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但是我们却是不能够将它死死地攥在手里面!就像······我们不可能去堵住江河之水,但是我们却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去引水,用这些水去干一些有益的事。
*****************
日子还是要继续过,外邦使臣依然还留在大秦。
对于这些外邦使臣,老烨虽然非产欢迎,但是再怎么说他的身份也是一国皇帝,不可能真的出面表示一些什么东东。
而且要是讲真的话,实力完全不下于‘南送国’和金国。
因此在大秦的众群臣看来,对于这几个不入流的小角色,老烨这个堂堂的大秦的小皇帝能够大朝会的时候接受他们的‘觐见’,已经是给了莫大的礼节了。
对于这些臣工的想法,老烨就算是皇帝,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改变别人的想法,更何况是这样的‘主流看法’?!
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人带着这些人看一些能够对外公布的东西,看一些对方想知道的东西……希望这些人不是榆木脑袋,能够看出一些东西!
这也是老烨能够所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再多的话就是过犹不及了,要知道‘卖国贼’这个称呼可不是突然之间就出现的!
……不过,这样做的好处也有很多,除了提高这两个‘华夏分支’(一个是现在的‘汉人’,另一个是将来的‘汉人’)的实力之外,又比如宣扬国威什么的……
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后的‘友好交流’当中,不论是南边的‘南送’还是背面的大金,它们都会和大秦有很多的接触机会。自然而然的,对方就需要好好地仔仔细细地考虑一下大秦的实力了。
………………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在老烨最最最铁的‘自己人’——自己的一级秘书长,复长小桂的带队下,这一群外国使臣直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旅行团(●°u°●)??」。
再之后,这个有成员三十多人的旅行团来了一个大秦三十日游:
这期间,他们去游览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最豪华的港湾——金门湾。用‘南送使臣’张礼的话说:
这‘金门湾’比‘我大宋’的江阴港、秀洲港、杭州港、明州港、温州港、泉州港、广州港加起来,还要小一点点!
在众人感慨了一番之后,一行人又参观了一下大秦最先进、最大的造船厂——‘皇家造船厂’。
而后,顺着海岸,见识了一下位于一整条西部海岸上的无数风车。这里虽然地势不怎么好,风急浪高,但是却是集中了大秦百分之八十的风车,其中更是集中了百分之三十的米粮磨房。
其他的风车则是用来提供动力,供给那些需要动力,而且对于动力的持续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工序,比如说皮毛料的梳毛、压榨、绳索编织等等。
再然后,众人又参观了位于金水河河畔的那众多水车的忠实‘用户’。那是数量庞大的纺织工坊,这些工坊通过利用水车提供的稳定动力进行纺纱和织布,这里出产了大秦商贸市场之上百分之三十二的纺织品,其中大宗产品是南方主产的棉布和西麻布,约有二成的产品是绒布,毛呢,毛线等。
再之后,他们又顺便见识了一下大秦的文教事业,位于锦都城北面的‘皇家学府’,面对这座理论容量十万人,现在实际容量四万七千五百六十四人的超级‘太学’。
最让这些素来都是‘重文教’的宋人无语的就是,这座学府不但是由皇帝掏腰包出钱修建,而且其规模比‘我大宋’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加起来还要大一圈(四大书院的人集体泪奔?·°(???﹏???)°·?)……
在最后的最后,他们见识了大秦最最先进的的‘黑科技’——铁轨道,并在之后非常有幸非常光荣地乘上了东去的小火车……
是的,就是那种会一边‘呜呜呜’直叫一边吐着小烟圈的那种小火车……
本来按照预计,铁路确实是能够在六月份左右全线竣工,但是那个大前提就是钢铁的产量和铁轨的产量跟得上……
而在今年年初,新式的炼钢法(在结合了传统的‘炒钢法’和更为先进的‘转炉空气顶吹法’之后,总结出来的形式炼钢法)终于在实验生产当中,顺利地冶炼出了第一炉‘熟铁’。
但是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了‘实验室制法’不等于工业生产,这只是代表了这种生产工艺的可行性而已。
……五月初,适用于新式炼钢法的新式炼钢炉终于建造完毕,开始投产。但是因为工艺原因,炼出来的产品依然不可能是钢铁,仅仅是稍微高级了一点的‘熟铁’。
不过就算是‘熟铁’,它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也许只是人类技术升级过程当中的一小步,但是却是‘大秦钢铁工业’当中的一大步!
