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魔窟脱险
保镖队长在前面打头,举着地道里准备好的火把,后面的人紧跟着。这个地道修建得还真好,有两人多高,三米多宽,大概考虑到马匹的出入。这实际上是在山里掏的洞,应该是山里的巷道。这儿隔几十米就摆着个油灯,要用就可以去点。大约走了半个时辰,他们拐到一个大巷子里,这里有两人高四米宽,里面还刮着不知是从哪边吹来的风。保镖队长姓杜,是老夫人的远房亲戚。这老杜边走边讲:“这个通道,洞里是六里地,外面三里地,一共是九里长。有六道门,地下三道,地上三道,每一个门的形状都不一样,开门的秘诀也不一样。这是专门请来日本的工程师给设计的,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说着就到了第一道门。
这第一道门是个圆形的月亮门,直径大约是四米,和巷道宽窄差不多。门芯是用铁皮包着木板,猛一看大大的门钉满面都是,仔细端详正面,那门的中间用凸釘拼了一个大大的了字。门前还铺了两米见方的木板。“千万别乱动这个门,否则就会掉进门前的洞里。”老杜告戒说。只见他从右边的门框里,横着抽出一根大木杠,像我们家院里大门的门栓,大概有三米长,架在门钉上,一个人抬还显得很轻。再看这门上的了字拖出个腰带,变成了子字。这时,就听到“卡答”一声,两扇门芯向两边的墙縫里缩去,大门慢慢打开了。老杜在开门时,英才一直在琢磨这门的诀窍,他拿出那队长给的图,发现杜家老宅到巷道共有六个入口,分别是:上院,东院,西院,下院和老宅外侧东西沟里的两个兵营。不走通道,整个青麻坎和外界是隔绝的。老杜回头说,“这个通道除了杜家老宅的人,其他的人是不能走的,就是杜家兵在通过第五门后,就有环形山路直通兵营,兵营到东门是另有地道,再往前他们也是进不来的。整个通道只有在地上门那儿,才有杜家兵守卫。”人们继续向前走,感觉风越来越大,火把都快灭了,忽然前面有拉枪栓的声音,接着问口令的喊声也听到了。“口令?猪肉”“回令,炖粉条”。几个人不由得大笑起来,这还是从新民大营出来后,第一次这么放松。
第二道门,是个山洞的出口,在出口处做了个迷魂阵,全用一人多高的石板砌成,而且都是斜面,如果走不对,你永远也找不到下一个入口。老杜看来对路特别熟,三拐两绕就出来了。门外有个山洞,里面住着一哨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住了一个班。老杜把龙头拐交给姓高的哨长,就和英才几人告别了。临走想说些什么,又摇了摇头,只是念叨了几句:“第六门不好走啊,千万注意。”然后,就头也不回地扭身走了。
第二门其实是两个出入口,也是巷道的通风口,第二门的高哨长领着大家,又开始了钻山洞的行程。
英才一直琢磨这个进出口的路线,那队长的图只是标了向左几步再向上向下等等,是他自己的土办法。英才想:“这里一定是有规律的,是有设计思路的。”他忽然想起第一个门的子字,那是无意中看到的,“如果是按天干地支排的话,那就是子丑寅卯···,那第二门的出和入应该是走丑字,等到了第三门咱们再试试看。”这个高哨长,像个哑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闷头在前面带路。大家感觉好像在下山,因为走起路来轻飘飘的,高哨长提醒大家注意:“到门啦。”英才举着火把,特别注意高哨长如何开门。
第三门是个长方的高门,门框是用石块砌成的,门芯是选用整棵榆木拼接而成,边包和筋带都是用扁钢加固的。门上有七根长短不齐的横梁,只见高哨长嘴里“左一竖,右二斜”地念叨,一会就将横梁摆成个寅字,巨大的门轻轻的向里打开了。英才高兴的快跳起来,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英才问老高:“你摆布横梁有顺序吗,”老高苦着脸说:“有一次计错了顺序,掉进水窖差点淹死。”英才不敢大意:“顺序好记吗?”高哨长告诉他:“从上往下,先短后长。”英才牢牢地记住了。
出了第三门,前面的巷道又向上拐去,英才和同伴们尽量把沿途能记住的特征,在心里默记几遍,以备回去绘图之用。高哨长在前面不断地吹哨,提示已接近第四门。
