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2700000028

第28章 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3)

阿难闻言就问佛祖说:“这条鱼因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佛祖回答他说:“早先有一个男孩,名字叫迦襁缆。这个孩子聪明博学,性情旷达。一天他的母亲问他说:‘孩子,你这么聪明有学问,世上还有能胜过你的吗?’他回答说:‘有,佛门弟子。’母亲说:‘你为何不去修习佛法泥?’他奉母亲之命,就去学习佛门义理,而且全都通晓。但当他与和尚们谈论佛法时,谁如果应答不出,他就斥骂这些人,由于他用各种动物的头来比喻那些人,因此得此报应,这百兽的头就都长在他身上,他就成了这条百头鱼。”

这些捕鱼人、牧牛人等听了这话,就都求佛祖允许他们出家。佛为他们说法,他们都能明白,于是都做了和尚。

阿难和众僧听了佛祖的话,心中忧虑,都说:“以后言语不能不谨慎啊!”

醍醐灌顶

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如果要想身体健康,吃东西时就要小心谨慎;如果要想一生保平安,自己的言语也要小心谨慎,决不可以出言不逊,出口伤人,更不可以说别人坏话,挑拨是非。即使我们看到有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如果我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那么也不可以随随便便下断语;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才不会因言语问题闯出祸来。

禅机故事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佛学百科

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为我国寺院中的一种传统。据佛典记载,钟、磐、石板、木鱼、砧槌等,凡是通过敲击而能发声的法器,无论瓦木铜铁所作,皆称为犍椎。犍椎为梵名,又译作犍稚、犍槌等。钟、鼓是僧团内集众和生活安排的信号,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法事甚至社会礼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佛事活动中,犍椎则配合念诵或唱赞的曲调敲击,作为伎乐供养,使道场更庄严,故又称法器。

幸福之道来自于内心世界获得的和谐喜乐

从前,有一个人叫逻达,是舍卫城中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后来这男孩也出家为比丘。

有一次这年轻比丘在某个村子的精舍时,有人供养他两件袈裟,他决定把其中一件供养给长老比丘——他的舅舅。

结夏安居以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并把袈裟供养给长老比丘。但长老比丘说自己的袈裟已经足够了,所以加以拒绝。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长老比丘坚决拒绝。

年轻比丘因此十分伤心,认为舅舅不喜欢他。他甚至觉得既然舅舅坚定拒绝与他共享必需品,他最好还是还俗,过世俗的生活。

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念纷飞,思绪紊乱,心中想着,还俗后,就卖掉袈裟,买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有了足够的收入,娶妻生子,他再携带妻小搭车去探访舅舅。他甚至想到在路途上,他会告诉妻子,由他来照顾孩子,但她却要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而他坚持要照顾孩子,就去抢孩子,结果孩子却掉下车子,被轮子辗过,他非常愤怒,拿棍子要打老婆。

其实,这时候,他正用扇子帮舅舅扇凉,但由于胡思乱想,而不小心打到长老比丘的头。

长老比丘明白年轻比丘的心念,就告诉他:“你自己不能打老婆,怎么来打舅舅呢?”年轻比丘十分惊讶,局促不安地想立刻离开精舍。但长老比丘却设法带他去见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很仁慈地告诉年轻比丘,人心旁骛不定,即使是遥远的东西,心都能够加以胡思乱想。所以人应努力使自己从贪、嗔、痴三毒中解脱出来。

心念无色无相,纷沓而至,神游虚空,是识的基础,能够调伏心的人,才能解脱魔障。

醍醐灌顶

要想在身外世界里寻求心灵的安详静谧,只会是一种妄念。世间的无常变幻只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轻浮烦躁。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幸福之道来自于内心世界获得的和谐喜乐。

禅机故事

不要拂拭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道:“唉!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一休禅师说道:“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他打架或者骂他,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

“如果对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的,太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

没想到一休禅师却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学百科

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公元1545—1623年),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今安徽人)。憨山19岁出家,在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年间,他来到五台山,因喜欢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后到广东弘扬禅宗,在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名满大江南北。憨山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部,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编了《憨山梦游集》、《憨山语录》等。

远离贪婪的欲望,即是幸福和快乐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去沙漠寻找宝藏。可是宝藏还没有找到,身上所带的食物和水却都已经用完了。没有了食物和水,他感到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只能静静地躺在沙地上等待死神的降临。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年轻人向佛祖做了最后的祈祷:“佛祖啊,请你帮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这时,佛祖真的出现了,并且慈爱地问他:“你想要什么呢?”

年轻人急忙回答:“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也行啊!”

