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开幕大典
天还未亮,傅了一便早早起床,一路小跑到工院门口,发现已经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等待。他笑着打招呼说:“哟,你们来地真早。”
那几人也笑着回答:“天未亮就来了,倒要看看这罗匠师到底能搞出什么名堂。”傅了一点点头,现在大家都知道新任的匠师为罗浩。
昨天便有人听到工院里传出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也不知里面在捣鼓些什么,反正无论怎么样,今天肯定是有热闹可以看了。看了看时日还早,便掏出怀里热腾腾的包子,大口吃了起来。
时间一点一分过去,过来这边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排起了长队,傅了一看了看这队伍如同长蛇般,暗自咋舌,幸好自己来的早,能早些进去也是好的,指不定还有人数限制的呢。
日晒三竿,那守门人将工院大门打开,大声吼道:“排好队,一个个进!”傅了一排在前头,哪顾得了这么多,一下子便钻进去了,两眼瞪直,好气派的场面啊!
工院前有一个巨大的操场,整个都铺上了整整齐齐的青石,正中间是一个一米来高的平台。四根硕大的柱子屹立在平台四周,燃烧着熊熊火焰,如同火炬一般。一块长长的红色横幅悬挂在两根柱子之间,上面写了四个大字:开幕大典。
再看四周,几快巨石拼接成了一个八卦图形,平添几分“仙气”。道路中央布满了一道道纤细绳子,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旗,如同彩虹一般。旁边有一队鼓呐手在敲锣打鼓,演奏一首不知名的歌曲,听上去十分震撼有力,使人心弦颤动。
一个乡巴佬哪里见识过这种场面?傅了一嘴巴张地大大的,从小到大见识过的最大场面,也就是隔壁的地主儿子娶媳妇了,可比起现在这个,可谓小巫见大巫,心中也是愈发期待起来。
事实上工院本身就是铺有青石的,只不过荒废已久,无人打扫,上面多了一层厚厚的泥浆,也就显得杂乱而又破败。赵县令找人连夜赶工,清扫尘埃,抛光青石,建造平台,也是累的够呛。
望着黑压压的人群,赵县令站在高台上,想起了当年阅兵的时候,也是类似情况。可那时候对待自己的兵,可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但如今却是不同,作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县令,不能像以前那样乱来了。他咽了一口口水,挥了挥手。
“乓!”地一声锣响,人群迅速地安静下来。赵县令动不动就打人,官威还是有的。他咳嗽一声,清了清喉咙,准备发话,突然发觉自己背的演讲词有些忘记了,转头看了看坐在一边的罗浩,有些尴尬。
这真是糟糕的一件事,怕什么来什么。
可罗浩又没有演讲稿,那张东西昨晚就已经交给赵县令了。而赵县令却把它丢在了衙门,一大早就兴冲冲赶来了。
算了,硬着头皮也要讲下去,赵大胡子磕磕绊绊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早上好!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在这个宜人的季节里,我们……”这种文绉绉的怪异句子实在是难以记忆,说了一半就忘记了,只能跳过了一大段,直奔主题。不过最后一句倒是记得很清楚,他大声说道:“现在我宣布,工院开幕大典正是开始!”
在几个“托”的带领下,稀稀拉拉的掌声响了起来。敲锣打鼓的声音连绵不断,现场还是比较热闹。
赵县令也知道自己有些失误,没有调动好群众情绪,赶紧进行下一步,“我们首先要明确,工院为何要成立?事实上,这是一个给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地方。说实话,我们安县,人才多不多?有人认为,高手自在民间,肯定多,但真的多吗?不多!一年到头也就出那么几件才器,至于灵器,几乎没有!”
说着说着,他自己心中愤慨起来,自己当个县令容易吗,这群人真是没一点上进心啊!嗓门开始加大,开始加进去自己的东西。
“羞不羞,你们羞不羞?不要沉浸在自我封闭的美好幻想中了。我听说有许多木匠裁缝,为了几个铜钱,为了更轻松的工作,放弃钻研更高一层的手艺,结果一年到头也就涨那么几丝才气。你们至于吗你们?要我说,就是傻的离谱!”
罗浩听得鼻子都歪了,按他所写的稿子,先是指出工院的职责以及上工院能带来大量的好处,然后分析安县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安于守成,人才不多的事实,最后再激励大家努力钻研、努力工作。
这本是非常通顺易懂的,但这赵县令颠三倒四,忘记了一大半,说话结结巴巴,还动不动就骂人,硬是让人听不太懂。
不过还好,后续内容能够弥补。
赵县令此时已经带上了自己的感情,带这么个穷县城,自己容易吗?说话有了底气,也越来越大声:“人要是没有咸鱼,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这是演讲搞中他很喜欢的句子,记得很清楚,想要震撼全场,结果一紧张之下,竟然说错了。
底下的人听了,也开始议论起来,“为什么没有咸鱼,自己也变成咸鱼了?”
“可能是他喜欢吃咸鱼吧。”
赵县令听到底下一片混乱,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连忙改正:“人要是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说完还自己加了一句:“咸鱼懂不懂?成了咸鱼就翻不了身了!”
这下大家都听懂了,这是大白话,比喻的相当精准。一些年轻人就开始有些感触起来,谁愿意去做咸鱼啊?
只听赵县令继续说道:“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一些年轻人为了几个铜板,不停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有什么意思?你们这是浪费生命!一两银子和一丝才气,你们选哪个?”
这时候的人承受能力还是相当大,被县太爷批评几句也是没有什么反感。底下的人议论纷纷,意见一致相同:“那还用说,肯定选一丝才气啊,一百两银子买一流才,谁不愿意?”
这下子有人开始觉得赵县令说的有些道理了。特别是李裁缝那两个儿子,本就是罗浩安排的托,听到这话更加义愤填膺,大声叫嚷道:“选才气,选才气!”“选钱的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