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带着护目镜,但我仍能看到铁链有所移动,很缓慢很缓慢,朝着小岛巨柱一方前行,可能十分钟才能移动一公分,甚至一公分不到,我也是因为倒斗的原因有良好的观察习惯才注意到,否则没人能注意到这小小的细节。
伍舞、伊诺莎均看我对着铁链发呆,用手势问我“怎么了?”我指了指铁链,但我只会简单的手势,无法有效的表明铁链在移动的事实,看的她们一头雾水。
我竭尽全力的给她们做动作,但她们摇头晃脑,不明所以。我又比划了几下动作,比划到一半,忽而停下,看向远方背对我的巨石像,那无法开启的契机似乎逐渐在心中盘旋,我赶忙游到上方,找好位置,俯瞰下边。
巨岩青铜集装箱式容器、十八座巨石像、小岛巨柱以及连接它们的粗大铁链,我一个一个的看,眼珠来回转动,终而会心一笑,契机打开、答案浮出脑海,心里暗笑“原来这是一个循环式机关”。
从上边俯瞰而下,海底的一系列建筑都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如果放到陆地上来说,那绝对是恢宏庄严、大气辉腾的圣景,绝不亚于英国的巨石阵、法国的凯旋门。也不知道是谁有这种思维、能力、创新才设计出这么一套洪流浩荡的巨型连锁机关。
这机关从外表看来只是一个工程浩大的宏伟建筑,顶多就是惹人眼球、撼人心神,但在我这个倒斗专家,又精通机关解密的人面前其藏在背后的秘密逃不过我法眼。其实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巧妙的设计,设计者先是铸造出那座类似集装箱的容器,续而在容器里铸造一个巨大的螺旋转动轮,然后将十八根铁链的始端放进去,如此方完成机关的一半。
之后,设计者将十八根铁链延伸至古化岩岛屿底部巨柱之处,使其贯穿围绕岛屿底部,从而完成机关的另一半。在外表看来,这么做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设计者借助古化岩特殊的成分以及螺旋机关的特殊性形成一个震铄古今的大型机关。
由于螺旋转动轮是松紧型设计,螺旋转动轮是可以转动的,从而达到拉扯铁链拖动小岛的目的,也就是说,古化岩岛屿最初是横躺在海底的。
那么,古化岩岛屿为何会竖立呢,螺旋转动轮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转动轮并非固定,就好像方向盘一样,可以转动,在古化岩岛屿横躺地面的时候,岛屿的整体重力加上海水浮力胜过铁链拉力,从而逐渐回正,或许力道只能超过铁链拉力的一丁点,但就算十天半个月还是一两个月,古化岩岛屿始终能够回正,也就成为这一大片海域中唯一的小岛。
然而,这还只是机关精妙之处的一部分,最最精妙的是螺旋转动轮藏有‘极限弓箭式弹簧设置’,这是根据我的理解为其编制的名字,意思就是说在古化岩岛屿归正的同时,设计者早已算好距离,螺旋转动轮也已转至极限,在转也是转不动的,而这个时候,螺旋转动轮就会在紧绷的情况下触发反弹设置,拉力大增数倍,瞬间将古化岩岛屿拉倒,再度回归原位。
如此一来,机关反反复复,使古化岩岛屿忽现忽隐,大部分时间沉入海中,小部分时间浮在海面,这也是为什么伊诺莎看到古化岩岛屿而后又看不到的原因。
这个原理就好像弓箭一样,在开弓之前,弓弦没有任何弹力,开弓拉弦之后,弓弦拉得越大,弹力越强,如此才能把箭射出去,如果把弓拉成满月,力度达到极限,箭的射速也会猛然大增。
再说简单一点,小时候我们玩的跳跳床(弹簧床),我们起跳的时候从中落下压力大过弹簧床,但落地之后,压力消失,回归正常状态,弹簧床极限反弹又把我们弹上去,不正是这个原理吗?
只是这种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很,首先,铁链、螺旋转动轮、容器的制造材料都必须是上等材料,稍微劣质一丁点都不行,毕竟海水腐蚀性比陆地上强得多,要保持长久循环,就得靠质量。
其次,力度一定要掌控好,如果铁链拉力与岛屿浮力双方悬殊太大,就会造成要么铁链极限之下也拉不动古化岩岛屿,要么古化岩岛屿无法回正浮出海面。容我张狂的说一句,设计者的力学水平放眼全世界,也能挤上前五名。
最后的重点便是岛屿问题,一般的岛屿整体性不强,被拉拉扯扯几次就会分崩离析,断的七零八碎,无法长期配合铁链形成机关。在船上的时候我听张科学说过,古化岩岛屿附有生命,整体性很强,就像是人一样,普通的跌倒,也不会摔成两半,顶多破皮,同样的道理,古化岩岛屿只要心脏犹在,顶多掉一点残石,这也是为什么设计者一定要放置古化岩岛屿在此的原因。加上古化岩岛屿非固定性岛屿,浮力相当强,有点类似不倒翁,所以这个机关缺少古化岩岛屿的话,是完不成的。
综上所述三点,缺一不可,而且每一项都难上登天,别说古代,就是以现代人的科技水平来说,建造起来也相当麻烦,但设计者却一一做到,方形成如此规模宏伟的巨大机关,实在不简单,如果说这名设计者就是墓主本人的话,那此墓绝不易与。而且设计者还增设了十八座巨大的石像来掩人耳目,如果不是好大喜功,那就是真心防贼,其心思很是慎密。
我们也算运气好,在这种机关设计之下,古化岩岛屿浮岛的时间大约是沉海时间的十分之一,按照次数来说,机关循环一次大概需要两三个月,如果遇到大风大浪或许可以提前,综合算下来,只有5天左右的时间浮在海面。
这么宏伟的设计,加上残图所指的方位,我基本上可以确认这里就是古墓入口。虽然倒斗也有些年生,但无论是子夜静岭还是银厂沟或是其他我所倒斗的古墓,没有哪一座古墓的入口拥有如此庞大的规模,这已经不是钱不钱、人力不人力的问题。
我粗略推算,如果银厂沟的古墓与此墓有所联系,那少说此墓也有两千年历史,整整两千年有多少次狂风暴雨、海浪咆哮?但都被一一承受下来,这机关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宏伟来形容,或许应该用奇迹。
我暗想墓主设计此机关的目的应该不单单是防盗,很有可能是做标记,毕竟大海茫茫,我们以现代科学的金达尼号都找了那么久才找到,古代没有导航、经纬度这些,寻找起来更为麻烦,不做一个标志性又不容易被人识破的记号又怎么能找到自己的坟墓呢。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墓主深信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目前在海里,这些事不好解释,但我大概知道进入古墓的方法,刚一埋头想游下去,却看到伍舞、伊诺莎、张科学一起用食指指向我身后,这种手势的意思是‘注意后边’。但她们显得很慌张,与之前看到巨石像士兵的震惊不同,这回更多的是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