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王殿内首相逢,利齿如剑笑谈中
秦王殿内,秦王问张仪道:“张子,今日咸阳可有情况”?
张仪道:“赵国使臣今日到了咸阳,”
“哈哈,是太子和李牧吧,来的好,本王正想见识一下那个李牧,你安排时间寡人召见。”秦王轻叹道:“当今之世,韩国庸弱,魏国已败,齐王骄横,楚国内乱,燕国自从苏秦死了以后,便没有真正的谋士,而寡人却有张子,放眼这大争之世,真正能与我国抗敌的便是这赵国”
张仪突觉心头一酸,当年他和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学习术业,后来苏秦为了燕国,联合赵国和其他国家抗秦,没想到却身死齐国,自己却在各国诸侯“连横”亲秦,拆散了师兄订立的“合纵”联盟。
“张子,为什么明知道到秦国,如入险境,他李牧和太子却有这等胆量。”
张仪道“举凡大才,行事必和常人不同,明知秦国和赵国是劲敌,他却敢行这种险棋,此人心计无双,却不可小觑”“这等人才,要是为本王所用就好了。”秦王惋惜道
大王,李牧虽然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就是降来我们也不敢用。”张仪极为聪明,话到此处,点到为止,反而不再深入,由着秦王自己去想。
太子和李牧被人引了进来,秦王和张仪正在庭院的树下下棋,“参见秦王,张相”
张仪深深的看了身后的李牧一眼,站了起来。
太子走到秦王面前行礼,秦王掷下棋子,笑着抬手让座:“我与令妹有连亲之意,太子不必客气。”转头看了看身后的李牧,目光相触的那一刻,都为彼此目中的冷冽和森凉而微微震动,“这位是李牧,李将军吧”!
李牧抱拳道:“大王认识在下。”秦王道:“雁门郡一战,哪个不晓得李将军的大名呀?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人物呀?让人一见难忘。”
看第一眼时,没有太子的衣着华贵,可是多看几眼,便会被他那夺目耀眼的清雅之风,吸引住了心神,心里不禁暗叹,连寡人都被他的风采吸引,何况是女子,看来秋原说的此人与众不同,好像云花公主也心仪于她,今日故意提到连亲,却看不出他有任何变化,自那日让手下人打听出云花的身份,便在边界故意做出对赵国虎视眈眈的模样,本来想让他们把公主送来,却没想到来的却是太子,攻下赵国,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如果扣留太子,却是对赵国一点损失没有,他们还会立下新的太子。
李牧看着秦王,暗自吃了一惊,此人竟然有一种睥睨八荒的气概,不禁心头一跳,这一身的气派,恐怕是赵武灵王在世,也自愧不如。
秦王命人撤掉棋盘,端上茶来,慢慢的喝着茶,张仪却是慢慢踱着步,淡淡看向太子:“太子出来的时候,不会担心你父王把太子之位,传给你的弟弟迁吗?听说娼后可是一直想着这个宝座呢?”
“有这个说法吗?”李牧嘴角一抹笑意,小心的用茶盖拨弄着茶盏。
张仪似笑非笑坐下,偏头看着太子:“我们都很诧异,赵王怎么会让一国的太子上秦国来作为人质,莫不是真的有什么变局。”
李牧朗声一笑:“我们赵王还不糊涂,太子身兼重责,自然要历练一般”。
看着自己还没煽起的怒火,便已在李牧这灼人的笑容中烟消云散,张仪心中一震,面色恢复平静。
太子微微出神不过一瞬,随即恢复平静:“赵国的国事不劳张相操心。”
李牧掩饰眸中的冷笑,自然明白张仪的这一口舌之目的,还好太子没有上他的当,眉眼中闪过一丝锐气“张相,秦人崇拜的是武安君白起,可是怎么听说武安君突然带病养身,莫不是泱泱大国却容不下一个有功之臣,是不是张相排挤功臣。”说着“哈!哈!”两声冷笑随即坐下,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看着自己的言语的目的被对方轻易看透,张仪心中暗自吃惊,更不敢大意,两人越谈话题越多,唇舌如刀,利齿如剑,谈笑间杀气四荡,反而是秦王在一旁悠闲的笑着看着三人,淡然从容。
白起,秦国名将,善于用兵,最大的爱好是打仗,当年采用欺骗手段,将四十万赵国降兵悉数活埋,四海震惊。
白起这次请求作战,秦王没有同意,反而采用了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靠游说瓦解各国,把喜欢打仗的白起撂在了一边,现在秦国连年战争,国库空虚,需要修生养息,不得已秦王才出此策,任用张仪,不浪费一兵一卒,就一样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可白起怎么能理解君王的心思,白起开始抱恙称病。
李牧到了咸阳以后,故意大张旗鼓的让太子派人给白起送去赵国的礼物,白起当然不会收,可是他的管家偷偷收了。
