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纪,史称“陨落”世纪。人类的本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刺激下越发无法压抑。先是围绕中东打响了“新十字军”战争,前后将北约、俄罗斯、中国、印度拉入了中东战争的泥潭。
几方极力压抑着新时代首场热战,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却被朝鲜半岛升空的核弹抢去了风头。不过,让人庆幸又后怕,韩国打响的这第一枪核弹,却是被朝鲜老旧的俄中防控导弹给炸毁在半空中,散成了中子射流与电磁电离辐射。随即,就像早有预谋一般,美国太平洋三个主力航母特混编队驶入东海、南海。
此后,人类陷入了持续将近十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投入核子武器、动能武器的地球战争已经不能满足大国的胃口了,战火一直燃到了刚刚开拓的月球与地月轨道。人们用着他们赶急赶忙搬上太空的常规武器,摧残着刚落成的月球殖民城与太空站。
战争,是人类科技进步最好的强心剂。短短数十年,进展缓慢的战斗机甲技术、太空战舰技术和太空城建造技术,宛如雨后春笋般一一成型。然而,技术的革新带给民众更多的却是恐慌与焦躁。
教科书一般,战后的地球不可抑制的出现移民潮、经济停滞、政权诞生与联合。
如今战后半世纪,23世纪初期,地球已形成欧盟、亚联、美利坚三大联盟分庭抗据的局势。而随着22世纪战后地球政权影响力的衰弱,太空则是逐渐呈现三星多城的格局。
从战火中解救了月球的菲尼克斯家族,顺应民心成为了月球联邦的皇室;开垦火星的各大财团在战时纷纷选择脱离各自政府,尽数家底迁移火星,随着十几年的运营发展形成了火星联盟;而早先隶属各国的太空城随着地球政权控制力的衰弱,几乎仅剩一纸单薄的协议维系着上个世纪遗留的那脆弱的纽带。
战争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只是被假装遗忘了。至少,那持续了十年,炸了几十颗核子、动能武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连一纸和平协议都未曾签署过。战火之后,科技,重新引领起时代的风向,尤其是与战争、军事相关的科技。大批量人才与资金投入到科研与开拓,而与之相映成趣的却是贫富差距日渐扩大、停滞倒退的地球社会与民生。
人们一边撒谎大谈和平发展,一边巧言唆使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投入到那与军事战争若即若离的领域中,像是忘却了眼前地球那残缺污浊的画卷。
出生在这个时代,既是不幸又是万幸。
夜幕渐深,郊区的宁静的仅剩交叠参差的猫狗的呼声。至少现在,亚联的人们还能享有这和平安宁,而战争似已遥远。
赵灵风吹完头发,又把屋子略微收拾了一下,倒了杯水便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夜晚10点多,算是刚好的时间。
如温婉所说,几乎从小学三年级起,他便风雨不变的每日进入这款《星战前线》的“游戏”当中。说是“游戏”,这是有点贬低了这个软件但又很符合当今社会趋势的一种称呼。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完全物理引擎,接入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算法与模块的空天飞行、战舰、机甲模拟软件。最初,这款软件是作为军用级仿真软件出现的,但开源免费的性质结合良好的封装和隔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甚至非专业的人使用。
而公开的版本中,现在最受欢迎和最完善的则是大气层飞行与机甲两个模块。现在,这两个模块已经被划分为独立的接口,被“星河联盟”公司买去了运营权,作为完全游戏在世界上运营。
军事科技引领的时代大背景下,碌碌平民任谁都对那代表顶尖科技的战机战舰机甲感兴趣,何况是正值热血年少时期的学生们。
“巨炮轰鸣的战火下,谁将为王?”
寥寥几句话配合上崭亮宏伟的星际战舰和各式各样机甲战机的靓丽POSE,在年轻人群体里真是一记重炮。
“没玩过《星战》你就out了!”
