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总厂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在庆安市的北面,距离中心闹市区15公里。对于一个人口80万的城市来说,这个距离不算近。对于闹市区,他脑袋里没有一点印象,可就在刚才他想到了一个记忆中的小片段。第一次吃盒饭的经历,是在自己下厂实习的那一年,也就是1996年,跟着师傅一起去市中心的一家净化水公司里调试设备。
设备一共三台滤罐和辅助机泵,从早晨一直干到中午12点,才把设备运转起来。由于刚建厂,食堂还没盖好,水厂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行,老板和员工加一块才3个人,加上他们师徒二人,一共五个人。这要是去饭店吃饭得花个百十来块,就在街上给几个人买了5盒盒饭。盒饭很简单也不算贵,3元一份,就两样菜,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鲜菇肉片,用白色的泡沫盒装着,味道一般,但胜在量足,大半盒米饭上面薄薄的一层菜,吃的师徒两人意犹未尽。
吃过饭俩人就骑着自行车往家走,赵志远一个17.8岁的半大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吵吵着自己没吃饱,在街上找了一圈,才在商场边上,看到一个带着白帽子推着小车的大娘,上面白色泡沫箱子上大红字写着盒饭字样。摸着兜里几块钱,想再买一盒,结果大娘一摊手,笑呵呵的说:“小伙子,你来晚了,早卖完了。等明天吧,你早点来,呵呵。”结果只能砸吧嘴,悻悻然的回去了。
后来,赵志远跟母亲去商场买东西,又去买过一次,中午十点半左右就看到卖盒饭的大娘,已经不是前几天的一个箱子了,小车上面用了两个泡沫箱。看箱子大小也就能装个三四十盒的样子,也就20分钟,满满的两箱子盒饭就被抢购一空。
其实盒饭这东西,八十年代就有了,当时都是在火车上,列车员推着小车进行销售。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写字楼的大量出现,而那些所谓的公司职员吃饭的问题日益严峻,才被有心人发现了商机。记忆里1996年到1997年之间,中式快餐的起步阶段,各种小饭店和摊贩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大街小巷。其中传统快餐中面食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米饭类只有简单的炒饭和盖浇饭等几个品种。
赵志远想做的就是此类项目,总结了几大优势。其一,入门门槛低,从制作到成品花不了多少启动资金。按照他的计算,以一份盒饭三两米饭和一两菜品,加上餐盒、方便筷、塑料袋等辅助消耗,成本只有一块钱不到,对于三元钱的盒饭来说收益率可达到200%以上,简直就是暴力。
其二,米饭类快餐的汤水比较少,便于携带,不想面条类汤水比较多。
其三,就是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这里面的商机,如果他真的将盒饭和送餐结合,就能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在共和国内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就能站在行业的顶端。
赵志远沉思中习惯性的摸起香烟,慢慢点燃,淡蓝色的烟雾弥漫在不大的房间里,专注的表情让整个人看起来成熟而沉稳许多,根本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眯着眼睛盯着眼前的图表,突然间回身在桌上的空白小纸条上迅速的写着,不一会几张字条被塞进了快餐下面的方块里。
设备、材料、人员、资金、运营方式。
设备,很好解决,几个泡沫箱外加保温用的小被子就可以做到,现在是初春,天气比较还有些冷,盒饭要注意保温。小车?他还没打算现在就用如此奢侈的东西,打算先赚些钱再想办法弄一辆,或者直接在附近租个店面,可这些都是后话,只有将盒饭卖出去积累一部分资金后,才能去想那些东西。
材料,这个很令他头疼,因为有不确定因素在里面,没看到有人卖盒饭,也意味着此类项目的附属材料稀少。泡沫饭盒不好弄啊!方便筷子到好说,批发市场很定有卖的。