白起在战场上沉默寡言,阴忍果断,在官场中却很弱智。在社会中生存,要不有靠山,要不掌握为官的最基本规则,八面玲珑,待人圆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知道奉承君主,巴结好同僚,秦王有什么事情,别人明知不对,也要跟随大流,秦王虽然英明,但也喜欢奉承,不喜欢好胜之人,现在又特别重视张仪的计策。
白起却忘记了这点,或是根本不在意,每每在别人面前提及:“想当年,立下赫赫战功之人乃是我,如今坐享朝堂的却是这等术士,靠一张甜言蜜语之嘴,骗的大王的信任。”
李牧将计就计,利用白起的这一说法,派人大肆宣传白起战绩: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要不是张仪,嫉妒白起,让秦王同意韩、赵割地求和,大秦早就统一六国了。这些话传到张仪耳朵里,也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张仪是个志向高大的人,本来只想成就自己作为一个谋士的理想,帮助秦王完成统一六国的霸业,却不料现在在咸阳城里,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争宠得利的小人。
秦王听了也忍不住发火,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让白起闭门修身。
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走进了一家酒店,林峰在此等候多时。
这个人就是白起的管家赵路,也是李牧在秦国安排的细作,自从长平之战,白起便成了赵国的仇敌,为了雪国家之恨,也是报家兄之仇,赵路便一直寻找机会进了白府,并一步步当上了管家。
林峰问道:“白起,他现在怎么样?”
赵路此时心里一阵剧烈痛楚,脸上肌肉也扭曲了起来:“想起长平之战,我们的亲人都死在这个魔兽手里,我真想一刀杀了他,”
“不可,杀他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让秦王有所防备,不利我们在赵国的行动。这个白起,确实不简单,他的心智没那么容易摧垮。”
看见赵路伤心落寞的神情,知道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林峰心头泛起一阵苦涩,安慰似得拍了拍赵路的肩膀:“将军说要让秦王对他失去信心,他在也是张仪的绊脚石,挑唆他和张仪的矛盾,让他也尝尝众叛亲离的痛苦,你在白府见机行事,”赵路领命而去。
白府,赵路目光闪亮地看着这个已被逼至绝境的人。表情未有丝毫的软化,心中想到“白起,你也有今日。实在是自己种因,自己尝果。”
口中却是劝道:“大人,整个秦国,谁不知道您一心为国,只是大王偏宠小人,忠奸不分。”
“住口,妄议大王,是你等说的吗?”白起冷笑一声,微眯着双眼,凝视着酒杯,却觉得四肢好像被铐住了一般,无法动弹,从来没在意张仪这个人,也不知道大王为什么会偏袒他,世间之事也许就是这样,在你得势之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那个人,有朝一日会跳出来,高高的站在你上面。而且也许某一天会给你最沉重地一击,想也想不到,躲也躲不开。
赵路看着白起的脸色,知道他已经到了发作边缘,赶紧煽风点火:“张仪,不就是当年那个从魏国过来,一身破衣,连饭也吃不饱的人,这样的人,哪能和您比呀?”
白起无力的挥了挥手,令赵路退了出去,他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软弱,但此刻,他却像一棵被雷击倒了的树,轰然倒下。他自言自语地说:“黄梁一梦,黄梁一梦啊!”只觉得全身无力,再也无法支撑,伏在案几上的头,头疼欲裂。他胸有宏伟的军事图谋,却感觉无处施展。白起喃喃道:“大王,难道我真的看错了你?”白起的表现和喃喃的自语,都被躲在一边的管家看个仔细。
咸阳街头是个熙来攘往的地方,最大的酒楼客人特别多。
只见两个书生正喝着酒,一个人说道“听说了吗?我们秦国的战神,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将军,如今被罢免了兵权”。
另一个人冷笑道“如今哪有什么白起?站在大殿之上的只有几个舌辩之士,就可以了。”
“唉,世风日下呀,国势如此。”
“嘘,小声点,听说白起威重过高,那个张仪怕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的前途。”这几句话虽然音调不高,但酒楼上不乏耳聪目明之人,经过这一天,只怕咸阳街头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种说法当然传到了张仪耳朵里,张仪听了喜从悲来,我有旷世奇才,还在意你一介武夫。但是因此却对白起起了嫌隙。
