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往事
那个时候,南方刚刚打完战不久,百废待兴,没有安定的环境,农业生产也滩焕了,流民四窜,本来的柳州产粮区也成了灾区。战后的一些军人跑到山里躲避战争,后来变成土匪,对周围的居民和农区不断骚扰掠夺。广西安定下来以后,新政府兴利除弊,对土匪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管制。
同时政府开始禁鸦片,修水利兴农科所,进行农业基础恢复训练。
广西中部的大瑶山,喀斯特地貌遍布。中北部的来宾地区,就在大瑶山附近,这里有一个镇叫鹿寨镇。
鹿寨镇是柳州重镇。人口有数十万人。
一天夜里。一群土匪捣毁了一个官员的府邸。
周围的府邸很多,警察却没明白为什么歹徒会攻击这个不起眼的府邸。原来政府农业治理官员与土匪的掠夺式开采相冲突。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触犯了土匪的核心利益。他们踩点而来报复。
那个官员是十年前从长江边过来农业专家,名叫苏城,农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苏城和他的朋友在战后的满目沧桑的废墟上,兢兢业业专注农业生产的恢复,对桂林郡辖内的很多区包括柳州桂林贵港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得政府的重视。
桂林郡治安委员会被震怒了,派出了陆军少将郑渊远出来处理此事。
郑将军出生于粤东将门之家,后在战乱中奔波,少时多磨难。在早期的军阀混战中,生存了下来,在广西政府留任要职。众人评其人有大将之度,一政界大佬在他生日曾经送他一副字:每临大事有静气。妻子柳尘芯也是官宦门第之后,育得一儿一女。
---前期战争相持,利用森林动物研究的网络
话说郑渊远来到来宾,欲见地方守备。
郑将军听过地方政务人员的想法,一边跟副官说,你安排,把校级以上的干部召集来开一个会。
大家在军部会议室坐定。他说,我们先开一个部署会。
部署完,又道:临出发之前,我在主席府上。主席问,你知道今天下形势所急之处何在?我回答道,在广西。为何在广西?为何不在广东或者潇湘。我以为,后面二地被战争损废严重,要恢复不易,但南方人口众多,需要粮食。而最容易恢复产粮的地方在广西。粮食供应充足,则天下安定;粮食供给出问题,天下则大乱。主席说,是也。
主席说道,民族之急所,当今不在于匪,在南方平原。南方的平原—桂南的浔江平原和郁江平原,横跨贵港桂平两地,合称浔郁平原,是我们如今仅存的产粮区,又是中国南方主要产粮区(注:工业化过度发展,尚存适合生产粮的土地已不多)。产粮区不能挪走它用,更不能有战争。但是,目前南方平原政治基础还不稳定。我们这次军事的目的,就是利用这次机会,把军队开到浔江驻防,稳固浔郁平原,将浔江平原和郁江平原资源为我所用,不被其它军阀所窥视。此次平匪,更在于窥南方诸地。你宜以困匪之由,出浔江,占梧州,以神速之兵,抵至玉林钦州,进入肇庆,而后图粤南地区。
安南方后,四年后我们可以考虑再谋图贵州版图。
回顾完,郑又对大家说道,虽然剿匪不是天下治理的急所,但剿匪仍然是第一要务。剿匪的目的是恢复生产。
散会后,他便下去问的当地匪清。
但见当地山脉纵横,匪徒多于山地流窜,实不便肃清。
原来这广西民风彪悍,除去已有旧军队的人为匪,旱灾年山里人也会上山为匪,广西姑娘自古有以嫁土匪为荣。很多人家徒四壁,少数民族或者山民经常掳掠路人财物甚至衣物。一次某部队追击一支土匪,该土匪抢了一队过往商客的货品和家眷上山,先追上家眷,命其原地等待然后继续追击匪军,待歼灭这支匪军回头找到这些家眷,却发现这些家眷不论男女均赤身裸体,物品衣物被山民劫掠一空。不过当地人虽然穷,却极好吃,有点余钱不会添置衣物,全拿来买肉买酒。
对这样的匪,需要围困。但却兵力不够。还有南部的胡大军阀,趁广西军部收缩调整阶段驻军贵港和玉林威胁粮区。那胡大麻子本是土匪出身,有一支队伍。一年前被劝说出山改编。但今年有不听政府号令情况,因要升郡中要职,被主席拒绝。以后,遂不愿意从中央指挥。并且纵容部下抢劫骚扰当地居民,屡次被投诉。
部队悄悄的开到浔江以南,以剿匪为目的进行布防,封江。
浔郁平原的特点和位置对封山极为重要。
二个月以后,胡大的部队被歼灭。剿匪仍然陷入僵局,只因那山区守护工事坚固。浔江南平定以后,剿匪的事就迫在眉睫了。
集中兵力攻打了半月以后,仍然见效甚微。
郑手下有一情报部队,其科长姓马,见久攻不下,心内着急。苦思一夜,大喜。次日,去见郑将军。
他以前有一朋友,是研究森林动物习性和保护的,他们自己有一套独立的动物监视系统。这个系统独立而隐秘,不为外人所知道。历时八天,马科辗转取得这个系统以后,果然,山内很多布防尽在眼底。有很多的摄像头在动物的身上,有些摄像头在关卡上,有些眼位还有窃听功能。
马科经过一星期的布署以后,剿匪方案就定下了。
根据大瑶山周围的地理条件和土匪分散隐蔽、四处流窜等特点,对兵力采取两线配备:第二线部队承担封路封江,组成千里包围圈;第一线部队在包围圈内进行驻剿和搜剿。把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结合起来,把剿匪和开展反霸斗争发动群众结合起来,
真是难啃的骨头。
某部队进山扎下营埋锅造饭,火还没升好,四周围枪响,倒了七八个。
才发现这个收尾战,也不好打。
绵延的大瑶山,无处不是山,无山不是洞,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也有土匪便带干粮躲藏在各种洞内。
一些洞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这种地形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地质变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溶蚀洼地岩溶洼地都安水洞山水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
部队习惯了打平原战,又有土匪在暗处,吃了很多的亏。半山腰洞里,每个洞之间都有呼应,火力交叉支援,露头就死。捱到了天黑想摸出去,进山的路本只有一条,结果又给堵上了,又倒了几个...接下来的两天里,从石缝间匍匐着想去找水的都没了,三个月以后,方才艰难见成效,控制了各个要点并将土匪分割为各种易歼灭的小块。
接下来就是大部队进山,一个洞一个山的拉网,断水断粮、层层推进,各种战术,又是三个月。郑将军的头发都白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