在这个星际开拓的浮躁时代,能有这么一款游戏也不为是件好事,何况这游戏每年还为政府带来不少优质兵员和军政支持。
灵风最初接触这个游戏的契机,还是从他老爸那里拿到第一台手机的时候。在23世纪,手机已经几近融合电脑的所有功能,进化成了完全的个人终端的存在。无论是使用云服务还是个人终端,手机的运算能力几乎和私人电脑无甚差别。而当年他拿到的那台手机里,什么软件都没有,却有这么一款叫《星战前线》的接口。
在小学时代,灵风已经是对很多事兴致寥寥,而这个款游戏,却少有的打破了他的平静。
灵风把自己的终端插入外设槽上,他进入初中时,用升学愿望换了一套最先进的仿真设备,老爸似乎完全不阻碍他对这游戏的投入。有的时候他也会好奇,如果他沉迷《星战》,一心从军,他爸会不会打死他?不过,这样的问题当然是模棱两可想一想就好。
他面前的桌子上,全合金打造的双摇杆,左手推力杆和右手的操纵杆;脚底是偏航踏板;原本应该放键盘的抽板上现在放着斜伫着一个将近二十寸的触摸屏。
23世纪,三维投影和触控技术成熟的当下,仅有对实时和精确要求极高的军方和研究室还保留着触摸屏甚至是继电器开关等过时的控制器件。
而灵风面前的是业余中最高一级的模拟设备了,这还要包括他桌子正中放着的全真VR头盔。
灵风戴上头盔,启动了终端,双手自然的落在了摇杆上。
在数据传输速度已经接近处理器速度的如今,软件和系统都不需要运行在本地了。
通电后一瞬,无缝的头盔眼镜瞬间亮丽了起来,仿若将主人的思绪都吸入到了投影中的世界。
入眼是个高耸在云端的平台,周边是深蓝色的天空,而平台下是无序散步的云朵。
一个穿着空军军官制服的少女漫步走来,这是系统设置的领航员,据说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客服在操作动作,这也算是游戏的卖点之一。
“请规划您的飞行计划?”
少女走到他面前,标准的站姿,微微点了下头,十分程式化的声音。大概逃脱了绝大多数人的艳想,确是多了一份军队的气息,但不得不说那还未到膝盖的军服短裙,搭配上紧束支付的腰身,还是十分养眼。
不过,要知道,原版的领航员可是个前凸后翘的熟女,当时才小学的赵灵风心理生理都实在经受不住,用了几次实在受不了,给换了个稍微萝莉型一些的领航员。
灵风也不废话,直接发命令。
“请给我准备S-47,空挂满油,帮我定位一下最近的空闲空域,要求海拔3000-20000米全净空。”
游戏中的世界是参照现实的世界映射出来的,玩家在游戏中出现的位置也是完全根据现实中的地理位置映射,而一般常用的登陆点一般都会设成基地。
“公共频道无满足项,自动切换到终端频道。”
不得不说,《星战前线》在大众中的流行程度还是十分可怕,这大晚上居然还没有稍微空闲一些的地方。
灵风不得不让系统切换到终端频道。
由于如今云服务的普及,大部分的终端都完全割离了主要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只有少部分终端还保有完全的计算机功能。而灵风手里的终端,则是典型的后者。
一般意义上,在网络遍布的当下,云服务终端能提供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远强于独立终端,而且其更新速度和稳定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现实中仍保持使用独立终端的人群,大多数是科研工作者。
前身是科研软件的《星战前夜》专门为独立终端开提供了单独的频道,以满足某些特定的仿真需求。独立终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非对战下的机库几乎是全部开放使用,但限制了一天只能选定一款免费。这对一般玩家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灵风可是捡了大便宜
系统很快锁定了几个地点,最近的则是南海一片空域。
灵风检查了一下资料,也不挑剔,便让系统安排战机。
