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用蕊蕊自己的话来概括她四年级的经历和对老师的看法,她对着这老师的印象就是,“我不喜欢他,但我也不会去恨他,但真的这辈子都不想见他,也不想尊他为老师,他根本就不配为人师表。”
是的,蕊蕊一直觉得这个老师的不仅是人格有问题,心态也很有问题,不懂就不懂,又何必出来祸害别人后还要对别人一阵辱骂,嘲笑。
四年级的蕊蕊不仅是要忙于学习,也要帮家里干活,甚至是还可以帮忙去挣着小钱。
也就从此,蕊蕊的数学成绩再也没有上去过,哪怕到了五年级换了老师,虽然努力都再学了,但因为丢了一年的基本知识,到五年级,对老师讲的课也是半懂半不懂的。
数学成绩上不去,心里又烦躁又焦虑,更多的是害怕。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到了下学期,蕊蕊索性就任意妄为了,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过,对自己听之任之。
那时候的蕊蕊,和妈妈的关系还是如同小的时候一样,不亲也不远,没有沟通,蕊蕊的心事或者其他妈妈从来都不知道。
妈妈不会问,蕊蕊也从来不会跟妈妈讲,摔了、伤了,也不会告诉妈妈,自己默默的承受着。
那是一个礼拜天,蕊蕊帮家里到山上去砍柴,因为家里实在很穷,爸爸妈妈和她以前生病时借的钱也都没还清。
竟管那时候大家生活水平都有改善了,但蕊蕊家的情况依旧,为了能省些钱,妈妈和爸爸商量,家里就烧柴来来做饭吃,把买煤的钱省下来去还债。
农村的孩子从来都不会很脆弱,十岁左右的孩子就都会帮着家里做很多事情了,上山砍柴了,不仅是蕊蕊,其他的孩子也会。
蕊蕊很喜欢山,一到山上总是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找野花,寻野果,有时也会静静地坐下来,听听树林里的风吹过的声音,或者看着一只只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在树枝高叫。总之,蕊蕊总是对山里的一切充满热情。
等到她记起自己还有事情要做的时候时间就已经很晚了,为此,蕊蕊曾经付出过一次很惨重的代价。
那天的星期天,蕊蕊和平常一样和小伙伴一起去山上砍柴,一开始不着急,慢悠悠的玩着,等到时间差不多了,蕊蕊就拿起柴刀,然后迫不及待的去打柴,蕊蕊好过的速度非常快,柴刀飞一样的向山里那些杂乱的柴木砍去,一颗颗青葱样的杂木瞬间就会倒在蕊蕊面前。
可突然一个不小心,柴刀挥起,这次,蕊蕊的柴刀没有砍向柴木,而是刀柄从一颗有点大的柴木上划过,瞬间砍向了自己的膝盖了。
血立即喷涌而出,蕊蕊忍着疼痛,没有哭泣,但是她的脸,瞬间扭成了一团。
双手去捂住膝盖,这时,一个和她一起的小男孩阿星过来,“姐姐,你怎样,有没有事呀!”阿星担心的站在蕊蕊面前,抬起有点肉肉的小脸看着蕊蕊,脸上很是纯真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