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韦童终于把小男孩哄笑起来。
接着,她把小男孩给领到当地工作人员那里,待家长把小男孩领走了,她才继续她的“参观之旅”。
“铛铛……”
前面传来一阵一阵的打砸声。
韦童加快脚步,顺着声音寻去……
原来是一家铜器店,店里挂满各式各样的铜器,其中最多的器具便是铜勺子。
“铛铛……”的打砸声便是从店的最里面传出来的。
怀着好奇的心情,韦童缓步进入店的最里面。
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中年男性,他们正默契十足地你一锤我一锤地打砸着那半成型的铜勺子。
双胞胎?
“您们好。”韦童有礼貌地向他们问好。
韦童习惯性地,脱口而出的是A国的母语。
许是语言种类的差异,两位工匠停下手里的活,精神十足地看向韦童。
“小姑娘,你好……”
竟是A国的母语?
韦童诧异。
两位工匠们洗完手,热心地向韦童介绍着这家历史颇久的小店。
原来,这家铜器店已有百年的历史,传到如今,这兄弟俩已是第三代亲传人。
他们家打造的铜器在乡邻乡舍,甚至于全B国,都是有名的,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
这小店里边的所有铜器都是在兄弟俩的默契下,一锤一锤打砸出来的,都凝聚了两人的汗水与心血。
韦童伸手细细地抚摸过那些经过打磨而变得油亮的铜制品。
闭上眼,她能感觉到两位创造者们的心意,能在心里看到他们的过程……
“叔叔,我要这个,这个,这个,那个……”韦童伸出小指,“钦点”着她看中的几件铜器。
这些铜器在韦童的眼中已不是单纯的铜制品,而是珍贵无比的艺术品,老一辈们留下来的艺术品,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韦童怀抱着“宝贝”,从小店里走出来,在门牌处站定,掏出手机,调到前置像头,给自己和这家百年小店拍了一张自拍照,把这段小经历记录了下来……
“哎呦!”韦童埋头看着手机上的图片,冷不防撞上了一硬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