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半夜跟着觉老道学艺,学的是《静心诀》。在老道的指导下,一次就成功了。这倒还好,成林运起清心诀的心法,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头脑清醒。然后他请觉道人再把口诀念一念。没想到,这回只学了两遍,就全篇背下来了。他通背了一遍,竟然一字不错。
这回老道也惊讶了。用老道的话说,这清心诀用了几百年了,还真没发现竟然有这种作用。
趁着这时候,老道要成林再背一遍,牢牢记住,不使忘记。
成林乖乖的又背了一遍。
背完之后,老道很满意,领着成林回了屋子里。老张头已经起来了,正在屋子里坐着,脚边的地上卧着两只猫。
这时天还没亮,成林和老道刚坐下,李方顶着一个鸡窝头从里面出来了。他看见几个人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儿谈话,很奇怪的问了句:“现在几点呐?”
成林看了看手机,说道:“五点二十。”
李方说:“都起这么早啊?”
成林说:“昨天可是四点钟睡的,已经十三个钟头了。”
李方伸手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说:“是啊?!”
成林说:“你睡醒了?”
李方说:“去尿呢。”
这时老道插了一句:“你等会别再睡了,把自己拾掇拾掇,过来我有事儿找你。”
李方答了声好,就出去了。
十分钟后,李方拾掇利索,也拉了一个凳子过来,坐在旁边。
老道说:“我记得你们神霄派有个《清心凝神咒》的,你练得怎么样?”
李方说:“我会。”
老道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五雷法呢?”
李方说:“事先画好了符,勉强能使出来,没有实战意义。”
老道又道:“和合四象,攒簇五行?”
李方道:“我师父擅长真阳火,我会点儿。其它的可以用符勉强施出来。”
老道听了,继续问道:“驭鬼术?”
李方赧然道:“这个连我师父当初也没有学会。”
老道说:“唉,可惜了好东西!”
老道说:“你老说画符,你画符画的怎么样?”
李方说:“成功率挺高,但是威力不太确定。”
老道接着说:“有没有画好的?”
李方说:“我包里有。”说完便回了睡觉的屋,把他的包提了出来。然后从里面找出了几张符,恭恭敬敬的递给老道。
老道看了看,说道:“怎么都是用火的?”
李方说:“这个最熟练。”
老道点了点头,说道:“你平时只是用火吗?”
李方不好意思的说:“是的,我感觉够了。”
老道顿了顿,缓缓地对李方说道:“其实你的资质不是太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着语言。
李方听到这里,接了一句:“我师父原来也是这么说的。”
老道听了也不意外,说道:“清溪子是怎么说的?”
李方道:“他说我性子太急,不适合修炼。”
老道说:“性子急倒也未见得不适合修炼。但是你实在是太沉不住气了。修行戒急,出手时更是戒躁。修行时心浮,则易气息不顺,元神不稳。出手时气躁,则易功亏一篑,反伤己身。”说到这里,老道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你这脾气,学我武当的东西吃亏,这样吧,我先教你一些清微派的雷法,你一边学着,同时和你自己门派的对比着;另一方面,我也要好好的磨一磨你的性子。我也不瞒你,看你面相,你恐怕要有一劫数,不是太好过。等回去了我会给成林一篇我武当派的总纲,你也跟着一起背,背不好了我是要打手板的。”
李方听了虚心道:“是。”
于是,老道便教起了李方。老道是真心教,李方是真心学,奈何李方文化层次不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差了些。可是有些东西用现代白话又说不清楚,于是成林在一旁又当起了翻译。结果李方还没记住几句,成林就背会了。
老道看成林背会了,便板起脸对成林说:“你记住这个也没什么,但是不要练,先把本门的东西学好,再涉猎百家。”
成林点头道:“我明白了。”
成林说他明白,但是有个不明白的人,就是老张头,他看几人背了半天,告一段落了,便抽空问李方:“你是师从清溪镇人吗?”
李方道:“是的。”
老张头接着说道:“你师祖应该是,道远真人吧?”
李方答道:“是的。”
老张头又道:“道恒真人你知道吗?”
