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直接到你说的博雅轩?”
“直接去吧,金元宝和银铤太贵重,家里也没地方存放。”
“好嘞。听你的。”
在顾明的地盘又游玩了一天,彻底见识了他烧烤店红火的生意场景。回到郯县顾明老家,月牙池塘里的水已被彻底排干,但那个石坑因被两人彻底毁坏,没人知道其中曾暗藏宝藏,村子里也就没有什么传闻。林路这才彻底放心,打算返程了。结果顾明还是不放心,死活要开车送林路回余杭。
由于两人周六上午出门早,加上高速上多是出城的车,进城车辆少些,中午时分两人就顺利到达了古玩街。
开车这么长时间,而且还是中午,但两人因心情激动没什么食欲,随便找家酒楼打发肚皮后,就匆忙奔向博雅轩。
古玩店向来没有午休一说。这些人上午一般开门很晚,因此正式营业到关门前这段时间内是一直有人的。
“您好?”
“我有件东西要出手,你们李经理在吗?”
伙计的态度闻言恭敬些,知道这是位熟客了,对店里的情况很了解,忙解释道:“我们经理还没来?不知道是不是要紧的事,我给他打个电话?”
“噢,不用了,我就是随便问问。领我到鉴定师哪儿去吧。”
“您请!”
眼前这两位林路不熟悉,据他推测应该是新招聘进来的人员,但仅凭他们能跻身博雅轩,就足说明此二人在其领域中的实力。两人都是四十左右的中年人,均是一身笔挺的西装,看起来很有专家的派头。
“劳驾,你给看看这个。”林路在面前人眼角抽搐的情况下,随意从裤兜掏出了金元宝和那块铭文银铤。
鉴定师没有答话,从桌上逐块拿起,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过后,拿出游标卡尺和电子秤仔细测量。心中有数后,他放下摆好,开口道:“这金元宝和银铤都是开门的东西。元宝是宋代的寿字纹金元宝,银锭是北宋京西北路提举学事司进奉宋徽宗的贡品。现在金银价都不便宜,这些价值更高。”
鉴定师的这些判断林路早就知道,他没多废话,直接说道:“这两件东西我打算出手,你给开个价吧。”
“东西是不错,这样吧,这2两金元宝40万,50两那块银铤20万。”
和林路猜测的一样,这两位确实是新应聘的鉴定师。两人新加入不久,寸功未立,难得眼前这两块品相保存如此完好,正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骗人呢你们!光这金元宝就值个百十万……”顾明第一次进入古玩店,本来在一直好奇打量周围环境,但听到这个报价顿时是火冒三丈。林路可是告诉过他这两件东西的价值,光是金元宝,在拍卖行里那都是要拍出上百万的。
“对不起,他不是有意的。”林路阻止顾明继续说下去,忙向鉴定师解释道。古玩行业里欺客人不识货,不知道行价,多的是给出一两成,甚至几千块钱打发的。那些能给出对半价格的店铺都是良心店家了。
中年鉴定师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哪种人没见过,自是不会放在心上,只是盯着林路,知道他后面说的话才是重点。
“这块是寿字纹金元宝,我们没有疑义吧?”林路向眼前这位和旁边闻声起身走过来站在旁边的那位鉴定师望去。
两人点点头,这东西没错,尺寸量过,重量称过,根据密度一推算,不差。
“同类型的宋代寿字纹金元宝在香港英皇国际2015春季拍卖会有120万的拍卖价,而且这块品相保持的尤其完好,远远超……”
“林路来啦!”伴着爽朗的声音,刚才还询问过的李彦、李少迈步走进这间房间。
正在全神贯注讨价还价的所有人,都抬头望去。
“经理!”这是博雅轩里的伙计和两位鉴定师。
“李哥!”这则是林路了。
顾明不识得这人,在旁边好奇的张望。
“老钱,林路对行情很了解,你可占不到他的便宜。呵呵。”李彦一出面就不同凡响,很快缓和了屋内的热烈气氛。
“李哥,你这家大业大,哪会在乎那点小钱?我们老百姓可就不同了。”
“一个月没见,跑我这儿哭穷来了,你那东西呢,我看看!”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对于那块所有人认为价值最高的金元宝,他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反倒是郑重其事地拿起那块银铤仔细查看起来,而且越看越激动。
“京西北路提举学事司进奉,崇宁四年天宁节银每铤五十两,不得了啊,你是从哪弄出来的,品相还这么完好?这东西可是十分难得。”
“这难道能比那块北宋金子还贵?”一直在一旁帮不上什么忙的顾明最先开口,说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这块银铤就是标准的宋代供奉银铤,而且供奉的对象还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靖康之耻后北宋朝廷上下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金银多被辽、金朝重新熔炼。现在存世的很少。巧合的是1959年5月NMGCF市辽上京汉城址曾出土过一件一模一样的。这件可以说是现存的第二件,而且还是有政府馆藏资料可以证明的。你们说珍贵不珍贵?”
