陈余的兵权。陈余无奈,只好率领数百亲信脱离张耳,来到南皮(今属河北),从此两人由好友成为仇家。
汉王元年二月,项羽在分封诸侯王时,将赵国一分为二,封张耳为常山王,改封赵歇为代王。由于陈余势力弱,项羽仅封他为侯,管辖南皮附近的三县。看到自己被如此怠慢,陈余大为恼火,于是就伺机待变,报复项羽和张耳。
不久,田荣在齐地起兵反楚,陈余看到这个大好时机,就派亲信游说田荣,说:“项羽虽为当今霸主,但是却私心太重。他分封天下很不公平,随从他的诸将都封给好地方,原来的诸侯却迁徙到地质条件恶劣的地方,赵王歇改封代王就是这样。我早已对项羽的种种行为不满,现在大王起兵反楚,我全力支持。但是,我的势力很弱,请大王借给我部分兵力,愿以南皮作为齐国的屏障。”田荣也希望壮大自己的声势,就派遣一支军队给陈余。
陈余大为高兴,又调集南皮的全部武装,进袭常山王张耳。这一仗由于陈余兵力强盛,张耳的军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两军相接,没有多久,张耳就败走了。张耳无路可走,只好凭借与刘邦的旧日交情,投奔到汉,得到汉王的重视。
陈余击走张耳,占领赵地,就把赵歇迎回,仍为赵王。赵歇感激陈余,立他为代王。赵歇本人没有什么才能,赵地也刚刚安定,陈余就留下来帮助赵歇治理新恢复的赵国。刘邦出关击楚,陈余曾派兵相助。在汉军大败以后,陈余也和魏豹等诸侯一样,背弃了汉军,占地自守。
代、赵之地,均在黄河北岸。由于赵、代两国关系特殊,常常互相勾结,互相支持。但是,由于投奔汉王的张耳,做过常山王,对赵、代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刘邦现在派张耳率军协助韩信攻打赵、代,这对韩信取胜是很有好处的。
张耳为了报前日宿怨,自然乐于率军一行。这样,张耳率领数万人马,协助韩信进攻代、赵。
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同张耳率领数万汉军向赵、代进军。由于代地基本上在太行山以西,赵地基本上在太行山以东,要进攻赵,必先占领代。而且,在军事力量上,代弱赵强,韩信决定首先进攻代国。他与张耳率领曹参等诸将,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代地进发。
代相夏说本是个游说之士,没有多少军事经验。他听到韩信大军正向代地开来,也不细问双方的军事实力,就赶忙发兵迎击。代军与曹参率领的一支汉军在邬县(今山西介休东北)东面相遇。曹参是久历战场、经验丰富的将领,夏说根本就不是他的敌手。两军交锋之后,没几个回合,代军就纷纷溃败下来。夏说见状就急忙收拾残兵,向阏与(今山西和顺)方向退走。韩信、曹参自然不会放过夏说,赶紧率军在后紧紧追赶。追到阏与境内,将代军全部消灭,并俘虏了代国丞相夏说。
公元前204年冬十月。韩信和张耳打败了代国,准备立即挥师向东,越过太行山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县)去攻打赵国。这时,刘邦已经调走了韩信的精锐部队,韩信手下只有一万多人了。陈余得知夏说被俘、戚公被杀、汉军已获大胜,同时韩信又要进攻赵国的消息后,立即和赵歇商议对策。他们认为韩信进攻赵国,必经井陉口,于是就立即调集了赵国的全部军队,号称二十万大军,由赵王赵歇和陈余亲自统领,在军事要塞井陉口屯兵据守,重兵设防,准备迎战汉军。
韩信统领的汉军,又面临一场恶战。
千古天险太行山,果然名不虚传。它绵延数千里,山峰高耸,地势险要,悬崖峭壁,处处可见,成为分隔晋冀的天然分界线。整个大山之间很少有关口通道,南北千里之地,只有八处险要谷地可以通行,这就是先秦时期就闻名于天下的“太行八陉”。它们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军都陉、紫荆关、飞狐陉、井陉口。这八处通道的出入口,都有险关相扼,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井陉口正是太行山不可多得的八个隘口之一。