人员,这个也是让他头疼的问题,人员和时间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严重问题,做盒饭他自己就可以胜任,重生前他是个典型的三好丈夫,洗衣服、收拾屋子、做饭样样精通,尤其是做饭,家常菜品几乎都会做。还经常在妻子的要求下,专攻各种稀奇菜系,妻子关悦很爱吃,两人经常去特殊饭店吃饭,吃到哪个菜好吃,就撒娇让他想办法弄。面对妻子的强大攻势下,赵志远也是只能缴械投降,乖乖就范。人员他自己做,自己买都好解决,可时间就难了,他现在还是个学生,还需要上课。就算在学校里什么也不学(就这样的学校,其实还真学不到什么东西!)趴在桌子上睡觉,也要靠到放学的时间。在人员旁边写下“时间”两个小字,有在后面画了一个问号。
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就好办多了,资金,就更好说了,以100盒盒饭为准,200块的启动资金应该足够了。想着去年回老家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还有300块,心里也就有了底。运营方式,他打算用后世的方法,往各个写字楼送宣传小广告,只要将菜品样式和价格打上去就可以搞定了,以现在市面上那些小饭店的经营状况,和饥饿的办公室人群们,他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盒饭没有销路。打算先卖上两个月,有了足够的资金积累,然后再想办法做辆后世那种多功能小餐车,增加一些像章鱼小丸子、手抓饼和肉夹馍之类的快餐食品,以巩固消费群体,他相信只要自己这一套组合拳下去,但凡吃过他东西的人,基本都会变成自己的回头客。
手里还剩下最后一张小纸条,犹豫着是不是要放上去,苦思良久,将马上燃尽的烟头狠狠地丢在地上,又很踩了几脚,还是将最后那张纸条按在了最下面的小方块里。上面赫然写着两个词汇,加盟和上市。
这是他的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基于前面所有的考虑一一完成的前提,最后这个估量就将是他最终目标。加盟?他有一个疯狂的想法,就是想利用后世那个满天飞的商业概念,来垄断这个抄起蓬勃的产业,用许许多多的的小推车,专业、系统、标准的去完成这个构想。目标就是在1997年以前争取做到最少100家一级加盟商,将本省大中小城市的中式快餐市场占领,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打造自己的商业圈。为什么是1997年以前?因为他深知1997年以后的中国餐饮业特别是快餐领域,将会有一个井喷式的爆发。中式快餐更是在这一年被国家所重视,各项政策随之倾斜,一个年营业额7000亿的快餐领域,像个诱人的大蛋糕,正在等待他动手狠狠切上一刀。
至于上市?或许要几年甚至更久,他就考虑的更久远了,也是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他想做中国的KFC,想让这个世界记住中国的快餐品牌。以中国众多菜系和餐饮文化底蕴,只要有一个足够庞大的企业来进行系统的整合,再加以标准化的管理,他相信这个品牌想不强大都不可能了。
想到这里,他很严肃的用笔,在快餐两字的旁边写下了“食为先”三个字。这是他刚想到的名字,也是后世在庆安一个在餐饮业里很响亮的名字,他不介意自己先剽窃来打天下。
脑子里又反复的梳理了一下刚才那些能实现的和不能实现的想法,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嗯,就这样,应该可以了。”
将目光投向旁边的格子,“股票”这个关键性的词汇,让他不禁想起另外各个人们更加熟悉的字眼:1997、香港、回归、金融风暴、索罗斯、泰铢、东南亚。。。
此时,他再次将目光移到旁边的快餐上,用笔在两者之间画了一道连接线。他心里清楚,要想实现自己的餐饮商业帝国,资金是其中归关键的问题。虽说这一词汇不是企业管理最关键的项目,可有句老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块实现自己梦想里最重要的拼图,他必须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也就有了“股票”的地位。虽然他不是很熟悉这个领域,也不太会操作,但后市的股票市场那是门庭若市,几家欢喜家愁的场景。在2002年左右,赵志远自己也没能幸免的加入到庞大的股票大军中,还被狠狠的套在里面。直到2008年奥运的来临,长达两年的牛市才让他从中解脱。不过那几年还是让他长了不少的知识,虽说比不得杨百万那种神级散户,可比那些没头苍蝇一样的菜鸟要强一些。
赵志远清楚股票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他唯一在短期内可以累积庞大资金的选项。记忆的大门再次被他撬动了一个缝隙,几段记忆碎片飘出。。。
刚要抬手在股票下面写上几个关键词,就听到有人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