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了那么大的辛苦去努力成为朋友,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句,“请问你是谁?”
换做任何人,也会感到不甘心。
不甘心,的确是不甘心,明明已经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明明已经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可是每当一周过去后,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清零,少女对于少年的记忆将会消失的一干二净。
这一刻,少年迷茫了,他不知道和少女交朋友到底有何意义,每一次的努力当一个星期后都会化为泡影,他所做的这一切最终有什么用呢?
可是当少年看到少女那淡淡的,疏远的眼神的时候,他又突然明白了什么,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在当初和少女搭话,为什么想要和少女做朋友。
一直以来,少女都是孤独一个人,她害怕忘记自己的朋友,害怕自己的朋友收到伤害,正因如此,她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当初的少年,就是因为看到了少女孤独的眼神,才会说出那句,“请和我做朋友吧。”
隐约间,少年仿佛看到了当初少女听到他的请求后意外又带着惊喜的表情,还有那句,“虽然我很开心,但是抱歉不能答应你!”
没错!少年只想让少女开心,想让她多交一个朋友,不管这种开心是一辈子的,还是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只要能让少年看到少女开心的笑容,那就足够了。
所以在这一刻,少年在心里暗暗做了一个决定,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不管多少次,不管多长时间,他都会说出那句话。
“请你和我做朋友吧!”
——《一周的朋友》。
对于程翰来说,这个所谓的什么知识竞赛的东西,唯一的作用就是成功剥夺了自己活动课休息的时间,他并不觉得这一类的比赛能够让自己出人头地什么,也不觉得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们有多么的牛叉,别的不敢说,至少现在程翰自己的月工资就不见得会比那些所谓的教授们低,甚至还会高出不少。
在程翰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写小说,最终成绩的判定,还是要在能够获得的实际金钱利益方面作为参考的。
你一个超级学霸,念了十几年书,什么博士硕士研究生,跑出来给别人的私企当技术顾问,每年拿的死工资。
而人家可能高中都没毕业,下海经商赚的彭满钵满,开一个公司专门雇博士打工。
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差距了。
对于程翰来说,学习只是一块质量不错的敲门砖,它可以帮助你成功的撬开一扇很棒的大门。可是更多的时候,打开大门更好的方法,是用钥匙。
或许这种观点放在别人眼中完全就是谬论,但是至少程翰自己是这样想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不喜欢学习的最大原因,与其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无聊乏味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学业上,为什么不多动动脑子,想些更加简单高效的点子呢?
当然了,换一种角度来看,程翰这种观点可能就是他自己为了能够堂而皇之的偷懒所找的借口。
不管怎么说,这个知识竞赛程翰是必须参加的,他在私底下曾经和他的班主任张雯谈过,也透露过自己不想参加知识竞赛的想法,但是他的要求被张雯直接拒绝了。
想想也是,这可是张雯第一次带队参加如此高端的竞赛,自然是想要拿到一个好成绩,对于月岚高中来说,冠军才是好的成绩。
王大炮作为高一的年纪第一,学习能力自然不言而喻,如果放弃这样一个主力大将,张雯肯定会后悔莫及。所以她怎么可能放过程翰?