要想从代国到赵国去,必须经过这个井陉口。井陉口又称土门关,周围群山环绕。井陉关就建在陉山上,关前有一片谷地,四周均为陡峭的高山,谷地如同一口探井,故有“井陉”之名。井陉关北面,有一座小山。关前有两条河流。东面一条小河,从井陉县城流经井陉关前,向下汇入滹沱河,名为井陉河,它的下游也称祗水河。西面有一条较大的河流,名为绵蔓河。在井陉口的西面,有一条长约一百里的独窄驿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汉军营中,灯火通明,几案上摊放着一张地图,韩信和张耳、曹参等人,围着几案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商议作战方略。
赵王赵歇和陈余统领二十万生力军,据险而守的消息,使得许多汉军将领目瞪口呆。当时,除地形对汉军十分不利外,在兵力上也很悬殊。陈余的二十万兵马已经在井陉口整装待发,气势恢宏;而汉军仅有几万人,远道而来,行军疲惫,又无精兵良将,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汉军在士兵素质上也不如赵军,赵军训练有素,汉军在训练上不能与之相比;况且,汉军远道而来,陈余又以逸待劳,汉军更是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三万汉军,再加上孤军深入,在异国作战,屡犯兵家大忌,在诸多不利条件下想要获胜,岂不是太不可思议?
但是,众所周知,赵歇是个无能之辈,不足为惧。陈余虽是久历战场的一员大将,但他儒生气太重,满肚子的仁义道德,而且死读兵书,不善于从实战中总结经验,因此也不足挂齿。韩信最为担心的,是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此人深通韬略,善于用兵,擅长诈谋奇计。
众将注视着自己的统帅,都想听一听韩信的意见。只见韩信不动声色,传令说:“继续侦察。赵军的一举一动,都要给我及时报来。”韩信又对众将说:“陈余真是不懂兵法。用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把全国军队驻扎在井陉险关,真正交战时,能发挥作用的也不过是几万人。其他军队恐怕只能遥遥观战。我军只要一战获胜,赵军溃散,其他地区就可轻易地夺得了。”
韩信再三考虑,决定尽量利用赵军的弱点,以奇计制胜。他与张耳、曹参等人商量之后,大家也同意了,但心中却在嘀咕:“一战获胜,自然全盘皆活。可这一场战争,我们能获胜吗?”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赵国,人们惶惶不安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这场战祸。
且说陈余部署各军布阵已毕,就率领几位将领,立马于井径关,观察战场形势。陈余指点着关前地势,对众将说:“我军早已经占据井陉雄关,筑垒设防。韩信纵然有神仙相助,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大军齐集之后,我大营安扎在关前平地上。等汉军前来进攻,不等他逼近关前,我就命令大军开营迎战,井陉谷地,就是韩信的埋骨之处了。”说罢,陈余哈哈大笑,似乎早已胜券在握。随行赵将,也随声附和,称赞陈余的英明。
但是,陈余虽然这样说,心里却并不是一点都不担心的。毕竟,这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啊!一天,陈余正在为如何迎击韩信苦苦思索,进来了谋士李左车。李左车见陈余愁眉不展,就说:“按照您的用兵意图,我军恐怕要吃败仗。”李左车在赵将中以多谋善断而著名,陈余听他对自己的部署提出异议,心中有些不高兴,碍于情面,又不得不让李左车阐明他的见解。
李左车说:“韩信渡过了黄河,俘虏了魏王豹,活捉了夏说,现在又有熟悉赵地情况的张耳率兵增援,妄图一举消灭咱们赵国。汉军在离开大军很远的地方展开战斗,乘胜进军,士气旺盛,其锋锐不可当。韩信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我们在关前平地与汉军决战,正中韩信下怀,万一失利,我军势必陷入崩溃。咱们一定要利用有利的地势,用智才能取胜。”
