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晚自修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来巡查,有这个权力的不外两种人,校领导和班主任。不知何时起,三中赋予这两种人外第三者这样的权力。他们便是三中的学生会。
在三中,学生会的权力就和主任相当,负责学校大部分事务。这样一来,校领导也轻松多了,在一起喝茶的时间也多了。
除了学生会这个最大的部门之外,三中里也存在很多部门、协会。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春雨文学社、文工团等等。这些部门都是高一高二的学生,高三的学生因为要为高考备战,所以不参与这些。
因为高三的成员退届的原因,这些部门都会从高一新生中招募新成员。
首先是学生会的来了。一个长得又高又帅的大男生,自称是学生会的会长。也真不愧是会长,很有魄力。旁边的副会长无论是相貌还是精神状态都差远了,怪不得只是个副的,副的始终是个副的,和正的永远差一大截。李晓寻是这么想的。
学生会这个三中最大的部门就好比武侠小说的丐帮,指的只是是势力。不是被逼无奈都不想去当乞丐,但很多人都想加入学生会。只是学生会录取名额也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加入,很多人都投了申请表,仿佛投到知名大企业的简历,石沉大海,一直没回应。
李晓寻对学生会完全没兴趣,原因只是不想盲目跟风,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虽然只是证明给自己看,从来都没跟谁提起过。
学生会之后是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虽然在三中的势力不如学生会,但是在外知名度是学生会所不能及也,还多次受到市里表彰。志愿者的工作当然就是做好事。平时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捡瓶子。在三中有这么一个传统,就是每个班里都有一个大袋子用来装各种可回收的饮料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志愿者协会的人来收这些瓶子,所得的钱会用于公益事业。
志愿者协会是证明自己高尚人格的好去处,李晓寻立马就投了申请表。不日便有回应,而不像学生会那样等到花儿都谢了。是一封信,盖着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章。所有投了申请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人都收到了信。信封有两种,一种大一点,一种小一点,李晓寻收到的是大的。里面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感谢你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能发展到今天也全靠你们这些有爱心,并且愿意奉献的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也相信,有了你们的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发展得更好。
在这里,我们承诺。以后会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传承并发扬好**精神,尽我们的所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也随时接受你们的监督。
……
看到这里,李晓寻非常高兴。不禁得捂住胸口,深呼吸一下,露出得意的笑容。
小学时给家长看的的学期评议里都是开始都说好的,什么什么该生在校表现较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什么的。最好里面不要出现“但”字。都知道“但”
代表转折。
李晓寻得意了一小会,继续往下看。
但是,对于你想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申请我们表示抱歉。因为名额有限,所以我们只能择优而取。也希望你不要灰心,即使你没有加入协会,但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为社会做贡献。志愿者协会也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再一次感谢你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今后也希望你继续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
祝你
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青年志愿者协会全体人员
9.12
看完,李晓寻有种想把信撕了的冲动。只因此举太过引人注目,没有实施。原来两种信封中收到小的才是被录取的。一开始说得如此好听,害得自己表错了情,所幸只有自己知道而已。开始读信时还觉得青年志愿者协会很好,有眼光,以为自己要被录取了。当知道自己没被录取,却又是另外一种心情了。怪青年志愿者协会没眼光,太过虚伪又没诚意,连信的内容都是统一打印上去的。尤其是看到那句“择优而取”就来火,是间接说自己不够格吗?
再之后的文工团只是有几个喜欢唱歌跳舞的女生申请而已。春雨文学社给人的感觉太严肃,太正规,也只是爱学习的人才会加入。李晓寻这种写作文都要废话连篇才凑得够字数的人自然不会加入,省得成为社里的笑话。
而林夕,写了申请加入了春雨文学社。林逸娟这个死党也跟着林夕加入了。
文学社每个星期都会发表一期《春雨快报》。里面有三中近来发生的大事小事趣事、学习尖子分享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及优秀的文学投稿。
在三中,谁都可以投稿到文学社。但据李晓寻了解,投稿的人大多是文学社的人。文学社也不愧是文学社,仅靠着里面的成员就能把《春雨快报》撑起来。
李晓寻虽然没加入文学社,但是也会留意快报上的东西。李晓寻手上拿着一份《春雨快报》只见一个醒目的名字出现在上面——林逸娟。
林逸娟在上面发表了一篇题目叫《十七岁的天空》的文章。李晓寻看了也觉得可以——李晓寻的水平低,任何一篇上了快报的文章在他眼里都是好文章。
林逸娟是跟着林夕才加入文学社的,结果是林夕投了五篇都没有一篇上报的,林逸娟一投就上了。李晓寻都开始替林夕眼红了。也不知道林夕哪来那么多精力,一个星期就投了五篇。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还是不停地投稿。林夕这种昂扬的斗志倒是让李晓寻心生敬佩,越发觉得林夕身上透着一种神圣感,让李晓寻可望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