第四门是个双吊桥,洞口的地上有一个三米多宽的裂缝,从上往下看,黑幽幽的,很是幓人。哥几个相互示意:“不知道路的人,掉下去保证活不了。”高哨长站在洞口又吹了一声哨,洞外叫起口令声,又是猪肉炖粉条那一套。英才问“你们每天问这个,不馋吗?”老高这才笑了:“十天一换,反正尽捡好吃的念叨。”
第四门,是在一个山嘴上,本来可以打通直行,但是设计者为了利用这个地缝,特意在此拐了个急弯儿,所以这一出一进,都得跨越这个深渊,等于又设置了两道障碍。英才东张西望地想看出这里的卯是怎么表示的?“奇怪吧,”第四门的哨长是个爱聊的人,他告诉英才:“这一出一进,看是两个桥,实际是一根绳,用绞盘绞起来。进起出下,一个拽着另一个,你看···”,几个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原来桥板下垂着一个一人多高的竖梁,下面吊着滑轮,滑轮槽内碗口粗的麻绳盘在上面,一边桥起,拽动另一边桥下,这麻绳是延着地缝的边,通过六个大滑轮连着另一座桥的。“哦,可这桥是如何起来呢?”哨长指着门口:“你看那墙上,不是有一个英国钟吗,”英才扭过头来,看到墙上挂着一个英国摆钟,大大的表盘,就是一个小房子,尖尖的房顶有一个钟楼,挂着一个铃铛,钟楼的下面有两扇小门。表盘用罗马数字排列着十二个时辰,在表盘的下面做了一个立体花园,有牛,羊,和花草,右面站着一个姑娘手里拽着一根绳子,那绳子是拽着钟楼上面的小铃铛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英才默念着,“卯即为四,试试。”英才把盘盖打开,用钥匙插进去为发条上好了劲,把指针拨到四点,只听到钟声敲了四响,那钟上的姑娘手上的绳子也拽了四下,当她第四下拽绳子时,那两扇小门打开了,出来一个小鸟,叫着清脆悦耳的“咕咕,咕咕,”的声音,到了第四声响起时,只听到绞盘转动了,那吊桥也“呼窿,呼窿”地放了下来。英才豁然开朗,总算又解开一个谜团。
进了通向第五门的巷道,曲里拐弯的再没有直路。“这第四门往里,我们谁也没走过,我那哨位后面就是去步枪队和骑兵队的路,”这哨长还在不断地介绍情况,“你说东洋人脑子怪不怪,这六道门全整得怪了八样的。”这人口音是营口的,还带点山东味。“听说暗道机关可多了,真怕人哪。”英才他们哼哼丫丫,也算是回答了他。很快就到了第五门,四门哨长有些卖弄地说:“这是一个大铁门,是两扇对合的。你看,你看,”他指着门边的辘碌,“这左三右四的,没个好脑子还真不行。”英才看着他开始操作,也记不住这人后来怎么弄的,反正门是打开了。这儿的风刮得实在是大,应该是走出山了。到现在这第五门还没找到诀窍,英才有点泄气。他顶着风,举着火把再一次观察:看这右边的辘碌,也就是现在的绞盘,那卷绳索的滚筒侧面,英才看到在摇把的那头打着很多眼,他拿手一摸,“哈哈,原来如此。”其实,这个碌辘是一个设计好的开门机关,侧面的眼是满天星,只要在眼上插出来辰字,你顺着劲摇它,这门就提上去了。
出了第五道门,十米开外就走出这山了,前面是一条沟,这沟里树木繁茂,根本看不清前方。“我不能再送了,前面是骑兵队的地盘。口令你们也知道了,拿着这拐到前面交给他们,骑兵队会把你们送到于家老铺,然后就能回家了。”说到家,他沉默了一下,英才看出,这里的人,个个思乡啊。
哥仨举着火把向前走,前行了也就一二十米,就被人从后面摁住,不由分说,三下五除二给绑起来。两人抬一个,悠悠晃晃送到前面的地堡里。地堡的空间很大,点着好几盏油灯,向蒙古包一样,大家围着中间的土灶,席地而息,靠墙摆着马具和各类武器。那几个人把英才他们推进去,解开绳子就转身出去了。“小伙子,了不起,英雄!”只见姓那的队长盘腿坐在地上,正朝着他们笑。英才扑上去,拉着他的胳膊晃上个没完:“我知道你一准在这儿等着。”那队长说:“那天,我一看你来了,就知道你没走是怕牵连我,当时我想,这哥们真义气!后来我想打死那个王八蛋,可前后都是人家的人,下不了手啊。”英才笑笑:“亏得你没动手,要不咱们谁也跑不了。”那队长高兴地说:“你的身手真好,那天我的弟兄们都高兴极了,这几年的屈辱,总算有人给出了口气。”老那高兴的眉飞色舞。英才问道:“你们不能跑吗?”