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北方的发展怎么样,漠州的战争仍然在持续着。在大秦“政府军”的猛烈攻势下,面对平叛军手中的那些声势巨大且威力无穷的武器,反叛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整个就完全是被吓破了胆的。特别是在江左平伍“被撤退”之后,那些留守的军士就更加的不堪了,毕竟这种鬼神莫测的武器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江左平伍回漠南城养病之后,这些留守的将士,而负责的将校就是江左平伍的长子——江左离风。
这个江左离风其实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在漠南城的时候就喜好声色犬马之事,最后被自己老爹弄到了军营里面,看了些兵书,然后打过几个蛮夷部族,就以为自己才华横溢、智计非凡。
行军打仗好大喜功却又喜欢纸上谈兵,要不是他老爹给他配备的护卫厉害;要不是攻击的是这些蛮夷;要不是当初他们是直接袭击的那些部落,他早就gg了。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夸夸纨绔而已。
对于自己的儿子有多少尽量,江左平伍这个为人父的还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归知道,有时候就是这样,知道是一回事,怎样做又是一回事。
尽管他老爹也知道他的这些弱点,但是······对于这种话江左平伍就一个意思:儿子是用来什么的?
嗯!!??
儿子不就是用来坑爹的吗?
好吧!
既然你话都这样说了,那我还能够说些什么呢?这不是狗拿耗子吗?
不得不说江左离风这个坑爹货能够活到现在,真的和不容易。也
不得不说他老爹真的很顽强、很耐坑!
而这次,江左平伍在离开的时候,就将海涯城的指挥权移交给了自己副手和儿子。私下里又让自己的副将尽量的让着自己儿子云云,得到保证后,就很安心的晕了过去,接着就被马车送走了。
就在江左平伍刚刚走了不过几天,搞不好还没有回到漠南城(哈,一点都不奇怪,毕竟是病人嘛,怎么可能搞的像八百里加急似的,走慢一点也是应该的嘛!),江左离风这小子就觉醒了他坑爹的天赋技能······
火器这种东西在高爆弹丸以及来复枪出现之前,是取代不了冷兵器的,就算是在后世的“一战”、“二战”,也是要有刺刀见红的,更不要说还有“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这样的经典案例。
就算是现在大秦的火铳威力已经远超那种落后的武器,但是仍然还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战场上的主战武器,战场之上还是少不了长刀长矛的。
因此只要采用好的策略,还是能够以冷兵器来战胜这些‘不那么原始的’火器。
但······关键是这些叛军完全不知道啊!
在以前谁见过这种东西啊!
伴随着一阵青烟、巨响之后这人就一个个的倒下了。最为关键的就是它还没有箭矢、蒺藜的踪影,能够看见的就只有一蓬蓬的血雾以及残肢断臂。
特别是那一个个从远处飞过来的大铁球,我滴个乖乖!隔着七、八百步的距离,‘碰’的一声巨响,一个大铁球就飞了过来。
这东西个子不大,还没有石砲子十之一二大;在天上飞着的时候也不比石砲子快多少,但是一旦砸下来,那就是砖石横飞的场面,而且还会跳起来滚几下,一路上飞沙走石,鬼神辟易。
而且这东西还不想石砲一样没有什么准头,这东西是指哪儿打哪儿,不消几轮下来,那些威武的城墙就被打得摇摇欲坠、七零八落,接着我们这些倒霉蛋还要冒着被铁球砸成肉酱的危险,顶着从天而降的铁球去修补那些倾颓的城墙。
还有那种最最厉害的,就是那种长长的、会在天上飞的那种。
尼玛!
