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数,无处不循环。古先哲从世间人情万物中明悟至真玄理,曰之为“道”。道经记载,宇宙起始于混沌鸿蒙之中。天地初开,慢慢演化,经历五千四百年开始诞生日、月、星、辰,称为四象,再过五千四百年天空便汇聚成型。随后,大地开始凝结,演化出水、火、山、石、土,叫做五形。天和地稳定之后,阴与阳相互交融,演化万物生灵。生灵之后,然后有人,天地人三才定位,开天辟地于此结束。
先哲认为天和地从诞生到灭亡一直再循环,用的时间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称做一元。一元分成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遥远的西方也有创世理论,用的却是七天。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但对宇宙起源却出奇的一致。先贤们,观天地星辰,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辅以合理的推演,竟然和现在最先进的物理理论重合,让我们对先哲们佩服不已。至今我们依旧没有解决宇宙的起点,而为了解决起点问题,西方想象出万能的神——上帝,而我们拥有华夏民族传说中最伟大无私的盘古大神。
古代神话传说,隐含着上古人民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思考,我沉迷与神话故事之中,心中充满了幻想,幻想着那些传说中的人物真实的喜怒哀乐。
那些逍遥的仙,虔诚的佛,无时无刻不让我向往感动,而这个故事,讲的是我挚爱的猴子,梦中的大圣。
开天辟地后,于鸿蒙中诞生了诸多大本事大神通的人物。其中最神奇者莫过于太上道祖,从混沌深处得到诸多先天至宝。李老君晓阴阳,通炼器,善制丹,被诸天修道者奉为道祖。
老君骑青牛过函谷关,将道法传至西方,西方圣人因地制宜,创立佛法。
修道者,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道法有成,内生金丹,神鬼不容。虽驻颜益寿,但每过五百年便要历一次天劫,天劫至险非大福源大造化者莫能挨过。
也不知那一纪元,一张姓修士,机缘之下发现一种灵果,吞之便能轻松躲避天劫。该修士掌握灵果培育之法,依靠此果历经一千五百五十纪元而不灭。凡修士修道皆求长生,大毅力者大神通者自不屑旁门渡劫,但毕竟世间修士贪生者多。张姓修士,以灵果为基,收诸天修者为己用,建立天庭,被奉为玉皇上帝,该灵果又被称为蟠桃。
玉帝虽执掌天庭,自身却无至高道法神通,诸神中大神通者表面虽恭敬,但内心仍以道祖为首。玉皇万神之首,居于九重天上,道祖虽表面为臣,却居于天庭最高的三十三重天。且道祖炼制金丹,亦有渡劫躲灾之能。自古臣重压君,玉帝又怎能没有想法。
西方圣人释迦牟尼刚刚从过去佛燃灯佛祖手中接过佛教领袖一职,兢兢业业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发展,佛教势力渐渐壮大,隐隐有与道教争锋迹象。
玉帝虽无大神通,但能以微薄道行建立等级森严的天庭,必然是城府极深权谋极高之人。自古权衡之道便是君主的必修课,玉帝又是其中顶尖高手。他敏锐的预见到佛教的潜力,扶植佛教与道教相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自然而然的浮现脑海。
如来是极有野心之人,继任佛教首领,堂堂一教之尊,地位却居于四御之下,与五老同列,比三清低了两个等级,心中怎能甘心。
两人一拍即合,横跨天上地下千百年的计划于今起始,整个天上人间神鬼妖佛全部卷入,演绎了一场横扫千军的波澜,而那漩涡的最中心却是一只猴子。
人间圣哲三皇五帝治世定伦,将所有大地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蟾部洲,北俱芦洲。在东胜神洲的外海有一座大岛,上有一个名叫傲来国的国家,临海处有一座仙山,因常年鲜花盛开瓜果不断,被唤作“花果山”。
此山位于大地中心,是四洲的祖脉所在,神龙拱伏,自鸿蒙之后便诞生,是风水极佳之处。最为巧妙的是,在那仙山之顶有一块大石,该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围圆有二丈四尺。仙石高度正好映照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围圆对应一年二十四节气;更有九窍八孔,符合九宫八卦之意。