对于今天的现代人来说,能够见到实物的最早银锭,可能就是唐代的银锭了。唐代船形银锭上的文字,就考古发现的来看,只有非常简单的“田”字,有阴文和阳文之分,说明船形银锭上的文字有的是錾刻的,有的却是在制范时就刻上去,然后浇铸成型的。
唐代文字比较多的是体现在银铤和银饼之上。就像同时代的唐代金银器器皿上的文字一样,是用锐的金属工具在浇铸完全的冷却。后“写”上去的。所以,它的文字带有书写的笔意,点画之间的粗细比较匀称,每个字之间的距离几乎等同。银饼上的文字虽然保留了錾钊的痕迹,但是,依然让人感觉到它好像是刻写上去的。唐代银锭上的文字,都是阴文。从铭文内容上分,有贡银、进奉银和税银三种。进奉银作银铤状,正面一般刻进奉者的官职和姓名,背面则刻银铤的来源和纪年
宋时期的银锭铭文与唐代相比,则发生了许多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与保证银锭质量相关的内容。北宋时期的银锭铭文包括的内容有:官衔名、地名、纪年、重量和保证银锭质量的官职名和姓名。北宋的进奉银锭不再以个人名义,而是改为以地方或官衙名义,这是与唐代所不同的地方,而且北宋时铭文工艺大多为錾刻
“你说值多少钱吧?”当林路和其他人还在感慨“此物珍贵,不虚此行”时,顾明不像其他人那般,对这些古董还有些敬重的心情,最先反应过来,问出最俗的问题。
“这个,林路,我有个请求,你可不可以把这个卖给我?”李彦有些不好意思道。他刚才把这东西的珍贵处讲了出来,还真担心林路改变注意,要拿到拍卖会上去。
“可以啊,我就是来卖东西的嘛。”不去在意顾明踢碰自己脚的小动作,林路自然满口答应到。
剩下的事情,自是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顾明和林路跟着李彦到后院一处僻静的茶室继续商谈。
最终这两件加上从车里取出来的其他金银锭以总价250万成交,虽然数字不好听,但看在钱的份上,林路完全不在意。这里面的大头就是那块以前在林路心里排在第二位的银铤。
“这次算我欠你个人情。”交易谈妥,出大价钱的李彦反倒欠了林路一个人情。
“也不怕告诉你,1959年那次考古,我的一位长辈也参与了,他当时就对这东西念念不忘,最近他过寿,我正不知道准备些什么好呢,恰好让我碰到了你。这可是帮了我大忙。”
“你可别这么说。这价钱我很满意。对了,上次那个瓷器造假的事情怎么样了,最近没听到这个消息啦。”
那次大会后,林路一直有留心这事情,但古玩街经过一个星期的震荡后,很快出乎意料的平静下来,再无波澜。由于林路真不是圈内人,除了李彦也不认识其他老板,这事情的发展自是无从得知了。
“嗨,那事儿啊。大会后,一个星期,我们顺藤摸瓜就抓住了那个制假团伙。据他们交待,是一个小弟的老一辈挖瓷泥时意外从一处古墓里掏出来的。后来他们无意中发现那材料的特性,这团伙特意制作出这一批来。本打算在BJ出手的,结果很快被人发觉,不得不跑到南方来。总共卖出去了10件,现在差不多都找回来了。可惜那材料根本没剩下多少,结果还都被上面给收走了。以后应该都不会有啦。”
“幸好,要不可要出大乱子了。”
拿着银行卡出门回到车里,顾明问道:“你怎么就卖他了,听他讲这东西这么珍稀,放拍卖会上多好?钱不就能赚更多?”
“到拍卖公司不好解释这些东西的来历。要是被国家当作是从地下挖掘出的那种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或掩藏物给没收了,更吃亏。而且拍卖公司手续多,大型拍卖场还要等段时间。李彦给的价钱不低,那东西毕竟是银的,除了稀有,价格不会超太多的。”
“算了,东西都卖了。你小子发财了,余杭市一条龙没问题吧?”
“好,都是我的。其他的只要你不怕苏曼知道,也可以有。”
“我会怕她?”
“……”
“好小子,你又拿手机录我的黑历史,我跟你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