很快有人汇报给了秦王,对白起接二连三的言语得失,秦王心里暗叹一声:“白起,你太让寡人失望了,寡人虽然削减你的兵权,却是让你从此敛去锋芒,做个以公心事主的好臣子。你一步步为秦国立下战功,寡人是把你作为我们秦国之栋,如今你不思反悔,自居功高大放厥词,轻慢之心乃至于此,真让寡人大失所望……”,
李牧和太子正坐在驿馆悠闲的喝着茶,林峰站在一边,笑着道:“这下子,白起应该是无出头之日了,”
“不会”李牧淡淡道:“以他在大王心中的地位,不到最后关头,都可能死灰复燃。”太子道:“他是一品军侯,有壑免之权,何况我们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证据可以有,还记得上次我让殿下给他送去礼物,他虽然没有收,可也是白府管家所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制造矛盾,失去君心,一切按照最佳的预期发展。”
太子笑道:“小牧所言极是,欲速则不达,说不定达不到效果。”
“张仪反而会助你我一臂之力,白起几次和他针锋相对,他心里极不舒服,只是有些委屈太子,前来秦国受罪。”李牧起身提起一只杯子灌茶。
“是我自己的选择,谈不上委屈,”太子微微咬紧牙根,视线有些模糊。
“长平之战、死去的人太多,他们应该是有英灵的……”李牧眸子突然间变得深不见底。
“是,我们要为他们报仇,接下来事情很多,我们必须安排周全。”不由也想到了当年师傅和鬼谷子之间的事情,笼罩在迷雾之中的真相是什么,如今深入秦地,本来想着既报赵国之仇,又能把毒害师傅的凶手找出来。可是现在看来,张仪应该不是凶手。
不觉胸中涌起一股火辣辣的感觉,稳了好久才再次出声:“挖个陷阱,让他们自己跳进去。”
“是啊,情势如此,再加上我们推波助澜,白起罪有应得。”林峰笑道。“将军手段高,不愧赵国才子之名。”
李牧面上泛起一丝苦涩,才气么?谁又真的比别人都强,只不过这些天想着这件事,自然就会周全许多。
“不过张仪也非简单人物,看他上位,实非所愿。”太子凝目过来。“上次的破坏合纵,已显示了张仪之才,只怕对赵国不利。
李牧道:“这个你放心,秦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它也排斥外来之臣,张仪在秦国,虽有君王的庇佑,也不会顺风顺水。白起只是第一步,等过些日子回到赵国,再想办法联合其他国家攻秦,跟随太子的谋臣,我已写在给太子的名单上。还请太子以后借着独挡一面的机会,一来相交,二来考察,还要给他们机会多立功劳,让大王对他们也留下好印象。这些聪明人,以后他们都会成为辅佐太子的栋梁之才。”
白起没想到自己还在闭门思过,却已处在舆论的旋窝,白起受到了秦国上下的一致讨伐。凡是曾与白起有过一面之交,一事来往的人,无不纷纷倒戈,落井下石。
张仪遵旨把这些竹简全都汇集起来,摘要节录,光看目录就有好几张。几个大臣会同审议,定下了一条大逆罪、九条欺罔罪、十三条狂悖罪和六条专擅罪,另外还有贪婪侵蚀罪十六条十五款……总共是六十条大罪。处分的办法也已拟定。
“请旨:将白起立正典刑。”秦王稍一例览,便皱起了眉头,苦笑道:“真是墙倒众人推,唉,世上的人情薄如纸,只有锦上添花,谁肯雪中送炭呢?寡人意,把这些奏章全都留着不发,张子以为如何?”秦王想起了十年前,那个一直跟随在在自己身边的千夫长,一起经过的刀光剑影和斧声烛影,唉,让自己处罚白起,还真是舍不得,白起这个人就是言语直接,多年打仗得罪了不少人。
张仪听到此话,目光闪动,聪明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方便插言,作为一个旁观者反而更好,面上不个老小子,以秦军疲惫为由,急待休养,请求秦赵连亲,秦王应允,眼看着煮熟的鸭子扑棱棱飞到了树上,白起心中恼火,再也不能,看着此等小人继续蒙蔽秦王动声色:“大王圣明。”一揖而退。
秦王破例免了白起的罪责,可是白起在秦王对他的宽容后,依旧不改自己的直言性格,很快又犯了新的错误。
最近一段时间,情形有了变化,有一些胆大包天的人,在大王面前告了他的状,给他定了许多的罪,白起并不害怕,大王和他之间,可不是一般的关系,那是多年战场打出来的生死之情,还能连这点信任没有吗?面对着了解自己的大王,自己更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次攻韩围赵,他的意见就是乘胜追击,围攻邯郸,没想到张仪那个老小子,以秦军疲惫为由,急待休养,请求秦赵连亲,秦王应允,眼看着煮熟的鸭子扑棱棱飞到了树上,白起心中恼火,再也不能,看着此等小人继续蒙蔽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