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教育随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已不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持这种新教育观的教育家不在少数,多湖辉就是其中一位。
与众多理论见长的教育家不同,多湖辉更重视教育的实践性。他认为,增强孩子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还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湖辉的著作颇丰,下面仅就他的观点举例介绍:
教导孩子思考 怎样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聪明?多湖辉认为,人的大脑带有节约思考的组织,譬如我们每天习惯的刷牙吃饭,可以不用什么思考就能处理。“节约思考组织”使得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但也容易使人陷入墨守成规的陷阱。对于孩子来说,后者是尤其可怕的。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如果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大脑不仅会“生锈”,还有可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因此,要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应该寻找机会让孩子的大脑进入思考的状态。
如何与孩子交流 多湖辉曾经在美国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四五岁的男孩问一位男子:“你为什么赤着脚走路?”男子注视着孩子的脸,慢慢地说:“这是我的哲学。不想隔着鞋,是想与地球直接接触”孩子像是理解了,于是小声说:“噢,是哲学。”男子像对待大人一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一方面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一方面也切身体会到了“哲学”的意义。多湖辉还建议人们用反问的方法回答孩子的问题。譬如问小男孩:“你认为我为什么要赤着脚呢?”这样就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大人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果问:“那边是什么?”孩子就会开始观察和思考,给出多种答案。
允许孩子失败 多湖辉曾经讲过一个“沉默儿童”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一句话也不说,大人怀疑他神经出现了问题,就带他去看医生。没想到,孩子神经很正常。他说“我在学校一有差错同学们就嘲笑我。因此,我想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多湖辉借此告诫家长,不要使用“不许失败”的论调,应该允许孩子失败,然后告诉他“失败了也没关系”。实践证明,“可以失败”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孩子的失误。很多人都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变不利为有利的。对于那些愿意尝试的孩子来说,即使家长知道可能会失败,也不妨让孩子试看。
全书后记
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什么?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人家都有”的教育、最奢侈的教育,还是最适合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从自身的局限、文化的困境逃离,进入属于他自己的最广袤无垠的天地?也许真理并非绝对存在,但我们希望通过以上10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探讨,可以使我们离她更近一些,也希望本书能够对中国的家长们有所启发。在我们的讨论即将结束的时候,以一首教育家陶行知的诗与读者共勉,感谢您读完这本书。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全书完)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