那队长叹着气,无奈地摇了摇头:“杜立三眼线特别多,他把我的人又拆了个七零八落,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这胡子当到什么时候是头啊。”英才想告诉自己是···,可他想:“还得看看再说把吧。”英才把龙头拐交给老那:“给你,这是老夫人的。”老那告诉英才:“杜立三早就猜到老夫人今晚要送你们走,他提前就到于家房子了,命令我在这儿等着。我说这儿太近,要是不让老夫人知道,最好等他们到于家房子再动手。这不,那小子布下阵,等着给你大卸八块,他好出气呢。”英才忙说:“老哥哥,我决不让你为难,只要你放了我的两个弟兄,我留下和你去见那个杜立三。”没想到这个那队长勃然大怒:“你把我看成是什么东西?我堂堂七尺男儿,也会舍身为友的,更不要说那个畜生的狠毒,我都恨不得吃他的肉!”英才问他:“那你说我们如何脱身?”老那对放走英才他们,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
“我这第六门实际上是个陷井阵,在沟口布置了各种各样的陷坑,陷井,尖刀阵,毒水坑,绊马索,等等。究竟还有什么,已经没人能说清了,但是进出只要走的正确,骑马奔跑都没问题。这路就通于家房子,中途是拐不出去的。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树草丛生,你只要走在两排松树之间就不会有问题。松树的排列是一个巳字,顺序是从这儿开始,正走己字。若从于家院子来,则从弯勾倒写着进,切莫走合口这边。英才心里想:“这日本工程师一定看过水浒传,要不这第六阵怎么搞得和祝家庄一样呢。”那队长一连串讲完了第六道门的秘密,渴得赶紧喝了口水,有接着说:“明天你们要出去,必须经过于家房子,这个镇子就一条街,他们会埋伏在两侧。我们明早一起出发,我带六个可靠的弟兄,吸引杜立三的火力,然后你们骑马冲出去。”英才问:“我们出去了,那你们呢?”他坚决反对这个办法:“那老兄,我们是新民府张作霖统带麾下的官兵,这次来就是奉了奉天总督之命,为拔掉杜家这个山头来做准备的。”那队长惊异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流着泪对英才说:“我们总算熬到头了。”英才交待那队长,一定不能暴露自己,等着官兵到来,配合攻下青麻坎。那队长冷静下来,开始给英才介绍里面的情况:“杜立三人马的布局是这样的,老宅大院一百人,上院二十,西院和东院各十五,下院五十。西兵营是步枪队一百人,东兵营是骑兵队一百人马,四个渡口共八十,于家房,黄沙陀,朱家房,高陀,唐马寨每镇五十,总计人马六百五十差点。进山的路线是,山下到青麻坎共十里地,于家房子到山下第六门也是十里。第二,第四,第六三个门派有伏兵,每门一哨人,共三十人,分别由枪队和骑兵队派出。老宅的马匹是从第五门经东门吊桥出入的,吊桥下是乱石阵,东门对面山上有地堡,要进攻就只能是步兵。”
“太好啦,把这些都记好,至于明天如何出去吗,我们大家再议议,看有什么更好的计谋。”大家商量了好一会,终于有一个计划了。英才坚持骑兵队一丝一毫都不能引起杜立三的怀疑,“要知道,你们对剿灭杜立三有多重要啊!”英才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那队长要连夜派人到于家房子,向杜立三报告,仇人到了是三个人,目前他们毫不怀疑在前面会有埋伏。为了不违背老夫人的指示,只能稳住这几个人,白天到于家房子再解决他们。”那队长接着说:“然后,我们骑兵队的人要表现得非常害怕,谁也不敢近身。尤其是他们这次来的三个人各个武艺高强。上次杜立三也领教了英才的厉害。所以我们要求杜立三派几个武功高手,随他们同到于家房子,这样便于下手。杜立三一定会派他的保镖之一来。他的人一般武器是一长两短,这就是你们要用的枪的来源。还有,骑兵队这几天从散兵游勇手中收回六个日本造手榴弹,你们一人两个。这玩意杜立三那儿没有,它的威力大得很,一会儿学一下使用方法就行。”英才接着说:“最后是明天给我们一人一匹马,马上一定不能带枪,否则杜立三会把你处死的,可按习惯马刀是挂在鞍背上的,这样不会被怀疑。”老那:“第五,我这里有一个部下学过飞镖,他有一围十二支方镖,我看英才带上为好。”英才忙问:“杜立三不会查找是谁的?”老那说:“此人从未外露,还是上次你打了杜立三后,他才和我谈起。”英才高兴地说:“那好,我带上。”那队长继续说他的安排:“英才,在去于家房子的路上你认出了杜立三的保镖,下了他的枪,我们只能远远的看着。还有这个保镖不能打死,留着给杜立三传话。”老那提醒英才他们三个人:“记着,一定要先拉弦再把手榴弹扔出去。”
