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之后,江宁城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场景。街道上的花灯卸下,不少的垃圾也已经清除。该卖东西的继续卖东西,该干活的去干活,该外出的去外出,一切如旧。
节日狂欢的热情还留有余温,不少人还难以很快地摆脱这种心绪,造成了不少的笑话和麻烦。不过,春季的到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候,不管是农业,还是商业,都在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赵府内也开始忙忙碌碌起来。掌管各地酒楼的大管事相继回来,准备开一场会议,讨论着这一年的发展策略,并做好布置。再然后,就是大东家赵增、二东家赵益和三东家赵向一起去各大酒楼视察,看一看有哪些设备需要更换,哪些人员需要提拔,发一些过节的大红包,以及实地了解酒楼的经营状况等等。
这都是每年必走的过场。此外还要见一见为酒楼提供食材的商人,提供酒茶的商人,这也才算是做到了拉好关系,不会让酒楼无法运营下去。
至于酒楼的扩张,往北还是往南,却产生了分歧,往北则是东京汴梁,往南是则苏杭一带。赵增保守中要看准时机,而赵益坚持保守不必南北扩张,赵向却是大肆吹嘘扩张的必要性,只要扩张赵家的实力必定大增,带来好处多多。
赵增稳重不冒进,赵益保守无野心,而赵向野心太大爱冒险。老太爷看着这三个儿子,心里明白透亮,最后拍板决定暂时看一看,在适当时机再出手。这样的决定,让赵向气愤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他拿老太爷没办法,这家也不是他当。
至于拓展其他商业经营,赵向又提出去经营有利可图的丝绸业。可是这个决定又被老太爷否决了。赵向又一次感到气闷,觉得不如不说,就闭上了嘴巴。
赵府的商业行动与决策,周宁是无权参与过问的。上元节后,他结束了赵玉致的第一个疗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剩下的时间就是慢慢的治疗,效果是否如同以前那样显著,不得而知,但周宁充满信心。赵玉致也充满信心,这一段时间,她总要每天看到周宁一眼才安心。一日不见,心里就觉得失去了什么似得,感觉到难受。
此外,周宁正式处理起自己的酒楼。酒楼管事吴大福是赵家派来帮助周宁经营的,现在也没有回去,仍旧继续留着。
周宁对他很客气,对酒楼里的活计和大厨也很客气。封了过节费一一分发下去,让那些人高兴不已。
这个属于自己的酒楼,在节日期间也赚了不少的钱。周宁本来准备拿出部分的收益来提高酒楼内活计的工钱,好来收买人心,却被吴大福吴管事阻止了,他悄悄告诉周宁说这样不好,不能破坏这行当里的规矩,随意增加工资,会影响同行利益,若是东家想要收买人心,不妨节日多给点好处,就足够他们卖命了。周宁听了才知道自己想当然了,对着吴管事好好谢了一番。
至于酒楼里整顿,比如说装修,比如菜式的丰富,都是需要很大的精力,也需要很多的钱。对于开什么高级会所,周宁一直在思考着可能性,以自己现在的名气倒是也能吸引不少上层人物来此,但是形成产业化实在不敢确定。
而开棋牌室也实在不太现实,古代社会的何谈什么社会保障,那些底层人物整天为吃饱饭奋斗着,老人都要去劳动。对于那些有钱人,还不如在自己家里玩着舒坦,何必舍近求远。最后,周宁只好舍弃这个念头。
周宁又想到了高度蒸馏酒。他觉得应该大有可为,古代人喝的酒基本都是低度酒,若是推出高度烈酒,定然会吸引不少人尝试一下,物以稀为贵,自然可以以高价售卖。
至于已经喝惯了低度酒的这些古代人,对高度酒的欢迎度有多大,周宁不太肯定,但是可以尝试,只要能受到少部分人的追捧,也是一项不错的收益。
蒸馏酒的大批量生产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古代粮**贵,酿酒本就是一种奢侈的事,而蒸馏酒的生产消耗的原酒和粮食更多。即使销量很好,被朝廷知道也会发文禁止大规模生产的。毕竟天下百姓中吃不饱的人还有很多,浪费粮食就是大罪了。
