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檀回到翰墨轩,却发现王爷和顾雪风都在,不由惊讶:“王爷,侧妃给您炖了补品呢,您怎么在这儿啊?”
顾雪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齐峻也有些恼怒,瞪了绿檀一眼,绿檀讪讪的,也不说话了,一溜烟跑去泡茶。
顾雪风敲了敲书桌:“表哥,你对苏侧妃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吧。”
齐峻摇头,只看着两封奏折发呆,短短几日,朝中便风起云涌,靖王弹劾楚王草菅人命,楚王否认,还喊冤,说这一切都是陷害,他们二人的党羽也都相互攻击,这都连着七八天了,一上朝讨论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件案子,弄得他现在都不敢去上朝了。
其实靖王和楚王虽然性格迥异,但各有所长,论心机和手段,靖王不如楚王,但要是论能力和做人的德行,楚王就大大不如靖王了。
因此这件事一闹出来,大家都下意识的相信了这件事,因为毕竟楚王的**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得到一个美貌的小娘子害的人家家破人亡,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随即一想,惠妃娘娘去世,都说是周贵妃害的,靖王必定恨着周贵妃呢,那么设计陷害楚王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了个不可开交。
而在这件事里唯一独善其身的除了齐峻便是顺王了。
顺王齐岷,字嘉禾,生母刘妃,年方二十岁,是皇子中年纪最小的,也是最得圣心的。
顺王得宠,有一部分是因为刘妃年轻貌美,是皇上宠爱的妃子的缘故,子以母贵,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顺王的脾气性格十分温和,温文尔雅,文质彬彬,颇有当年诚王的风范。
诚王是皇上的亲哥哥,几位皇子的亲伯伯,和皇上的感情非常好,但最后却为了保护皇上中毒而死,皇上对这个兄长很是愧疚,因为如果诚王没死,这皇位应该是诚王的。
再加上他对诚王本就十分敬重,后来顺王出生,越长越像诚王,脾气性格也像,皇上就十分怜惜宠爱。
在之前立太子的争论中,顺王的呼声也是很高的,他背后只有一个支持者,却比什么都管用,因为那个支持者是皇上!
可皇上是个英明的皇上,知道立太子的事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于是才迟迟犹豫,没有确定太子的人选。
齐峻一回长安,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来递帖子,问他的态度和立场,再加上齐峻暗地里的支持者也一直静观其变,就是在等着齐峻的吩咐呢。
齐峻虽然回来了,却没有打算从这里头获得什么好处,因此对这些帖子也都一概推拒了。
可第二日的上朝,这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齐峻就被皇上问了该如何处置这件事,齐峻决定实话实说,做个公正客观的中间人,他把自己如何去镇上闲逛,如何与那个嚣张跋扈的孙少爷起了冲突,如何认识了贞儿,知道了贞儿的冤屈的事详详细细说了一遍,又道:“贞儿在三味楼唱小曲挣钱也有好几个月了,整个镇上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是断乎伪造不得的,所以说贞儿的冤屈为真,罪魁祸首到底是谁,还望父王早日查清,以慰冤魂。”
皇上听着听着就生气了,不是因为贞儿的事,而是那个孙少爷:“果真有那么蛮不讲理的人?”
齐峻道:“出去走走,才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父皇也不必为此生气,儿臣已经教训了姓孙的一家,听说他们父子在镇上欺男霸女,如今也算为老百姓除去一害了。”
皇上点点头,赞扬道:“这件事你做的很好,看来朕以后也要多出去走走才是。”文武百官一见皇上的注意力转移了,就赶紧跪下道万岁英明。
不过皇上也只是发散一下,却没有忘了主题,若说之前还是听两边吵吵闹闹没个章程,如今听齐峻这么一说,就信了七八分,当然了,这其中也有靖王和英王一起设计陷害楚王的可能,但皇上熟知齐峻这个儿子的为人,是断不会在这种事上撒谎骗人的。
等到早朝结束,楚王就恨恨的朝齐峻瞪了一眼,然后被人簇拥着走了,靖王也过来了,却是拍了拍齐峻的肩膀:“我也不瞒你,这次的事是我故意闹大的,一半是想替母妃报仇,一面也是替贞儿一家伸冤,算是我利用了你一次,这个人情以后我肯定还。”
齐峻的一番话在文武百官面前肯定了靖王的说法,对靖王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可以想象得到楚王要想再辩解也困难了,故靖王有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