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锋跟随释延年回少林寺的行程并不太顺利,火车开出一天多点,就遇到了麻烦。
“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因前方暴雨,多处路段已远超警戒水位,请各位乘客在下一站下车,静候通知或转乘其他交通工具。”
“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因前方暴雨……”
“大师,您看我们是转车,还是等一等?”
儿子第一次出远门,还是去那么远的地方,尽管有着邵成龙的保证,夏彪等人也早已盘过释延年的底细,两口子却终究是不放心。从出行方便考虑,最终还是决定派出夏德文陪伴夏林锋去少林。
相比有些忧虑疲惫的夏德文,沉稳寡言的师傅,第一次出远门的夏林锋根本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怯生,也不懂得什么思乡之情,就好像好容易出来放风的狼崽子一般,一路上撒着欢的玩,看什么都稀奇,可谓欢快无比。
“这洪水的事情,什么时间能停说不准,离少林也不远了,我们还是转车前去吧。”
释延年考虑了一下,和夏德文一商量,最终选择下车,去车站买汽车票。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决定有些仓促了,各地都有洪讯警报,各种交通工具都出现滞留或改道,汽车站人满为患,购票的队伍甚至排到了车站之外,可谓一票难求。
排在像蜗牛一样慢慢蠕动的队伍后面,三人一脸无奈的苦笑。
对于夏林锋两师徒来说,这似乎只是个小麻烦,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小麻烦这个词明显严重贬低了这次麻烦的程度,很快,他们就从车站的电视和广播里面发现了这个事实。
九八年的这场大洪水,远比所有人想象的可怕,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堪称国内罕见,同时,中国人民和军人,也展现出了让世界侧目的坚强和勇气。
“师傅,这些兵哥哥是干嘛去?要打仗了吗?”
排了足足三四个小时,夏林锋三人总算买到了长途汽车票,稍稍缓口气,出车站准备吃点东西,就见马路上出现了一排长龙一样的绿色车队,除了前面带路的几辆装甲车外,其余清一色东风大卡,上面坐满了身穿草绿色迷彩的军人。
赫然是部队的运兵车!
从小接受爷爷战争宣传的熏陶,几乎不用思考,夏林锋就将这画面与打仗联系在了一起。
释延年正准备回答,车站悬挂的电视上突然播出了一则新闻:“朱总理、温副总理到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视察防汛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慰问正在日夜奋战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并对长江防汛抗洪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确保长江大堤万无一失……”
随即,电视上紧跟着播出了一幅幅抗洪抢险官兵肩扛着沙袋,手挽着手,舍生忘死抗洪抢险的画面。
电视上的新闻,给了夏林锋最好的回答,是啊,是打仗,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一场人类与大自然最为惨烈的战争!
原本哄乱嘈杂的长途客运站,渐渐变得静默起来,绝大部分候车的人们停止了聊天和饮食,默默抬起头,目光聚集到了新闻之中。
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中,一个个身着橘红色救生衣,满脸泥浆,却屹立不倒的身影,所有人只觉一团火在胸中激荡。
这些人,是中华不倒的脊梁!
夏林锋仰着小小的头颅,将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心底,眼里放着别样的光彩。
“这才是真正的爷们!长大后,我也要去当兵!”
这时,细心的人们也才注意到,马路上那长龙一样的运兵车上,绝大多数战士携带的都不是枪械,而是铁铲和铁锹之类的工具。
这是即将开赴到抗洪抢险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
有些拥挤的马路上,车辆和人流默默的退到了一边,目送着军车队伍先行。
接下来的行程中,时不时还是有碰到部队运兵车,但由于长途汽车司机保持着通讯,有选择的绕行,避过了鸿讯区域,虽然晚了一些时间,夏林锋三人终究平安赶到了河南嵩山脚下。
千古名寺,中国佛教祖庭,嵩山少林寺!
和人们平日电视电影,以及生活中了解的不同,别看各种武术学校,或者少林学院吹的挺咋忽,好像有那么回事,但是少林寺真正的嫡系,几乎很少来自什么少林寺文武学校,塔沟文武学校之类的学院子弟。
诚然,这些武术学院,为少林寺的文化品牌,和推广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聘有少林武僧甚至高僧之类的专业人士前来授课解惑,甚至提拔人才,但是少林寺真正的武僧选拔队伍,其实非常狭窄而且传统。
这只队伍有个很老套的名字:嵩山少林寺武僧后备队,常驻少林后山。
和交钱就可以进的各种少林武术学校不同,武僧后备队是少林寺真正的根基所在,所以不但需要介绍人,而且需要进行考核。
身为释延年的弟子,又是少林俗家弟子邵成龙从小教育出来的,夏林锋可谓是根正苗红,身家清白。加上一身同年龄段中,很是不错的功夫,自然轻松的加入了少林寺武僧后备队。
释延年住的僧房有些偏僻,离别的师兄弟宿舍都有一点距离,整个房间极为简朴,仅一床一柜一蒲团,竟是连凳子都没有一把,实在让夏德文有些咋舌。
倒是墙上的一首诗让夏林锋父子二人多看了几眼。
农事泯诸相,
勤耕第一荣。
温饱既有得,
闲坐话无生。
夏林锋自是不知道这首诗的来处,只觉有点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夏德文却释延年海灯传人的缘故,知道这首诗是海灯法师所著《云居山讲楞严经》。
字迹飘逸中又自有端庄,也不知是海灯本人所著,还是后人临摹。
很快办好了入寺手续,夏德文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再三叮嘱,并留下了一堆物品后,放心的下山了。
至此,如夏彪所愿,夏林锋几乎与世隔绝的少林寺,开始了他在武僧后备队的习武生活。
尽管是自己的亲传弟子,但是释延年对夏林锋却一视同仁,除了武术上的指导,生活上却也并没有给夏林锋什么特别的优待。
除了每周抽一天去请教一下问题,夏林锋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后备队里和几十个师兄弟一起度过。
习武之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真正练武之人的苦楚,远超常人想象,特别是少林寺,像一般学生睡懒觉,赖床之类的词语,是绝不可见的。
每天早上六点钟就得起来做早课,然后在师兄的带领下,飞奔下山,接着跑回来,往返近五公里的晨练跑下来,已经是饿到前胸贴后背了,吃过早饭,再根据文化课和武术课的安排进行学习,一直到晚上十点熄灯睡觉。
夏林锋前几年每日早起练武的习惯,终于获得了回报。
和其余几个同屋的师兄弟比起来,夏林锋无疑幸运的多,至少很少挨戒尺和惩戒。
同寝室一位姓刘的师弟,估计家境比较好,寺里也有门路,不知道怎么混进来的,一手三脚猫功夫,结果三天不到,就被打的哭爹喊娘,手肿的萝卜一样,一周不到就被清除了出去。
少林寺可不能和一般学校比,这就没有什么不能体罚的条例,恰恰相反,所有武人都信奉棍棒里面出好人,挨戒尺和惩戒才是常态。
饶是这样,夏林锋也偶尔还是会被惩戒,对练中也偶尔会受伤。
入寺不到一个月,靠墙双手撑地倒立二十分钟的惩戒,以及各种跌打药酒的味道,夏林锋就已经习以为常了。
还好和真正的僧人不同,少林寺武僧后备队的成员,因为小孩和少年居多,是可以吃荤的,倒也没有耽误。
当然,据说真正的武僧团,就只能吃素,不能吃肉了,但是吃的素也和一般的素菜不一样,多是药膳,不然没有力气练武,缺少肌肉,也会没有攻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