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原以为自己死前,必定是凄凉不已,如今还有一个忠仆在侧,也算是种安慰,她难得的亲和,直起身来,握住她的手说道:“实在是我不好了,我芍药一人做事一人担,没想到还害了一个宫的奴才,听说皇上亲自审问了你们?万岁爷他……可有为难你?
这次能有机会回到这里,连我自己都没有料想到,可惜……我却不是来做你的小姐的,这番种种,皆是因我而起,却连累了不少人,你本该到了出宫的年纪,我当初就该让你好生出了皇宫,为你置办些嫁妆,让你回去后再找个合适的人家嫁了的,都是我不好。
对了,我走后,记得去拿我玉枕底下的盒子,里头都是一些珠宝金银,若是内务府不放你出宫,你便那些钱打点打点,宫中的事,你跟乐我这么多年,该是知道的,若是别人不看你主子的面子,就看看他们会不会看银子的面子。你本是我的心腹,随我从母家过来,若我能够多活几日,我也想将你托付给另外的几个妃子,可是……我如今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这些话不免让跟了芍药多年的丫鬟,听了都有些哽咽:“小姐,你千万不要这样说,小姐福大命大,是皇上最喜欢的妃子也是侍奉皇上时间最长的一个,若是小姐愿意,此刻奴婢就替小姐请皇上过来,皇上一定不会如此狠心,要逼死小姐你的。”
是么?时间最长?想想也是,跟在皇帝玄彦身边的,一如先皇后命薄,还没有享福就早早离世,一如容妃一家,满门荣耀最后也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恐怕她致死都不知道,自己喝下的毒药是皇上亲手断给她的吧。
芍药最得皇帝欢心,是因为她早就清楚的知道,帝王的宠爱一如昙花一现,若是不再最美的时候摘下,就迟了,正因为她知道,却也被欲望迷昏了头脑,才知道原来只要一步入深宫中,哪怕你看的再明白,都会迷失自己,被宫中的法则绑着手脚,越出雷池一步,也一样是个死。
“罢了,这处决既然是皇上经过几日思虑下的,想必也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若是有,我也不愿意去求他,事已至此,后宫众人都眼巴巴等着看我的笑话,我再去求皇上,他日死了也定会沦为他人笑柄,你就不要为我担心,至少我还能选择死法,这已是皇上开恩了。”
丫鬟见到她心灰意冷的样子,也不再劝,是啊,曾经荣宠一身的乌贵妃的光彩,是谁都不能比拟的,何不将她最美的样子留在那里,不再去画蛇添足也好。
“小姐所言甚至,是奴婢不懂事了,奴婢在小姐母家就是服侍小姐的,没少受小姐照顾,进了宫也得小姐照拂,没受过什么苦头,这是小姐对大恩大德,奴婢铭记于心。
皇上招我们入殿的时候,奴婢一句都没有多说,奴婢自小跟着小姐长大,从小不曾读过什么书,却也知道一仆不侍二主的道理,有损小姐的事,奴婢一件也不会做,小姐放心。”
贴身丫鬟,总是比旁人更懂得主子的心,忠心耿耿这一点也是旁人不能比的,只要芍药吩咐,让她去做的,她都一定会老老老实实照着做。不管是能做的,还是不能做的,她都会做到,且不多说也不多问,虽说比起那些机灵的丫鬟,出的主意是少了,却也是身边少有的能够完全相信的人。
估摸着时候快到了,芍药便换上了册封贵妃那一日的盛装,想着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才是她的样子,换好衣裳,丫鬟便来帮她梳头,她一头似磨的长发倾斜而下,美的有些不真实,依旧是金秋时节,依旧是美人如玉,只是这一次却是要去赴死。
从铜镜中,看着身边的丫鬟哭成泪人的样子,芍药也不禁悲从中来,心内五味陈杂,反倒觉得,自己亏欠的人实在太多了些,不管是皇上也好,真心待她的也好也好,都被她辜负在韶华岁月里了。
别人只会觉得,贵妃是因罪被皇上处死,却不知道芍药对皇上充满愧疚才是真的,如果她没有贪心,如果她没有爱上表哥,一切也许就会不同,枉她是一个绝色佳人,到最后,心却留给了那个永远不会惦记自己的人,实在是可悲,可笑。
进宫时,少不更事,总以为自己只要成了皇帝的女人,就足够了,不在意为分多高,月钱多少,后来她却迷失在了皇上的宠爱里,以为自己进宫来,就是为了高人一等的,孰不知,这一切皆是皇帝给的,也能由他收回,若说,此生遇见皇上,是芍药的运气所在,那么表哥,便是她致死都不能释怀的劫难。
酉时,等在宫殿外的太监有些不耐烦的挥起尘拂,推开门,尖声宣布:“娘娘时辰已到,奴该送娘娘上路了,误了时辰,奴才不好向皇上交代了!”
