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薄音图博士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对特古斯说:“你仔细看看那是什么?是人的头盖骨!”
特古斯手中的碗状物啪的一声掉到了炕上。我的心里也是一寒,急忙放下了手里的碗状物。幸亏特古斯已经坐在了炕上,要是站在当地,那碗状物掉到了地上,非摔坏了不可!特古斯急速将身体撤向后面,再不敢接触被薄音图博士称作头盖骨的东西了。
我豁然开朗,嘴里不由得飞出来两个字:“冒顿!”
薄音图博士颔首,马无尘教授点头。
怪不得石棺中有那么多的人发,有那么多人为他殉葬,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抓起了那把小刀,情不自禁地说:“这把刀一定就是冒顿心爱的径路刀了。”
薄音图博士的目光里闪动着兴奋,说:“绝对不会错。”
我终于明白了薄音图博士为什么一直心情沉重一言不发,原来他是在极力抑制着内心的激动:无意间,我们竟然与冒顿亲近了。
匈奴有剺面、割发的葬俗,自己尊重的人死后,在送葬的时候,送葬人要将自己的脸割破,将血滴在死者的脸上,再剪下一绺头发放在死者身上,以示自己永远都在死者身边。这也是冒顿定出的规矩,以结束远古流传下来的残忍的殉葬习俗。冒顿的棺中有那么多的头发,当年下葬时的壮观场面可见一斑。而当年洒在棺中的鲜血,随着岁月流失,已经蒸发干净。冒顿曾经将月氏国国王的头盖骨做成饮具,将东胡大人的头盖骨做成尿壶,那把径路刀是他母亲留给他的惟一遗物,他终生不离身上,死后将这三件东西带入墓中,都是可能的。
薄音图博士说:“我不解的是他的丧葬方式。打开墓门以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座汉墓,那墓室的样子与汉墓十分相似,却没有棺木,简单用石块砌成了棺状,很像石板墓。看到棺内有那么多人发,我已确认是一座匈奴单于墓。待发现第一个碗状物,我便怀疑是冒顿的墓葬了。等到径路刀和第二个碗状物拿出以后,冒顿墓已确凿无疑了。”
马无尘教授说:“冒顿时期,匈奴与汉朝频繁接触,汉朝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被匈奴人接受,逐步学习汉人的丧葬方式也是可能的。按你的描述,这是一座标准的汉匈结合的墓葬。”
这时,特古斯的母亲端上了晚餐,是昨天吃剩的手把肉,特古斯也为酒杯注满了酒。我们早已经饥肠辘辘,好一阵猛吃猛喝,连我这个不甚酒力的人也觉得酒香,竟然连着喝下去几杯。
不善言辞的特古斯的父亲突然问:“你们说的那个冒顿,他是什么人呀,你们好像都很敬佩他。”
薄音图博士放下了手里的肉,说:“在我们草原上曾经生活过匈奴人,冒顿是匈奴空前绝后的首领,是他将匈奴帝国推向了辉煌。”
马无尘教授插嘴说:“匈奴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帝国,匈奴大帝国也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现在的史学界简单地将匈奴视为一个民族,这是不正确的。小林最近对这一主题写过一篇论文,还是让小林给你们讲讲吧。”
马无尘教授将话头推给了我,我也不便推辞,只得解释说:“是这样,现在的史学界将民族与政权混淆了,简单地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政权符号视为民族本身了。中原民族因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共同符号——汉族,所以,史学界便将政权更迭视为汉族内部的改朝换代。其实,汉族也是由多民族的不断融合形成的。因为在草原上生存的游牧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并没能形成一个共同的民族符号,所以,史学界对草原上的政权更迭理解成了民族的兴亡,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草原上的每一次政权更迭,都是一次民族融合,他们语言相近,生活习俗相似,怎么能说他们不是一个民族呢?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很少的几句匈奴语,就全能能用现代蒙古语解释清楚。比如冒顿不就是蒙古语大树的意思吗?冒顿的父亲叫头曼,不就是蒙古语一万两万的万吗?”
