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远在离开桂平市的路上。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纤细的小楷,是夫人的一首临江仙。
昨日与夫人话别,在梳妆镜旁一个废纸堆,他瞄到了渔翁三字,把它挑了出来。今天想起拿出来看。
夫人的心情不太佳,起源是她邀年轻的的几个伙伴闺蜜--郑渊远判断可能是自梳女,准备来参加宝宝的满月。如果不出意外几个月后,将举办宝宝的满月仪式。
可是伙伴们都不愿来,她好像觉得被朋友们抛弃了的一种感觉。
有说她背叛了她们的信仰,却没有得到处罚。她心情开始有点郁郁寡欢。
临江仙,唐教坊曲,双调小令。又名《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等。临江仙源起咏水仙,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
只见这纸上用毛笔小楷写着:
花落无痕春已远,
十年旧事如风。
阶前芳草渐葱茏。
年光成痩依,
难与旧时同。
---
抛却红尘千百度,
流华褪变颜容。
弹歌抱酒对孤鸿。
归来一船月,
相伴老渔翁。
-
郑渊远一想,这词有出韵,用了平水东和冬二韵。上阙的茏和下阙的容均在平水韵二部。颜容一句改为流华似水匆匆如何,韵是没问题了,但意境可能有不合了?按现在的口音读也无妨。也罢,想着想着,又想到了三国演义的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五千年间多少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都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如今民族的内夺和战争有何意义?
又有想到他们未婚那年,他曾给她说他想到江上做一渔翁。从此她常戏称他为老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