殿上的芍药,已经穿戴完毕,缓缓走了出来,此时的她仿佛又回到了出进宫的时候那日,风华绝代,无人能及,就是送行的太监,看着她也不由得呆住。
过了一会儿,呈上了白绫一条,毒酒一樽,让芍药选择,芍药面上淡然的有些异常,指了指那壶毒酒,丫鬟便恭恭敬敬的倒上,她竟没有一丝留恋,兀自仰头一饮而尽,毒发的很快,渐渐已经让她有些直不起身子来了,她还是强忍着,要人扶着朝自己平日最喜欢坐的软椅的方向挪步。
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到了软椅上,身子已经发虚,没有一丝力气,侧躺在椅子上,呼吸也越发沉重,只是唇还在微微张合,似是有话要说。
丫鬟忙弯下腰,生怕错漏芍药的遗言,却听她喃喃自语道:“表哥……你对我有没有……有没有一丝……”
话还未说完,手便缓缓滑落,顷刻间便咽气了,丫鬟立刻跪下哀嚎,只叹芍药到死还惦记着害她至此的表哥,只是她何尝不知道,表哥一直以来都是在利用她,那些似有似无的好意,也都是为了诱导她产生错觉罢了,若是真的有一丝在意,又何必要至她于死地不可,越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越是不愿意承认。
送行的太监赶回去复命,所以急忙上前,看看芍药有没有脉息,确认之后,表情也只是在她已经灰白的面容上停留了片刻,就匆匆离去,身后进来几个小太监,赶来收拾尸体。
宫殿外的道路,干净的像是没有人来过,这条路,以后还会迎接新人,却不会再有人从这里出去了……
“主子,秋日风寒,还是回到屋内,免得感染风寒”
福伯是时候的提醒他,因为服饰他的时间长了,也知道他不说话的时候,大多时候在想着什么,所以过来提醒他,也是希望他不要过多沉湎于往事的悲痛之中。
齐二没有应声,他听过太多说到表妹芍药死前如何如何悲惨的故事,就算如今已经改换朝代,可是坊间仍有很多版本,讲述着这位前朝贵妃匆匆被赐死的故事,每每听到都会如图身临其境一般,想像当初的场景。
此齐二时正一人伫立在窗前,脑中回忆起,初次见到芍药的场景,那日,是金秋时节,他去出宫办事,在经过太子府花园的时候,见到前来的芍药,远远望去,在满目暖黄色的背景里,一女子含羞站立于树下,美的像是一幅画虽然只是见到侧脸,就已经很是惊艳,倘若时光停留在那日,是不是更好呢?
初见她时,同她讨论起她的名字,还仿佛如图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相传,很久以前,人间疾病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西王母怜悯世人,将一把种子撒向人间,后来这种子便开出了花朵,用此话能医治百病,故名芍药。”
“芍药原来也不是我的名字,我年幼时体弱多病,爹娘怕我活不下去,给我请了个算卦的先生,这才改了名字叫做芍药。
只依稀记得,爹娘给我取得这个名字,便叫我芍药。原本我不喜欢,以为们算卦的信口胡说,随意给我取了个名字,觉得不喜欢。
你看花中之王是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芙蕖,隐匿于乡野间的是野菊,傲立于寒山之巅的是梅花,芍药?最多不过是花中的辅相罢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后来,你猜他说什么?他说芍药原本与牡丹是相似,却能出落的淡雅而美艳,二者兼得之,也不落入俗套,不会被人冠以各种名号,花色从浅到深,层层分明,开的用心,别看它花苞娇弱的样子,其实它能够于冬季生存,并且傲气不输梅花。
我听了也觉得高兴,便接受了这个名字,这几日在家中闲来无事,翻阅古籍,表哥你猜猜我发现了什么!
芍药的花语,竟是为离别之意……不知道为何,这几日自己也变的多愁善感起来,写芍药的诗句中最喜欢白居易的这一句,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那时齐二于心内,不由自主的在心内默默对道,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原本这些古诗,齐二也是熟读的,只是偏偏这句,念出来感觉悲情,如今再想,她的名字竟然也就注定了她一生命格的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