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帝发上殿,众人在大祭司的带领下匍匐在地叩首曰:“臣等恭迎圣驾,愿我王万寿无疆。”
帝发坐在明堂之上伸手示意众人曰:“众卿家平身。”说完他抬头环视那些远道而来的各方诸侯国的部落首领。
这时候感受到了帝发看来的目光,那些被各方诸侯国首领推举的诸侯国之长纷纷站了出来拜见天子:“老臣夏后氏夏公权代表夏朝十二支族附属国参见大王;中州联盟代表商国公主癸代表中州六百诸侯国拜见大王;西岳联盟黄国公黄显代表西岳七百诸侯国给大王请安;北岳联盟之长豕韦国彭相如代表北岳四百诸侯国给大王请安;东岳联盟昆吾氏夏国公夏博代表东岳五百诸侯国拜见大王;东岳九夷族有仍国防风氏风柏痕代表九夷族给大王请安;南岳联盟顾国代表南岳五百诸侯国给大王请安,南疆蛮族有鄂氏代表蛮族参见大王。“
帝发看到诸侯国来朝进贡面见天子的众人,他心里分外的高兴,这充分说明了朝廷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是巨大的,这次的会盟盛大空前,八方而来的诸侯国数量与规模远超之前的几届,想到这里他大笑曰:”诸位卿家平身,来人看座。“
没过多久有侍者搬来数把椅子一次摆放在商国公等人的身前,众人再次叩首谢恩方才入座。帝发看着他们说道:”你们不远万里一路的赶到堪鄩城朝见天子参加会盟,说明你们对朝廷倡导的和平共处不要战争这一理念的认可,孤对你们的表现很是赞赏,同时也感到欣慰。夏朝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你们的参与,不要战火纷争乃是天下子民共同的心愿,而作为天下黎民的管理者的我们更是要上达天意下顺民心,也才是会盟的核心所在。而要完成这艰难的事情还需要众人的辅助,将朝廷的主张传达给百姓知晓。“
众人听后拱手齐声曰:”谨遵圣旨,不负大王所望。“
帝发听后点头看了眼夏后氏夏公权说道:“王叔对这次会盟有何看法?“
这时候坐在中间的夏后氏夏公权曰:”这次朝廷倡导会盟深得天下百姓的心意,以前各国之间因为利益纠纷战争不断,而受伤害的往往还是黎民百姓,虽然朝廷派遣官员从中调解,但是收效甚微,老臣听说这次的会盟桀王提出以书面的形势代替口头上的宣誓,在写入律法当中加以约束。老臣以为这种做法非常的好,比之前更加具有约束力,若是在出现纠纷我们可以依据此条款对双方进行调解,若是双方不接受朝廷的调解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他们实施制裁,当然他们加入了华夏联盟我们也要保护他们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享受朝廷赋予他们的一切权力。而对于那些没有加入会盟的诸侯国若是与我们发生了纠纷,朝廷可以酌情考虑是否出兵参战,若是我方有理理应出兵协助共同对抗外敌,若是我方无理而是肆意妄为比将受到朝廷的严惩。老臣以为此次的会盟比以往更具有凝聚力,更加的深得民心。”
帝发听后微笑道:“王叔所言甚是,这件事情是有履癸负责的,当时我听了他的汇报时也是耳目一新,被其震撼了一番,此次会盟成功以后,中原各国将再次获得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而作为这次会盟的负责人履癸功不可没。但是具体的事项还要与诸位商议才能确定下来,因此还要有劳诸位为这次会盟贡献你们的智慧才是啊。”说完帝发看着他们。
商国公表态曰:“此番结盟关系重大,我等一定配合桀王顺利的完成任务,结束中原各国的战火纷争,还黎民以安宁。”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赞同商国公说的。
有仍国的风柏痕说道:“往届的会盟我们只是口头宣誓缺乏实质性的限制,因此对那些违反盟约的诸侯国朝廷只是一味的派遣使者对双方进行调解或是谴责,并没有对他们起到威慑的作用,反而让朝廷经常陷入里外交困的窘境,但是这次不同了,此次会盟的条约具有律法的约束,开之前的先河,各国再敢违背盟约朝廷就有了出兵的理由了,对那些宵小之徒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他们在挑起战争之前势必考虑此举会对本国带来的危害,若是朝廷出兵则代表着他们将与中原各国为敌,以一国对抗天下各国无疑是自寻死路。”
“说的好我也深有同感,能够想出这么有创意的计划的人,此人的才华可见一般,这是继太子之后又一位才华超众的王子,由此可见天佑我夏朝。”豕韦国的彭相如感叹道。
帝发听后也很是高兴,他对众人说道:“既然你们都赞同桀王的提议,此事就这么暂定下来,这其中的细节你们可以再与桀王商议,在这期间我会让左丞相夏骏景与御史关龙逢一同参与会盟条约的修订,在条约修订完毕我们正式结盟。”
众人听后起身施礼曰:“臣等遵旨不负大王所望。”
帝发点了点头伸手示意众人坐下,他又看着大祭司终古曰:“在此期间有劳大祭司起草一篇祭文,待联盟的条约修订好以后我们祭祀天地报于先祖圣皇皇帝知晓,以此祈求先祖圣皇保佑我夏朝国泰安康。”
大祭司拱手施礼曰:“老臣遵旨,即刻着手起草祭文,一定不会耽误祭祀的时间的。”
帝发听后点了点头,这主要是事情商议完毕后,帝发为了与那些诸侯国的部落首领增进感情,他与那些首领还唠起了家常,期间还有互动,经过一番的交谈,使得宾主尽欢,经过互动也增加了彼此间的情感。许多的诸侯国首领认为帝发是一个个性直率的帝王。
一番的互动让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已到散朝的时间,帝发看了一眼身旁的侍者道:“退朝。”
那侍者听后立刻向前走了两步开口说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众人听后纷纷跪倒曰:“臣等恭送大王,吾王万寿无疆。”
皇宫文德殿内,帝发正在交代大祭司终古有关祭祀的事情,这时候有个侍者走过来跪倒禀报曰:“启奏大王,夏朝十二附属国的首领与五岳联盟的首领在外面侯旨说有要事求见。”
帝发听后皱眉曰:“他们前来所谓何事?这早朝不是刚结束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朝堂上不能够说的非要现在见孤?”
