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500000003

第3章 坛经夜话(2)

第一点,在《坛经》开头的《行由品》中,惠能自报家门,说:“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这一点就说明了惠能不是文盲。惠能说他家本来的籍贯在北京。范阳者,唐朝之北京也,在今天的北京良乡、宛平、大兴一带。惠能说他是北京人,他父亲在北京做官,后来被流放到广东新会,做了广东百姓。左降者,贬官也;流者,流放也。我把这些专门的术语一讲,大家就知道惠能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是做官的,儿子会是文盲吗?这从常识上是万万说不通的。即使他父亲被贬了官,家风、家学必然还在;即使他父亲死得早,惠能是母亲带大的,也必然从小读书识字,完全不可能一字不识,一下子就失了家传。唐朝官宦人家的迁徙是常事,那些官宦子弟伴随着父亲的升与降满世界飞,飞得最远的当属与惠能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李白生在西域,长在四川,娶于河南,发迹在长安,游学于齐鲁,安史之乱奔突江湖,最后葬在安徽当涂。唐朝最看重文化,官宦家庭即使家道中落,依然注重文化培养。像李白与惠能这种由贵族或官吏家庭降而为商人家庭或平民家庭,是当时社会常态,但这种家庭身份的降落不等于说会一下子变成文盲家庭,刚好相反,会更注重文化培养,以图东山再起。李白之父李客是商人,从小培养李白饱读诗书;惠能之父早亡,其母育之,也必是有传承才不辜负先人。惠能饱含深情地称其父为“严父”,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专门用来称已故父亲的雅词,这一个词就暴露了惠能是个知识分子。当然,他是个平民化的知识分子,混迹于市井的大文人。他说他不识字,并非不识字,是一种清高,一种孤傲,是一种禅。他不攀,不比,不争,不辩,是个独立特行的人。我们这下可明白了,李白是什么人,惠能就是什么人。李白会是文盲吗?那岂不是说太阳比足球小?惠能会是文盲吗?那岂不是指着滔滔长江水说“这里面没有一滴水”?

我说惠能不是文盲的第二个证据是,根据《坛经》记载,惠能会仿作并翻新神秀的诗偈,这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水平,一个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人会是文盲吗?也许你要说那只是短短的四句话,是口头仿作再请人记,谈不上文学水平,那我请你再看《坛经》最后的《付嘱品》,里面记载了两篇惠能作的很长的诗偈,前一篇是《真假动静偈》,诗五言,共三十二句;后一篇是《自性真佛偈》,诗七言,共三十二句。从这两篇都是三十二句看,惠能很擅长作这种篇幅的诗偈,肯定是长期修炼、长期练笔、长期推敲形成的绝活。也许你要说可能是弟子代笔,好嘛,“代笔门”都出来了,那我告诉你,代笔是可能的,代说是不可能的。从《坛经》看,惠能讲经说法,引用最多的是《金刚经》与《心经》,其次是《净名经》、《涅槃经》、《般若经》,对《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诸经典都很熟,文言佛经一段一段引,一段一段讲,分明是个佛学老夫子。这样一个人,又是学者,又是诗人,你敢说他是文盲?不识字、不会写、不会读?

第三点,惠能会数学。《行由品》记载他卖柴收钱,这说明他会计算。又记载他接受一位客人赠送的十两银子,这说明他会数较大笔钱。惠能在五祖门下干了八个月的粗活,他知道日子过去了“八月余”,这说明他会记时。《顿渐品》记载行昌行刺惠能,被惠能给了十两金子摆平了。当时惠能已是曹溪宝林寺当家人,这十两金子应该是寺庙的钱。从惠能可以自由调度较大笔公款来看,一方面说明了他的领袖地位,一方面也说明了他有较高、较好管理大寺庙的能力,包括经济能力与会计能力。