S-47,是俄罗斯Su-47金雕战斗机的发展型号,研发与22世纪初期,典型的双三维矢量发动机、前掠翼、三翼面布局的高超音速战斗机。其作为第五代高性能飞机的代表,却十分不幸的诞生在了星际扩张的时代。21世纪末,人类已经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空间飞行上,虽然仍旧保持着大气层飞行技术的研发,但地球范围的制空权争斗已经没有以往那么激烈了。与S-47同期的一些战斗机计划,不可避免被延期、搁置,无数的试验机最后都没带着正式的编号飞上蓝天。
灵风这些天一直在钻研第五代战斗机的性能,而S-47是少有的画了一个多星期却没能熟练驾驭的战机。虽然现在主流是研究空间飞行,但凌风偏偏醉心于这些上个世纪的古董,一旦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不用多久,战斗机就备好在跑道上。
灵风爬入驾驶舱,流线型的透明舱盖缓缓合上,下一步,灵风便开始熟练的起飞流程操作。
第五代战斗机虽然诞生于约百年前,实际上与现今主流大气层飞行器却没太大的代差,但一些具体的操作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灵风折腾这架飞机也有一周了,对系统的操作已经十分娴熟。
启动电源接通,航电系统启动,压气机启动,涡轮预热,引擎点火。飞行系统屏幕上的一串流程线正伴随着跳动的日志代码,逐一点亮。随着引擎点火,双引擎流速表数值达到待机值,系统跳出了“SystemReady”的提示。
灵风恰意的把双手放上摇杆,推力杆稍微给了点杆量,飞机平稳滑出。
“真正的勇士,敢于挑战蓝天。”
当年空军征兵的宣传语放到现在也未必过时。
进入了起飞跑道,放下襟翼,灵风左手直接一杆到底,引擎随即咆哮,带着机身剧烈抖动开始滑行,隔着玻璃仿若可闻的呼啸声中,飞机一跃而起。
灵风这一周主要在练习一个规避动作——滚筒规避。
从第五代战斗机开始,战斗机机动性能越来越突出,虽然操作难度近一个世纪通过完善的系统降低了不少,但实际运用上却表现为王牌飞行员与一般水准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对抗干扰技术伴随着战机性能的跃进,导弹与战斗机的对抗中,传统弱势方的战斗机越来越难被命中了。这也导致军方越来越强调技术性和技术对抗。
其实,放在其他五代机里,桶滚规避都算是比较常规的动作,但本身就非常规的前掠翼S-47,要做出完美的桶滚规避却是十分的艰难。
灵风已经在南海上空晃悠了老半天,也是幸好是鲜有人用的独立终端频道,不然少不得有围观者看笑话。
虽然大体上是能做出来了,但系统提供的模拟训练和数据记录却显示离完美还差了些。
这个机动动作主要是通过大过载改变机头指向,迫使制导导弹跟随转向从而榨干导弹能量。简单来说,桶滚机动使飞机机头指向绕出了个圆锥体,而制导导弹指向目标未来航迹的特性使其也必须跟随绕出相同的圆锥体,飞机速度越快,导弹绕圈的半径就越大,消耗在机动上的能量就越多。
标准的桶滚还可以在近距离利用机动性硬甩导弹使其脱靶,而不标准的桶滚造成的过载空当却是致命的。
灵风让飞机自动导航飞行在平流层中,检视着记录的数据。
他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前掠翼飞机的静不安定特性,导致在桶滚下降和上升两个半圆的衔接处总是无法保持比较稳定的过载,也就是产生了致命的过载空当。灵风自己摸索出的方法是依靠矢量推力的输出去强行稳住航线,但这一个推收油的动作导致绕出来的圆锥体半径比预想的更大。
灵风十分的头疼却也是没啥办法,毕竟飞行技术这个民间可参考的资料十分有效,军方肯定有训练方案和技巧,但可惜他并不是军人世家,不可能接触得到。
“说到底还是要苦练啊。”
其实灵风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为啥要钻这个牛角尖,甚至乎如此专注于这个游戏,但就像温婉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有点兴趣爱好的嘛!”
灵风握着操纵杆一摆,驾驶着飞机一头扎入云层。
就在灵风沉迷于打滚的时候,远远处一架银灰色战机隐隐约约在浮现在云层上方。
似乎是看到了灵风灰金色S-47翻腾的身影,银灰色战机一个翻滚,穿过云层,拉着一条长而洁白的航迹云扑面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