释迦遍寻天下,发现此石,一眼便认出它是天地生成的绝妙炉鼎。无中生有造化生灵,是天地演化之能,释迦虽法力高深,却无造物之能。但布置阵法,引灵灌体,让佛宝化灵却也不是难事。
遂与花果山中开凿仙洞福地,将一佛骨舍利注入仙石之中,以日月精华锻炼,并施法开启花果山当地猴群的灵性,将神仙传说留在它们口口相传之中。
舍利在先天宝鼎之中接受天地灵气的洗礼,渐渐有了灵通之意。终于有一天,舍利仙胎成熟,而天地不容不在五行的异物,降下天雷想要将其灭杀,幸好释迦留下阵法炉鼎守护,仙石被天雷崩裂,仙胎如圆球一般滚落出来。因风化形变成一只猴子。
猴子一出生便能行走,释迦在舍利中留下一点印记,化形一出便懂天地礼仪,朝拜四方诸神,双目射出两道金光,直冲玉帝所在凌霄宝殿。
玉帝遣千里眼、顺风耳查探消息,二神察看清楚之后,向玉帝报明情况,玉帝一听,心中已然知道筹谋已久的计划开始启动,金光便是释迦放的信号,故而替猴子掩饰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诸神听到玉帝所言,也便不再对猴子多加关注,只有老君道法高深,对未来之事隐约有所预感,对那猴子多留了一点心眼。
话说猴子吃了山间瓜果,身上先天之气被污,金光也便消失。但毕竟舍利化生,虽累世记忆消散于忘川之中,却也带了一丝宿慧。在花果山中,行走跳跃,嬉戏玩闹,渴了饮山泉,饿了采野果,与野兽獐鹿为友,倒也十分快活。
一日猴子在山间闲荡,忽然发现一群猴子朝他所在奔逃而来。抬头却见一只硕大白头苍鹰浮悬空中,苍鹰追逐猴群,一声鸣叫便俯冲而下,竟一下抓走一只金毛猕猴。猴子先天便有神通,力气灵巧远超普通猴子。见苍鹰捕猎猕猴,心生忿意,猛拉树枝借力高高荡起,竟在苍鹰升空之前抓住它的尾羽,稍一使力便跨在它的背上。白头苍鹰捕猎多年猴子那曾被猴子欺负。在那空中做起了腾转动作,要将背上猴子甩到地上摔死。猴子死死抱住苍鹰脖子,狠狠咬了上去,苍鹰受痛挣扎更加激烈,猴子撕咬下一片片带有血肉的颈羽,不一会儿苍鹰脱力松开爪下猕猴,径直朝山石撞去,想要和猴子同归于尽。猴子于千钧一发之际跳下鹰背,在空中揽住惊吓昏迷的猕猴一头栽向水潭,苍鹰撞得头破血流,魂归地府。
猴子将猕猴救上岸边,不久猕猴苏醒,竟是一只母猴。猕猴名叫弥兰,问猴子姓名,猴子称自己从石头中蹦出,无父无母,没有名字,弥兰便叫他石头,并将其带回族群之中。
猕猴群感念猴子救下弥兰,又有些武力,在争夺领地中有些作用便将其收进群中。但猴子毕竟是外来之猴,猴群中除了弥兰与其亲近,其他猕猴对他多少有些歧视,只是因为猴子强壮不敢招惹罢了。
猴子开始生活在猴群之中,虽然不再像以往那样形单影只,却也不如以前那样快活,有了心事。弥兰与他亲近,成为他唯一的朋友,而猴子也渐渐习惯这个温顺可爱的猕猴。
猴群之中,只有猴王享有交配权,所有母猴皆属于猴王。弥兰尚且年幼,但猴子已然下定决心成为猴群之王。
猴子生有宿慧,心智手段猕猴们怎能相比。于是有一日猴子所在猕猴群与其他猴群争夺领地,双方大战。猕猴王一拿当先,带着猕猴群冲锋,猴子也作战威猛,整个战斗持续了很久,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猕猴王却不知为何在战斗中摔下山涧,一命呜呼。
猕猴群没了猴王,必然要重新选出一个。猴王必然是猴群中最为凶猛的一个,整个猴群谁也比不上猴子,但也有不少猕猴不甘心将猴王之位交给外来之猴。于是猕猴们提出了一个极为凶险的提议,谁能钻进猴群领地中一个飞瀑之内,寻出水流源头,活着回来的便是新任猴王。
猴子心里清楚这是针对他的,但是作为猴群的外来之猴想要成为猴王必须让猕猴们心服口服,于是决然接受提议。
弥兰看见月光中的猴子一次又一次的从崖边跳向瀑布,然后被拍进水潭,看着猴子跪在潭边,手扶着大地,水滴从他头上一滴滴落下,有些失望又有些伤心,她心中无比的担心。
“石头,不要再跳了,在这样下去你会死的。”
“不,我一定会做到的,一定会成为猴王。”
“傻石头,在我心中我宁愿你平凡的活着,也不愿你为了成为猴王而死去。”
“但是我不愿意,弥兰,从我出生开始,在我心中总有一个声音‘要变强’,我不知道那个声音从何而来,但是我从不畏惧,哪怕只是如流星般璀璨一时,也不愿一生平庸的活着。”猴子看着轰鸣着像是嘲笑他自不量力的瀑布,无比坚定的说。
“即使是为了我也不愿意吗?我只是想和你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生活而已。”弥兰不再劝了,当那个身影奋然跃起将她从苍鹰爪子中救下,弥兰便知道了猴子的不凡。
