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打下辽东城,各项设施准备完善,朝廷的百万大军进驻辽东。
李洪基自然是要到杨凡的大营里去嘉奖那些有功的将士。
邵渝方,方千里,郭崇安等军官带领着士兵们整齐的站在下面,他们个个抬首挺胸,威风凛凛的站在下面齐声向李洪基高呼“万岁”。
李洪基笑容满面的看着这些将领,高声的说道:“你们都是我大唐最勇猛的战士!”李洪基不由得夸赞道。
李洪基边看边点头,此次远征更是信心十足。
“好了,你们都解散吧,不用这么拘礼。”李洪基笑着说道。
只见底下的将士们一动不动的直挺挺的站在那里,谁也没动。
李洪基脸色微变,很快又恢复了笑容:“看来杨大将军的兵真是纪律鲜明,将不下令,兵不卸甲啊。你叫他们解散吧。”
旁边的高光远等人听出李洪基口里似有些不太高兴,杨凡也是一脸的尴尬,他连忙高声说道:“谢陛下!众将士听令:解散!”
底下的将士们高呼一声“万岁”就在各自的将领的带领下,有秩序回营,丝毫没有混乱。
李洪基也没了参观的兴趣,只是随意的看了看就回行宫了。
杨凡连夜起草奏章,第二天就递了上去,连同他的兵印。
“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朕还要爱卿替朕上阵杀敌呢,怎么就交出这先锋大印?”李洪基颇为惋惜的说道。
“陛下,此次攻下辽东城全仰仗陛下洪福,将士用力,臣只是因缘际会,臣不敢居功,后面还有更多的仗需要打,臣恐怕难当此重任。”
“爱卿何必谦虚。朕一向很器重你,爱卿就不要在推辞了。”李洪基挽留道。
“陛下,臣当为马前卒,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厚爱,然则,臣近日旧患复发,每日头疼欲裂,实在是力不从心,恐耽误陛下大计。”说着,杨凡还咳嗦了几声,仿佛真的身体虚弱。
旁边的吴文元站起身来,也帮着说道:“本来杨将军确实是不二人选,但是杨将军此番是旧患复发,确实应该好生修养。”吴文元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陛下,不如就准了杨将军的奏,就让杨将军跟在微臣左右,正好臣身边也需要多几个像杨将军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
高光远也附议,说道:“有杨将军参与一起谋划,必定事半功倍,臣也赞成吴相的安排,请陛下准奏。
李洪基假意为难了一番,说道:“那就准卿奏,杨凡留下听用吧。”其实,李洪基又何尝想让杨凡增加谈判的筹码呢?
随着作战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大军陆陆续续向渤海国深处进发,大军的目标直指渤海国都城平壤。
大军从四月出发,一路往渤海的都城平壤进发,很是奇怪的是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多城池都已经被一把大火给烧光了,唐军不得不一路扎营,有时不得已还要修复这些被损毁的城池,以便唐军的驻扎,更奇怪的是一路上一个渤海人都没有遇到,仿佛从来就没有过一样,显然,渤海人是准备坚壁清野了,或者说准备在某一座坚城孤注一掷,举国之力与大唐一战。
尽管如此,唐军前进的还是很小心,不断的把斥候的活动范围扩大,以期寻找渤海人的主力一战,但连续过了几个月了,依然不见渤海人的踪影。
随着大军的深入,时间进入盛夏,随着雨季的到来,百万大军的行进速度更是缓慢,道路泞泥,造成后勤也很吃力,所以有时大军不得不降慢速度去等待后续粮草的到来,所幸大唐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国力昌盛,而且是举国动员,准备充足,倒也能支持百万大军所需。
“他奶奶的,这帮****的渤海人跑哪里去了?难不成消失了不成。”张胜边行军边骂着。自从杨凡退出前线后,张胜的部队就编为先锋军,他本想着能跟渤海人大战一场,建功立业,谁知道自从大军从辽东出发后,就再也遇不到一点像样的抵抗了,偶尔遇到的也是来不及退走的渤海人,还都是些老弱妇孺,这叫张胜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杨凡把这么好的立功机会让了出来,怎么偏偏到了老子就连个鸟都碰不到了?”张胜不住的咒骂道。
“想必是渤海人听得将军的威名,吓的早就躲起来了吧。”手下的小校拍他马屁。
“放屁,老子又没跟渤海人打过仗,他们怎么会知道老子的?”张胜扯着他那破锣般的嗓子骂道,他的心情实在是糟透了。
据一路上他们抓到的那些渤海人所言,自从辽东城被攻陷之后,渤海国就发动紧急******,将所有的军队百姓都撤到平壤城,并在走之前放一把火,把能烧的都烧掉了,一草一木一点粮食都没留下来,看来渤海人是铁了心要坚壁清野了。
“将军,前面就是鸭绿江了!”小校报告道。
“嗯,过河吧。”张胜无精打采的说道。
“将军,江面上所有的桥都被破坏了。”小校又跑来汇报。
“混账东西,没有桥那就搭桥,这点破事不要来烦老子!”张胜咒骂道,张胜一路上尽当建筑工了,没路了修路,桥毁了修桥,整个先锋大军变成了杂役兵他能不气恼吗?他都实在记不清一路上到底修了多少桥,铺了多少路了……
李洪基的行营内,李洪基坐在舒服宽大的龙椅上,斜靠在椅背上听着底下众臣们的议论。
“从前方传来的诋报看,渤海人是铁了心要死守平壤城了。”吴文元说道。
“嗯,吴相所言极是,渤海人坚壁清野,无非是想拉长我们的后勤线,等待大军粮草不济,主动退兵。”高光远说道。
“哼,渤海人想的倒挺好的,殊不知我大唐国力昌盛,粮草充足,百万大军的粮草供应丝毫不成问题。”吴文元说道。
“嗯,只要后方稳定,粮草源源不断,我大军坚持一年都不成问题。”高光远紧接着又说道:“不过要严防渤海人偷袭我大军的粮道。”
“嗯,我已命石敬忠加强护卫,以防偷袭。”吴文元点点头说道。
自从交出先锋的符印之后,杨凡就一直跟着吴文元他们参与谋划,只是他现在变得很是低调,从头到尾只是听,只是看,却很少发表意见,就像这样的君前议事,他始终不发一言,就好像从来都不关他的事一样,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
这时,只见李洪基坐起身,说道:“既如此,传令各军,加快行军,一举攻破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