再说一点,惠能熟读史书。《疑问品》记载惠能回答韦刺史关于“达摩大师宗旨”的问题时,引用了史书中梁武帝与达摩的对话这一著名公案作答。

以上几点,我分别从惠能的家庭情况、本身的文学修养、长期维持生计及管理寺庙形成的数学及会计能力、讲学中透露的佛经及历史知识综合来看,证明惠能不是文盲。

有趣的是,惠能在《坛经》中自称“不识字”,在《机缘品》中惠能对一位叫无尽藏的比丘尼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他是说他不识字,请对方直接问他佛经中的意思。比丘尼迷惑,不由就问:“字不识,焉能会义?”于是引出了惠能的经典名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才是惠能真正想说的话,他之所以宣称自己不识字,最喜欢别人以文盲来对待他,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文字遮住了佛理。此谓文盲禅,是文字禅的高级版。他告诉我们勿执于相,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我们回头来接着讲《坛经》的三大意义。第一条意义先前讲了个开头,是说《坛经》是中国人自己作的佛经,虽有引用,但已经不是翻译过来的,是创作;虽重传承,但别开生面,气象一新,说是另起炉灶也可以。这就是《大学》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坛经》的出现是佛教的一个大转折,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消化良好的盛宴,也是中国的一个新起点,因为他表明了“佛教归化中国”这个程序已经完成。以往学者爱用“佛教中国化”或“佛教汉化”这些说法,这些说法的背后是“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观点在作支撑。这个观点是通用观点、流行观点、“主流观点”,很多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照我看来,“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观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佛教并没有主动传入中国,而是中国主动派人去取经,“请进来”的。一请在汉,汉明帝梦佛而迎之;二请在晋,法显取经;三请在唐,玄奘取经。这些史实表明:是中国把佛教请进来的,不是佛教传到了中国,中国不去请,他到不了中国。一个“传”字是杀人放火的文雅说法,传教即战争。比如佛教从北天竺“传”到南天竺,又“传”到全印度,一度取代了印度教的地位,但最终又被印度教夺回统治印度的宝座,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沦落为印度教众神之一,这些事说明了“传”是“打”的代名词,但这一套用在中国头上不灵光,印度教也好,佛教也好,要想“传”到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有很强的国家观念,汉唐自不必说,就连小朝代与分裂时期的中国都不曾丢掉自己的魂:信仰与文化,以及由此确立的神圣国土。“传”就不必了,但作为一个懂得交换与和谐共处的民族,中国善于学习,常常主动把一些先进思想、先进科技或者自己没有的、可能有益的东西“请进来”,这说明了中国人心态好,且有积极的行动,愿与世人分享文明、共创文明。中国既然是此间贤主人,如此好客,那些被礼请进来的尊贵客人就应该明白自己是客人的身份地位,礼尚往来,尊重主人家,这才是起码的做人的样子。如果有人因为主人的邀请,一时飘飘然,反而认为自己成了新主人,把真正的主人抛一边去,那肯定是搞反了。佛教与中国的关系就是这样,中国把佛教请进来,是想他有益于中国与世界,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想来想去,发明了一个新的说法:“佛教归化中国。”这样更确切些。只有在“佛教归化中国”的话语里,我们才能说“佛教中国化”或“佛教汉化”,否则一说就错。中国为主,佛教为客,中国请客,主客大欢。融为一体后,首尾依然不能颠倒。我们一定要突出中国的主体地位,强调中国人的主人翁地位,并且强调中国文化的好学、好礼、好客,善于学习、交流、包容,这样才能读懂以唐朝佛教为标志的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是包容的佛教、圆满的佛教、和谐的佛教。我们要这样说:佛教酝酿于印度,诞育于尼泊尔,真正产生与发扬光大在中国。因此我们不能人为贴上印度佛教、尼泊尔佛教或中国佛教的标签,那样容易顾此失彼,抬举一方必然会同时得罪另外两方,要这样说:佛教是喜马拉雅山的产物,中、印、尼三国人民都是喜马拉雅山的孩子、山民,同享神山圣峰,同在昆仑文化里,共同光大了佛教。佛教是珠峰雪莲,佛教可称昆仑之花。佛教是印度、尼泊尔、中国这雪山三国共同诞生的人类精神的花朵,佛教是中国的,也是印度与尼泊尔的,也是全世界的。中国是佛教的光大之地。一开始,雪山三国共同孕育了佛教。再后,中国三请佛教来华,最终把佛教发扬光大。佛教之所以能被称作佛教,中国是关键因素。没有中国的包容,就没有佛教的延续。自从有了《坛经》,自从有了惠能,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佛教,有了自己的佛学,有了自己的佛法,有了自己的佛经,有了自己的佛。惠能告诉大家:你们喜欢佛教,好,我就给你佛教;你们需要佛经,好,我就造一部佛经;你们喜欢这样祖那样宗,好,我就亲自现身一回,做你们的禅宗六祖。《坛经付嘱品》记载,惠能在向弟子讲遗嘱时,自封为佛教三十三祖。在整个佛教系统(不分中印)里,惠能是三十三祖;在教外别传的禅宗里,惠能是六祖。总之他都是“祖”。这是他老人家自封的,过了一把当祖宗的瘾。《坛经付嘱品》中惠能讲他是佛教三十三祖,原话如下:

