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数万年的种族战争,造就了大唐国崇尚武学的民风,虽然人族最大的威胁魔族已经在五千年前被紫语女神一举歼灭,可是人族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兽族,所以尚武民风至今有增无减。
万安城,大唐国的京畿之地,也是天下武学胜地。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清晨,薄雾初敛,城南八十里拥有万亩枫林的恒山,炫红如火的万亩枫叶,将恒山渲染得宛如天外仙境。
山门下聚集着数千负剑而立的青少年,不管是身穿绫罗绸缎手持名贵宝剑的富家子,还是身着粗麻布衣拎把廉价铁剑的寒门子弟,一个个都是一副忐忑不安而又紧张兮兮的样子。
不能怪他们不懂得欣赏这万亩红叶的美景,因为这里是大唐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四大宗派之一太和剑宗的圣地。
每年金秋开考时节,全国各地报考太和剑宗的学子不下十万,他们都是过通各地州郡官办武协数次考核千里挑一的优秀人才。
然而,这十万学子当中,有一个月的考期中,能顺利通过太和剑宗考核的少之又少,最多的一年也不过三十人,那还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近几十年,基本都在十到二十人左右,淘汰率有多高,可想而知。
能入得太和剑宗修行,对于修习剑道一途的人来说,那就是至高无尚的荣耀,将来必定能成为剑道大家,或者是驰骋疆场率兵杀敌的神武将军。
今天是太和剑宗开考招生的第一天,这些最先赶到的一批学子,一个个都揣着武协推荐书正等待命运的宣判。
山门左侧的一块大青石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穿着满是补丁的粗麻布衣,肩上背着瘪瘪的褡裢,脚上穿着双草鞋,衣衫虽然旧,而浆洗得却非常清爽干净,整个人也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此刻,少年正两手空空地斜靠在大青石上,懒洋洋地望着朝阳,神情极其平和,有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气息。
这个少年一出现就成了众人侧目的焦点,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衣着,也不是在打探他那陈旧的褡裢里装着什么,而是在猜测这小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这里可是太和剑宗,你两手空空地来是什么意思?
没错,他是这些人当中,唯一没有剑的人。
当第一缕明媚的阳光洒落到山门上,太和剑宗的三位主考官相继在问剑池前落座,示意那三十名分列两旁准备维持秩序的年轻弟子,可以开门放考了。
随着吱吱呀呀的轻响,山门洞开,进门十丈远,莲花台上有一处清泉,泉口大如水桶,泉水清幽,深不见底。
虽然是一眼泉水,可是泉口石碑上却刻着“问剑池”三个字,这便是每年十万剑道学子的“鬼门关”。
过了这一关,便是前途无量的通天大道。
过不了,便注定此生再难攀登剑道巅峰。
终于正式开始考核了,那些早早便在门前等候的学子们,一个个却徘徊不前,甚至临阵退缩悄悄移到队伍后面。
斜靠青石的无剑少年并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淡然地打量着门前那些犹豫不前的人,心里觉得好笑。
“我先来!”一个身材健壮的锦衣少年,提着大唐国知名造剑局出品的一柄上好青蛇剑,昂首阔步地第一个走向莲花台。
有人敢打头阵,后面的也就跟着蜂拥而入。
锦衣少年向三位主考官和两位负责记录卷宗的助考官施礼过后,把武协推荐信恭敬地递给助考官作登记,然后便信心满满地走到问剑池前,深吸一口气,使出全力,一剑刺入问剑池。
雄浑剑气,激起泉水数丈高。
然而,无论是那三位神情严肃的主考官,还是两位温和慈祥的助考官,都颇为惋惜地摇了摇头。
“未通过,下一个。”不等主考官下定论,助考官便自作主张地把这一结果记录在案,喊一下人前来问剑。
锦衣少年右手握剑,站在问剑池前呆了半晌,脸色惨白,木然地走下莲花台。
锦衣少年的失败,再一次打击了众人的信心,助考官连喊了两遍,都没有人敢第二个问剑。
“下一个。”
助考官非常同情地望着这些茫然而又紧张的学子,喊了第三遍。
“前面的,你们要是不敢上台的话,麻烦给我让个道。”
人群中央,一个衣着光鲜,一身紫裙的美丽少女,抱着一柄紫苏剑,是仿紫语女神所用紫魂神剑而造,品质精良,千金难求,是贵族千金的最爱。
众人听后,迅速让开一条道,紫裙少女柳眉弯弯,笑得像一朵花儿似的,脚步轻盈地穿过众人走到莲花台上。
“各位前辈,师叔师伯,我姓柳,单名一个莺字,因为昨天在万安城里贪玩,把武协推荐书给弄丢了,你看我不远万里来到恒山,就让我试一剑吧,反正其他人也不急着来问剑。”紫裙少女眉开眼笑,嘴巴抹了蜜似的向三位主考官求情道。
三位主考官听了,不约而同地摇摇头,坚定地一致拒绝了紫裙少女的请求。
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坏,否则有此先例,往后各地习剑之人全都找个借口绕过各地武协的初步筛选,恐怕每年前来恒山问剑的学子就不止十万了,上百万都有可能。
紫裙少女早就料到了会是这个结果,她趁着主考官们还在摇头否定之际,迅速纵身一跃上了莲花台,稳稳地站在问剑池前,剑已出鞘,眼看就要一剑入池。
有两位主考官本已经要出手阻拦,以他们的修为,根本就不可能让那少女登上莲花台。
但是,坐在正中间那位最年长的老者,悄悄拦下了他们,老者其实早就认出了这少女是谁,只是没有揭穿她而已。
紫裙少女一剑入水,轻灵随意,没有多么的气势磅礴,剑入泉水之后,那泉水并没有激荡出多高的水花,相反,水面出奇的平静,哪怕剑身入水之后,水面也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就有台下众学子们有人惊叹,有人疑惑的时候,有袅袅清音自泉中传出,悠扬响亮,传遍整个考场,所有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老者淡然一笑,当场拍板道:“过了。”
“耶!谢谢各位师叔师伯!呵呵。”紫裙少女兴奋欢呼,下台前还不忘向其他学子传受心得,“问剑,讲究的不止是实力,更重要的是悟性和灵性,祝你们好运,”
台下响起一起热烈的掌声。
紫裙少女开了个好头儿,接下来跃跃欲试的人就多了,考核进行的速度快了很多。
然而,从清早开门放考,至夕阳半遮山,第一天的考核临近结束时,除了那紫裙少女,再也没有第二个能让问剑池发出悦耳清音的学子,有些还没排到的人,已经开始啃着干粮下山,准备明天再过来碰碰运气。
今天的最后一位,是那个一整天都倚在山门处的无剑少年。
“叫什么名字?”助考官习惯性地问道。
“王笑。”
“推荐书呢?”
“没有。”
“你的剑呢?”
“我没有剑,也没练过剑。”
王笑此语一出,众人皆笑。
“原来这小子是个傻子,怪不得一天整都靠在那儿没动。”
排在王笑身后的一位孤傲少年,肆无忌惮地望着王笑起哄道。
他这句话,又惹得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王笑淡定地回头看了那孤傲少年一眼,然后转头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小巧而又陈旧的黄花梨木盒,小心翼翼地打开,双手捧着向三位主考官展示。
三位主考官看后,立刻齐刷刷地起立,对王笑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