那天我可是就在弓弩阵的旁边啊,就那么几下子,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一万人的弩兵就伤亡了七八成之多。
烟尘散尽之后,有的人死无全尸;有的人七窍流血而死;那些还活着的也都是大半天都听不到声音,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好消息就是自从上次之后,对面的这些家伙就再也没有用过那种大杀器了。
························
海涯城,位于涯州的东北边,同时也是涯州的首府。
这里是大秦气候最为干旱炎热的地方之一,但是这里仍然汇聚了大量的人口。这里是红河(科罗拉多河)的下游地区,土地肥沃,靠着红河水的灌溉,这里是南方少数的产粮地之一,除了粮食这里还盛产棉花,每年光是棉花一项就能够为这里的带来大量的商人、税收。
同时这里也是红海向北的交通枢纽、漠州向东的一条要道,从漠州向东就只有走这里条路最快最好走;另外一条就是绕过漠州中部的沙漠戈壁,从西北边的珲城和漳城,然后再转向西南的湾城。
入冬之后,海涯城的温度就降低了,大街之上早就没有了夏日里的炎热。
没有了炙热的温度,按理说冬天才是这座城市春季。
但是,因为战争,因为城外的大军,这里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就连街上卖菜的小贩都少的可怜,而且菜也是焉巴巴的。
现在的海涯城已经完全戒严了,只许进不许出!为了避免战乱,能走的都拖家带口,该往东的往东,该往西的往西。
面对城外猬集的敌军,整个海涯城的守军都是非常忐忑的。城外的敌军足足有十万之多,还全部都是强军。
话说,自家人知自家事。
最近几天,整个海涯城都是人心惶惶的,当初的那种想做‘开国功臣’热情早就没有了。人冷静下来之后,心思就更加的活络了。
现在仔细想想,不觉得就是浑身的冷汗冒了下来。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在体制内的人难道还不清楚吗?
打仗靠的是什么?不外乎是钱粮、人命、器械、天时地利,但是最终要看的还是‘民心’。
‘民心’这种东西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大秦千年的传承不仅仅靠着贯通上下的武功。要是很单纯的依靠武功的话,那千年前的悲剧将会再次上演。
诸夏苗裔最擅长的就是‘知错能改’,正是在不断地变通之下,大秦从各个方面产生了进步,律法、军伍、官员体制,甚至就连官道之上的马车是走左面,还是走右面都有了规定。
这就是所谓的‘文治武功’。而不再是现千年前的那种一切都是为了战争、战争,还是战争!
但是这不意味着,大秦的战争机器就会变得迟缓、甚至是腐朽。
就像明太祖朱棣定都燕京,留下了“天子守国门”的祖训一样(当然,子孙太渣渣了这就没有办法了)。
为了保证国家的血性,大秦也有类似的律法,其实这也是延存数千年传统。
按照传统大秦所有的官员、贵族都需要有从军的经历,这一点就连皇帝都不例外。当然了,皇帝以及皇帝的儿子们都是要上战场的,甚至就是死在战场之上的也不知凡几。
因此其他的人还能够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难道你的性命比皇天贵胄还要尊贵吗?
当然了,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贵族子弟参加过军伍,虽然说这些家伙为了能够活着从战场之上活着回来,个个都是饱读经书、武艺非凡······
最重要的是,大秦国内几乎所有大量的适龄男子都是参加过军伍,服过劳役、军役的,这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就能够集结起一支有着足够战力军伍。
这一点相较于北方,南方人口稀少,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这不意味着不知道啊!
因此,冷静下来后仔细想想,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就凭镇南军的这十来万人(军籍三十万,但是。。。大家都懂的)加上几万蛮子,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像这次刚刚开始的时候,一路上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大军就到达了湾城城下,但是也就仅仅如此了。
总之就一句话。
现在的海湾城已经人心浮动了,毕竟大家都不是什么傻子、二百五,到这个时候还看不清楚实事的人,不是真正利欲熏心的、就是想回头都回不去的了。
························
海湾城,城南,青柳坊。
“哈哈哈,好,不错!再来一个!”
在深院之中,传出来一个最新鲜的声音。
“来嘛!这里这里,公子真实英勇!”
“对嘛对嘛!”
“公子!还有奴家呢!”
接着就是一群莺莺燕燕、甜甜腻腻的声音传来。
“······”
吱吱吱~
昏暗中,木门缓缓地被推开,进来了一个身影。。。
“鸢姐事情怎么样了?”黑暗中传来一个粗重的声音。
“哼!还有奴家办不了的事情吗?!!”另一个有些妩媚的声音。
“那就好!那就好!这回某家和麾下的兄弟们能不能活命就全靠它了!”
黑暗中的人听到得手后,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嗯?!!”
“噢!你看我,是某以后能不能够活命就全靠姐姐了!”
“这还差不多!给!你可要好好‘报答’奴家啊!”
“嗯!那好,某······我,我就先走了!”
说完一个雄壮的人影就匆匆忙忙的跑了。
“哼!真是个胆小鬼!哎~”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