李方迷惘的说:“不知道。”
老张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天道之争就那么重要吗?!”说完看了看觉道人。
觉道人说:“你告诉他也好。”
老张头说:“好吧,我今天就啰嗦啰嗦。”说完,他就讲了起来……
神霄派源自天师道也就是正一道,由北宋道士冲和子王文卿所建立。传到明末清初,辈分最高的就是自字辈的,剩下了亲师兄弟两个人,师兄叫林自隐,师弟叫李自明。他们各有一个然字辈的徒弟。那时正值清军入关,林自隐和李自明便起了争执。
林自隐认为,天道无为,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俗世之人起了争斗,出世之人自当避之。
李自明说:天地不仁,我辈却不能不仁,我辈出世之人虽不管俗世中的争斗,但是,这夷狄之辈犯我中华,又岂能坐视不理。
林自隐说:师父羽化前可是说了,这可是我辈修行之人的劫数,今天下山,明天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了。
李自明说道:眼看我兄弟姐妹沦入禽兽之手,我辈又于心何忍,便是明知有劫数,我辈又怎能不去,就算是专为应劫而去,也未尝不可。
林自隐说:你这又是何苦。
李自明说:你即便是坐而论道,又岂能过得了心障?劫数这种事,你想躲就能躲得了吗?贫道自去应兵劫,师兄就留下来应心劫吧!
之后两人不欢而散,李自明下了山。
李自明下山不久,就陨在了萨满教的手里。
消息传到山上,林自隐思弟心切,当场就吐血三口,应了心劫。
他俩是不算了,但是他俩的徒弟可就不能算了。
李自明的徒弟吕然境认为,师伯林自隐要是同师父一起下山,师父就不会有事。而林自隐的徒弟刘然巍则认为,师叔李自明要是不独自下山,以致陨落在外,也不会连累师父。这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人便争斗了起来。
两人水平差不多,自然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在道友们的劝解之下,便停止了争斗,但是也没有再和好。从此分道扬镳,各自形同陌路。
但是,这两人便谁也不再承认对方,都认为神霄派就只剩下了自己这孤独一枝。后来各自又都收了徒弟,徒弟又收了徒弟。说来也巧,这两枝从此还都是一脉单传,并且收徒的时间也竟然大致相同。
自然字辈以下,诚字辈,心字辈,悟字辈,直到宣统年间,林自隐这一枝只剩下了一个人,就是李道恒,而李自明这一枝也只剩下了一个人,就是刘道远。这个刘道远,就是方清溪的师父,也就是老张头口中的道远真人。
李道恒出自林自隐之下,他们这一枝讲究的是出世。隐迹山林,和合自然,得稼穑渔牧之乐。
刘道远出自李自明之下,他们这一枝讲究的则是入世。混世市井,体味百态,尝生老病死之苦。
神霄派的争执,起自夷狄寇边,只因事涉天道,便被业界内称为天道之争。
作为出世派,李道恒隐居深山,但是,除魔护民,这事情是没少做的。加上他技艺精深,也在江湖上传出了不小的名声。
而作为入世派的刘道远,则历练世间,四处寻魔而至。不仅如此,他还除恶扬善,护佑赤贫。
但是,宣统干了三年就民国了,可民国之后天下更不太平。先是军阀纷争,后来是日夷犯我,这更是刘道远所不能忍的。他将身投入时代洪流,仿佛一叶扁舟置于汹涌怒涛。一个除魔为业的江湖人,数次被人用枪打的肠穿肚烂,骨断筋折。
其实,刘道远的本事,确实不如李道恒,而他们这一枝讲究入世,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似乎有别,所以道家众人对于天道之争,在心里都是倾向于林自隐这一枝的。但是,看到了刘道远的义举,又看到日夷凶残暴戾,许多世外之人便纷纷入世。所以,以很多道家老辈人的观点来看,首创义举的并不是喊出:“国之不存,天道则没。天道既没,我道何为”的上清派后辈徐致晴,而是默默无闻独自卫道而又以身殉道的神霄派的刘道远。
刘道远一边卫道,一边还没有忘了道统的传承,最终他选定了方振武做徒弟。因为道字辈之后应当是清字辈,又因为他算得方振武命中火重,有道是:玩火自焚,便给方振武起了道号,叫清溪。
方清溪跟着师父,一边学艺,一边与倭夷过不去,这叫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孔子的话就叫:学而时习之,那自然是不亦说乎。他本人资质甚奇,加上家学渊源,自然进境神速。但是,学业尚未终,师父刘道远就因为踩上地雷,驾鹤西游了。
可怜刘道远一生奔波劳碌,到头来落了个尸骨不全。
这对整个道门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但对方清溪来说,则是双重打击:首先是亲如父子的师父没了;其次是本事还没学全,师父就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