经过反复酝酿商量,终于一个完整的计划产生了。
深夜,骑兵队派出两拨儿人四匹马,向于家房子疾驰。清晨,那队长让全队人马列队,接受英才转交老夫人的龙头拐杖。同时为英才等三人备好了早餐,他命令所有的人不得靠近,告诫凶徒危险,切记防止伤害到自己人。因为老夫人有安排,所以要为这三人备三匹好马,不过请他们自己挑选。那队长下令要严密监视三人,等待杜大人派武功高手陪同前来。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英才他们认真地挑选着马匹,当着士兵议论着:“回吉林后,马就留下,换几个小钱用用。”上午,杜立三派了两个人来,一个是他的保镖,另一个是杜达,就是那个大管家。那保镖一来就混到那队长的人群里,而杜管家嘴甜:“小少爷,”他看着英才小心翼翼地说,“老夫人让我在前面于家房子安排一桌送行宴,我特意来接你和几···位···英雄。”可能是太紧张,大管家竟然口吃起来,英才很坦然:“既然老夫人安排,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不过我们想早点返回吉林,现在就出发吧。”那队长悄悄问杜立三的保镖,要不要骑兵队跟着,保镖一会摆手一会儿点头,那队长说:“好,不用的话,我们远远看着。”接着一丝不苟地命令骑兵队排列好,高喊着:“送贵客,····”英才临上马时,又嫌马鞍不好,一把拽过那队长的黄镖马,说着:“这马不错,”老那表现得非常生气,“那,我没马了,这···”杜管家连忙对他摆摆手,说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
英才上马回身,抱拳对那队长说:“打扰,打扰。”扭身拍马和杜管家并行,那两个小伙子则把那个保镖夹在中间,跟在后面。杜立三保镖身上带的一长两短显得挺威风,可能是上次让英才整怕了,低头缩脖骑着马动也不敢动。沿着松树道走出大约二里地,英才回头问保镖:“你在哪个房里跟班?”保镖不回答,英才仔细一看一声大喝:“这不是那天要打死我的人吗?快给我拿下。”那保镖倒是警惕性挺高,可比不上人家的手快,三下五除二,把他绑了个结实。“英雄,···饶命,···”杜管家吓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英才问他:“你说实话,于家房子那儿,准备怎样袭击我们?”杜管家老实的交代:“他们在房顶上埋伏好了,等你一经过就开枪。”英才转过身看着那个保镖,保镖结巴的点头:“是是是···,房上有十人,街上有十个人,小少爷,千万别杀我···们,我们也是跟班的。”这个保镖的头就像捣蒜似的,磕上个没完。英才算着时间:“从这儿到于家房子四里地,要五分钟,从进于家房子到冲出去要五分钟,你们把他俩的衣服换上,把他们绑在马上堵住嘴,等待出发。”一切准备停当,英才心想着应该也差不多了,就听着从于家镇子那边传来了枪声,“啪啪,啪啪”。英才把管家和保镖的马先放出去,距离三十米后,拿起那支马枪,带着两个弟兄紧紧地跟在后面。离镇子越近,枪声越密,就像炒豆子一样。这于家房子,是个小镇,也就不到三百口人,它坐南向北,扼守着三界沟口。镇子就一条街,从南到北大约二百米。北面通着两条大路,是去向台安和辽中的,街南头则是进山的路。在这街中间,有一个五间房子的大铺面,是个当铺,它的后院就是杜立三招兵买马的《天意大营》。杜立三一早上就把人安排好了,房上一面五人,下面埋伏了十来个,只等这三个人自投罗网。杜立三一面在地上来回踱步,一边咬牙切齿地下着决心:“不杀掉这个小子,我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忽然两匹快马飞奔而至,“杜大人,那队长派我们方圆十里巡逻,刚才看见官府百骑向于家院子奔来,各个长短齐配啊。”