于是佛祖便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不少的食物和水。

他吃饱喝足后,犹豫了片刻,决定继续向沙漠深处进发。

最终,他终于找到了宝藏。他把宝藏装了重重的一袋子,临走时还贪婪地把身上所有的口袋也都装满了。

然而,这时他又没有多少食物和水了。他带着宝物往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银珠宝。他一边走一边扔,后来不得不把身上所有的宝物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再次等待死亡的临近。

年轻人临死之前,佛祖又出现了,问道:“年轻人,你现在还想要什么东西呢?还想要宝藏吗?”

他有气无力地回答:“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我不再想要宝藏了。”

醍醐灌顶

人们常常会忽视那些稀疏平常的幸福与快乐,并去追逐一些不该有的名利,在欲望面前越陷越深。如果不节制自己对名利的欲望,最终就算抛尽一切,往往也悔之晚矣。珍惜平日点滴的幸福与快乐,才是真正的惜福。

禅机故事

蛤蟆还是老茄子

有个终身持戒的僧人,被人认为是功德圆满的高僧。

一天晚上,他匆匆在路上行走,忽地脚下踩了什么东西,发出“呱唧”一声响。黑暗里看不清楚,可是从响声判断,那僧人觉得自己是踩到了一只蛤蟆,而且那蛤蟆肚子里面还有无数的卵。

虽是无意的,到底是破了戒了,那僧人惊慌不宁,跌跌撞撞的回到禅房,倒头便横在了床上。他唉声叹气,疑神疑鬼,好久才迷糊过去……

睡梦中,有数百只蛤蟆蹦跳着将他围住了,他们齐张大口,朝他大声叱骂叫喊。

原来他们是来向他讨还性命的那僧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无法入睡等到天亮以后,他壮了壮胆,顺着原路找去,他想要给那只蛤蟆超度亡魂。

可是实地一看,哪里有什么蛤蟆,分明是一只老茄子。他松里一口气,疑惑之情顿然平息三界之中并无实物啊!

佛学百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心经》。色、色相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存在的状态等。比如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我们得见到这个人或和这人通话,或要看到关于这人的消息。我们凡尘中的人得通过信息才能了解东西,这个“信息”即是“色”。空、空相是指佛无须通过这些色、色相(信息)才能了解到一个人或物,因为佛已经修到一定境界了,知因即可知果,什么样因就必然有什么的果,所以,佛看事物不是通过“色相”来看。所以,色对佛来说就是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幸福就是现在

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天,碰到一个须发俱白的云游僧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高兴?”

年轻人很沮丧地回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云游僧人却由衷地说:“穷?我看你很富有嘛!”

年轻人问道:“这从何说起?”

云游僧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年轻人回答:“不干。”

云游僧人又问:“假如斩断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超过了1000万元啊!”

云游僧人说完,便笑吟吟地看着年轻人。接着他又给年轻人讲了一个穷人和富人的故事: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

然而,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千名奴仆也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盛夏酷暑,这个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醍醐灌顶

不要总是抱怨自己是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看到自己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负担,仔细品味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拥有。我们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频频向我们招手。

禅机故事

丹霞烧佛

有一个寺院,在大殿供奉一尊最为珍贵的檀香木佛,而且是寺院唯一的一尊佛像,弟子们天天烧香供奉。住持丹霞发现,弟子们都被佛像所障。于是一天早上起床后,二话没说,将佛头砍下,将整个佛砍碎,扔进灶里烧火。弟子们吓坏了:“师父,师父!您怎么这么做。这是一尊多么珍贵的佛啊!”丹霞根本没有回答,就是这么做了。

后来弟子们悟到了。哪里是佛啊?有像的佛都是假的佛,真正的佛是无像非像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如来。

佛学百科

一般信众之礼仪

对佛教有好感,也相信佛教所讲的道理,但没有正式成为佛教徒的人,被称为一般信众。一般信众到寺庙里去,虽然不是正式的佛教徒,但为了礼貌起见,也有自己的行仪,主要有入寺、进门、请教、称呼、合掌、问讯、烧香、拜佛、观赏、听经、法会(浴佛、普佛、课诵、忌日、朔望、拜忏、焰口、水陆)、用餐、入厕。

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

雪峰、岩头、钦山等禅师三人结伴四处参访、弘法。

有一天,三人一路行脚经过一条河流的岸边,正计划要到何处托钵乞食时,看到河中从上游漂流来一片很新鲜的菜叶。

钦山说:“你们看,河流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再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说:“这么完好的一片菜叶,竟如此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说:“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乞化吧!”

当他们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谈论时,忽然看到一个人匆匆地从上游那边跑来,问道:“师父!你们有没有看到水中有一片菜叶流过?因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一片菜叶被水冲走了。我现在正在追寻那片流失的菜叶,不然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就到他家去弘法挂单(投宿)吧!”