没想到我的话竟然引起了薄音图博士的重视,大睁了眼睛,将两只油手一拍,说:“对呀,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简单地说,东胡系列的鲜卑、乌桓、契丹、库莫奚、蒙古,本来就是一个民族嘛,应该统称这些民族为东胡族才对。就拿我们蒙古族来说吧,也是融合了契丹、回鹘、突厥、满、汉等众多民族才最后形成的。成吉思汗起兵的时候,才有几个蒙古人呀。”
特古斯的父亲显然对我们的话题不感兴趣,问我:“你们刚才说的那位冒顿,是他厉害还是成吉思汗厉害?”
这个关公战秦琼似的问题,我真不知如何回答才是。马无尘教授替我解围说:“他们都是草原民族伟大的首领。等有时间,让小林给你们详细讲一下冒顿吧。今天都累了,还是早点休息吧。”
有酒的作用,也是身体真的累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近午。我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好自在!
马无尘教授早已起床,正在仔细观赏冒顿的径路刀,看我醒了,笑了笑说:“起床吃早饭吧,我们都已经吃过了,看你睡的香甜,天又下着雨,就没喊你。”
哎呀,失礼!我急忙翻身起床,果然见窗外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雨。
在特古斯父亲的房里吃了早饭,我正要起身到马无尘教授那里去,特古斯说:“今天下雨,给我们讲讲冒顿吧?”特古斯的父亲也用期待的目光瞧着我,我就不好意思拒绝他们的求知欲望了。特古斯的母亲又给我的碗里续了奶茶。我吸溜了一口香喷喷的奶茶,开始凭我所知给他们讲了。
冒顿是匈奴大单于头曼的儿子。
匈奴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强大了,可惜的是,中国的史籍中并没有记录下匈奴的政权形式是头领的名号。第一次走入我们视线的匈奴首领便是冒顿的父亲头曼单于。原来,匈奴人平时以家庭为单位在一定的范围内游牧,遇有战事便全民皆兵,平时仅有很少的常备部队供单于驱使,主要功能是守卫王庭龙城,兼有警察、信使的作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相信了“********也”的谶语,认定“胡”便是大秦国的北邻匈奴,于是,趁匈奴人不备,派大将蒙恬突然攻击匈奴的右翼。身在匈奴王庭龙城的头曼单于得到飞报后,勃然大怒,紧急下令集结大军。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全靠人马传递,待集结成功,已是一年以后的事了。头曼单于雄心勃勃,御驾亲征去收复失地。但不幸的是,随军出征的妻子却由于偶染风寒加之军旅劳顿,不治而亡。头曼单于和妻子的感情极深,他将妻子的死因归罪到大秦的入侵上,悲愤之下,身先士卒,一举越过了阴山,尽毁秦始皇在匈奴国土上新筑的四十四座兵城,收回了实地。
回到龙城后,头曼单于思妻心切,愈加疼爱儿子冒顿,并将冒顿确定为惟一的单于继承人。
冒顿的少年时期是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不幸的是,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头曼单于便看上了年轻貌美的漂亮女子赫连哈尔巴拉,将一个男人对异性的爱全部给了赫连哈尔巴拉。赫连哈尔巴拉在给头曼生了一个小公子后,被头曼单于确定为阏氏(就是皇后的意思)。渐渐的,头曼单于不再答理冒顿了,有时还看他不顺眼,用巴掌扇他。失去了母亲又失去父爱的冒顿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越来越孤僻。他的后妈赫连哈尔巴拉不但横挑鼻子竖挑眼地事事指责冒顿,还取笑他木讷,便称他冒顿。冒顿在匈奴语里是树木的意思。后来别人也跟着这样称呼,冒顿便成了他的名字。