每个女孩都会幻想自己会遇到一个身披金甲踏着七彩祥云的英雄,那一天在弥兰最绝望的时候,像是在梦中一样猴子飞向了她。弥兰知道她早就喜欢上了猴子,而现在她安静的蹲坐在月光之中,看着心爱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被拍进水潭,她想未来无论他要做什么她都会在他身边陪伴着。
猴子终于觉得他有了足够的能力跳进瀑布,于是召集了猕猴群所有的猕猴。这一次猴子没有丝毫的犹豫,闭上眼睛,急速奔跑,将身一跃,如同炮弹一般,穿透那拍打无数遍的瀑布进入其中。
睁开眼睛,猴子看见的却是别有洞天,张望着走过一架铁板桥,再往里走,像是有人居住一般。雕栏玉饰,遍植鲜花,甚至锅灶餐具,座椅板凳样样不缺。
猴子上前观看,见到一个石碣,上面有一行楷书。猴子生而识字,不禁念道:“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猴子坐在洞中石凳之上,心念到:“这是上天的安排,找到这个安家所在,猕猴群再也不会有反对我的声音。”
歇足力气,猴子转身跳了出去,在外等待的猴群本以为猴子自不量力淹死其中,见猴子跳了出来,一下子目瞪口呆,团团围住问他里面情况。猴子豪气顿生,将里面各种情况一一诉说,劝猴群进入其中安家,免受风吹雨淋。
众猴将信将疑,猴子找到一条树藤,一头绑在巨石之上,一头系在腰间,又跳进瀑布,搭成一个绳索。弥兰无条件支持猴子,第一个沿着树藤进入石洞。其他猴子,胆子大的先进去了,胆子小的,抓耳挠腮,耐不住好奇,磨蹭了一会儿,也进去了。
猴群进入石洞,嬉闹抢夺,将洞中家具折腾的乱七八糟,猴子坐在最上面也不阻止,直等到一众筋疲力尽,方才开口说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提出谁能安然进入瀑布便奉其为王,今日我为大家寻到这样一个能安然稳睡的洞府,何不拜我为王?”猴群中也只有极少心怀野心之辈对猴子有嫉妒之心,大多数猴子并无主见,在猴子安排的心腹煽动之下,自然全都俯首称臣,那些心有不甘之辈,见大势所趋也不敢公然反抗猴子。至此猴子终于成为猕猴群之王。
猴子称王之后,带领猴群征战四方,将花果山所有的猴群,不论是猕猴、猿猴、马猴、一一兼并,成了猴子中独一无二的美猴王。
猴子称王之后将弥兰封为王后,但却对猴群其他母猴不感兴趣,允许猴群中身强力壮的猴子交配生子,猴群一日日壮大。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弥兰死了,她只是一只普通的猕猴,逃不过生死轮回。猴子依然年轻,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死去。他感受的到弥兰弥留之际对他的眷恋对他的祝福,一直乐观坚强的猴子留下了出生后的第一滴泪水。
弥兰离去后,猴子依然是猴王,是花果山的主人,他日日与猴群饮宴欢会,却时时感到孤独,没了一丝意思。经常在欢笑之时想起过往,恍惚间留下泪来。
曾经弥兰给猴子讲了一个故事,深山中住着一只喷火怪兽,所有人都害怕而不敢靠近他,有一天一个小孩走到怪兽面前,怪兽喷火,小孩笑着叫道真好玩,要怪兽再喷一次。怪兽就喷火给小孩看。后来,小孩走了,怪兽学会了孤独。
猴子知道自己不再满足仅仅做这花果山的猴王,他要跨越千山,踏破轮回。这是释迦留给猴子的一点执念,让他永不满足,有一天这点执念将助他破除禁忌,扫清障碍。
于是猴子在合适的时候得知了猴群时代流传的仙佛传说,决心抛下家业独自到那阎浮世界,古洞仙山中寻求力量,去支撑如山般沉重的孤独。
猴子和猴群痛快吃喝了一顿,编了一个筏子,收拾些瓜果,径直漂洋过海而去。
猴子拥有大福缘,旁人坚船大帆尚且殒命在大海波涛之中。猴子只有一张简陋木筏,竟然无波无澜的顺利到达西北岸南瞻部洲地界。
猴子上岸后从海边渔夫处拿了件衣服,学人一般穿在身上。穿州过县,在市井之中,学习人类礼仪和语言,风餐露宿。心中一心学道,冷眼观看世间人情。发现世人皆是追名逐利之徒,欲壑难填之辈。正如揭语所言:“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这世间人情虽复杂,猴子心思纯明,却能直接看透本质,人情无非名利二字,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猴子在漂泊中曾遇到一个和尚,让他难以理解。
那一日,猴子浪迹游荡到一片沙漠之中,风暴兴起,沙土漫天,猴子在风中迷失了方向,在断水几天之后他脱力倒了下去。猴子心里清楚在这片沙海之中倒下便意味着死亡。那是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寻求力量的初衷,迷离之际他仿佛看见了弥兰,看见了花果山,隐约看见一个光头牵着白马走来。