李左车略微停顿,接着说:“我想,从千里之外供应军粮,战士们必定面有饥色,等到打来柴草才能开灶烧饭,全军势必不能按时吃饱饭。他们千里迢迢转运粮食,给养十分重要。现在韩信沿井陉险路进军,军粮供应就成为他无法解决的难题。井陉道狭路窄,兵车不能并驱行驶,骑兵也不能排成队列,在这样的道路上行军几百里,粮食势必落在后面,慢慢跟进。因此,我希望您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请您给我三万人马,作为独立作战的奇兵,让我从小道迂回到韩信大军的背后,去截取汉军的粮草,切断他们的粮运,断绝汉军的退路。”
李左车又接着说:“您的大军则退守井陉关,深沟高垒,据险坚守,不论韩信如何挑战,您也不要同汉军交锋,使韩信求战不能,让他有力无处使,有智无处用。我再以奇兵从背后袭击,堵住退路,那样汉军就会进退两难,腹背受敌,在深山险谷之中,他们即便是想以劫掠来维持军粮供应,也没有东西可以抢劫。几万大军进退两难,粮尽援绝,不出十日,韩信、张耳两人的头就可献至麾下。如果您不接受我的意见,仍按原计划用兵,恐怕我们都会成为韩信与张耳阶下之囚。务必请您三思而后行。”
李左车根据双方的实力状况所献的破敌计策不但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比较可取的。李左车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如果他的计策得到采纳,赵军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并使汉军陷于困境。
然而,陈余是个迂腐透顶的书呆子,自以为熟读兵书,通晓兵法,自高自大。他常常把“正义的部队堂堂正正,不用阴谋诡计”这句话挂在嘴头上,并想方设法照办,根本不懂得“兵不厌诈”的道理。
听了李左车的这一建议,他连连摆手,不耐烦地说:
“我们赵军将士,是为了守卫本国领地而作战,是正义之师,自然就该堂堂正正地与来犯之敌决战,怎能用诈谋诡计取胜?我听说兵法上规定,兵力十倍于敌,就可以进行围攻,两倍于敌,就可以进行交战。现在,汉军号称有士兵几万人,实际兵力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其实不过一万人。他们从千里以外来进攻我们,士兵已经疲乏不堪。虽有连战连胜的虚名,实际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有所作为了。我二十万大军云集险关要隘,以逸待劳,双方力量的对比相差悬殊。
“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对手是这样弱小的敌人,我们倒躲避起来,不与他们交锋,要是以后再遇到更多的敌人,又如何战胜他们呢?真按照李将军的话去做,天下诸侯一定要嘲笑我陈余太软弱,都会耻笑我们赵军是缩头乌龟,胆怯畏敌,那样他们都会随意地来进犯我国了。我的部署不变,就在井陉关前的谷地布阵,主动进攻,全歼汉军,打出我赵军的军威!”
说罢,陈余就进入内帐,根本不把李左车的计策放在心上。李左车见陈余不采用他的建议,愤然地扬长而去。李左车暗自叹息道:大军决战,岂能作此书生之谈?岂能如此意气用事?
韩信是个天生的军事家,特别是他被刘邦拜为大将后,又先后经过还定三秦和破魏、代等战斗的实践,实战经验也比较丰富了。他面对井陉口的形势,深知敌我力量悬殊,不能猛冲直攻,只是把大军驻扎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观察动静,研究对策,寻找战机。
陈余不重视李左车,韩信可十分重视,经常派人打探他的动静。当韩信接到探报说李左车建议陈余改变原有部署一事,大吃一惊,立即传令继续侦察,他感叹说:“赵军中有李左车这样深通兵机的将领,真是不容轻敌。如果陈余真的采纳了他的建议,我军将不敢沿井陉关方向进攻赵国了。那样,战事势必旷日持久。”
不久,韩信知道陈余拒绝李左车献计的这个情况后,才放下心来,暗自庆幸:“如果李左车的计策得行,不但汉军将全军覆没,我也要被陈余所擒,性命难保。”在反复核实情报无误后,韩信才领兵进入井陉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