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要是没人,你就到姐家来。”大姐突然拉住正在和面的二妹,二妹先是一怔,眼含泪光低头不语,慢慢的把手从大姐的手心抽了出来,“我是你大姐,你是有啥就跟我说----”大姐重又拉起二妹的手,这个只比二妹大两岁的姐姐称她为孩子,二妹的心一下心里感觉好温暖,从小到大只有姥姥这样叫过她为孩子,感激的泪水忍不住落了下,赶紧用已经有些发灰且带油光的袖子擦掉,举起右手解释,“我和面前面洗衣过手了。”
大姐抻手眼含笑意上去帮二妹擦拭眼泪,“你不要怨咱娘,她也苦!“自从二妹到大姐家哭过之后,大姐总感觉二妹的心里一定有事,突然怪自己太过自私,忽略了这个妹妹。雪刚化完,路上都是泥泞,三妹和小妹都在自己家,不顾亮的反对一定要来家里看看,也知道母亲协着弟弟们回了家,到街上买了肉,大家一起包饺子。
看见大闺女回家了,母亲激动的用头上包着的绿围巾擦眼泪,心里想大闺女还惦记她喜欢吃肉饺子。
三妹赶皮,其他的人负责包,小侄女也忍不住上来插上一手,大姐给了她一张赶好的饺子皮让她拿去玩,一家人围绕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我们多久没在一块啦包饺子啦?”小妹突然说了一句话,惹得母亲又要擦眼泪。
连登记户口的人都说,“你家人可真多!”每次吃饭小方桌都挤不下,总有一个两个端着碗到桌下吃。
“以后有的是机会,等你们都出了嫁,把女婿叫来,我们家那才是热闹啦,得弄两张桌子才行,一张坐不上,是不,娘。”大姐用带面粉的手拍拍小妹的脑袋,面粉把小妹前额的一小片头发都染成了白色,小妹吐吐了舌头对着小侄女,“都是你妈弄,给我擦了。”头就朝着小侄女怀里的方向过去,小侄女不管不顾的用手拍拍小姨的脑袋,拍得面粉扬了起来,小侄女格格大笑。小妹虎起两只手,做出要挠肚子的姿势,引得小侄女又格格的大笑起来。
“二妹,你再找些柴火来,老三你把剩下的面都赶了,小四你看着雯,娘你坐着休息,我来包!“大姐腰际间系着蓝色的围裙,边说话边把已经包好的一大锅盖饺子放在了堂屋的大方桌上,正好盖住整个桌面。“要是搁在以前这些就够了,现在都长大了,饭量也看长,不得多包着,你说是不是,娘。”
二妹捡回了柴火,母亲正坐在灶台面前烧火。本来从镇上一直走到家,真的很累,想让老三扶着点一起回来,可老三非要去她大姐家,没想到不仅老三回来了,连她日思夜想的大闺女也来了,此时浑身一下子充满力气,更别说累了。
出嫁后的大姐外表比未出阁的时候还要显小,现在大姐看上去确实比以前年长了几岁,但是出落得更加俊俏,变成了风韵优雅的少妇。
水烧开了,大姐把饺子下到锅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汽把大姐的额前熏得显出微微的汗,一开,两开,三开,一直到七开,热汽腾腾的饺子出锅。
”娘,以后过年过节,初二我回来,等她们都找了女婿家里还不热闹死啊,再加上光和绪的媳妇,娘你庆等着享福吧。“大姐把一个个碗都摆好,确定有八个后,拿起漏勺把饺子一个个从锅里捞出来倒到碗里。端了一个刚盛好的碗放在母亲的手上,母亲下意识的用手背擦了一下鼻涕,双手接过大闺女递过来的热汽腾腾的饺,忍不住泪水又掉落下来,母亲赶紧扭头,唯恐掉到碗里。
“娘,无论到哪里,都是您闺女,跑不掉,就是不过年不过节的我不是也常去看您嘛!”大姐把全部的碗盛好,让老三把它们端进堂屋。
“老四,老四,”
老四噌噌地从堂屋跑来,手上还抱着雯,“大姐,什么事?“
”咱爹吃了没?“
”吃了,还笑了呢,还说大姐包得饺子好吃。“小妹把雯背在背上,跳一下,又跳一下,“大姐,你看。”雯格格的大笑起来。
“好了,好了,别闹了,赶紧去吃,你先喂喂她。”
“好嘞,飞咯-----“小妹驼着雯一溜洇往堂屋去了,雯还是格格的大笑起来。
”她喜欢老四吧?“母亲吃了一口饺子听到雯的笑声也会心的笑了。
“那能不喜欢么,天天吵着要小姨,上课的时候还跑到学校里去找,不给找,就哭。”大姐用抹布把灶台上面擦拭干净,又把抹布过了水拧干挂在墙角上面的一根小细绳上晾着。
“小四吃住在那儿,亮没说啥吧?”
“没啊,四住那还能帮我看孩子,亮开心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说啥呢?娘你就别多心了。”
“这次怎么没和你一起来,我就怕他有啥,把小四放在你们那,我知道亮多半都不开心,一定以为白吃白住他的,“母亲又抹起眼泪来了,”就算是亮不说,你婆婆那么小心眼的人肯定要说。“
”娘,你别就瞎操心了,只要亮不说啥,不会有人说啥,我婆婆也不敢说啥。“大姐从自己身上找了一块小手帕递给母亲。
母亲把它又塞到大姐手上,“这是亮给你买的,不用。”又扯下绿头巾的一角擦拭了眼泪鼻涕。
”娘,我养小四,亮一点也没说啥,你要是再哭,饺子都凉了。哭坏了身子,俺爹可咋办,你想想,总不能你把一家子都给我吧,就算是我同意,亮同意吗,我那天天不冷不热的婆婆同意吗?你就算是为我想,也得想开点。娘,跟你说,亮有次喝醉酒---“
”喝醉了,你可不能让他喝酒!“大姐话还没说完,娘就抢过来,”你没看到你爹,就是天天喝酒的命,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
大姐没有再说下去,看看母亲的压力也确实太大,也知道母亲常说闺女都好办,陪嫁多少都能嫁出去,要是儿子没房没东西,连媳妇都娶不上。大姐心想这两个弟弟眼看就慢慢长大了,将来成家立业谁给他们操持,是自己那整日醉熏熏的爹,还自己,亮会同意吗?大姐清楚得那晚被人抬回家喝醉酒说,“为啥娶了你要连你一家子都要娶?”
在重男轻妇的农村,大多都认为闺女是陪钱货,白养了二十年,出嫁时还要搭上嫁妆,很多的爹妈都感觉不合算,所以在订亲的时候也多半会向男方讨要彩礼,越多越好,有种想要收回本钱的意思。所有的闺女连族谱也不能入,就算是将来生了孩子也和娘家没关系,但是如果父母一方一出事,在不孝当道的社会,到最后都要是由闺女出面照顾,特别是母亲一方,多半的理由是男人粗枝大叶,不细心,照顾母亲不方便,媳妇和婆婆关系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