在拒绝了程翰之后,张雯甚至打通了程翰父母的电话,说明了参加知识竞赛的事情,程翰的父母一听有各种学术界的专家教授都来参加,自然是满心欢喜的赞成程翰参加了。
这一样一来,几乎是众叛亲离的程翰,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事实。
“算了,大不了就和之前想的一样,一直打酱油就OK了。”
既来之则安之,程翰的心理素质一向很好。反正只要打酱油,也不会太过麻烦,因为能够上场参加正式比赛的人选只有5个,其他3个人都会是替补,程翰只要一直打酱油,那十有八九会是替补人选,对于替补,老师的要求肯定会小一些轻松一些。
不知不觉间,《一周的朋友》就完结了。
这有些出乎程翰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本来按照动漫《一周的朋友》来讲,是应该能写出大概十万字左右的文章的,不过程翰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做出了一定的删改,也使得文章长度缩水了一部分,最终下来的字数大概只有八万字左右,在周刊致青春上刊登,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结了。
原著的《一周的朋友》虽然前面很温馨,很温暖,但是后面却略微的有些虐心,虽然最后的大结局依旧是美满的,但是程翰个人确认为,这部分虐心的剧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观众们只要能看到男主角和女主角能快乐的在一起做朋友,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女主角究竟是为什么失忆,她的失忆到底能不能恢复,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有男主角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他,这真的就足够了。
《一周的朋友》从一个不算太平淡的开场,到一个平平淡淡的温馨的结局,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任何人看了都不免会欲罢不能。在致青春杂志上自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作为在学校读书的青少年学生们,最爱的,自然是这种不离不弃浪漫到死的剧情了。治愈神作这样的名头自然而然的加冕到了《一周的朋友》。
现在的杂志文章,大部分都以校园青春爱情类型为主,但是大部分的文章,也都是那种琼瑶式的,纠结过去的文章,像《一周的朋友》这样小清新的治愈文章自然大受欢迎。
很多人都好奇《一周的朋友》的作者到底是谁,在致青春的官方**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号称述梦的粉丝的读者,开始不断地询问致青春述梦接下来是否还会在致青春刊登文章。
如此高人气的情况立马引起了致青春杂志社的高度重视。
张雪一开始就知道《一周的朋友》这篇文章肯定会受欢迎,可是却没想到在青少年当中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响,按照这种态势来看,只要这个叫做述梦的作家继续写几篇和《一周的朋友》类似的文章,恐怕用不了多久,人气追上那几个致青春的专栏作家也不是不可能的。
突然就能多一个专栏级别的作家,即便是位居高位的张雪,也免不了开心万分,毕竟致青春杂志虽然现在是全国最大的青春杂志社,但是也有不少杂志有能力向他们的地位发起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收拢像述梦这样的更多的优秀作家资源。
当然她也知道,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述梦的文章继续受欢迎的前提下。
于是她立马给述梦的责任编辑冯梁打了一个电话。
“小梁,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久之后,冯梁愁眉苦脸的走了进来。
“恭喜了,小梁。”张雪笑呵呵的说道:“这回你应该满意了吧?手底下多了述梦这么厉害的一个作家,说不定以后你就是专栏作家的责任编辑了。”
“哎,头,别提了,正烦着呢。”冯梁苦着脸摇摇头。
“烦着呢?”张雪愣了一下,不明所以,“《一周的朋友》刚刚完结,在杂志反响当中有着非常高的人气,甚至在最近致青春杂志最佳文章投票当中有隐隐有超过那些知名专栏作家作品的趋势,你烦什么?”
“我烦的就是这个。”冯梁揪了揪头发,显得更纠结了。“我就不明白了,《一周的朋友》那么受欢迎,为什么他不乘胜追击继续延续风格写下去,转什么型啊?”
“转型?”听到冯梁的话,张雪更加莫名其妙了,“小梁,到底怎么回事,你给我仔细的说一下。”
“头您稍微等一下。”冯梁说着,小跑出了张雪的办公室,没一会又跑了回来,将一叠纸抵在张雪桌子上,“看看吧,这是述梦最近发给我的新小说。”
“这么快新小说已经出炉了?”张雪以外的拿过这叠纸,发现纸上大大写着书名。“《夏目友人帐》?”
“你说说,他是不是想不开?”冯梁苦着脸,“到底是个高中生,没什么经验,《一周的朋友》人气那么高,随便一个有经验的作家,都会想着借势,使下一本小说获得一些前作的人气,可这个述梦,竟然写了一本和《一周的朋友》完全不想干甚至是题材都完全不同的作品,观众们会喜欢?”
述梦是一个高中生,这一点冯梁回来之后张雪就听说了,当时她还觉得挺诧异,不过想着自古英雄出少年,谁说高中生就不能些小说了?
现在听说这个高中生竟然写了一本和《一周的朋友》完全不相干的小说,张雪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这到底会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呢?
带着一丝好奇,张雪打开了《夏目友人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