由于失去了父爱又处处遭后妈的欺负,冒顿开始厌烦起龙城内的公子生活了。终于有一天,他带上母亲留给他的他最最心爱的径路刀,又带了一把长刀,背起弓箭,独自离开了龙城。
龙城外是广阔的草原,东去不足百里,便是莽莽的山林。冒顿整日游荡在草原和山林间,很快便喜欢上了狩猎,整日游戏在草原与森林之间。几年过去了,他不但已是身材魁梧的小伙子,而且练就了超人的臂力和超群的箭术。
有时冒顿也回龙城看看,而头曼单于却越加看冒顿不顺眼,有心另立小儿子为单于继承人,又担心小儿子年龄太小武功不济,将来会起内讧,一时举棋不定。
冒顿从不问朝政,也不在龙城常住,只有补充生活用品和箭镞时才回来,也没有人关心和问讯他的去向。他整天在草原上与动物作游戏,给动物设埋伏让动物中他的招,以一种动物的喜好将其吸引来,再让这种动物的天敌来降伏它,玩得不亦乐乎。寂寞与孤独也使他练就了忍耐与寡言,整天只在心里与自己对话。他身佩长刀,肩挎强弓,却很少将箭镞射向动物,他的武器是用来防身的,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射只鸟或野兔充饥。
一次,在森林里,冒顿无意间与一头黑熊相遇了。黑熊出现的太突然,连拉弓搭箭的时间都没给冒顿留出来,只能凭长刀与黑熊一搏了。他刚刚拔刀在手,黑熊已经冲了过来,一掌不但击飞了他手中的长刀,还将他击了一个跟头。冒顿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痛苦的大喊。
冒顿还没来得及爬起身,黑熊的攻势又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冒顿突然听到一声弓响,一支劲箭已经准确飞入黑熊的胸膛。黑熊轰然倒地,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了。冒顿趴起身来,茫然四顾,不知那一箭来自何方。四处静悄悄的,一如既往。冒顿捡起了被黑熊打飞的长刀,仍不知放箭人在哪里,便朗声喊道:“谁救了我?冒顿在此感谢啦!”
这时,冒顿身边的树干稍动,一个人从树上轻飘飘地落在冒顿的面前。冒顿急忙抱拳相谢,却听那人说道:“除了四方还有上下。在林子里寻食,连树都不会爬,不被黑熊吃了才怪!”说完,扬长而去。
冒顿抬头望了一眼参天的树冠,立即领悟到那人的指点,对着那人的背影大声喊道:“冒顿知晓,谢恩人指点!”那人已不知去向。
冒顿又有了新的乐趣:爬树。他先从碗口粗的小树练起,大半年时间,多粗的树爬起来都易如反掌了。冒顿还发现,练爬树竟然使自己的臂力大增,普通弓箭竟然被他扯断了好几张,只得不断更换更强的硬弓。
本来,冒顿最大的乐趣便是躲在暗处看动物们互相残杀,现在,躲在树上观察,既安全又看的真切,其乐无穷。
在冒顿看来,真正的狩猎不是猎人,而是那些食肉动物,它们神出鬼没,变幻无穷。起初,他认为会飞的动物最安全,后来发现恰恰相反。那些会飞的动物仗着自己能振翅蓝天,根本不将地上的爬行动物放在眼里,又贪吃,只要用食物作诱饵,那些飞禽很容易便上钩了。后来他又觉得虎豹狗熊野猪不好猎取,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他又发现,这些大型食肉动物更加蠢笨无比,它们凭着自己力大牙利,目空一切,最容易落入狩猎者的圈套。最后他发现,最难对付的恰恰是那些个头不大却机灵无比的狼和野猫,它们既有食草动物的机警和奔跑速度,又有食肉动物的勇猛和残忍,让他怎么也琢磨不透。狼有自己的团队,在狩猎中根据自然环境排兵布阵,从不固守常规,让冒顿领悟到了许多东西。而野猫则是游侠,神出鬼没,黑熊虎豹根本拿它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