同类推荐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用诗记载当前的故事

    用诗记载当前的故事

    也没多少爱好,偶尔写几首小诗,想找几个读者。听读者的故事,用诗记录下来。
  • 花心校草是恶魔:缠上高冷小姐

    花心校草是恶魔:缠上高冷小姐

    嗯……机场偶遇?男生莫名其妙的对话也是够了。……………………………花花公子哥看上了高冷的小姐。从一开始的戏谑到认真……不知道喜欢一个人该怎样去表达……“喂,夏安筱,本少爷看上你了。”“然后呢?”“然后你就是本少爷的女人了。”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社区急诊护理

    社区急诊护理

    全书共分四章,主要介绍社区急诊护理特点、急救组织及社区急诊评估、常用现场急救技术、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灾害性事件的救护与遇险生存。本书内容以社区护士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强调现场救护和社区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讲解急救技术时图文结合,力求通俗易懂;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从症状出发,强调对常见急诊的判断和应急处理;对常见急诊的社区急诊护理过程作程式化的描述,力求简洁明了,方便学习和掌握,也方便社区护士对社区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社区普及工作;同时增设常见灾害性事件(火灾、水灾、地震)的现场救护内容,包括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以发挥社区护士在社区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 梦若微光

    梦若微光

    生活贫苦一心追求音乐的女孩伊梦若在得知自己的生身父母自己青梅竹马长大的堂哥用车撞死后痛不欲生决定断绝关系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而这时候他成为了一流的歌星
  • 吻我吧,恶魔

    吻我吧,恶魔

    “被一个这么个人折磨哦还算好,居然还来两个!”“快说,你今天跟不跟我走!!!”“。。。。”
  • 咫距一寸

    咫距一寸

    一直崇尚现实主义的女孩赵艺涵自认为是生活的卑微者,她认为她的生活一直是黑白交换,从未出现过其他耀眼的色彩,她甘于寂寞,甘于孤独,但不甘于被轻视。18岁那年,意外的人生转折不得不让她学会迅速成长,从被瞧不起到成为被仰慕的对象,本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可是当曾经憧憬的一切变成事实后,她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如果可以再次选择,她宁愿回到那个不起眼的村庄去,平平淡淡地过。但是一切已成事实,你不勇敢,没人为你的懦弱埋单。她用极具睿智的方式游刃在被操纵的人生里,试图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障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 凤凰涅槃:狂妃倾天下

    凤凰涅槃:狂妃倾天下

    1.某日:“大神……”北葵温柔而又充满诱惑力的嗓音响起,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她全身滚烫似火烧般难受,使出全身的力气紧紧抓住那个被抓在手心的臂膀,小脸皱成一团,一种陌生的渴望,由于得不到释放,所产生的痛苦使得她全身缩成一团。2.某夜:某男无耻地拉着某女的手“夫人,为夫饿了!”某女鄙视地看了某男一眼“自己去厨房找吃的。”某男“夫人,那些吃不饱。”某女:……(白眼)某男“我要吃夫人。”某女迅速地逃离了某男的视线,心里冷哼道“当初,送上门时,自己不吃。”这是赤裸裸的报复吗?碧凡无语地看着不知道第一次站在自己房门前的北葵,“嫂子,您还要对当初的事情记恨到何时啊?您老完全影响到您小姑子的休息了。”
  • 修罗炼魔

    修罗炼魔

    赵青阳拥着废脉,在学院内被人所欺负,被青梅竹马抛弃,直到他得到一个神秘的玉简,进入修罗炼狱当中,能提升灵脉的神秘基因药,强大的武技,难得的灵器,在修罗炼狱当中如繁星遍地,当然前提是你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