至于蒸馏酒的医用价值的推广,周宁感到实在为难。古代没有消毒的概念,能够推广酒精消毒,实在难上加难。怎么能够让古代人相信酒精杀菌呢?周宁不抱期望。
这些都是一些需要考虑,然后才去决定做不做的问题。而散茶的制作,需要等到谷雨前的新茶上市的时候,才可以具体施行计划。他已经约定刘胖子到了春茶采摘的时候,与其出一趟远门,到刘家的茶场去实地指导炒茶。制作好之后,就是一系列的炒作和推广了。推广的事还需要具体谋划。
还有,周宁也想找一找李钰谈一谈蒸馏酒的事情,让他入股。顺便再把三叔和甘九妹他们拉上。这样就可以做到三股势力制衡,两边人有问题自然都会找他解决,这样他就获得了主动权。
三叔周通那边的威远镖局已经开始开张做生意了。由于名气没有打响,还有竞争也激烈,生意不太好。周宁意外地从三叔周通那里得知甘九妹又想回到江宁来,过段时间就会到了,随行的自然也有陆冲。
周宁就这样忙忙碌碌,待在赵府内的时间越来越少。晴儿每天跟前跟后,悉心地照顾着他。
玉儿陪着赵玉致,每天都要听到她唠叨着夫君怎么还不回来,也没有什么心思去写字弹琴了。不过,最近柴郡主柴柔过寿辰,大摆宴席之后,她又开设了私人小宴席,邀请梅兰诗社的姐妹们参加。赵玉致自然也去参加了,没想到宴席上说着说着说到了自己的夫婿。她看着她们羡慕的眼神和恭维的话语,心中像是喝了蜜似的。转瞬又警醒这些待字闺中还未有心上人的女子们,为何对自己夫婿这么上心,不禁感觉到了极大的危机。
对了,还有那个蓝采儿,可恶的狐狸精。赵玉致心里愤愤的想到。
说起蓝采儿。自从那夜上元节之后,因为周宁的那首《青玉案`元夕》和发生的两大才子争风吃醋的事件,名气更加彰显。伴随着这首词传到了东京汴梁,更是引起了那边的文人士子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引起了矾楼李师师的注意。
蓝采儿为自己的名气大增感到高兴,因为名气越大越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她知道这是因为周宁的原因,所以很感谢他,也渐渐的对他的一切感兴趣起来。她得知周宁没有逛**的嗜好,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失望。高兴的是不像那些臭男人一样,失望的是自己并没有把他吸引过来。不禁猜测着他是否对自己有意思,还是没意思。又想到他娶了个第一才女,还会看得上自己吗?蓝采儿柔情百转,陷入哀叹之中,自怜自哀命运的无情。
原来的江宁第一才子周兴,自从在上元节夜里大大丢脸之后,就开始蛰伏起来。近日,带着王爷的推荐函,坐着大船顺着京杭大运河北上东京,就读太学。当他站在船头看着渐渐远去的江宁城,默然叹息,终于离开了这伤心之地了,也不用时常听到那可恶的名字,只是可惜了蓝采儿不能得到手里。想到此处,不禁感到自己很失败。转念一想到东京,又充满了斗志,心里狠狠地道:待我锦衣归乡日,就是你周宁的噩梦之时。还有蓝采儿,也决不宽恕。
想到此处,周兴决然转身,奔入船舱内。
赵文和苏媛媛腻歪了几天,被老太爷逼着去东京了。这是他在太学读书的最后一年,接着就要开始科举考试,力求进士及第,走入仕途。周兴走后三天,他才匆匆动身。苏媛媛含泪送别,其情其景实在令人伤感。赵文安慰一番,又和家里人说些离别话,接着才和周宁说要好好照顾妹子,否则知道后绝不客气。周宁点头保证,他才转脸和赵玉致说了些话。最后,踏上北上船只,挥手告别。
就在这样离离别别、忙忙碌碌中,到了正月末。周宁的那间酒楼生意渐渐淡了下来,又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周宁焦急不已,赚不到钱怎么办其他事情。最后,心一横,采用资本运营集资,把酒楼改造装修一下,改成古代的第一家火锅店,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想必一定会赚到大钱。
这个险必须得冒,周宁心中打定主意。决定做好企划案,做好推广活动计划,等等,他觉得自己仿佛又进入了职场当中,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状态。
一切都需努力,才能去改变,才能有收获。
(求支持,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