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东大门,便是长安街。
关于这条街,正史里所记的不过寥寥数语。
县志里有载:“汉时,有一羊肠小道,蜿蜒而去,曲直而来,过午乌云蔽天,时有寐兽行过,故鲜有人行,日渐荒废。”
汉朝至今约有两千余年,于长安街的印象也不过那短短一句,而其中变迁,诸多事迹,千言万语,文章百千,尚难以道清其中曲折,何况区区二十来字。文人于此,实在吝啬得很。长安街的前世今生,便随之笔墨稀少而淹没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多少人和事,鲜为人所知。
正史所记不过只言片语,惜字如金,而素来直言描绘的野史,对这一条街的记叙也不过是“长安”二字颇具传奇的来历。其是这般记载长安街的由来。据说,唐时,李世民从推背图窥得了天机,知道后世子孙守不住先人传下的大好河山,虽懂得阴盛阳衰,否极泰来,一个朝代难以千秋万载而不灭,只是心里却总有那么一丝不甘,便命人前往昆仑寻找神木来筑造城门,以保长安城无虑。他想,即便保不住江山,能保一城也就知足了。后来,寻找神木的队伍一走多年,了无音讯,等到将神木运了回来,已换了几代人,唐朝也早就亡国了。唐朝遗老遗少们,还念着旧朝旧主的情分,便带着神木辗转各地,在寻得一处地方后,总算将这神木造成了城门,给立了起来,经年不倒。
这座城门,便是有名的东大门。东大门上的弧形墙顶刻画着威武雄厚的“长安”二字,寓意长安城仍未被攻破,唐朝未亡,还存有一城。历史发展是顺应潮流的,再怎么臆测,国破始终难圆,长安城也不过余留了东大门后的一条长安街,权当作念想。
长安街的来历,在野史里便是这般记载的。
而这份野史,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豆腐札记。咋一看,以为是做豆腐的做法,实则是鱼目混珠,其中记叙的,正是汉朝至今的诸多事迹。这些札记,是我的祖辈历代积累下来的,他们中有的人好游名山江河,游历时记下了当地流水走势,气运布局,有的人交友广阔,结识了不少奇人,历经诸多怪事,随之记载下来,还有人蛰居一地,为当地人授业解惑,探索当地名俗习气,记载当地起源等诸多历史事迹。其中涵盖之广,涉及之深,实在令我赞叹不已。
闲来无事时,我便在店铺里抽出一本札记,冲上一壶茶,而后躺在摇椅里,颇有些懒散的随意浏览着。札记从汉时便有,那时所用还是竹简,而且有些记叙甚至用了些难以破译的古文字,这不禁令我感到好奇,想来里面兴许记载的是一些不想为人所知的秘密。一度我耗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古文字,费尽心思的想要破解竹简中的奥秘,可惜碍于半吊子的水平,始终不得其解。有几次,我耐不住想要将札记拿出去找些专家学者帮忙破译一下,犹豫半天,还是悻悻的把札记放回原位。
并非我为人自私,而是我家的祖训有且只有一条:不得外传豆腐札记。更重要的是,我的老父亲临终时,千叮万嘱的不是他的存折有几个零,而是警告我不能把札记拿出去,因为这事关一个大秘密。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秘密呢?这是我后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是当时我倒不怎么在意,也就没问,我家老头子也不说就走了,估计他是想说的,只是没机会说就咽气了,按他的性格,非憋屈死了。
再后来,办完了老头子的丧事,我一看他的存折,好家伙,全是零,难怪死也不提存折的事。好在我们家在长安街还有一家铺子,卖的是臭豆腐,我也就继承祖业,栖居在长安街里。这家铺子是我的祖辈传下来的,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代一代,每代人都是卖臭豆腐,算千年老字号了。虽是老字号,倒不常开,而且每任老板都是上了年纪的,唯独我是例外,成了这铺子上千年以来独一份的年轻力壮小伙子。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家族的人,无一例外在年轻时都跑到外边去四处游历,不游历的也在别处谋生,到老了才回到长安街的铺子里,一边卖豆腐,一边撰写整理札记。
我家老头子也是这样,年轻时到外边跑世界,老了才回来落地生根。虽然说老,其实也才五十来岁,得了癌症才过世。从札记里我知道,老头子算是我们家族最短命的人,其他人好歹都活到八十好几了。也因为这样,老头子还没来得及督促我这后辈出去闯荡世界,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就去拜见阎王爷了,我呢,正好不用走前人的路,心安理得的每天打理铺子里的小生意。
臭豆腐这玩意,在现代被玩坏了,黑心小贩做的那些,掺杂了诸多工业原料,实在是玷污了臭豆腐的名头。真正的臭豆腐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清朝时还被当作御膳小菜送往宫廷,深得慈禧的喜爱,被赐名“御青方”。这年头会做的少,而且宣传不够位,加上很多人闻其味掩其鼻躲着走,真正爱吃的人不是特别多,我的生意一直普普通通,勉强能过活。如此,我每天便有大把时间来看这些家族札记。
祖辈留下的札记,记叙了他们一生的事迹,见闻,以及一些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事情。其中涉及玄学,风水等诸多玄之又玄的学科,也有些历史事迹,江湖秘事,不乏怪人鬼事,有些读来颇为深奥不解,又些却仿若传奇故事般,看起来如行云流水,令人爱不释手。
近来,我便被一卷札记里所讲的事给深深吸引,欲罢不能。
其中记叙了一件颇为诡异的事。
某日,镇上的一对兄弟大牛与二牛生意败落,便前去大佛寺烧香拜佛,请佛祖指点迷津。寺院住持听闻兄弟俩的苦恼,请他们入禅房,准备为他们讲禅解惑。一炷香过后,住持突然发了疯,上前撕咬大牛,二牛见状忙过去拉扯,谁知住持力大无穷,活活将大牛咬死,而后转身扑向二牛。
二牛一惊,忙踹出一脚,将住持踢开,随手拿了副烛台,狠狠往住持头上砸去,几下过后,住持便没了气息。二牛待喘了几口气,发觉大哥已死,于是抱着大牛的尸体痛哭流涕,悲伤过后,才跑去报官。
待到衙差过来,却发现住持尚且活生生的,禅房内一切安好,也不见大牛尸首,故将急急来报官的二牛训斥一顿,方才离去。
二牛见住持完好无损,仍旧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心下疑惑,也有些害怕,顾不得其他,赶紧回家去。头七那夜,大牛回来报梦,哭诉死得冤枉,嘱咐二牛去长安街寻那闻名十里八乡的道长来帮忙。
次日,二牛便备了礼物去寻那道长,讲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道长一听,皱眉半响,决定往那寺院走一趟。到得大佛寺,见了住持,又进了那间禅房,问得一番,住持辩解自己出家人不可能杀生。
道长也觉奇怪,观那住持面相,确是慈悲相,这种面相的人断不可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再看仔细,也不曾有冤魂上身,害人索命的迹象,然而大牛确实死在此地,他的亡魂仍徘徊在附近,留有一丝怨气,实在古怪得很。
不觉已近黄昏,天色渐暗,苦思不得其解,道长只好先告辞回去。
本以为这事不算太糟,只是需耗费点心力,谁知后来又发生几件事,令得道长措手不及,差点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