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燎道人激动,满面红光,喜形于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修道数十年,时常游走天下,降妖除魔,结交甚广,阅历颇丰,奇珍异宝见过不少,但每一件都远不能与此物相提并论。
此物虽非仙器,未曾与其主一同飞升,但其上烙印的道痕,惊世骇俗,彰显其地位超然,云燎道人昔日所见珍宝,难与它同日而语。
这种等阶的圣物,亲眼目睹,云燎道人还是平生头一回,大开眼界。
云燎道人考虑深远,特意在紫金冠上布下禁制,掩去那股微弱的气息与波动,担心一旦被外人窥透,起了觊觎之心。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云燎真人担心林家因为拥有此物,而遭受迫害,招来无妄之灾。
仙人遗世圣物,凤毛麟角,非比寻常,可遇不可求,必须妥善保管,慎之又慎,防患于未然。
后来他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杞人忧天,过于忧虑与担心。
那是云燎道人见到林家那座旃檀神龛后,恍然大悟的想法。
当日在藏品室,林甫举与云燎道人归类道门古物,两人有说有笑的分拣着。
当云燎真人目睹神龛时,仿佛心神为之所慑,脸上的笑容突然敛去,刹那间,神情肃穆,无比虔诚地匍匐在地,磕首膜拜,几番之后,方才起身。
事后,云燎道人说方才从神龛上,感应到一股血气,磅礴而清正,散发神圣之威,宛如在面对一尊真仙,令他心涌朝圣之情,可当跪拜之时,那股血气又逐渐隐去。
“芥子纳须弥,神龛之中也许别有天地,另具乾坤”云燎真人思忖一番后,说出猜想。
“天地灵气稀薄,日月精华枯竭,也许这座神龛是仙人蛰伏之地”云燎真人推断。
“有此神龛在,那紫金冠必万无一失,先前贫道施加禁制,遮蔽紫金冠上的气息,倒是多此一举,与此物比,紫金冠有些小巫见大巫”云燎真人捏指掐算过后,言之凿凿。
林甫举纳闷,向他询问,为何有此一说,云燎道人微微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
此番来信,云燎道人请求林家,将紫金冠借予小道士,嘱托林甫举,务必让小道士立即佩戴,但又不要据实相告,勿让小道士知晓自身危机,免得他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林甫举依言行事,想方设法,说服小道士以紫金冠束发,千叮万嘱,此物切不可离身,以防遗失。
回到大厅,众人交谈正浓,仆人侍立在侧,见到主人归来,马上轻声禀报,菜品已经准备就绪,林甫举招呼众人,上席就座。
席间觥筹交错,举杯畅饮,当酒足饭饱时,一位作陪好友,是当地的乡绅,眉头一动,借着闲聊,提及村民离奇失踪之事,叹息连连。
这名好友做事颇有分寸,起先不曾谈及此事,而是等待两位茅山道士用餐之后,就是为了两人能够安心享用美食。
此时提及,那是一种试探,若两位茅山道士有心,或可解开这个谜团,还当地一个安宁。
若是两位茅山道士无意,权当席间谈资,一语带过,毕竟对方是林家的客人,总不能强求对方有所行动。
老道士听闻乡绅此言,眸光乍亮,微一沉吟,带着小道士起身话别筵席,欲要前往观瞧。
当时已是未申交接,林甫举出言挽留,劝说二人待用过晚膳,先休息一晚,养足精神,明日探查。
奈何二人执意前往,林甫举无奈,只得离座送行,一路上提醒两人,量力而为,小心谨慎,直至分别。
入夜时分,小道士独自一人匆匆赶回,喘着粗气,呼吸急促,好像一路疾驰而来。
稚气未脱的小脸上挂着坚毅之色,小道士言称,老道士业已查明,确实是妖邪作祟,义愤填膺的神情中,欲言又止,夹杂些许难为情。
在林甫举一再追问下,小道士才娓娓道来。
原来,一老一少前往那个村落查探时,寻得蛛丝马迹,沿着缕缕线索,以南宗茅山秘法---天眼开,堪破虚妄,得悉村落正中央的那方潭水中,栖居着一窝蟒妖。
老道士睁开练就多年的天眼,双眸中银光璀璨,宛如万千闪电奔腾,注视着潭底的情况。
潭底的蟒妖窝中,阴雾弥漫,邪气缭绕,一方黑色石碑矗立,一条庞大的金色蟒蛇缠绕其上,纹丝不动,仿佛死透。
这方黑色的石碑,很古怪,金色蟒蛇缠绕的地方被生生勒掉一层,内部的石头,并非黑色,而是金色。
老道士的天眼可以窥透许多物体,可令他惊异的是,那方被金色蟒蛇缠绕的石碑,他无法看穿。
石碑黑色的部分,波澜不惊,毫无奇特之处,如同普通石块,不见一丝符纹,可老道士就是无法窥透。
石碑金色的部分,符纹密布,闪烁黄橙橙的光芒,十分耀眼,阻断老道士窥视。
石碑和庞大的金色蟒蛇附近,正是那些失踪的村民,横七竖八地斜躺着,双目圆睁,嘴巴大张,满脸骇惧之色,眸光空洞,毫无生息,早已魂飞魄散。
村民尸身下,一条又一条腐烂的黑色蟒蛇尸身,杂乱扭曲着,有的销蚀的严重,只剩蟒皮,有的仅余部分血肉残存。
