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才十五岁,真的不需要这么早就成家。”孙翊苦恼万分,这已经是他不知道多少次浪费口水苦苦哀求了。
倒不是说孙翊对女人很排斥,恰恰相反,重回到古代的孙翊有着和每一个男人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能够娶到天下间所有的美女。
反正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只要实力更强、胳膊够粗,收尽天下美女根本不是妄谈。
但是孙翊很不喜欢的是这种长辈安排的婚姻方式,这是在是太霸道,太强权了!让他一个现代人去接受古代媒灼之言的传统,实在过于困难。
然而吴母显然不认同孙翊的说法:“不行,这件事必须听我的,必须尽快成家!这事上多跟你二哥学,别像你大哥似的,都二十五了,连个儿子都没有!”
后面的一句话,显然是说给孙策的两位夫人吴氏和袁氏听的,吴氏满腹牢骚的在小声嘀咕着什么,袁氏则很快从窘迫中缓解过来,娇笑道:“三叔,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说个亲还比人家闺中小姐还羞羞答答?”
孙翊咽了口唾沫,忍不住老脸一热。
却不得不承认,袁氏这嫣然一笑的妩媚模样,杏脸桃腮,春山浅黛,秋波宛转,如同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一般令人惊艳,简直抹煞了前世不知道多少的美女明星。
这样一位在史书中全无记载的小人物都有如此美貌,那大乔、小乔又该是怎样的绝世容颜?
袁氏见孙翊略痴,还以为他是在做着思想挣扎,便马上补充,轻柔的说:“三叔,奴家猜不出你为何不想成家,难不成是有了喜爱的女子?这也不打紧,以咱们孙家的名气和你的地位,便是名门的大家闺秀,来给您做妾,那也是莫大的福分了。”
袁氏的这番话,让孙翊瞬间茅塞顿开。
是啊,自己为什么怕成亲呢?这又不是一夫一妻的二十一世纪!成亲之后,老婆不喜欢可以高高挂起,招揽来一批妾室歌姬不也是鱼水之欢?
在这男尊女卑强权的年代,就算是家中正妻,又能有多少地位?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就算不是自由恋爱,没有感情基础那又如何?总比前世自己上过的不少发廊妹强吧?至少人家肯定是黄花大闺女!
如此一想,孙翊心中的抑郁马上就荡然一空,对成亲一事不再有任何的抵触,父母之命就父母之命吧,要是娶来个丑八怪,大不了以后多纳美妾!
“好吧,既然母亲和二位嫂嫂都这么说,孙翊答应便是了。”孙翊坐在榻边,欠身道。
吴母一听,顿时大喜,高兴的拉起了孙翊的手,满是慈爱的道:“这才对嘛,你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然后对袁氏道:“快,给老三说说,都是哪些个大家闺秀啊?”
袁氏记性很好,先是嫣然一笑,然后才柔声的道:“一共有五家的闺女很好,其中最好的就是本地大族顾元叹先生的闺女,再者还有张家的闺女,贺家的闺女,李家的闺女。”
“没了?不是说有五个备选吗?”孙翊诧异的望着袁氏。
袁氏为难的道:“那徐家家境已然败落,着实配不上我孙家。”
“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我最讨厌那些门当户对的理论……咦?等等,你说什么?是徐家的姑娘?”孙翊忽然想到了什么,惊呼一声。
孙翊精通史学,可以清楚的记得,史书中记载,那个“孙翊”被刺杀后,就是他睿智的妻子徐氏处乱不惊,出奇策得为夫君报仇,而且……这位徐氏是位大美女!
要是真的能够和历史上一样娶到这样一位美貌和智慧并存的徐氏,那对孙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只是……这个徐姑娘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个徐氏吗?
孙翊无从判断,但至少她要比那个什么顾姑娘、张姑娘什么的靠谱太多,毕竟……她姓徐!
“那徐家本是徐州莒县世族,因徐州连年战乱,这才避乱江东,家境已远不如昔。这五家闺女,就属这个徐家姑娘最差,老三啊,我看还是那顾家闺女不错,听你大哥说那顾雍已是上虞县长,人品学识俱佳,想来那闺女也不会太差。”
在孙翊前后思索的时候,吴母忽然插了一嘴。
孙翊有些来气,硬邦邦的道:“母亲,我已经决定了!要不就不成亲,如果要成亲,就一定是这个徐氏!”
