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华山回来后,已有大半个月,白河走的时候,杜云一同上了车,说是去市区办点事,可是白河知道,杜云那是想送送自己。自从云南那次之后,杜云整个人的心性就变了,以往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开始多愁善感起来,白河知道,杜云有噩梦缠身,看了好几次心理医生都不起作用,要不然他才不会有要出家为僧的想法。
与杜云分别的时候,杜云很矫情地拥抱了一下白河,什么话也没有说,白河总觉得他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但却不好去打听,毕竟朋友到了这个份上,自己只需要一直在他身后默默地支持就好。
回来的路上,白河再也没有了去时的焦虑,所谓西安大墓,也算是看开了,有些事,不该自己管的,还是不要管的好,越是挖得深了,这趟浑水也就越是深不见底。
途中收到杜云的一条短信,内容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好好活着。”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白河笑了笑,杜云是个孤儿,其实跟自己有些相似。自从他师父以及一起刨红薯的兄弟们都死在斗里的时候,杜云身边能说实话的人也就白河一个了,虽然平时联系淡薄,但一直以来杜云都将白河当成了亲人。
此时此刻的白河正坐在自己的古玩店里,门庭清冷,似乎只要快入冬,许多人也就不太愿意出门闲逛了,想想也是,家里空调暖炉的,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冻着?所以说人还是一种十分惜命的动物。
白河翘着二郎腿把玩着手里的玲珑玉鼎,自从上次发现这玉鼎有秘密后,白河总是时不时地想起曹往说的话:“我在找这个,不过……可以先放在你那。”
白河知道,曹往早晚会来找自己,其实不是没有想过把玉鼎交给先生,只是自己虽然放下了西安大墓的事情,可对这个曹往,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好奇,这种好奇如同有小猫在心里挠一样,每每想起总觉得浑身难受。
回来以后,白河就给先生打了个电话,让他们给自己重新打造一批铁钎,而且全部都要刻上纹路的那种。上次把铁钎全都用在了西安大墓里,现在要是遇到什么情况,自己怕是没有了趁手的兵器。
对于白河的要求,先生并没有拒绝,只是这一举动似乎引起了先生的好奇。白河在没有认识先生以前,就是个刨了好几年红薯的老手了,后来大大小小也下过数十次斗,可没有一次是把铁钎用得一根不剩的。只是先生也没有多问,交待白河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告诉他,白河搪塞了两句,这事也就过去了。
最近在盗墓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东北当地的一个号称马王爷的盗王被抓了,与其同时,还发现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皇陵,白河知道,马王爷被抓,一定是金神棍干的好事,可叹一代老前辈又折在了金神棍的手里。
其实金神棍在圈内出名的并不是他那半路道士的本领,而是强大的销赃路线,往往再大的宝贝到了他手里,最多不出五天,保证是钱财尽入囊中。不过白河知道,金神棍哪是有什么销赃路线,每次到手的宝贝都是先生那边收购的。毕竟这已经是一个事事讲求证据的社会,因为一件古董就去抓人,如果卖的人一口咬定就是祖传的宝贝,也无从查起,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减少文物的流失罢了。
白河对于先生的了解很少,只知道他是个大人物,两人每次也只是通过电话联系,从来没见过面,像白河跟金神棍这样的,其实也还算不得是先生的圈内人,通俗的来讲,顶多算个开了高额工资眼线,就这样身份的人,摸金圈子还不知道有多少,但大多都是有些把柄在先生的手里。
在如今法律的大力打压下,摸金圈不好混已经是个事实,因此使得四大派系的传人那是越来越少,就白河所知道的,现在圈里大多都是一些胡轰乱炸的家伙,没几个有真本事的。
像白河,他的把柄就是这一屋子的古董,其实白河认识先生,主要还是通过金神棍的牵线搭桥。两人是在一次刨红薯的时候认识的,当时金神棍发现了白河是卸岭的传人,而且手艺不是一般的好,所以事后在白河被抓走的时候,金神棍把他保了下来,不然现在早跟他那倒霉老爸一样,蹲在大牢里吃上鲜美可口的牢狱饭了。不过这么些年过去,金神棍似乎对于自己的身份也有些厌倦了。
现在摸金倒斗的圈子,很忌讳这种出卖同行的人,但只要不说出去,很难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所以至今为止,白河遇见的同类人也就金神棍一个,苗阿凤以前不认识,所以白河也不能确定她是不是做这个的。
算算日子,新的一批铁钎这两天就会到,放下手里的玲珑玉鼎,白河背靠在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呼出了一口浊气:“哎……这事总算是画上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句话。”
揉了揉太阳穴,把乱七八糟的想法通通收了起来,白河实在是闲得慌,于是起身,准备去见一个人。这个人叫洪老,洪老是咸阳市首屈一指的古玩商人和收藏家,听人说早些年也做过摸金倒斗的营生,只不过在三十岁以后就收手了,白河自嘲地笑了笑,自己怎么总是认识这样的人。
白河知道的是,自己店里的古董跟洪老的相比,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珍贵程度更是比不上了,所以,有很多人也称呼洪老为洪宝爷,意思就是宝贝多得都要叫上一声爷。
这次去找洪老,白河也没什么其他的想法,就是闲得慌,听说一个星期前,洪老从两个发丘将军手里淘到了一件千手观音的金身像,所以白河才想去开开眼界。
锁了门,白河选择了步行,对于他来说,一路享受地面上的新鲜空气和阳光,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群,白河才会觉得自己还真正地活着。在地下呆久了,就会越发珍惜地面的美好。
走在人群当中,听着沿路的欢声笑语、讨价还价、吆喝叫卖,白河有一种恍如隔世的寂寞感。
(未完待续,如喜欢本书烦请加入书架)
PS:若发现章节内有错别字,烦请书友留言,我必改正,万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