猴子醒了,看见的是一个被风沙折磨的形销骨立却依旧虔诚念着经文的和尚。恍惚间猴子以为见到了仙人,和尚告诉猴子他不是仙人只是一个有迷惑的僧人,要到西牛贺洲天竺国佛教起源之地寻求解脱之道。
猴子问他什么是解脱,和尚说是一个答案,一个如何成佛的答案。
猴子也在寻求长生,猴子知道和尚马上就到西天了,因为和尚快要死了。猴子拿着水壶想要救他,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最后的一点水早就被猴子喝掉了。
猴子不清楚的是,在沙漠中行走,永远不能让自己断水,不然旅人很快将被自己的绝望压倒。和尚已经好多天没有喝水了,他坚守着水壶中仅存的希望,却在看见猴子后毫不犹豫的将希望送给了他。
和尚接过水壶,用戒刀割破手腕将因为长时间脱水变得无比粘稠的血液灌入其中,拧紧盖子交给猴子,让他不找到水源前不许打开,随后念了声佛号,安然圆寂。
猴子忽然感觉很伤心,就像弥兰离开的时候一样伤心,他将和尚安葬在无际风沙之中,带着和尚留给他生的希望和虔诚的追求,坚决走进漫天风尘之中。当他最后进入绿洲喝道水以后,那水壶中的血液却早已经凝固变黑。
猴子决定去西牛贺洲看一看,那个和尚一心想去的地方说不定能找到自己追求的东西,而且他想知道和尚想要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猴子在大海边编织了一个筏子,漂过茫茫西海到达西牛贺洲地界。又巡游探访很长时间,终于有一天猴子见到了一座高山。猴子胆大,不畏山高林密,虎豹豺狼,径直登山而上。
正在山腰歇息观赏山林奇景,忽然听到深林之中传来歌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猴子听到这里,心中大喜,知道了自己终于找到了。于是便在密林深处看到一个头戴斗笠,身穿布衣,手持钢斧安心伐木的樵夫。
樵夫告知猴子此山名为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神仙,称为须菩提祖师。
那樵夫便是释迦派来指引猴子的使者,《庄子·庚桑楚》:“不可内於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斜月似一勾,三星为三点,亦是一个心字。释迦暗示学仙求道,此心安处是吾家。
猴子道谢辞别樵夫,沿山路径直走去,只是七八里便见到了一座洞府。门外遍布奇花异草,仙鹤凤凰围绕,随处可见灵兽白鹿,金狮白象,仿若梦幻仙境一般。
猴子千山万水到了门前,却压制住内心激动而不敲门,只在外面静心等候。仙缘一事不能强求,猴子却是知道这个至理。而猴王能在历经万千险阻之后面对仙缘保持镇定,实在是常人不能及。
果然不一会儿便有一丰姿英伟相貌清奇的童子来接引,跟着他走到仙洞瑶台之下,见到端坐台上的菩提祖师。
想那释迦为了培养这个猴子竟将整个灵山幻化,陪他演戏,真真是大手笔。却不曾想因这出戏引来灵山诸多灵兽的心中不平,却也枉生许多祸端。
再说那猴子,见到祖师,倒身便拜,口道师父,学到的人间礼仪却也不白费。祖师问道:“你是哪里人氏。”猴子回:“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漂洋过海,十数年才寻访到此处。”
祖师又问:“你姓什么?”猴子买了个乖,打机锋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赔礼便罢,一生无性。”
祖师提醒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姓什么?”猴子便回:“我无父母,也不是树上生的,却是石头里长得。花果山有一仙石破裂,便生出我来。”
祖师笑道:“你是天地生成,今日我便与你命名。你形似山间吃野果的猢狲,便以形为姓。今日从我修行,去掉兽旁,胡字拆分开是古月,古为老,月属阴,孤阴不长,有悖长生之道。孫字由子系组成,子为男儿,系者婴细,叫你姓孫,不失赤子之心之意。”猴子自然满心欢喜,又想到世间人类皆由姓名,今日有了姓,一事不烦二主,求祖师取个名字。
祖师以佛门禅宗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收猴子做悟字辈小徒,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为猴子取法名“悟空”。猴子欢喜大笑,自今开始他要将孫悟空三个字响彻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