醍醐灌顶

一花一木,一饭一菜,都要珍惜,它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心灵上的价值。我们要尊重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要知道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才相遇的,一切皆来之不易,但又十分短暂。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惜福。人世间,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

禅机故事

洗心革面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赌吃玩乐,快要倾家荡产,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日清晨离去的时候,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地说道:“谢谢你了,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但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

佛学百科

佛、道之争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儒、道、佛三家一直处于冲突和融合之中。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冲突则更加激烈。道教从伦理纲常、王道政治、夷夏之辨等方面立论攻击佛教,并依靠王权的力量进行了“三武灭佛”,给佛教势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与此同时,佛教对道教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佛教与道教的斗争中,道教最终未能将佛教赶出中国,而佛教也未被消灭,并且在此期间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过程。而两教斗争的结果则是使儒家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同类推荐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热门推荐
  • 青春之无限辉煌

    青春之无限辉煌

    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青春也是童年,对于我来说却是暗无天日的监狱。全班同学都不愿跟我玩,就因为我是全班最受欺负的,喜欢的女孩只能远远的看着。无数次的被欺负的发疯,躲在角落里大哭。无数次的想要逃离这暗无天日的监狱,那刺耳的嘲笑声,鄙夷不屑的眼神。直到上了高中我认识了一群兄弟,我彻底的改变了性格。人活一口傲气,宁死不再低头!不愿来世金辉煌,但求今生亦无悔!男儿情,热血沸腾逆天行!做一世兄弟,铸今生辉煌,背扛半壁青天!你要战,我便战!我有兄弟千千万!
  • EXO初雪

    EXO初雪

    一个普通少女,因为优异的成绩入学圣樱城最好的学校“圣樱贵族学院”,并结识了12校草,但是,12校草似乎对少女不太友善,这究竟是为什么?装有秘密的项链?最终真相揭晓,少年们对少女是愧疚?还是爱?而少女的心又将何去何从?
  • 次元穿梭任务

    次元穿梭任务

    我在生日的那一天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它,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 三魂斗主

    三魂斗主

    道家人有三魂,一曰,胎元,二曰,爽灵,三曰,幽精,也称“元神,阳神,阴神”。胎元乃人魂之主也,爽灵乃人之身体灵元,幽精乃是人之影灵。人死,元神即灭,幽精飞去无光之黑暗混沌中成为鬼,爽灵寄身不灭成僵尸。他叫殷炫奇,十岁父亲突然去世,整个殷家迅速衰落,他为了振兴殷家,违背了父亲生前嘱咐,走上了一条修仙之路。后来,他才明白父亲话的深意,他身体藏着一个无比强大的爽灵,他若修仙爽灵就会苏醒。然而在机缘巧合下,他的幽精突变得异常强大。一场由三魂争斗,谁为主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他为救亲人爱人,卷入了另一场由鬼尸人争夺仙界主宰的大战。毁天灭地的仙术,上古法宝。魔鬼,僵尸,仙人,妖仙的惊天对决。
  • 现代圣骑士

    现代圣骑士

    成为了现代的圣骑士,但是这个世界有免费的午餐吗?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 梦境猎人

    梦境猎人

    判官悲哀的发现:参军以后,自己只是由别人眼中的精神病升级成为精神病二2.0版——穿着军装的精神病。孔雀活了35年才TMD知道特立独行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他们无法改变你,但他们可以放弃你。林昙香就如同空气般寂寞的生活在这世界上,活着无人在意,消散了也不会有人忋得。军人张辰被卷到奇怪的梦中,梦中是一个血腥的修罗场,每个人都要不断杀戮,狩猎各种奇怪的生物。随后,他发现梦境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死亡近在眼前,世界也随时游走在毁灭的边缘。而在这梦的世界中越是在现实生活中格格不入、四处碰壁的人,活下去的几率越大。于是一群世人眼中的精神病、自闭症、败家子、废物组成青鸟小队,向着自己未知的命运出发了……
  • 后来说爱都太迟

    后来说爱都太迟

    人生是一场戏,这部戏的途中你会遇见很多人,有的只是插肩而过,有的会呆上一阵子,而有的却会让你怀念一辈子。
  • 整洁健身(中华美德)

    整洁健身(中华美德)

    整洁健身,不仅仅停留在一个人仪表整洁、身体强壮的表层解释上,还应当涵括着人类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身体强健与劳动、武功、武术的关系;延年益寿与自然规律、身体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等更深更广的层面。顺其自然,遵循规律,积极锻炼,一直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传递“整洁健身”美德的一条基本原则。
  • 青春的故事说给你听

    青春的故事说给你听

    不要把你的故事说给别人听,这个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有故事。可是,我想听听你的故事,把它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