见吴母面色要变,袁氏赶紧开口:“依奴家看,和那徐家的姑娘成亲更好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说不定母亲还能更早的抱上孙子呢。”
袁氏着实是精明的紧,专找吴母的软窝子说,果然,吴母听到这番话后脸色又逐渐转好:“是啊,什么名门不名门的,嫁入了孙家,全都是名门!只要早让我抱上孙子,那就是大福大顺!”
孙翊听后大喜,连声道谢:“多谢母亲。”
心中却在暗暗的嘀咕着:“希望这个徐姑娘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聪明貌美的徐氏吧,否则……你长的好看也就罢,要是个丑八怪,别怪我天天家暴,把你打个稀巴烂!”
……
……
“老爷,吴府三将军到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管家在门口躬身道。
“请!”
说话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十六七岁少年,端坐主位,很是沉定。虽略显青涩,然而神态举止间,却处处展露着沉稳和干练的一面。“老爷”的称呼,对他老说略显不伦不类,但事实上,他却的的确确是一家之主。
自从当年庐江太守陆康一族大部被孙策斩杀,陆家人丁骤减,偌大一个家族竟无一人能堪当复兴家族的重任。
陆康幼子陆绩今年刚满十二,难抗大任,最终陆康的一位族孙在家族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未满弱冠便承担家主之责,兢兢业业。
不是别人,正是现在书房内端坐在主位上的这位天庭饱满的少年——陆逊!
陆逊是何许人也自不必多说,是东吴一朝有史以来权势最大、功劳最大的臣子,加封超一品的上大将军,又出将入相,统揽一朝军政大权。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三国之所以鼎力,是因为蜀有诸葛,吴有陆逊,魏有群臣!
对于胸有雄心壮志的孙翊来说,此番来到吴县,最大的目标不是清剿上方山上的严白虎余孽,而是招揽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豪杰。
若得陆逊相佐,则大计可定矣!
此时陆逊身前的小几上,放着一张拜帖,上面的名字两个字让陆逊看上一眼便觉得牙根都在打颤——孙翊。
陆逊和孙翊并无仇怨,然而陆逊是陆康之孙,孙翊是孙策之弟!
说到底,两家是世仇!
整个陆家,上到几位族中长辈,下到每一个普通的家丁,提到孙家的人,无不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憎恶模样。
当年的孙策攻打庐江,陆康死守抗拒,大怒之下的孙策破城后屠杀陆氏家族上下老小,只有远在吴县故地的家族人丁才侥幸免得一死。
陆家上下对孙家深恶痛绝,也完全在理。
然而,陆逊毕竟非比寻常。
他是陆家的家主,深谋远虑当然不是普通的陆氏子弟可比。
现在的江东,已在孙家的掌控之下,如果还是一如既往的仇恨、敌对,到头来别说振兴陆家,只会落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陆逊既为家主,自当识大体,懂大势,此时吴侯府三将军的忽然造访,他虽然不知对方的来意究竟若何,但可以确信,从对方拜帖的恳切言辞来看,并无恶意。
陆家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然而因为和孙策的种种纠纷,在江东的地位、影响已经每况愈下,甚至已是入不敷出。
现在孙翊的主动上门,陆逊自然不会拒绝。
未几,陆逊就见到一个精壮俊朗的少年在管家的带领下出现在了书房门口,迎面就深深一揖:“在下孙翊,有幸得见陆家主,实乃三生有幸。”
陆逊被孙翊的礼仪搞的措手不及,因为以前两家交往全无礼数,赶紧起身,拱手还礼:“三将军有礼了,在下陆逊,表字伯言,只因家务繁重,未能远迎,还请见谅。”
“伯言客气,三将军的虚名,你我无需再论,唤我叔弼便好。”孙翊见对方没有因为那段过往的“仇恨”而冷漠自己,心中大喜,赶紧套热乎。
陆逊被孙翊过分的热情搞的一头雾水,一双眼睛直直的望着孙翊,眼角微微眯起,企图从对方的神态表情中察觉一二。
以陆逊的能力和才学,又当家主多年,这份察言观色的能力不容小觑。
孙翊嘴角微微一翘,也不拘束,就站在这门口,背着手,距离陆逊五六丈的位置,目光也坦然的凝视着对方,好整以暇,毫不避让。
陆逊不发一言,孙翊不吭一声,双方的眼神逐渐的尖锐起来,似乎在企图杀伤对方,就好像华山论剑的内力拼斗,于无声中的博弈。
第一次会晤,双方竟是以这种隔空对决的方式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