在一千多年的冶铁炼钢工艺历史当中,勤劳的华夏人民早都不知道弄出了多少种可以直接将‘熟铁’转变为‘钢’的工艺,什么‘块炼法’、‘灌钢法’简直就是朗朗上口……
于是在钢铁产量暴增的情况下,直接将铁轨的产量爆了一倍还多。终于,在六月份底,整条铁路就完全贯通了(≧?≦)/。
当然,这条小铁路是肯定不能够和老烨前世的时候见过的那种铁路想比较的。
说是叫做‘铁轨’实际上除了还算可以的宽度之外,不论是从铁轨的材料、长度、高度、来说,都是不能够比较的。
其实,如果硬是要说的话,在老烨这个发起人看来,这些‘铁轨’实际上就是一些厚实一点的‘铁条’而已。
这种‘铁轨’虽然袖珍了一点,但是它好歹也是铁做的不是?
老烨原先的想法就是,弄个粗糙的东西先用着,等以后什么时候钢铁的产量上来了只之后,再考虑换换。
至于在削减了铁轨的各项指标指标之后,有没有可能会使轨道的承载能力下降……这一点则是完全不用考虑。
反正老式的木制轨道需要拆除,只需要将这些木轨道‘切成小块’填充在枕木与枕木之间的空格处就好了,简单来说就是:犹如在原来的木轨道上镶嵌着铁条一样。
铁路竣工的意义确实是很积极,这意味着老烨这个小皇帝的大内帑终于不用再往这里面砸钱了(≧?≦)/!
而更让人兴奋的就是:有足够实用性的蒸汽机车被那些起早贪黑的匠作大师制作了出来。
这是一台有两丈(约六米)长的火车头,车身是添加了海盐副产物‘镁盐’的类球墨铸铁外壳,内衬薄铜板,采用‘火管’传热提供高压蒸汽,复式双涨双作用汽缸提供动力,三对主动力轮外加一对导向轮和一对负重轮……
整辆机车能够对外输出约三百匹马力(注意:这里的马力是由大秦天工院测定的,规定:一批普通优良的挽马,拖着‘四鼎’的重物,半个时辰之内行驶一里地的功率,约为五百瓦),能够拖动五十吨的货物,以二十里每个时辰(十五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
于是,在一片‘吭哧吭哧吭哧’的声音当中,在一台加装了大秦最新式、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蒸汽机车的牵引下,一节机车头+一节运煤车+一节添水车,外加十节客货车厢的一列火车开始向东而去……
一路上穿越高山、跨过峡谷:
一路上,除了加水添煤之外,列车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过。
在行驶了四天四夜之后,终于走完了这七百五十多秦里的路程。
在这里,他们见识了一下什么是隔壁荒漠,什么是盐碱之地,什么是矿藏之乡……
对于这样的景色,喜好安逸的宋人肯定是不了解的,其他几个海边和海上的小邦也肯定是没有见过的……
但是有人认识,沉默了许久毫无存在感的金国使臣,阿布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地位了。
这里是大秦的东部腹地,这里的干旱荒凉,一切就像是似曾相识……是哪儿来着?!
西北!
在中原的长城之外,黄河以西,那里的景色就是这个样子的。因此,这里给阿布里和他的一些手下的感觉就好像,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后花园一样。
阿布里是曾经西征过的,他见识过‘西域’的风情,那里是大漠,是荒原,是隔壁……
大金国一直致力于南征,企图征服富庶的‘南宋’,而放弃了西夏,吐蕃,西辽,以及大漠之上的蒙古部落。因为那里似乎更加的荒凉!
但是现在他看到了什么?!!!
大量的矿藏,金银铜铁铅!
这个看似荒凉地一无所有的地方,竟然有那么多的矿藏,是那么的富有!
最后他只记得一句话:“上天是公平的!能够耕种的地方,并不适合放牧,能够放牧的地方不适宜耕种。同样,地面之上物产丰富的地方,地下的矿藏却很少;地面上越是荒凉的地方,地下就有更多的矿藏:铁矿,铜矿,银矿,金矿……”
嘶!
这话说得好有道理的样子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