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我们暂时不去管“赵成一伙遭官军追击,命运情况怎样……”,一起换口气,来看看天下的形式,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好铺垫,随后几章将有些重要人物闪亮登场,后面还有更多好戏!
……
神秘的“沙陀国”孕育了骁勇善战的沙陀骑兵。这些骑兵黑衣黑甲,很有气势!
成千上万的黑色组成的战云,如一个个黑色幽灵,给人的心理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当面对黑色恐怖时,敌方的心理上首先已经占了下风。加上沙陀骑兵本身的精锐,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席卷战场,声势迫人,几乎是无坚不摧的。
有史书记载,“沙陀骑兵铠甲鲜明,部伍整肃。马剽悍,人精壮,每兵配备精钢横刀一口,弓一张,胡禄箭三十支。”
……
沙陀原名处月,为西突厥别部,西突厥阿史那氏征服的部族,以朱邪为姓。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唐太宗置沙陀府,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沙陀亦作“沙陁”,与回纥、吐蕃、粟特接壤。后来朱邪沙陀平叛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一族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
唐末,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王仙芝、黄巢声势越来越大,“数月之间,众至数万”,短时间便攻陷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并击败了镇压的官军,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
唐廷加紧招降、围剿白龙寨的同时,见王仙芝与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立即派沙陀部振武节度使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参与平叛王仙芝、黄巢起义!但是,父子二人拒不受命!
没办法,唐僖宗只有重新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节度使进击义军……。
李克用对其父亲说,“我们刚刚平定庞勋起义,朝廷又要我们做这桩勾当,还不是想借机削弱我们的势力,哪安得什么好心!不如我们不去管他,让他们搅个天翻地覆,到时候我们再从中取利!……,他大唐的江山,不也是李渊窃取杨家的,我们不如效仿之,招兵买马,以待时机!……”
这李克用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此人性格喜欢争强好胜,残暴凶狠,狂暴急躁。但他善骑射,骁勇善战,胆勇过人,且胸怀大志,深通兵法,独具战略眼光,不愧为一乱世枭雄!
后来,他也参与了镇压黄巢、赵成的义军,他的骑兵劲旅及十三个能征善战的儿子(又称十三太保)给赵成、黄巢义军造成很大的困难……。
李克用的这十三太保,分别为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
关于这十三太保,我们收集百度百科一些资料,作下简单的介绍:
李存孝,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曾经和赵成大战一千多回合,不分胜负!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是贺德必的师弟,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
在后世的五代传说中,更把他描绘成勇冠三军、威猛绝伦的传奇人物。“存孝骁勇,克用军中皆莫及;常将骑兵为先锋,所向无敌,身被重铠,腰弓髀槊,独舞铁楇陷陈,万人辟易。
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籍;李,指的就是李存孝。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李嗣源,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参加过镇压黄巢、赵成领导的义军。后成为五代后唐皇帝。
李存信,本姓张,回鹘人,唐朝末年河东镇(后唐)将领,李克用养子,位列十三太保。早年为牧羊奴,因为聪慧机敏而多计谋,通晓四夷语言,能识别六蕃书,善于战事,懂得兵势,成为沙陀军李国昌的亲信。李克用剿灭黄巢时李存信一直跟随作战,屡有功勋,被李克用收为义子,赐名李存信。
李存璋,字德璜,五代云中人,唐晋王李克用养子,军事将领。李存璋先后追随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戎马一生。唐僖宗乾符二年(876年),李克用任云中守捉使,李存璋为其将校。因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减军食,诸军不满,李存璋等借机纠集万人,发动兵变,拥李克用入云州,杀段文楚。唐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率部协助唐廷镇压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李存璋随军南下,因战功授国子祭酒,同时兼管万肚、雄威等军。
康君立,唐末五代间将领。蔚州兴唐人,唐末,僖宗李儇乾符年间,为云州牙校,后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等共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授左都押牙。入关之后,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
李嗣昭,字益光。五代后唐著名将领。本为农民之子,后为李克用义子、李克柔养子。参与收复潞州、援兵沧州、平叛李瑭、太原解围、攻潞州、胡柳之战、抗击契丹、征张文礼等大小战役。和赵成有过切磋,曾节制泽、潞两州,先后担任司徒、太保、侍中、中书令等职。庄宗即位后,被封太师、陇西郡王。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李存进,山西代北振武人,原名孙重进,五代时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任振武节度使。
李嗣本,雁门人,本姓张。后为唐晋王李克用养子,父准,铜冶镇将。嗣本少事武皇,为帐中纪纲,渐立战功,得补军校。乾宁中,从征李匡俦为前锋,与燕人战,得居庸关,以功为义儿军使,因赐姓名。
李嗣恩,本姓骆,吐谷浑部人。因是战功显赫被李克用亲赐姓名并收义子。先后参与了征王行瑜、征康怀英、征王景仁、征刘鄩、莘之战等大小战役。曾任铁林军将、突阵指挥使、左厢马军都指挥使、辽州刺史、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代州刺史、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振武节度等职。天祐十五年(公元918年)去世,后被追封为“太尉”。
李存审(862-924),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五代后唐名将。因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并赐国姓,史册又载为李存审,到后晋时其子符彦饶复归本姓。符存审历经百战,未尝败绩,曾经多次与后梁交战并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与周德威齐名。
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将,十三太保之一,李克用部下,骁勇善战,号称白袍史敬思。
李存贤(860-924),字子良,本姓王,名贤,许州人。为李克用养子,祖启忠,父恽。贤少遇乱,入黄巢军;武皇破贼陈、许,存贤来归。景福中,典义儿军,为副兵马使,因赐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