大祭司说道:“不外乎是来替太子说情的,希望大王能够法外开恩饶恕太子所犯的过错罢了,若是朝堂上提起此事,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况且他们还不知道大王您的想法,所以不敢冒然替太子说情,黄国公与右丞相虽然极力的替太子开脱,但是太子炼制死士的案子影响甚大收效甚微。因此我想可能与此事有关。”
帝发略微思考了一下曰:“不管如何先听听他们怎么说。”说完他对侍者曰:“宣他们进来。”
“奴才遵旨”说完躬身退去,没过多久众人以夏后氏夏公权为首走进了文德殿。
夏公权等人来到殿堂中央匍匐于地山呼万岁曰:“臣等见过大王,吾王万寿无疆。”
帝发伸手扬了扬说道:“众卿家平身。”“你们连抉而来不知道所谓何事?”
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有夏国权站出来回答曰:“回禀大王,老臣等人此番前来是为了太子的事情。大皇子秘密炼制死士的事情我们在来堪鄩城的路上也听到了些传言。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大皇子甘冒天下之大不违炼制死士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我大夏王朝的江山社稷,虽然有违祖训但是他也是为了朝廷的将来着想。虽然他的出发点错了但在非常时期应作非常之事,这些年朝廷成处于多事之秋,若不是大皇子暗中运作能有现在的朝廷,能有现在这么繁荣和谐吗?还请大王看在太子有功于社稷的份上宽恕他吧。”
帝发听后摇头苦笑,他看着众人曰:“正是因为如此孤才不知道如何处置那逆子,你们所说的我何尝不知道?他为朝廷所做的一切孤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可以这么说,是他支撑住了动荡的夏朝。但是这些年他因为死士的缘故性格愈发的偏激,已不再是那个儒雅的大皇子,为人处世稍有不顺对人则非打即骂,而现在更是将矛头对准了他的亲兄弟。”说完他的心里凄苦无比。
商国公说道:“桀王神勇无比,太子对他的责难正好磨练他,以桀王的能力太子很难动其分毫的,他虽然对自己的亲兄弟痛下杀手,但是也没有酿成大错,所以还请大王法外开恩宽恕太子吧。”说完匍匐于地祈求道。
众人见此纷纷跪倒祈求曰:“还请大王法外开恩饶恕太子吧。若是不答应臣等长跪不起。”
帝发示意众人起身说话,而就在这时候听见大祭司冷冷的说道:“你们这是在要挟大王吗?”众人听后诚惶诚恐纷纷摇头解释。
这时候大祭司看着右丞相夏荣又说道:“右丞相你也是朝廷中的老人了,怎能如此的不懂规矩?太子炼制死士的事情大王本来打算在会盟结束以后再来处理此事,你竟然伙同他们前来逼迫大王答应宽恕他的罪责,请问你们将大王当成什么人了,是你们能够逼迫的了的人吗?俗话说得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是能够功过相抵那至法律于何地?”
众人听了大祭司的话惶恐不安,纷纷解释并不是有意冲撞大王的。
帝发对此淡淡的说道:“此事我自由定论无须再议,你们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就先退回去吧,此事荣我想一想,稍后自由定断,而你们就不用操心了。”众人听后纷纷起身施礼退回文德殿。
帝发看到众人离开以后,他又思考了一会儿曰:“来人,传旨太子府解除太子身上的禁足令,允许其自由出入王府,但是不准离开堪鄩城半步,有违令着必将严惩不贷。”
那侍者领命躬身离开了文德殿带着圣旨直奔太子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