杜立三一听:“什么,什么?难道官府真的要攻打我三界沟?不可能啊,这样他们是攻不进来的。不过来者不善,是不是向着我们来的都不可不防。”杜立三把房上的人撤下来,全部拉到北口,让他们盯着官兵,以防万一。正调配人呢,枪声就响成了一片,杜立三摸不清情况,又分别向周围五个方向派去五个人。一会儿,镇东面又喊起了杀声,北口的人又向镇东跑。这时手下人发现英才那五匹马飞奔而来,杜立三急忙下令,“打,打!”一排枪响,前面的两匹马“噗,噗”都栽倒了,四蹄朝天,那捆在马上的人,也都压在底下。杜家兵跑过去一看,连忙喊:“杜大人,是管家和保镖。”这里还在喊哪,一闪眼,后面的三匹马打着枪就冲过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昨夜英才他们商量了一个声动击西的办法。由那队长派了两个可靠的人,连夜飞马辽中,找到县衙的巡捕头****,交上英才的腰牌,说明了来意。可是不巧,那****头天将大部分人马撒出去,去抓一个叫三潮儿的海匪。他一看是张作霖的事儿,急得头上直冒烟:“看来只能求助冯麟阁了。”原来这****还是冯麟阁的舅舅。“借几十个兵,还是行的。”****带着几骑部下飞马跑到北镇,天还没亮,就到了大营门口。正好冯麟阁的卫队长王效罗带着五六十人的马队刚执行军务返营回来,****一看有了救,要效罗把他的队伍全部带上。“我要剿海匪,那匪就在三界沟的于家房子,再晚就来不及了。”效罗问:“海匪几人,是何装备?我要请示统带后,才能确定行动。”正说着,冯麟阁出来了,他连忙问:“舅舅何时赶到,快快请进大营里来。”****三言两语将借兵剿海匪之事向冯麟阁说清楚,冯统带看着效罗问道:“一夜奔袭辛苦,还能再战吗?”效罗回答:“只要统领下令,我这里即刻出兵。”
****领着队伍,马不停蹄地朝着三界沟来了。在于家房子镇外,他告诉效罗:“我的人已经离匪很近,我们只是对天射击即可,以造声势恐吓海匪。”效罗于是下令虚张声势,对天乱枪一片。****此举是吸引杜立三的注意,帮助英才他们冲出于家房子。
这哥儿几个马骑得飞快,在《天意大营》门口,英才扔了一个手榴弹,把当铺的后院炸了个稀碎,可就在这个时候,他骑的黄镖马被击中,人一头就栽了下来,手中的马枪也飞了出去。杜立三命令身边的五六个人,“快,打死他,打死他!”杜家兵都听说过英才的“神镖”,再加上这手榴弹威力实在太大,谁也不敢露头,更别说抬起枪瞄准了。英才利用这个机会,一个箭步飞身跳上旁边一间矮房。前边过去的两人看见英才掉下马来,又折回身来,他们连续扔了几个手榴弹,都没有炸,其实是太紧张,没有拉弦。这时,杜立三用枪逼着这几个杜家兵站出来开枪,英才站在房上看的清楚,只听的“嗖嗖,嗖嗖,”一连打倒四个,剩下俩人爬在地上抱着脑袋死也不起来。英才瞅好了位置纵身从房上跳下来,正好骑在那个同伴的身后,两匹马载着三个人快速向镇外驰去。
杜立三此时倒冷静下来,他迅速拿了一支步枪,站在大街中间,朝着英才的背影,瞄了又瞄,“砰,”打了一枪,他又端起枪,还没等他瞄准呢,远处“砰”的一声枪响,把他的枪一下打掉了,吓得杜立三连跑带颠地回去了。
英才刚刚放松,心想:“这一关总算闯过来了,今天就能回到新民,回到自己的兵营,····”正想着,就听到旁边马上的同伴大喊一声“不好!”就被他跳过来一下抱住,这马被三个人骑着,差点没趴下。英才转身一看,那血从同伴的后背和腰上呼呼的直往外冒,年轻的同伴瞪大了眼睛,两只手还紧紧的搂着英才,可是,他什么都不能说了。
此地不能久留,英才骑上另一匹马,怀里抱着自己的战友,弟兄和救命恩人。他流着眼泪,一面狂奔,一面无望地感觉同伴的体温在变凉,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自己远去。****看到他们已经突围,也不再打枪,弄了几个捕快在镇东的青纱帐里又扑腾了一阵,假装绑了几个人,喊着“抓住贼了,”然后,大队人马就扬长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