一道红、黑、黄三色相间的蟒妖元神,长约四寸,从一个村民眉心钻入又钻出,然后再窜入另外一个村民额骨内,不停的游弋,偶尔也会窜入缠绕石碑的金色蟒蛇内。
村民尸身处的外围,,一条蟒蛇尸体平躺,体表黑、金两色斑纹错落,形体与缠绕石碑的金色蟒尸相仿,十分庞大,伸得笔直,宛如一道分水岭横亘。
更远处,一群黑色蟒妖在蠕动,最小的也有碗口粗,嘴巴翕张,吐着猩红信子,倏忽东西,不断卷舒躯体,蜿蜒而行,四处游荡。
其中几条,几次三番,欲要冲向石碑,但临近分水岭似的蟒蛇尸体时,宛如通体痉挛,生生止住去势,战战兢兢,倒退而回,似乎不敢越雷霆半步,充满畏惧。
老道士心想,有些精怪,或者居心不良的修士,在躯体老迈时,为了续命,物色合适人选,静待时机,夺舍盗躯。
也有些阴毒之辈,自身血气尚在旺年,但为了谋求更适合修行的体质,强占他人躯壳。
难道说,那些失踪的村民,是被蟒妖以妖法掳掠至此,震散魂魄,当做容器,承载它的元神,鸠占鹊巢,夺舍。
但是蟒妖的行为,与一般的夺舍并不完全相符。
采取夺舍行为的生灵,多会隐秘行事,避免引人注意,节外生枝。
或者为免过于有伤天和,招致冥冥中的神秘力量惩罚,一次夺舍仅会谋害一个目标。
可这蟒妖却大张旗鼓,一次戕害数百村民,血债累累,肆无忌惮,弄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
而且夺舍之前,都会事先详细探查被夺舍的目标,提前找出适合元神的“器皿”,以便夺舍后,能够达到体灵合一。
可这个蟒妖好像不懂如何选择目标,似乎必须一个村民一个村民的尝试。
须知,一次夺舍,蟒妖自身也要耗损功力,太频繁,对它本身的伤害非常严重。
可这蟒妖,似乎百无禁忌,短短半个月,居然入主这么多具躯体,令人发指,也让人惊异。
还有,以眼前所见来看,它并不打算常驻一具身躯,而是在不同的村民尸体内,不停地游走,且愈来愈快。
它貌似只是享受进出躯体的快感,毫无终止的迹象,根本永无夺舍完成之时。
蟒妖的行事,完全无视潜在危机,违背夺舍的既定成规,恣意妄为,胆大包天。
难道说蟒妖掳掠村民,并非是夺舍,而是另有目的?那到底是为何呢?
老道士从怀中取出一叠玉箔符篆,不停地用手摩挲,几番作势撒入空中,又生生顿住。
这种符篆太珍贵,南宗茅山派先人所留,就剩这一套了,用掉之后,再也没有了。
刻画这种符篆的玉箔,当世已经不可见,即便有人记下符篆的图形,没有合适的道法材料,也无法发挥成效。
老道士掂量再三,最终一咬牙,将玉箔符篆撒入空中,口中念念有词,漫天飘洒的符篆骤然齐燃,眨眼成灰,奇异的纹络从灰烬中浮现而出,凝成一面光镜。
这面光镜成形刹那,冲天而去,隐入云霄深处,不一会,一道镜光从天心照射而下,映入老道士的天眼之中。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万物生灵所作所为,除非采取玄妙手段,加以遮蔽,否者,都被神明记录在账册。
而这种玉箔符篆的成效,便是沟通神明那种账册,获悉部分记录。
“逆理悖序”镜光入天眼,老道士获得神明的部分记录,张口低吼,道破玄机,声音嘶哑,宛如受伤的野兽在猎人靠近时,威胁般的咆哮
这是一门邪功!
一种突破夺舍常理的功法!
夺舍本就是旁门外道行径,而这种功法,堪称外道中的外道,邪上再邪。
大多数夺舍功法,在短时间内反复进出“器皿”,施法者会功力大损,自身修为受创,甚至元神崩溃,烟消云散。
但这种功法很诡异,可以持续地进出“器皿”,仿佛产生免疫,无惧这种消耗与损伤。
并且,随着进出“器皿”次数增多、加快,蟒妖会产生一种冲动,一种异常兴奋,难以自抑,迫切需要更多“器皿”,更加频繁地进出。
这种习性,宛如烙印,永远扎根在蟒蛇的元神内,出入“器皿”已成为本能,不由自主。
出入“器皿”越多,越频繁,它的元神越强大,到最后,各种各样的体质,都能契合它的元神。
同时也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直至完全迷失,失去自我。
这太可怕了,后果不堪设想。
修炼者无法操控功法,而是功法支配修炼者。
修炼者沦为功法傀儡,是功法的扯线木偶,反客为主,悖理逆序。
练功者元神被荼毒,失却自我控制,成为邪功的奴仆,被邪功驾驭,令人惊悚,不寒而栗。
这种邪功若是发扬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不知将有多少修炼此功的人惨遭蹂躏,一失足成千古恨,误入歧途,自我毁灭。
这太令人惊骇,一旦修炼此功,修炼者元神被侵染,无知无觉中堕入邪道,从此为虎作伥,残害众生,伤及无辜,涂炭生灵。
老道士最大疑问是,这种邪功,什么人受益,从他目前所知来看,修炼这种邪功,完全就是害人害己,这是一条自毁之路,踏入其中,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